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效率高的船用探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0373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散热效率高的船用探照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案是以申请日为2015年03月17日,申请号为201510116105.8,名称为“船用大功率探照灯”的发明专利为母案而进行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属于灯具领域,具体地说是船用大功率探照灯。



背景技术:

氙气灯也叫hid气体放电式头灯,它是用包裹在石英管内的高压氙气替代传统的钨丝,采用高压电流激活氙气而形成一束电弧光,可在两电极之间持续放电发光。氙气所产生的白色超强电弧光,可提高光线色温值,发出类似白昼的太阳光芒,这种光对于提高夜间及雾中视线清晰度有明显的效果。除此之外,氙气灯没有灯丝,因此就不会产生因灯丝断而报废的问题,使用寿命要长得多。氙气灯因其更高色温、更聚集的照明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正逐步应用到探照灯领域。

探照灯是将灯泡和反光碗调节到最佳的聚光状态使光能照射到最远的距离,但很多时候海上近距离作业需要很大的照明度,低功率的氙气灯无法满足照明度要求。又因海上环境恶劣,船用探照灯的防护等级需达到ip66以上。为了提高ip等级,现有的船用探照灯往往是灯筒全密封式的,这种探照灯因散热性能差,而大功率的氙气灯产热量大,这样就限制了大功率氙气灯的使用。

为了实现远距离聚光照射和近距离散光照射的自由切换,现有探照灯往往通过改变灯泡在灯筒中的位置来变焦,但是由于氙气灯在刚点亮灯时会产生上万伏的高压电,而氙气灯泡连接电源,采用这种变焦方式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散热效果好的船用大功率探照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船用大功率探照灯,包括灯筒、导风罩和风机,所述灯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固定在外筒内,所述内筒两端开口,所述外筒底端开口,所述内筒外壁和外筒内壁之间留有风道,所述内筒与风道相通,所述内筒底端开口与外筒底端开口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导风罩安装在内筒底端开口与外筒底端开口之间并封闭住所述内筒底端开口,所述风机安装在导风罩上,所述导风罩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内筒相通,所述风道与外界相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风机通过进风口向内筒内部送风,风带着灯泡产生的热量到达内筒顶端,然后沿着风道散热到外部空间,导风罩和内筒形成进风通道,风道形成出风通道,使得进、出风通道分离,散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船用大功率探照灯的剖视图(图中箭头表示风的流向);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船用大功率探照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船用大功率探照灯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船用大功率探照灯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船用大功率探照灯可移动支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船用大功率探照灯导光罩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船用大功率探照灯灯筒立体图。

标号说明:

1、灯座;11、框架;111、散热器;12、底座;121、电源;

122、百叶孔;2、灯筒;21、导风罩;211、进风口;22、内筒;23、外筒;24、风道;25、风机;26、电机;27、可移动支架;

271、滑轨;272、滑块;273、滚珠丝杆;274、“l”形连接件;

28、固定支架;281、第一连接杆;282、第二连接杆;283、环形连接件;3、灯泡;4、反光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灯筒包括内筒和外筒,外筒壁和内筒壁之间留有风道,灯筒底端镶嵌有导风罩,导风罩上方设有风机,所述内筒与风道相通,所述导风罩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内筒相通,所述风道与外界相通,其有益效果在于,导风罩和内筒形成进风通道,风道形成出风通道,使得进、出风通道分离,散热效率高。

