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散热系统及带有该灯具散热系统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7852发布日期:2018-08-28 23:1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灯具散热系统及带有该灯具散热系统的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舞台电脑摇头灯具灯泡散热系统,基本结构为灯泡与反光碗组合,轴流风机或者涡轮风机与风道对灯泡与反光碗组合进行传送风冷却散热,整体上以使灯泡球泡及灯杆得到冷却,以使灯泡实际寿命尽可能长。但实际上,由于灯具在摇头过程中,灯泡随着灯体在立体上各个方向旋转运动,灯泡球泡的高温点及低温点将随着灯体不同摇头方向而同步改变。但现有灯具散热系统所组成的风场均指向明确、且不会根据灯体摇头方向不同而改变方向,造成灯泡球泡表面部分面积瞬间得到冷却,但该部分面积不一定是球泡的高温点,因此长时间累计将造成灯泡球泡表面整体散热不均,不能使灯泡的寿命达到设计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灯具散热系统及带有该灯具散热系统的灯具,依靠重力感应装置及风机,合理地使灯泡球泡表面高温点及时接受冷却散热,低温点及时避开冷却散热,使得同一时间球泡上下温差达到最小值,避免灯泡球泡表面冷热不均,使灯泡的寿命达到设计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灯具散热系统,包括有支架,其中,支架安装有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第一冷却装置设有用于散热的第一风机;第二冷却装置设有控制组件和第二风机,控制组件设有重力感应装置和风机控制器;第二风机与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控制组件设有能够驱动第二风机转动的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在支架上安装有第一冷却装置,第一冷却装置设有第一风机,通过第一风机的鼓风作用实现对灯具的冷却。支架上安装的第二冷却装置设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设有重力感应装置。在灯具进行摇动过程中,重力感应装置能够感应灯具的摇动方位,从而实现对灯泡位置的定位。第二风机与之架之间转动连接,第二风机能够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相对于支架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第二风机鼓风方向的改变。在灯具散热系统实现第二风机鼓风方向改变的前提下,与重力感应装置对灯泡位置定位相配合,实现第二风机鼓风方向跟随灯泡位置进行方向调节的目的,从而实现第二风机始终对灯泡高温位置进行冷却的目的,有效提高灯具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提高灯泡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风机与支架之间设有转动轴,支架设有滑轨,所述第二风机设有与滑轨嵌合的限位件。

第二风机通过转动轴实现相对于支架的转动。为了实现第二风机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支架上设有滑轨,第二风机通过限位件实现与滑轨的嵌合。在第二风机转动过程中,限位件在滑轨的限制作用下进行滑动,实现对第二风机滑动位置的限制。

优选地,第二风机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与驱动装置通过齿轮连接。

为了实现驱动装置对第二风机的稳定驱动,第二风机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实现第二风机与驱动装置的连接。驱动装置通过齿轮与连接件连接,齿轮连接能够提高驱动装置与连接件连接的紧密性,提高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风机转动的精确性,从而精确的实现第二风机的鼓风方向变化,提高灯具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

优选地,转动轴设于第二风机的风口,限位件与第二风机的中轴线重合。

将转动轴设于第二风机的风口,第二风机在进行转动过程中以设置在风口的转动轴为转动中心,减小了在第二风机转动过程中风口的偏转量,实现第二风机风口的灵活调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装置设有指向灯杆的导筒,第一冷却装置与支架固定连接。

第一冷却装置与支架固定连接,实现第一冷却装置在支架上的固定安装。第一冷却装置设有指向灯杆的导筒,通过导筒的导向作用实现第一风机风向的控制,实现第一冷却装置对特定位置的持续冷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却装置与支架之间设有供第二风机相对于支架滑动的垫板。

