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驱动电源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3251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驱动电源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驱动电源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驱动电源壳体结构大多由的侧盖与外壳体组成;它们之间用通常会用四颗螺钉锁紧四个角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结构稳固,无需太复杂的安装技巧;但,这些螺丝需要人工逐个安装,由于螺纹安装是安装效率较低的机械连接,所以驱动电源壳体组装效率比较低,维修保养的麻烦。

故有必要对现有LED驱动电源壳体结构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LED驱动电源壳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LED驱动电源壳体结构,它包括壳体结构和锁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由外壳体和盖板组成;所述外壳体一侧表面为开口状;所述外壳体的开口端面为前端面;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扣板;所述扣板由前挡板和挡板固定板组成;所述挡板固定板一端与前挡板相固定连接;挡板固定板另一端与外壳体相固定连接;所述盖板的顶部插入到前挡板与前端面之间;所述外壳体的内底壁设置有若干个自定位槽;所述自定位槽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从外壳体的底壁上表面贯穿至外壳体的底壁下表面;所述缺口与自定位槽相接通;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线孔;所述锁体结构的数量与定位孔的数量相同;所述锁体结构固定在盖板上;所述锁体结构由导向轴、弹簧和锁定块组成;所述盖板的侧壁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上导套和下导套;所述上导套和下导套均与导向轴相匹配;所述导向轴一端设置有摆杆;导向轴另一端由下往上依次穿过下导套、弹簧和上导套;所述导向轴的轴身上设置有轴环;所述弹簧一端抵压在轴环上;弹簧另一端抵压在上导套上;所述锁定块固定在摆杆的末端;所述锁定块插入到定位孔内;所述导向轴的底部设置在缺口的正上方;所述导向轴的底部设置有底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电器元件压板;所述电器元件压板在外壳体的内壁后表面上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底孔为条型孔、十字孔、三角孔、方形孔中的任意一种。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LED驱动电源壳体结构,它包括壳体结构和锁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由外壳体和盖板组成;所述外壳体一侧表面为开口状;所述外壳体的开口端面为前端面;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扣板;所述扣板由前挡板和挡板固定板组成;所述挡板固定板一端与前挡板相固定连接;挡板固定板另一端与外壳体相固定连接;所述盖板的顶部插入到前挡板与前端面之间;所述外壳体的内底壁设置有若干个自定位槽;所述自定位槽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从外壳体的底壁上表面贯穿至外壳体的底壁下表面;所述缺口与自定位槽相接通;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线孔;所述锁体结构的数量与定位孔的数量相同;所述锁体结构固定在盖板上;所述锁体结构由导向轴、弹簧和锁定块组成;所述盖板的侧壁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上导套和下导套;所述上导套和下导套均与导向轴相匹配;所述导向轴一端设置有摆杆;导向轴另一端由下往上依次穿过下导套、弹簧和上导套;所述导向轴的轴身上设置有轴环;所述弹簧一端抵压在轴环上;弹簧另一端抵压在上导套上;所述锁定块固定在摆杆的末端;所述锁定块插入到定位孔内;所述导向轴的底部设置在缺口的正上方;所述导向轴的底部设置有底孔。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驱动电源放置在外壳体内部,盖板的顶部插入到前挡板与前端面之间,然后利用工具插入到底孔内,推动导向轴往上运动的同时,转动导向轴,锁定块沿着自定位槽的上表面滑入定位孔内进行定位;使外壳体与盖板固定;当需要拆卸维修或保养时,通过工具插入到底孔内,推动导向轴,锁定块离开定位孔后转动锁定块到缺口的正上方,盖板就可以从前挡板与前端面之间拔出。该驱动电源壳体结构拆装速度快,有效地提高驱动电源的组装生产效率和维修保养的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壳体的右视剖面图;

图3是盖板与锁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外壳体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向剖面图;

图6是盖板与锁体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体;101、电器元件压板;102、自定位槽;102a、定位孔;

103、扣板;103a、前挡板;103b、挡板固定板;104、前端面;

104a、缺口;105、线孔;2、盖板;201、上导套;202、下导套;

3、导向轴;301、轴环;302、底孔;303、摆杆;4、弹簧;5、锁定块;

6、驱动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LED驱动电源壳体结构,它包括壳体结构和锁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由外壳体1和盖板2组成;所述外壳体1一侧表面为开口状;所述外壳体1的开口端面为前端面104;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扣板103;所述扣板103由前挡板103a和挡板固定板103b组成;所述挡板固定板103b一端与前挡板103a相固定连接;挡板固定板103b另一端与外壳体1相固定连接;所述盖板2的顶部插入到前挡板103a与前端面104之间;所述外壳体1的内底壁设置有若干个自定位槽102;所述自定位槽102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孔102a;所述前端面104上设置有缺口104a;所述缺口104a从外壳体1的底壁上表面贯穿至外壳体1的底壁下表面;所述缺口104a与自定位槽102相接通;所述外壳体1上设置有线孔105;光源连接用的电线以及外部电路接通用的电线均穿过线孔105后与驱动电源相接通;

所述锁体结构的数量与定位孔102a的数量相同;所述锁体结构固定在盖板2上;所述锁体结构由导向轴3、弹簧4和锁定块5组成;所述盖板2的侧壁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上导套201和下导套202;所述上导套201和下导套202均与导向轴3相匹配;所述导向轴3一端设置有摆杆303;导向轴3另一端由下往上依次穿过下导套202、弹簧4和上导套201;所述导向轴3的轴身上设置有轴环301;所述弹簧4一端抵压在轴环301上;弹簧4另一端抵压在上导套201上;弹簧4始终处于压紧状态;所述锁定块5固定在摆杆303的末端;所述锁定块5插入到定位孔102a内;所述导向轴3的底部设置在缺口104a的正上方;所述导向轴3的底部设置有底孔302;外壳体1与盖板2装配时,首先驱动电源6放置在外壳体1内部,盖板2的顶部插入到前挡板103a与前端面104之间,然后利用工具插入到底孔302内,推动导向轴3往上运动的同时,转动导向轴3,锁定块5沿着自定位槽102的上表面滑入定位孔102a内进行定位;使外壳体1与盖板2固定;当需要拆卸维修或保养时,通过工具插入到底孔302内,推动导向轴3,锁定块5离开定位孔102a后转动锁定块5到缺口104a的正上方,盖板2就可以从前挡板103a与前端面104之间拔出。该驱动电源壳体结构拆装速度快,有效地提高驱动电源的组装生产效率和维修保养的拆装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电器元件压板101;所述电器元件压板101在外壳体1的内壁后表面上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驱动电源6的电路板插入到电器元件压板101与外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使驱动电源6在壳体内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孔302为条型孔、十字孔、三角孔、方形孔中的任意一种。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驱动电源的电路板插入到电器元件压板与外壳体的内底壁之间,使驱动电源在壳体内定位,盖板的顶部插入到前挡板与前端面之间,然后利用工具(例如底孔为十字孔,用十字螺丝刀)插入到底孔内,推动导向轴往上运动的同时,转动导向轴,锁定块沿着自定位槽的上表面滑入定位孔内进行定位;使外壳体与盖板固定;当需要拆卸维修或保养时,通过工具插入到底孔内,推动导向轴,锁定块离开定位孔后转动锁定块到缺口的正上方,盖板就可以从前挡板与前端面之间拔出。该驱动电源壳体结构拆装速度快,有效地提高驱动电源的组装生产效率和维修保养的拆装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