车灯多级调光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8532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车灯多级调光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灯的多级调光传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方式改进型二级锥齿轮传动调光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多级调光传动机构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大灯的调光系统中。调光机构的间隙、定位以及其对力矩的传递是否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最终的调光性能,这是在调光机构设计初期就需要详细考虑的问题。现有的多级调光传动机构普遍存在定位缺陷,致使装配精度低,调光不准。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灯多级调光传动机构,其定位情况良好,能保证力矩稳定地传递,从而保证较好的调光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有:

一种车灯多级调光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调光齿轮杆和调光传动杆,二者的前部分别设有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两个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调光齿轮杆和调光传动杆各自安装在灯体上,安装方式为:所述灯体上设有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所述调光齿轮杆上一前一后两处杆颈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所述灯体上还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从上方与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上下相扣合形成座孔,所述调光齿轮杆的相应杆颈穿过对应的所述座孔,并与相应座孔的内壁间存在径向间隙,所述调光齿轮杆上靠近并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后方的杆颈上还设有一圈环台,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沿着所述调光齿轮杆的径向并指向所述调光齿轮杆方向延伸,所述环台的后侧端面抵靠在所述定位筋的前侧端面上;所述调光传动杆上一前一后两处杆颈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的圆形座孔中,杆颈与相应的圆形座孔的内壁之间存在径向间隙,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大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三支座的前侧端面上。

所述调光传动杆上相应的所述杆颈可以通过轴承旋转连接在所述第四支座的圆形座孔中。

所述车灯多级调光传动机构还包括调光齿轮,所述调光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调光传动杆的后端。

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支撑面优选为下半个内圆柱面,所述第一挡板上与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相扣合形成座孔的面优选为上半个内圆柱面,扣合后对应形成圆形座孔。

所述调光齿轮杆的后端中央可以设有内六角孔。

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优选为一体成型的所述灯体上的一部分。

所述灯体上还固定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随形扣合在靠近并位于所述第三支座后方的所述调光传动杆的杆颈上。

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优选为一体成型的调光轴挡板上的不同部分。

所述灯体上所述调光齿轮杆和调光传动杆各自轴线的两侧还可以设有挡板固定座,所述调光轴挡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挡板固定座上。

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小端还设有轴向延伸的一段轴段,所述调光传动杆可以为设置有贯通的中心孔的中空杆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新的定位方式,即通过将调光轴挡板和灯体局部设计成特定的结构,使得调光齿轮杆和调光传动杆有着良好的限位,使得二者在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上的间隙均能很好地满足各项相关试验的要求,使两个锥齿轮均无窜动,相互啮合更趋平稳,从而能更稳定地对调光力矩进行传递,克服了现有的多级调光传动机构普通存在的间隙过大、定位不良以及调光力矩传递不稳定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以过所述调光齿轮杆的轴线的纵向平面为剖切平面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以过所述调光传动杆的轴线的纵向平面为剖切平面的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灯多级调光传动机构,如图1、2、3所示,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调光齿轮杆1和调光传动杆2,二者的前部分别设有第一锥齿轮11和第二锥齿轮21,两个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调光齿轮杆作为第一级调光机构,通过锥齿轮啮合的形式将调光力矩传递至所述调光传动杆处。

所述调光齿轮杆和调光传动杆各自安装固定在灯体3上,安装方式为:

所述灯体上设有第一支座4、第二支座5、第三支座6和第四支座7,所述调光齿轮杆上一前一后两处杆颈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所述灯体上还固定有第一挡板8,所述第一挡板从上方与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上下相扣合形成座孔,所述调光齿轮杆的相应杆颈穿过对应的所述座孔,并与相应座孔的内壁间存在径向间隙。该间隙的存在使得在所述第一挡板限制所述调光齿轮杆径向窜动尤其是上下方向窜动的同时还能允许所述调光齿轮杆在所述座孔中的旋转,使所述调光齿轮杆在受到调光力矩时能够在相应座孔中平稳地转动进而传递该力矩。所述调光齿轮杆上靠近并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后方的杆颈上还设有一圈环台12,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定位筋81,所述定位筋沿着所述调光齿轮杆的径向并指向所述调光齿轮杆方向延伸,即所述定位筋从所述第一挡板的主体的下表面垂直向下延伸,所述环台的后侧端面抵靠在所述定位筋的前侧端面上,用所述定位筋对所述调光齿轮杆进行轴向定位,很好地限制了所述调光齿轮杆沿轴向向后窜动,使定位更加稳定。

