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062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尤其是涉及一种LED灯。



背景技术:

随着LED灯逐渐取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LED灯市场进入激烈的竞争当中。为了提高市场竞争优势,许多LED灯厂商一方面通过简化LED灯的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实现LED灯的自动化生产来降低LED灯的生产成本。

在带有金属灯头的LED灯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灯体的颈部设置有外螺纹,驱动电源安装在灯体的颈部内,金属灯头直接旋合在灯体的颈部的外螺纹表面上进行固定,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完成驱动电源与金属灯头的电连接,驱动电源与金属灯头之间通常采用导线连接,在驱动电源上的导线与金属灯头连接前,首先需要将两根导线夹直,然后将其中与金属灯头的内螺纹壁连接的导线(与零线输入线连接的导线)折弯并剪去多余部分,之后紧贴于灯体的颈部的外螺纹表面上,而另一根导线(与火线输入线连接的导线)保持竖直,安装金属灯头时,金属灯头的顶部小孔沿保持竖直的导线插入使金属灯头安装在灯体的颈部的外螺纹表面上,通过旋紧金属灯头或打钉固定金属灯头,完成金属灯头的内螺纹壁与折弯的导线的紧密连接,接着在金属灯头的顶部小孔内压入铆钉,完成保持竖直的导线与铆钉的紧密连接。这种驱动电源与金属灯头的连接,工序复杂,自动化生产工序多,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灯,其驱动电源与金属灯头的连接工序更为简单,从而减少了LED灯的自动化生产工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ED灯,包括灯体、设置于所述的灯体的颈部内的驱动电源及与所述的灯体的颈部连接的金属灯头,所述的金属灯头具有一个顶部通孔,所述的顶部通孔内压入有铆钉,所述的驱动电源与所述的金属灯头和所述的铆钉之间设置有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包括灯头内壁连接件和铆钉连接件,所述的灯头内壁连接件由相连接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一电连接部组成,所述的铆钉连接件由相连接的第二插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组成,所述的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的第二插接部分别插接于所述的驱动电源的电源板上,所述的第一电连接部伸出至所述的灯体的颈部外,所述的金属灯头连接于所述的灯体的颈部上后所述的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的金属灯头的内壁紧密连接,所述的第二电连接部与所述的铆钉紧密连接。

所述的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金属片和多个第一插脚,所述的第一金属片竖直放置,所述的第一插脚垂直设置于所述的第一金属片的背面上,所述的驱动电源的电源板上设置有供所述的第一插脚插入的第一插孔,所述的第一电连接部包括由金属薄片制成的片状本体,所述的片状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金属片的正面连接,所述的片状本体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的灯体的颈部口向下开设有供所述的弯折部伸出的缺口,所述的弯折部伸出所述的缺口后其内壁与所述的灯体的颈部外壁紧贴,所述的金属灯头连接于所述的灯体的颈部上后所述的弯折部紧密夹于所述的灯体的颈部外壁与所述的金属灯头的内壁之间。第一金属片可增加第一插接部与驱动电源的电源板的接触面积,第一插脚与第一插孔的配合实现了第一金属片与驱动电源的电源板的固定;第一电连接部为一片状本体,片状本体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能够很好的紧靠在灯体的颈部外壁上,且弯折部的面积较大,与金属灯头的电连接更为可靠;第一插脚一般可设置有三个,第一金属片的背面的下部两侧及下部底下各设置一个第一插脚。

所述的片状本体由竖直部、弹性部和横向延伸部组成,所述的竖直部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一金属片的正面的一侧垂直连接,所述的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的竖直部的顶端一体连接,所述的弹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横向延伸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弯折部为所述的横向延伸部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设置弹性部一方面有利于弹性部的另一端延伸的横向延伸部伸出至灯体的颈部外壁,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弯折部伸出至灯体的颈部外后在弹性部的弹性作用下能够使其内壁紧贴灯体的颈部外壁,为弯折部与金属灯头的内壁紧密连接提供了保障。

所述的弹性部呈圆弧形或弯钩形。这种弹性部易制作,直接将片状本体的一部分设计成这种形状即可,且具有很好的弹性。

所述的第一金属片的正面上设置有若干根第一加强筋,在第一金属片上设置第一加强筋可有效增强第一插接部的强度,而将第一加强筋设置于第一金属片的正面上,是为了不影响驱动电源的电源板,若设置于第一金属片的背面上,则凸起的第一加强筋必与驱动电源的电源板接触,第一金属片的背面与驱动电源的电源板之间存在间隙,在外力作用下凸起的第一加强筋可能会损坏驱动电源的电源板。

