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聚光照明与散光照明切换的伸缩灯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0176阅读:2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实现聚光照明与散光照明切换的伸缩灯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可实现聚光照明与散光照明切换的伸缩灯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照明技术领域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照明灯具,例如,聚光照明灯,可解决现有技术如射灯对光线的汇集效果差、能耗大、发热厉害、容易引发火灾、电路结构复杂、电参数要求高、寿命短、易破碎、生产工序多的问题。其结构一般包括灯壳,以及在灯壳端部设有的聚光罩,灯壳中设有LED发光灯,其光线通过凹孔进入透明体内,利用灯罩,对光线的汇聚效果好,光线照射的远。

再如,泛光照明是一种使室外的目标或场地比周围环境明亮的照明,物外部的一种照明方式。泛光照明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一是为了安全或为了夜间仍能继续工作;其二是为了突出雕像、标牌或使建筑物在夜色中更显特征。

为方便人们在远距离照明和近距离大范围照明的使用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现有公知技术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包括:手电筒的设计在实现聚光远距离照明的同时,也要兼顾近距离大范围散光照明,把两种功能整合在一款产品上;

然而,对于现有的技术方案,一般是把聚光远距离照明的结构和散光近距离大范围照明的结构布置手电筒不同的方向位置上,从而实现把聚光远距离照明和近距离大范围散光照明的两种功能整合在一款产品上;由于把聚光远距离照明的结构和散光近距离大范围照明的结构布置手电筒不同的方向位置,因此,在进行两种功能的切换使用时便需要调整手电筒的方向,造成使用的不方便;特别是在一些狭窄不方便调整手电筒方向的地方。

此外,需要采用用于聚光和用于散光的两组灯珠,增加了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正是在现有公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的验证,对同一技术领域内的产品结构提出进一步研发与改进的技术方案,这些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完全能够满足对现有技术缺陷的弥补,同时也有利于同一技术领域的众多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提高技术方案的可拓展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聚光照明和散光照明的切换、无需调整手电筒的方向、将聚光与散光共用一组灯珠的可实现聚光照明与散光照明切换的伸缩灯头结构,同时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实现聚光照明与散光照明切换的伸缩灯头结构,由一级展开外罩、二级固定内罩以及透光可伸缩结构组成,该二级固定内罩内部水平设置一层灯板,所述灯板中心位置处设置灯珠并且该灯珠外围设置一个可活动的聚光灯杯;所述聚光灯杯固定安装在一级展开外罩内部,所述一级展开外罩与二级固定内罩之间通过连通的透光可伸缩结构固定连接。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附加结构,还包括:

所述聚光灯杯与一级展开外罩固定在一起且同步移动;所述二级固定内罩固定在灯头部位或固定在与灯头部相接的发光端。

所述灯板与内罩外边缘之间的距离短于灯板与内罩内底之间的距离,灯板的位置在灯头部位聚光照明的有效范围内。

所述透光可伸缩结构是由若干伸缩片上下相接组成空心筒。

所述一级展开外罩固定连接的聚光灯杯的杯底部分延伸至透光可伸缩结构内部。

所述透光可伸缩结构展开,固定在灯板上的灯珠所发出的光不经过聚光灯杯而经由透光可伸缩结构直接分散射出;

所述透光可伸缩结构由空心透光筒体组成,或者该空心透光筒体外壁面具有能够均匀发散光源的散光板;

所述透光可伸缩结构外围具有收放的拉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实现聚光照明与散光照明切换的伸缩灯头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⑴该结构能够实现在进行聚光远距离照明和散光近距离大范围柔光照明两种功能的切换时,不需要调整手电筒的方向;

⑵有利于实现聚光与散光共用一组灯珠,相比传统聚光与散光分别用一组灯珠具有成本优势;

⑶通过拉伸透光可伸缩结构把手电筒一级与二级分离,使聚光光杯与灯珠分离,从而达到取消聚光进行分散柔光照明的作用;

⑷该结构能但不仅限于应用在电筒的设计上,在实现聚光远距离照明的同时,也可兼顾近距离大范围散光照明,把两种功能整合在一款产品上。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实现聚光照明与散光照明切换的聚光照明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实现聚光照明与散光照明切换的散光照明状态示意图。

