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舞台灯具水冷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460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舞台灯具水冷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舞台灯具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舞台灯具水冷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舞台灯光领域中,人们常常需要用到大功率的舞台灯来增强舞台的照明效果、拍摄效果和舞台效果等。但大功率的舞台灯亮度增加的同时,产生的热量也大大增加。尤其是舞台灯的光源部位,若长时间产生的热量太大,温度过高,会影响舞台灯的使用寿命。

如选用LED作为光源的舞台灯,此类光源在运行过程中受光源自身技术特性的制约,只能将很少一部分电能转换为可见光,大部分电能都转换为热量、红外线、紫外线等形式消耗掉,使得工作时经常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光源温度过高,进而影响灯具使用效果及光源使用寿命。因此,需对舞台灯具的光源部分进行散热冷却。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舞台灯具的外壳开孔,通过设置在光源上的金属散热器将热量导出,然后用风扇将热量强制排出灯具外部。这种散热方式属于风冷散热,因为风冷散热在工作过程中是强制将热量排出灯具外部,所以需要用到的风冷散热器也存在着功率大、消耗多、大体积、多热管、超重量等问题。因此限制了舞台灯光源的功耗及使用环境,并且导致灯具过大过重,还给用户在舞台灯的实际使用和安装方面带来了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舞台灯具水冷散热系统,通过在舞台灯上设置水冷散热系统,使得光源的热量通过更高效的方式导出并排出灯具外部,从而提升了舞台灯具的运行效果和使用寿命,也减小了舞台灯具的体积及重量,使舞台灯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更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舞台灯具水冷散热系统,包括光源、水冷接触装置、水冷输送装置和水冷散热装置,所述光源与所述水冷接触装置连接,所述水冷输送装置分别连通所述水冷接触装置和所述水冷散热装置,并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的舞台灯具水冷散热系统中,水冷接触装置与光源接触后,光源上的热量就会自动传给水冷接触装置,水冷接触装置上的热量通过液体流动放动的方式,将热量继续传给水冷输送装置和水冷散热装置。这样一圈循环下来,再次回到水冷接触装置内的液体热量已散发,温度已下降,从而起到液冷的作用。由于液体的散热速度远远大于空气,因此液冷散热器往往具备不错的散热效果,同时在噪音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接触装置上设有与所述光源导热的水冷头,所述水冷头与所述光源的底部连接。

水冷头是一个内部留有水道的金属块,由铜或铝制成。用于水冷散热系统或其他专用仪器设备。水冷头与光源接触并吸收光源的热量,再将热量传给液体,液体通过水道、水冷输送装置和水冷散热装置,将热量散发。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头内设有若干散热鳍片和散热水道,所述若干散热鳍片排列之间设有供散热水道流通的间隙。散热鳍片用于将水道上液体的热量带走。

散热鳍片,在电子工程设计的领域中被归类为“被动性散热元件”,常用名为散热片。单位体积的散热鳍片就可以做的越密,数量越多,有效散热的表面积就越大,散热性能也就越好。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输送装置包括水泵和若干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与水冷接触装置上的水冷头连通;所述若干水管依次连通所述水泵、所述水冷散热装置和所述水冷接触装置,并形成液体循环回路。

若没有水泵,水冷系统内水的流动是非常缓慢的,这不利于光源的散热,增加水泵后,液体的循环流动速度加快,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散热装置包括若干散热水排,所述散热水排上设有供水道流通的主体架和安装在所述主体架上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之间设有间隙,形成气流流通的风道。

光源的热量通过液体的流动带走后,经过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与液体接触传热,散热鳍片的散热面积比较大,散热比较快,同时,散热鳍片之间还形成有供气流流通的空隙,更有利于热量的散发。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架上还设有若干依次连通的U型水道,所述U型水道上设有连通所述水冷接触装置和所述水冷输送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U 型水道通过水管与所述水冷头上的散热水道连接。U型水道的结构在同一主体架上的水道流通的长度更长,更有利于散热。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是水流流过主体架的进口和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散热装置上还设有提供气流或加快气流流通的送风或抽风装置,所述送风或抽风装置安装在所述散热水排的外侧。