第二冷却装置设有的第二风机在冷却过程中需要相对于支架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第二风机鼓风方向的调节。为了方便二风机的转动,在第二冷却装置与支架之间设有垫板,通过垫板来减小第二风机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从而提高第二冷却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所述灯具散热系统的灯具,其中,包括有设于支架上的灯泡组件,灯泡组件设有灯泡和反光碗。第一冷却装置通过导筒指向灯杆,通过导筒的作用实现第一冷却装置对灯杆的持续冷却。同时第二冷却装置鼓风方向指向灯泡,第二冷却装置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能够跟随灯泡进行转动,实现第二冷却装置对灯泡的持续冷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有的驱动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的配合,实现第二冷却装置的转动,同时通过重力感应装置和风机控制器,实现第二冷却装置跟随灯泡的转动而转动。保证第二冷却装置对灯泡的持续冷却,提高灯具散热系统对灯泡的散热效率,提高灯具的寿命;

(2)通过设有的第一冷却装置,实现对灯杆的持续冷却,第一冷却装置与第二冷却装置的配合,实现灯具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散热系统,在支架1上安装有第二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设有控制组件5和第二风机3,第二风机3在支架1上转动连接。控制组件5设有重力感应装置和风机控制器,在灯具摇头过程中,重力感应装置对灯具的摇动状态进行感知。风机控制器通过接收重力感应装置对灯具的摇动状态感知信息,控制驱动装置4驱动第二风机3跟随灯泡进行转动,实现第二风机3鼓风方向始终朝向灯泡,实现第二冷却装置对灯泡的持续冷却。驱动装置4设为步进电机,保证转动过程平稳,第二风机3设为涡轮风机,保证鼓风强度。通过对风机控制器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对第二风机3转动角度范围的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机3转动角度范围在0度至90度。

重力感应装置和风机控制器集成为PCBA板,设置在支架1一侧,通过电连接方式与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连接。

如图1所示,第二风机3与驱动装置4之间设有连接件31,连接件31设为带有弧形侧边的板状结构,连接件31与驱动装置4连接的一侧设有齿,连接件31与驱动装置4之间通过齿轮连接,连接件31与第二风机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1上设有第一冷却装置,第一冷却装置设有第一风机2,第一风机2设为涡轮风机。第一风机2出风口连接有导筒21,导筒21一端指向灯杆,对灯杆进行持续降温。第一冷却装置通过安装板与支架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通过安装板与支架1垂直连接,第一风机2出风口通过导筒21指向灯杆。

如图3所示,第二冷却装置与支架1通过转动轴35连接,转动轴35设置在第二风机3出风口处,驱动装置4驱动第二风机3围绕转动轴35转动。第二风机3出风口处设有板,通过调节板相对于第二风机3出风口的倾斜角度,实现第二风机3风方朝向灯泡,对灯泡进行冷却。

如图3所示,支架1上设有滑轨11,滑轨11根据第二风机3的滑动方向设为弧形。第二风机3连接有限位件34,限位件34与滑轨11嵌合。限位件34与第二风机3的中心连接,驱动装置4驱动第二风机3转动,第二风机3带动限位件34在滑轨11上滑动。限位件34在滑轨11的嵌合,保证第二风机3与支架1连接的紧密性。

实施例2:

如图1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与支架1之间设有垫板7,垫板7与第二冷却装置连接一侧设为光滑面。垫板7与支撑架固定连接,驱动装置4通过垫板7与支架1固定连接,第二风机3在垫板7上通过转动轴35与支架1转动连接。第二风机3通过驱动装置4的驱动在垫板7上滑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机3通过第一盖板32和第二盖板33进行固定,第一盖板32和第二盖板33之间通过连接螺钉进行连接,第二风机3固定设置在第一盖板32和第二盖板33之间。驱动装置4通过连接件31与第一盖板32固定连接,驱动装置4驱动第一盖板32进行转动,第一盖板32带动第二风机3进行转动。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在支架1上设有灯泡组件6,灯泡组件6设有灯泡和反光碗。

灯泡组件6通过安装座设置在支架1上,反光碗设置在安装座上,反光碗对灯泡发出的光进行反射,灯泡通过灯杆设置在反光碗内。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