图中:

1、聚光灯杯;2、灯板;3、灯珠;4、一级展开外罩;5、二级固定内罩;6、透光可伸缩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实现聚光照明与散光照明切换的伸缩灯头结构,由一级展开外罩4、二级固定内罩5以及透光可伸缩结构6组成,所述二级固定内罩5固定在灯头部位或固定在与灯头部相接的发光端,该二级固定内罩5内部水平设置一层灯板2并且该灯板2与内罩外边缘之间的距离短于灯板2与内罩内底之间的距离,即确保灯板2的位置在灯头部位能够聚光照明的有效范围内;

相应地,所述灯板2中心位置处设置灯珠3并且该灯珠3外围设置一个可活动的聚光灯杯1;

对于上述设置的聚光灯杯1结构进一步分析:所述聚光灯杯1固定安装在一级展开外罩4内部,由于该聚光灯杯1与一级展开外罩4固定在一起而可视为形成一体结构,因而,该一级展开外罩4与聚光灯杯1具有同步的移动范围;

进一步地,对于上述设置的一级展开外罩4与二级固定内罩5的结合作进一步分析:所述一级展开外罩4与二级固定内罩5之间通过透光可伸缩结构6固定连接,该透光可伸缩结构6是由若干伸缩片上下相接组成空心筒;

具体针对透光可伸缩结构6的设定实则为该技术方案的可拓展结构,所述透光可伸缩结构6与一级展开外罩4内底面相接,同时,当透光可伸缩结构6展开时,上述与一级展开外罩4固定连接的聚光灯杯1的杯底部分延伸至透光可伸缩结构6内部;

相应地,所述透光可伸缩结构6与二级固定内罩5相连通,当其中的透光可伸缩结构6展开时,固定在灯板2上的灯珠3所发出的光能够不经过聚光灯杯1而经由透光可伸缩结构6直接分散射出,达到取消聚光而转为进行分散柔光照明的目的。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实现聚光照明与散光照明切换的伸缩灯头结构,包括聚光灯杯1、灯板2、灯珠3,所述聚光灯杯1前端固定在一级展开外罩4外端面,该聚光灯杯1前端面与一级展开外罩4外端面具有相同的透光板;

相应地,所述灯板2与灯珠3均固定在一个二级固定内罩5内部;

进一步地,对于上述设置的一级展开外罩4与二级固定内罩5的结合作进一步分析:所述一级展开外罩4与二级固定内罩5之间通过透光可伸缩结构6固定连接,该透光可伸缩结构6由空心透光筒体组成,或者该空心透光筒体外壁面具有能够均匀发散光源的散光板;

相应地,除上述技术特征之外,其余技术特征的设置参照实施例一或相近的原理来实现。

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实现聚光照明与散光照明切换的伸缩灯头结构,由一级展开外罩4、二级固定内罩5以及透光可伸缩结构6组成,所述二级固定内罩5固定在灯头部位或固定在与灯头部相接的发光端,该二级固定内罩5内部水平设置一层灯板2;所述灯板2中心位置处设置灯珠3并且该灯珠3外围设置一个可活动的聚光灯杯1;

对于上述设置的聚光灯杯1结构进一步分析:所述聚光灯杯1固定安装在一级展开外罩4内部,由于该聚光灯杯1与一级展开外罩4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对于上述设置的一级展开外罩4与二级固定内罩5的结合作进一步分析:所述一级展开外罩4与二级固定内罩5之间通过透光可伸缩结构6固定连接,该透光可伸缩结构6是由若干伸缩片上下相接组成空心筒;

具体针对透光可伸缩结构6的设定实则为该技术方案的可拓展结构,所述透光可伸缩结构6外围具有环形拉手,该环形拉手与透光可伸缩结构6直接连接并且经由该拉手的伸拉,可实现透光可伸缩结构6收放;

相应地,所述环形拉手可由设置在透光可伸缩结构6上的推拉机构替换,或由设置在一级展开外罩4与二级固定内罩5的拉伸手柄替换。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以下几种情形的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①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为基础并结合现有公知常识所实施的新的技术方案,该新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并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之外;②采用公知技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部分技术特征的等效替换,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相同;③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可拓展,拓展后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外;④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