所述的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二金属片和多个第二插脚,所述的第二金属片竖直放置,所述的第二插脚垂直设置于所述的第二金属片的背面上,所述的驱动电源的电源板上设置有供所述的第二插脚插入的第二插孔,所述的第二电连接部包括金属框和金属弹片,所述的金属框横向放置,所述的金属框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二金属片的正面的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的金属框的内孔作为供所述的铆钉插入的插入口,所述的金属弹片向下倾斜一体连接于所述的金属框的内孔的一侧上,所述的金属弹片顶住或卡住所述的铆钉与所述的铆钉紧密连接。第二金属片可增加第二插接部与驱动电源的电源板的接触面积,第二插脚与第二插孔的配合实现了第二金属片与驱动电源的电源板的固定;金属框的内孔作为铆钉插入的插入口,铆钉通过插入口插入后铆钉的末端由金属弹片顶住或卡住,这样就很方便、可靠地实现了铆钉与金属弹片的紧密连接;第二插脚一般可设置有三个,第二金属片的背面的下部两侧及下部底下各设置一个第二插脚。

所述的金属弹片上设置有梳齿,所述的铆钉的末端卡入所述的梳齿的齿槽内实现所述的金属弹片卡住所述的铆钉。在金属弹片上设置梳齿,这样铆钉的末端只需卡入梳齿的齿槽内就能方便地实现铆钉与金属弹片的紧密连接。

