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上的警示灯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693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上的警示灯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辅助安装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上的警示灯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公路纵横交错,货车装运土石方、汽车吊物、水泥泵车灌浆、吊物、挖掘机等在杆塔附近挖沙取土极易误碰导线造成线路跳闸,尤其是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出现剐蹭线缆的几率更大,因此在施工现场附近的线缆上安装警示装置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剐蹭电力线路造成停电跳闸的可能。

目前在线缆上安装警示灯主要采用人工爬杆或者使用吊装车辆的方式,施工人员穿戴绝缘防护装置到达线缆部位,然后进行手工对警示灯进行安装,安装速度慢,且非常不安全,尤其是在高压线缆上进行操作;因此急需一种警示灯安装装置能够将警示灯快速、安全地安装在线缆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上的警示灯安装装置,能够将警示灯快速、安全地在输电线缆上进行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缆上的警示灯安装装置,包括警示灯固定装置、用于夹持警示灯固定装置的夹持装置和用于支撑夹持装置的绝缘棒,所述警示灯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卡扣线缆的卡扣部和用于固定警示灯的固定部,所述卡扣部包括竖臂、横臂、第一弧形卡、第二弧形卡、第一螺栓和夹持配合装置;所述第一弧形卡和横臂分别设置在竖臂的上端和下端并上下对应,所述横臂上设置有贯穿横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并与第一螺栓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夹持配合装置设置在第一螺栓的下端,第一螺栓的上端穿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二弧形卡转动连接,第一弧形卡与第二弧形卡的弧面相对应形成卡扣结构,所述竖臂上还轴向设置有滑道,第二弧形卡与竖臂滑动连接;所述固定部设置在竖臂上;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前夹板、后夹板、用于连接前夹板下端和后夹板下端的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前夹板和后夹板的两侧并用于连接前夹板和后夹板的多个U形弹片,前夹板和后夹板之间构成夹持配合装置通过的通道,所述前夹板的前端面和后夹板的后端面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前夹板的前端面和后夹板的后端面上均还设置有条形弹片,所述条形弹片均经过所在夹板的开口且均在开口处向内凹陷,用于固定夹持配合装置;所述绝缘棒的上端通过连接装置与连接板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连接板下端面上的第二螺栓以及设置在绝缘棒的上端与第二螺栓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设置在竖臂的下端,固定部上设置有警示灯安装架。

进一步所述前夹板的前端面和后夹板的后端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条形弹片通过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螺钉设置在前夹板的前端面和后夹板的后端面上。

进一步所述夹持配合装置为金属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警示灯固定装置、夹持装置和绝缘棒相配合,在警示灯固定装置上设置第一弧形卡和第二弧形卡,通过第二螺栓在第一螺纹孔中的上下移动推动第二弧形卡进行上下平移,进而第一弧形卡和第二弧形卡相配合卡紧线缆实现将警示灯固定装置固定在线缆上,警示灯固定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警示灯的固定部,方便将警示灯组装到警示灯固定装置上;夹持装置通过前夹板、后夹板以及设置在前夹板前端面和后夹板后端面上的条状弹片相配合实现对警示灯固定装置上的夹持配合装置的固定夹持,对警示灯进行拆卸和安装时,仅需要对固定装置、夹持装置和绝缘棒进行简单组装,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将警示灯安装到线缆上的操作时间,且操作人员与线缆不接触,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地夹持装置和绝缘棒通过固定设置在连接板下端面上的第二螺栓以及设置在绝缘棒上端的第二螺纹孔相配合连接,当不需要使用时将夹持装置和绝缘棒拆开,方便了携带和维修更换。

进一步地前夹板的前端面和后夹板的后端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条形弹片通过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螺钉设置在前夹板的前端面和后夹板的后端面上,当条形弹片损坏或弹性力不足时,方便工作人员对条形弹片的拆卸更换。

