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分流的舞台灯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11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分流的舞台灯散热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台灯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效分流的舞台灯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舞台灯的功率通常都比较大,尤其是光源部位,如选用气体放电灯和珀金灯作为光源的舞台灯,此类光源在运行过程中受光源自身技术特性的制约,只能将很少一部分电能转换为可见光,大部分电能都转换为热量、红外线、紫外线等形式消耗掉,使得工作时经常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而使得热量传递到光源从而使光源(如灯泡)温度过高,尤其是光源顶部的温度经常出现高温现象,从而影响灯具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炸泡或灯泡发白等严重后果。因此,需对舞台灯具的光源部分进行散热冷却。

现有技术中,为了对舞台灯的光源进行散热,通常是在光源顶部设置散热装置,而目前的散热装置一般没有对其散热气流进行分流,因此,不能实现针对性的有效散热,而且也会导致散热不均匀,使得有些亟需散热的部分不能得到很好的冷却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散热气流的聚集效果,散热气流利用率低,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分流的舞台灯散热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分流的舞台灯散热系统,包括光源组件、装设在光源组件顶部外侧的散热装置以及设置在散热装置外侧的送风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送风装置相接的散热风嘴,其中,所述散热风嘴的下方设有分流板,该分流板与散热风嘴的上侧面之间形成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两侧的开口端分别形成使气流流向光源组件底部的第一进风端和使气流流向光源组件顶部的第二进风端。

为了更好的实现散热效果,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盖体和安装体,所述安装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光源组件的顶部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所述散热盖体盖设在所述光源组件的顶部外侧并将光源组件的顶部外侧围设形成散热腔体。所述散热风嘴设置在散热盖体上。

进一步地,为了使热交换后的气流有效排出,所述安装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散热腔体连通的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端连通的第一进风口,这样可使得送风装置送风的一部分气流可依次由第一进风端、第一进风口流通至光源组件底部,使得光源组件的底部也能得到有效散热。

进一步地,为了不影响舞台灯光的使用效果,所述散热盖体上设有供光源组件发出的光束投出的透光部件;优选地,所述透光部件为隔热玻璃片。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体上设有用于装设送风装置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装置为鼓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在散热风嘴中增设分流板,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针对性差、散热效果不均匀等问题,可使得送风装置送出的一部分风能够由进风风道有效聚集,并沿着进风风道、第二进风端流入散热腔体,并通过散热腔体有效聚集,同时,对光源组件的顶部进行针对性及高效地散热;而另一部分风则可由第一进风端、第一进风口流通至光源组件底部,使得光源组件的底部也能得到有效散热;实现对光源组件的不同区域进行散热,并对光源组件进行针对性散热,使得光源组件各个点的温度均达到要求,具有散热均匀、针对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散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高效分流的舞台灯散热系统包括光源组件1、散热装置以及设置在散热装置外侧的送风装置2,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盖体3和安装体4,所述安装体4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光源组件1的顶部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上;如图3所示,所述散热盖体3盖设在所述光源组件1的顶部外侧并将光源组件1的顶部外侧围设形成密闭的散热腔体5;所述散热盖体3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送风装置2相接的散热风嘴12,所述散热风嘴12由导热耐高温的材料制成,其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散热风嘴12的下方设有分流板6,该分流板6与散热风嘴12的上侧面之间形成进风风道7;所述进风风道7两侧的开口端分别形成使气流流向光源组件1底部的第一进风端9和使气流流向光源组件1顶部的第二进风端8。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安装体4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散热腔体5连通的出风口11以及与所述第一进风端9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0,其中,所述出风口11可以将散热腔体5内热交换后的气流有效排出;另外,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10,可使得送风装置2的一部分气流可依次由第一进风端9、第一进风口10流通至光源组件1底部(下半部分),使得光源组件1的底部也能得到有效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进风端9和第二进风端8,可将送风装置2吹出的风进行分流,分成两部分气流流向,如图3所示,其中一部分风能够由进风风道7有效聚集,并沿着进风风道7、第二进风端8流入散热腔体5,并通过散热腔体5有效聚集,同时,对光源组件1的顶部进行针对性及高效地散热;而另一部分风则可由第一进风端9、第一进风口10流通至光源组件1底部,使得光源组件1的底部也能得到有效散热;实现对光源组件1的不同区域进行散热,并对光源组件1进行针对性散热,使得光源组件1各个点的温度均达到要求。

另外,为了满足舞台灯使用效果,如图5所示,所述散热盖体3上设有供光源组件1发出的光束投出的透光部件13,该透光部件13可以是采用透明耐高温的材质制成,如隔热玻璃片。

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体4上设有用于装设送风装置2的第二安装孔14,这样可以方便安装送风装置2,而且也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另外,所述送风装置2可以采用任何能产生风流的设备,如可以是鼓风机、风扇等。

本方案通过在散热风嘴12中增设分流板6,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针对性差、散热效果不均匀等问题,可使得送风装置2送出的一部分风能够由进风风道7有效聚集,并沿着进风风道7、第二进风端8流入散热腔体5,并通过散热腔体5有效聚集,同时,对光源组件1的顶部进行针对性及高效地散热;而另一部分风则可由第一进风端9、第一进风口10流通至光源组件1底部,使得光源组件1的底部也能得到有效散热;实现对光源组件1的不同区域进行散热,并对光源组件1进行针对性散热,使得光源组件1各个点的温度均达到要求。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