所述调光传动杆上一前一后两处杆颈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的圆形座孔中,杆颈与相应的圆形座孔的内壁之间存在径向间隙,该径向间隙的作用与前述所述调光齿轮杆同理,在此不再赘述。将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大端面作为轴向定位平面,使其抵靠在所述第三支座的前侧端面上,用于限制所述调光传动杆沿自身轴线向后窜动。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大端面是所述调光齿轮杆上接触面积最大的一处平端面,将该面用于轴向限位限位作用更加可靠。采用上述方式进行轴向定位可以有效避免通过齿轮的啮合定位。

所述调光传动杆上的相应杆颈可以通过轴承旋转连接在所述第四支座的圆形座孔中。

所述车灯多级调光传动机构还包括调光齿轮(未示出),所述调光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调光传动杆的后端,调光力矩从所述调光传动杆再传递给所述调光齿轮处。

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支撑面可以为下半个内圆柱面,所述第一挡板上与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相扣合形成座孔的面则可以为上半个内圆柱面,扣合后对应形成圆形座孔,供所述调光齿轮杆从中穿过,并允许所述调光齿轮杆在其中转动。所述第一挡板上与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相扣合形成座孔的面可以是从所述第一挡板的主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结构筋82的底部表面。所述第一挡板的主体可以是其横截面为左右两边为水平直线、中间为上凸的半圆弧形的薄板状结构。

所述调光齿轮杆的后端中央设有内六角孔13,利用六角扳手插入所述内六角孔中并转动扳手即可向所述调光齿轮杆施加调光力矩,进行调光操作。

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既可以是固定在灯体上的各自独立的零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灯体上的一部分,图中所示为后者。

所述灯体上还可以固定有第二挡板9,所述第二挡板随形扣合在靠近并位于所述第三支座后方的所述调光传动杆的杆颈上。该处杆颈与支承在所述第三支座中的杆颈可以是不同直径的两段杆颈,也可以是同直径杆颈上的不同杆段。这两处杆颈的直径优选为大于支承在所述第四支座中的杆颈的直径。所述第二挡板上扣合在所述调光传动杆杆颈上的面为上半个内圆柱面。所述第二挡板的作用是限制所述调光传动杆的径向窜动特别是上下方向的窜动,尤其是所述调光传动杆靠近前端的窜动,该限位有利于保证锥齿轮啮合传动的平稳,避免滑齿、跳齿的发生。

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是各自独立的两个零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个调光轴挡板零件上的不同部分,图示情况为后者,即标号8、9是一个零件上的两个部分。

所述灯体上所述调光齿轮杆和调光传动杆各自轴线的两侧均可以设有挡板固定座10,所述调光轴挡板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挡板固定座上。所述挡边固定座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灯体上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小端还可以设有轴向延伸的一段轴段,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所述调光齿轮杆的轴向限位,避免所述调光齿轮杆沿轴向向前窜动。当然,锥齿轮啮合时,因为力的作用方向使然,所述调光齿轮杆和调光传动杆更倾向于向后窜动。所述调光传动杆优选为设置有贯通的中心孔的中空杆件。

所谓前、后是针对所述调光齿轮杆和调光传动杆各自方位而言的,越靠近其上的锥齿轮的一端为前,相反,越远离其上的锥齿轮的一端为后。所述的上、下方位以图1所示方位为参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