所述的第二金属片的正面上设置有若干根第二加强筋,在第二金属片上设置第二加强筋可有效增强第二插接部的强度,而将第二加强筋设置于第二金属片的正面上,是为了不影响驱动电源的电源板,若设置于第二金属片的背面上,则凸起的第二加强筋必与驱动电源的电源板接触,第二金属片的背面与驱动电源的电源板之间存在间隙,在外力作用下凸起的第二加强筋可能会损坏驱动电源的电源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通过设置一个灯头内壁连接件,使灯头内壁连接件的第一插接部与驱动电源插接连接,使灯头内壁连接件的第一电连接部伸出灯体的颈部外且与金属灯头的内壁紧密连接;并通过设置一个铆钉连接件,使铆钉连接件的第二插接部与驱动电源插接连接,使铆钉连接件的第二电连接部与铆钉紧密连接,这样可使得驱动电源与金属灯头和铆钉的连接工序更为简单,从而减少了LED灯的自动化生产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灯中的电连接结构与驱动电源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灯中的电连接结构与驱动电源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灯中的电连接结构中的灯头内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灯中的电连接结构中的灯头内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灯中的电连接结构中的灯头铆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灯中的电连接结构中的灯头铆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LED灯,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灯体1、设置于灯体1的颈部内的驱动电源2及与灯体1的颈部连接的金属灯头3,金属灯头3具有一个顶部通孔31,顶部通孔31内压入有铆钉4,驱动电源2与金属灯头3和铆钉4之间设置有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灯头内壁连接件5和铆钉连接件6,灯头内壁连接件5由一体相连接的第一插接部51和第一电连接部52组成,铆钉连接件6由一体相连接的第二插接部61和第二电连接部62组成,第一插接部51和第二插接部61分别插接于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上,第一电连接部52伸出至灯体1的颈部外,金属灯头3连接于灯体1的颈部上后第一电连接部52与金属灯头3的内壁紧密连接,第二电连接部62与铆钉4紧密连接。通过设置一个灯头内壁连接件5,使灯头内壁连接件5的第一插接部51与驱动电源2插接连接,使灯头内壁连接件5的第一电连接部52伸出灯体1的颈部外且与金属灯头3的内壁紧密连接;并通过设置一个铆钉连接件6,使铆钉连接件6的第二插接部61与驱动电源2插接连接,使铆钉连接件6的第二电连接部62与铆钉4紧密连接,这样可使得驱动电源2与金属灯头3和铆钉4的连接工序更为简单,从而减少了LED灯的自动化生产工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LED灯,其在实施例一给出的LED灯的结构上,对第一插接部51、第一电连接部52及第二插接部61、第二电连接部62的具体结构进行了限定,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具体为:第一插接部51包括第一金属片53和三个第一插脚54,第一金属片53竖直放置,第一插脚54一体垂直设置于第一金属片53的背面下部上,第一金属片53的背面的下部两侧及下部底下各设置一个第一插脚54,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上设置有供第一插脚54插入的第一插孔22,第一电连接部52包括由金属薄片制成的片状本体55,片状本体55的一端与第一金属片53的正面上部一体连接,片状本体55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56,灯体1的颈部口向下开设有供弯折部56伸出的缺口11(参见图1),弯折部56伸出缺口11后其内壁与灯体1的颈部外壁紧贴,金属灯头3连接于灯体1的颈部上后弯折部56紧密夹于灯体1的颈部外壁与金属灯头3的内壁之间;第二插接部61包括第二金属片63和三个第二插脚64,第二金属片63竖直放置,第二插脚64一体垂直设置于第二金属片63的背面下部上,第二金属片63的背面的下部两侧及下部底下各设置一个第二插脚64,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上设置有供第二插脚64插入的第二插孔23,第二电连接部62包括金属框65和金属弹片66,金属框65横向放置,金属框65的一侧与第二金属片63的正面的顶部一体垂直连接,金属框65的内孔作为供铆钉4插入的插入口67,金属弹片66向下倾斜一体连接于金属框65的内孔的一侧上,金属弹片66顶住或卡住铆钉4与铆钉4紧密连接。第一金属片53可增加第一插接部51与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的接触面积,第一插脚54与第一插孔22的配合实现了第一金属片53与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的固定;第一电连接部52为一片状本体55,片状本体55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56,弯折部56能够很好的紧靠在灯体1的颈部外壁上,且弯折部56的面积较大,与金属灯头3的电连接更为可靠;第二金属片63可增加第二插接部61与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的接触面积,第二插脚64与第二插孔23的配合实现了第二金属片63与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的固定;金属框65的内孔作为铆钉4插入的插入口67,铆钉4通过插入口67插入后铆钉4的末端由金属弹片66顶住或卡住,这样就很方便、可靠地实现了铆钉4与金属弹片66的紧密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片状本体55由竖直部551、弹性部552和横向延伸部553组成,弹性部552呈圆弧形或弯钩形,竖直部551的一侧与第一金属片53的正面上部的一侧一体垂直连接,弹性部552的一端与竖直部551的顶端一体连接,弹性部552的另一端与横向延伸部553的一端连接,弯折部56为横向延伸部553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设置弹性部552一方面有利于弹性部552的另一端延伸的横向延伸部553伸出至灯体1的颈部外壁,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弯折部56伸出至灯体1的颈部外后在弹性部552的弹性作用下能够使其内壁紧贴灯体1的颈部外壁,为弯折部56与金属灯头3的内壁紧密连接提供了保障;弹性部552易制作,直接将片状本体55的一部分设计成这种形状即可,且具有很好的弹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片53的正面上设置有一根第一加强筋57,第二金属片63的正面上设置有两根第二加强筋68。在第一金属片53上设置第一加强筋57可有效增强第一插接部51的强度,而将第一加强筋57设置于第一金属片53的正面上,是为了不影响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若设置于第一金属片53的背面上,则凸起的第一加强筋57必与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接触,第一金属片53的背面与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之间存在间隙,在外力作用下凸起的第一加强筋57可能会损坏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在第二金属片63上设置第二加强筋68可有效增强第二插接部61的强度,而将第二加强筋68设置于第二金属片63的正面上,是为了不影响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若设置于第二金属片63的背面上,则凸起的第二加强筋68必与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接触,第二金属片63的背面与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之间存在间隙,在外力作用下凸起的第二加强筋68可能会损坏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弹片66上设置有梳齿661,铆钉4的末端卡入梳齿661的齿槽662内实现金属弹片66卡住铆钉4。在金属弹片66上设置梳齿661,这样铆钉4的末端只需卡入梳齿661的齿槽662内就能方便地实现铆钉4与金属弹片66的紧密连接。

该LED灯安装时将灯头内壁连接件5的第一插接部51中的第一插脚54插入至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上的第一插孔22内,并将铆钉连接件6的第二电连接部62中的第二插脚64插入至驱动电源2的电源板21上的第二插孔23内;然后将驱动电源2安装至灯体1的颈部内的电源卡槽上,并使灯头内壁连接件5和铆钉连接件6伸出灯体1的颈部口;接着将金属灯头3套设到灯体1的颈部上,旋紧金属灯头3,使金属灯头3的内壁与灯头内壁连接件5的第一电连接部52中的弯折部56紧密接触,并使铆钉4通过金属灯头3的顶部通孔31插入至铆钉连接件6的第二电连接部62中的金属框65的插入口67中,并通过铆钉连接件6的第二电连接部62中的金属弹片66将铆钉4固定并保持紧密接触,至此完成了灯头内壁连接件5与零线输入线的电连接,及铆钉连接件6与火线输入线的电连接;最后通过金属灯头3打钉锁紧将金属灯头3锁紧在灯体1的颈部的外螺纹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