请参照图1至图7,船用大功率探照灯,包括灯筒2、导风罩21和风机25,所述灯筒2包括内筒22和外筒23,所述内筒22固定在外筒23内,所述内筒22两端开口,所述外筒23底端开口,所述内筒22外壁和外筒23内壁之间留有风道24,所述内筒22与风道24相通,所述内筒22底端开口与外筒23底端开口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导风罩21安装在内筒22底端开口与外筒23底端开口之间并封闭住所述内筒22底端开口,所述风机25安装在导风罩21上,所述导风罩21设有进风口211,所述进风口211与内筒22相通,所述风道24与外界相通。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风机25通过进风口211向内筒22内部送风,风带着灯泡3产生的热量到达内筒22顶端,然后沿着风道24散热到外部空间,导风罩21和内筒22形成进风通道,风道24形成出风通道,使得进、出风通道分离,散热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22内部设有反光碗4、电机26和可移动支架27,所述可移动支架27包括滑轨271、滑块272、滚珠丝杆273和“l”形连接件274,所述“l”形连接件274一端固定在所述反光碗4碗底,所述“l”形连接件274的另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杆273螺纹连接,所述电机26设置在内筒22底部,所述滚珠丝杆273与电机26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滑轨271固定在内筒22壁上,所述滑块272安装在反光碗4的碗口边沿,所述滑块272与滑轨271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22内部设有灯泡3,所述灯泡3为氙气灯。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22内部设有固定支架28和灯泡3,所述灯泡3通过所述固定支架28固定在内筒22的中心轴上,所述固定支架28包括连接杆和分别套设在灯泡3两端的环形连接件283,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连接件283和内筒22壁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281和第二连接杆282,三根或三根以上第一连接杆281的一端均固定在靠近灯筒2顶部的环形连接件283上,所述第一连接杆281的另一端沿径向分别固定在内筒22壁上,第二连接杆282的一端固定在靠近灯筒2底部的环形连接件283上,第二连接杆282的另一端固定在内桶壁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灯座1,所述灯座1包括框架11和底座12,所述框架11安装在底座12上,所述外筒23安装在框架11内,所述外筒23与所述框架11铰接,所述框架11内安装有散热器111,所述底座12内设有电源121,所述底座12侧壁设有百叶孔122。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有灯座1,可稳固放置;框架11内设有散热器111有利于及时将探照灯内的热量散发出去,防止设备损坏;底座12侧壁设有百叶孔122,利于通风散热,且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到灯座1内部;由于氙气灯泡3连接电源121,在前期点亮灯时会产生千伏高压电,如果通过改变灯泡3的相对位置,安全系数就会降低,本发明固定灯泡3位置,通过电机26的启停来实现“l”形连接件274与滚珠丝杆273的相对移动以及滑块272在滑轨271上的同步移动来改变反光碗4的相对位置,实现安全变焦。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23顶端开口,一透光片封闭住所述外筒23顶端开口。

请参照图1至图7,本发明的实施例为:船用大功率探照灯,包括灯筒2、导风罩21和风机25,所述灯筒2包括内筒22和外筒23,所述内筒22固定在外筒23内,所述内筒22两端开口,所述外筒23底端开口,所述内筒22外壁和外筒23内壁之间留有风道24,所述内筒22与风道24相通,所述内筒22底端开口与外筒23底端开口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导风罩21安装在内筒22底端开口与外筒23底端开口之间并封闭住所述内筒22底端开口,所述风机25安装在导风罩21上,所述导风罩21设有进风口211,所述进风口211与内筒22相通,所述风道24与外界相通。所述内筒22内部设有反光碗4、电机26和可移动支架27,所述可移动支架27包括滑轨271、滑块272、滚珠丝杆273和“l”形连接件274,所述“l”形连接件274一端固定在所述反光碗4碗底,所述”l”形连接件274的另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杆273螺纹连接,所述电机26设置在内筒22底部,所述滚珠丝杆273与电机26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滑轨271固定在内筒22壁上,所述滑块272安装在反光碗4的碗口边沿,所述滑块272与滑轨271滑动连接。所述内筒22内部设有固定支架28和灯泡3,所述灯泡3为氙气灯,所述灯泡3通过所述固定支架28固定在内筒22的中心轴上,所述固定支架28包括连接杆和分别套设在灯泡3两端的环形连接件283,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连接件283和内筒22壁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281和第二连接杆282,三根或三根以上第一连接杆281的一端均固定在靠近灯筒2顶部的环形连接件283上,所述第一连接杆281的另一端沿径向分别固定在内筒22壁上,第二连接杆282的一端固定在靠近灯筒2底部的环形连接件283上,第二连接杆282的另一端固定在内桶壁上。所述船用大功率探照灯还包括灯座1,所述灯座1包括框架11和底座12,所述框架11安装在底座12上,所述外筒23安装在框架11内,所述外筒23与所述框架11铰接,所述框架11内安装有散热器111,所述底座12内设有电源121,所述底座12侧壁设有百叶孔122。所述外筒23顶端开口,一透光片封闭住所述外筒23顶端开口。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船用大功率探照灯的有益效果在于:导风罩和内筒形成进风通道,风道形成出风通道,使得进、出风通道分离,散热效率高;设有灯座,可稳固放置;框架内设有散热器有利于及时将探照灯内的热量散发出去,防止设备损坏;底座侧壁设有百叶孔,利于通风散热,且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到灯座内部;通过电机的启停来实现“l”形连接件与滚珠丝杆的相对移动以及滑块在滑轨上的同步移动来改变反光碗的相对位置,实现安全变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