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的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3456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车灯的调光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的调光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灯的调光结构包括车灯、调光螺丝、方卡件、反射镜及灯壳;反射镜设在灯壳内,车灯位于反射镜内,调光螺丝带动方卡件及反射镜在灯壳的滑槽中滑动进行调光;其调光所占用的空间比较大,造成其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灯的调光结构,反射镜调光所占用的空间小,结构紧凑,结构简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车灯的调光结构,包括车灯、反射镜及灯壳;所述反射镜位于灯壳内并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车灯位于反射镜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光螺栓及齿形调光盘;

所述齿形调光盘设在灯壳内并可转动,在所述灯壳内设有限制齿形调光盘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齿形调光盘与反射镜配合从而带动反射镜上下摆动达到调光的目的;

所述调光螺栓设在灯壳上并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调光螺栓与齿形调光盘的外齿相啮合从而带动齿形调光盘转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齿形调光盘的内壁上位于转动件的一侧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倾斜弧面,在齿形调光盘的内壁上位于转动件的另一侧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倾斜弧面,所述第一倾斜弧面与第二倾斜弧面倾斜方向相反;在所述反射镜下方的一侧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调节杆,在反射镜下方的另一侧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下端抵靠在对各自对应的第一斜倾弧面上,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下端抵靠在对各自对应的第二斜倾弧面上,从而调节反射镜上下摆动的角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件包括二个弧形槽及二个弧形支撑位,所述二个弧形槽分别设在灯壳的内壁上并互相对称,所述二个弧形支撑位分别设在反射镜上并互相对称,所述弧形支撑位插设在弧形槽中并可滑动以达到反射镜调光的上下摆动角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灯壳上还设有调节螺丝,在所述调节螺丝的下端设有上锥形齿,在所述调光螺栓的端部设有下锥形齿,所述上锥形齿与下锥形齿啮合,上锥形齿带动下锥形齿转动且限制下锥形齿轴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灯壳内设有承托沿,所述齿形调光盘承托在承托沿上并可转动,在所述承托沿上设有限位凸起,在齿形调光盘上设有凹陷限位,限位凸起位于凹陷限位中从而限制齿形调光盘转动的角度并以满足反射镜调光的上下摆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反射镜调光所占用的空间小,结构紧凑,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齿形调光盘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删除反射镜后的立体图;

图7是图2的A-A剖视放大图;

图8是图2的B-B剖视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反射镜、齿形调光盘及调光螺栓配合的立体图;

图10是图2的C-C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及“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是一种车灯的调光结构,包括车灯1、反射镜2、灯壳3、调光螺栓4及齿形调光盘6;所述反射镜2位于灯壳3内并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这样反射镜2在灯壳3内可以上下摆动,所述车灯1位于反射镜2内;

所述齿形调光盘6设在灯壳3内并可转动,在所述灯壳3内设有限制齿形调光盘6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齿形调光盘6与反射镜2配合从而带动反射镜2上下摆动达到调光的目的,即齿形调光盘6转动时能带动反射镜2上下摆动从而达到调光的目的;

所述调光螺栓4设在灯壳3上并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调光螺栓4与齿形调光盘6的外齿相啮合从而带动齿形调光盘6转动。

工作时,转动调光螺栓4,由于受限位结构的限制,齿形调光盘6在规定范围内转动,齿形调光盘6转动带动反射镜2上下摆动从而达到调光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齿形调光盘6的内壁上位于转动件的一侧设有二个第一倾斜弧面62,在齿形调光盘6的内壁上位于转动件的另一侧设有一个第二倾斜弧面63,所述第一倾斜弧面62与第二倾斜弧面63的倾斜方向相反,二个第一倾斜弧面62的倾斜方向相同;在所述反射镜2下方的一侧设有二个第一调节杆22,在反射镜2下方的另一侧设有一个第二调节杆23,所述第一调节杆22的下端抵靠在对各自对应的第一斜倾弧面62上,所述第二调节杆23的下端抵靠在对各自对应的第二斜倾弧面63上,从而调节反射镜2的上下摆动角度。工作时,当齿形调光盘6转动时,第一倾斜弧面62及第二倾斜弧面63随之转动,第一调节杆22的端部在第一倾斜弧面62上移动,当第一调节杆22的端部移动到第一倾斜弧面62较高位置时,反射镜2这一侧的位置较高,此时第二调节杆23的端部移动到第二斜倾弧面63较低位置,反射镜2这一侧的位置较低,从而达到调光的目的;反向转动齿形调光盘6转动时,当第一调节杆22的端部移动到第一倾斜弧面62较低位置时,反射镜2这一侧的位置较低,此时第二调节杆23的端部移动到第二斜倾弧面63较高位置,反射镜2这一侧的位置较高,从而达到调光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包括二个弧形槽31及二个弧形支撑位24,所述二个弧形槽31分别设在灯壳3的内壁上并互相对称,所述二个弧形支撑位24分别设在反射镜2上并互相对称,所述弧形支撑位24插设在弧形槽31中并可滑动,弧形支撑位24在弧形槽31中滑动的行程,该行程为达到反射镜2调光的上下摆动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灯壳3上还设有调节螺丝5,在所述调节螺丝5的下端设有上锥形齿51,在所述调光螺栓4的端部设有下锥形齿41,所述上锥形齿51与下锥形齿41啮合,上锥形齿51带动下锥形齿41转动且也限制下锥形齿41轴向移动。工作时,转动调节螺丝5,调节螺丝5的上锥形齿51带动下锥形齿41转动,下锥形齿41带动调光螺栓4转动,调光螺栓4带动齿形调光盘6转动,齿形调光盘6的转动使反射镜上下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灯壳3内设有承托沿33,所述齿形调光盘6承托在承托沿33上并可转动,在所述承托沿33上设有限位凸起32,在齿形调光盘6上设有凹陷限位61,限位凸起32位于凹陷限位61中从而限制齿形调光盘6转动的角度并以满足反射镜2调光的上下摆动角度。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