通过这样设置使得送风装置或抽风装置送入的冷却气流沿着风道环形流动且直接排出灯外,能够与外界冷空气进行快速的热交换,达到散热目的。一般情况下,安装在散热水排上的送风或抽风装置为风扇,风扇能将流入空气中的热量带走,还能够与外界冷空气进行快速的热交换,达到散热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散热装置上还设有提供气流或加快气流流通的送风或抽风装置,所述送风或抽风装置安装在所述散热水排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散热装置包括3个散热水排,所述3个散热水排分别安装在整个水冷散热系统的两侧和底部,且所述3个散热水排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送风或抽风装置。安装3个散热水排可以使水冷散热系统的两侧和底部的方向都能起到散热作用,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接触装置与所述水泵为分离结构,所述水冷接触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连接,进水口与所述水冷散热装置连接,形成液体循环回路。分离结构的水冷接触装置和水冷散热装置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可以随意方向运用。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接触装置与所述水泵为一体封装结构,所述水泵与所述水冷散热装置连通,形成液体循环回路。一体封装结构简洁,水冷液蒸发量小,且成本低。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舞台灯具散热系统,通过一系列的设置,使得光源的热量通过更高效的方式导出并排出灯具外部,使得光源部位在运作时其产生的热量能很好及时地排出,提高了灯具运行效果、提升使用寿命、可靠性及稳定性。并且能适用更高功耗的光源,减小灯具的体积及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泵和水冷头为分离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泵和水冷头为一体封装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装置的水道流通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光源1、水冷接触装置2、水冷输送装置3、水冷散热装置4、水冷头210、水泵310、水管320、散热水排410、主体架411、送风或抽风装置420、散热鳍片412、水道413、进水口或出水口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舞台灯具水冷散热系统,包括光源1、水冷接触装置2、水冷输送装置3和水冷散热装置4,光源1与水冷接触装置2连接,水冷输送装置3依次连通水冷接触装置2和水冷散热装置4,并形成循环回路。

水冷接触装置2上设有与所述光源1接触传热的水冷头210,水冷头210的底部与所述光源1的底部连接,吸收光源的热量。水冷头210的内部由若干条形鳍片或针状鳍片组合而成,若干鳍片叠加的相邻鳍片之间设有间隙,形成供水冷液流通的水道。

水冷输送装置3包括水泵310和若干水管320,水泵310与水冷接触装置2 上的水冷头210连通;且水泵310与水冷头210为分离结构。水冷头210的一端出水口通过水管320与水泵310连接,水泵310再通过水管320与水冷散热装置 4连接,水冷散热装置4之间通过水管320连接,水冷散热装置4再通过水管320 与水冷头210的另一端出水口连接,以形成液体循环回路。

水冷接触装置2与所述水泵310为分离结构,水冷接触装置2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310连接,进水口与所述水冷散热装置4连接,形成液体循环回路。分离结构的水冷接触装置2和水冷散热装置4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可以随意方向运用。

如图3所示,水冷散热装置4包括若干散热水排410,散热水排410上设有供水道流通的主体架411和安装在主体架411上的散热鳍片412,散热鳍片412 之间设有间隙,形成气流流通的风道。水冷散热装置4上还设有提供气流或加快气流流通的送风或抽风装置420,送风或抽风装置420安装在散热水排410的外侧。

如图4所示,主体架411上设有若干依次连通的U型水道413,水道上设有连通所述水冷接触装置2和所述水冷输送装置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A。在水冷头 210内的液体经水泵310抽出,通过水管320流入水冷散热装置4,再经过散热水排410和送风或抽风装置420的散热作用,再次通过水管流回水冷头210,依次循环,达到散热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水泵310与水冷头210 为一体封装结构。此时,水泵310通过水管320与散热水排410连接,相邻的散热水排410之间也通过水管320连接,以形成循环水路。水泵310两端用水管 320与若干散热水排410连接,形成水流通路。一体封装结构简洁,水冷液蒸发量小,且成本低。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舞台灯具散热系统,通过一系列的设置,使得光源的热量通过更高效的方式导出并排出灯具外部,使得光源部位在运作时其产生的热量能很好及时地排出,提高了灯具运行效果、提升使用寿命、可靠性及稳定性。并且能适用更高功耗的光源,减小灯具的体积及重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