更进一步地夹持配合装置为金属环,金属环不仅方便焊接到竖臂下端,且金属环由于是环状结构,当插入到夹持装置中后,条形弹片经过所在夹板的开口向内的凹陷部卡在金属环的内环中,防止警示灯固定装置脱落危害操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示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持装置与绝缘棒装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持装置与绝缘棒装配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线缆上的警示灯安装装置,包括警示灯固定装置、用于夹持警示灯固定装置的夹持装置和用于支撑夹持装置的绝缘棒19,所述警示灯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卡扣线缆的卡扣部和用于固定警示灯10的固定部8,所述卡扣部包括竖臂3、横臂5、第一弧形卡1、第二弧形卡4、第一螺栓6和夹持配合装置;所述第一弧形卡1和横臂5分别设置在竖臂3的上端和下端并上下对应,所述横臂5上设置有贯穿横臂5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并与第一螺栓6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夹持配合装置设置在第一螺栓6的下端,优选地夹持配合装置为金属环7,金属环7焊接在第一螺栓6的下端;第一螺栓6的上端穿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二弧形卡4转动连接,如第一螺栓6的上端与第二弧形卡4相铰接,第一弧形卡1与第二弧形卡4的弧面相对应形成卡扣结构,所述竖臂3上还轴向设置有滑道2,第二弧形卡4通过滑道2与竖臂3滑动连接;所述固定部8设置在竖臂3的下端,固定部8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警示灯10的警示灯安装架9,为了使警示灯10安装上后无需再连接电线,造成电缆线路杂乱,警示灯10采用太阳能警示灯,具有自动感光功能,在光线较暗时可自动开启,太阳能警示灯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在警示灯安装架9上。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前夹板13、后夹板11、用于连接前夹板13下端和后夹板11下端的连接板14、分别设置在前夹板13和后夹板11的两侧并用于连接前夹板13和后夹板11的多个U形弹片12以及固定设置在连接板14下端面上的第二螺栓15,绝缘棒19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二螺栓15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当不需要使用时将夹持装置和绝缘棒拆开,方便了携带和维修更换;前夹板13和后夹板11之间构成金属环7通过的通道,所述前夹板13的前端面和后夹板11的后端面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开口18,所述前夹板13的前端面和后夹板11的后端面上均还设置有条形弹片17,优选地前夹板13的前端面和后夹板11的后端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条形弹片17通过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螺钉16设置在前夹板13的前端面和后夹板11的后端面上,方便工作人员对条形弹片17进行拆卸更换;所述条形弹片17均经过所在夹板的开口18且均在开口18处向内凹陷,当金属环7插入到前夹板13和后夹板11之间后,条形弹片17经过所在夹板的开口向内的凹陷部卡在金属环7的内环中,防止警示灯固定装置脱落危害操作人员的安全。

对警示灯10进行安装时,首先将警示灯10安装在警示灯安装架9上,然后将警示灯固定装置上的金属环7插入到夹持装置中,并利用前夹板13和后夹板11上设置的条形弹片17在开口18向内的凹陷部将金属环7固定,防止金属环7上下移动松脱,然后将绝缘棒19与第二螺栓15相连接;当所有组件组装完毕后,操作人员举起绝缘棒19,将第一弧形卡1挂到线缆上,然后旋转绝缘棒19使第二弧形卡4沿竖臂3向上移动,直到第一弧形卡1和第二弧形卡4卡紧线缆时为止,然后向下拉绝缘棒19使夹持装置脱离金属环7即完成警示灯10的安装;对警示灯10进行拆卸时,首先将夹持装置与绝缘棒19连接,然后操作人员举起绝缘棒19,将夹持装置对准警示灯固定装置上的金属环7,用力上推,使夹持装置将金属环7夹紧,然后反向旋转第一螺栓6,当第二弧形卡4向下移动到一定范围后,取下警示灯固定装置即完成警示灯10的拆卸。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时间进行统计,使用该装置对警示灯进行安装或拆卸时,平均每根线缆用时20秒,而使用传统方法安装每个警示灯时平均需用时20分钟,因此使用该安装装置对警示灯进行安装时节省了约98.2%的时间,效果非常明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