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6686发布日期:2018-08-28 23:0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可以安装于特定场合,用于为特定场合提供光源,能够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或装饰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部分特定场合,不仅需要有光源照明,还需要安装监控设备。若单独安装照明装置和监控设备,不仅增加了安装空间,也会增加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安装空间并降低管理成本,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照明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壳体、光源组件和监控组件;

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且所述壳体围成光源腔和监控腔,所述光源腔具有光源腔开口,所述监控腔具有监控腔开口,

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光源腔内,且所述光源组件能够通过所述光源腔开口出光;

所述监控组件设置于所述监控腔内,且所述监控组件能够通过所述监控腔开口监控外界。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腔开口与所述光源腔开口朝向相同。

进一步地,

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监控腔开口与所述光源腔开口位于所述第二侧,

定义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的方向为由低到高的方向,所述监控腔开口不低于所述光源腔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腔开口与所述光源腔开口平齐。

进一步地,

所述壳体还具有中空的安装柱,所述监控组件具有安装孔,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柱并将所述监控组件与所述壳体相固定,

所述壳体还具有监控腔底壁,所述监控腔底壁与所述监控腔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安装柱自所述监控腔底壁朝向所述监控腔开口延伸。

进一步地,

所述壳体具有光源腔底壁与监控腔底壁,所述光源腔底壁与所述光源腔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监控腔底壁与所述监控腔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光源腔底壁与所述监控腔底壁均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监控腔开口与所述光源腔开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

定义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的方向为由低到高的方向,监控腔底壁低于所述光源腔底壁。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组件包括安装板以及摄像头,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安装板通过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壳体,

所述摄像头具有连接空间,所述连接空间包括预定位空间以及连通所述预定位空间的固定空间,所述预定位空间尺寸大于所述固定空间的尺寸,

所述摄像头处于预定位状态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预定位空间内,

所述摄像头处于定位状态时,所述连接件由所述预定位空间滑至所述固定空间内并与所述固定空间固定连接,进而使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安装板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呈环形,所述预定位空间为预定位槽,所述固定空间为固定卡槽,固定卡槽由所述预定位槽沿所述安装板的环绕方向延伸,所述摄像头处于定位状态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卡槽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后壳以及电器组件,所述电器组件具有第一电连接线以及第二电连接线;

所述后壳与所述壳体共同围成电器腔,所述壳体上还具有第一过线孔以及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由所述光源腔延伸至所述电器腔,所述第二过线孔由所述监控腔延伸至所述电器腔;

所述电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电器腔内,所述第一电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一过线孔并与所述光源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二过线孔并与所述监控组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板,所述后壳罩在所述第一壁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壁板共同围成所述电器腔,所述第一过线孔以及所述第二过线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壁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具有电器腔底壁,所述电器腔底壁与所述第一壁板分别位于所述电器腔相对的两侧,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安装底盘;所述电器腔底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壳体;所述安装底盘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内表面上,所述加强板、所述电器腔底壁以及所述安装底盘依次层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连接柱组件;所述连接柱组件设置在所述电器腔的内部,且所述后壳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连接柱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腔环绕所述监控腔,所述光源腔开口呈环形且围绕所述监控腔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透镜、内环密封圈以及外环密封圈;所述透镜呈环形且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光源腔开口上,所述透镜包括内圈缘和外圈缘;所述内环密封圈包边于所述内圈缘且与所述壳体紧密贴合,所述外环密封圈包边于所述外圈缘且与所述壳体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具有光源腔和监控腔,可以实现将光源组件和监控组件均安装于同一壳体上,使得应用该壳体的照明装置能够同时实现照明功能和监控功能,进而有效减少安装空间并降低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壳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沿A-A’方向剖面图;

图6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监控组件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监控组件另一角度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光源腔;111-光源腔开口;12-监控腔;121-监控腔开口;13-第一壁板;131-光源腔底壁;132-监控腔底壁;14-光源腔侧壁;15-监控腔侧壁;16-安装柱;1a-第一侧;1b-第二侧;

2-光源组件;

3-监控组件;31-安装板;32-摄像头;321-连接空间;3211-预定位空间;3212-定位空间;33-监控装饰圈;

4-连接件;

5-后壳;5a-电器腔;51-电器腔底壁;

6-电器组件;

7-连接柱组件;71-连接柱;

81-安装底盘;82-加强板;831-第一防水接头;832-第二防水接头;84-密封垫;85-透镜;861-内环密封圈;862-外环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壳体1、光源组件2和监控组件3。壳体1为一体结构,增加了壳体1的强度。同时,一体结构的壳体1整体性强,便于照明装置的组装与拆卸。壳体1围成光源腔11和监控腔12,光源腔11具有光源腔开口111,监控腔12具有监控腔开口121。

参考图3以及图5,光源组件2设置于光源腔11内,且光源组件2能够通过光源腔开口111出光。监控组件3设置于监控腔12内,且监控组件3能够通过监控腔开口121监控外界。

由上可知,光源组件2和监控组件3均安装于同一壳体1上,使得应用该壳体1的照明装置能够同时实现照明功能和监控功能,进而有效减少安装空间。同时,光源组件2与监控组件3集成设置,一方面节省了一套安装配套设施(如电线、支撑杆等),另一方面可以由原来的分别安装改为一起安装,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少了一半,进而可以减少管理人员数量,综上原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为了使得照明装置可以均匀出光,本实施例推荐光源腔11环绕监控腔12,光源腔开口111呈环形且围绕监控腔开口12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源腔11用于安装光源组件2,进而实现照明功能;监控腔12用于安装监控组件3,进而实现监控功能。光源腔11与监控腔12的开口方向不做限制。但是,如果设置监控腔开口121与光源腔开口111朝向相同,在黑夜或者光线较差的条件下,通过光源腔11内的光源组件2的照明作用,监控腔12内的监控组件3仍然可以对目标监控区域进行监控,因此,本实施例优选监控腔开口121与光源腔开口111朝向相同。

壳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a与第二侧1b,监控腔开口121与光源腔开口111位于第二侧1b。定义第一侧1a至第二侧1b的方向为由低到高的方向。当监控腔开口121与光源腔开口111朝向相同时,为了防止光源腔11内的光源组件2发出的光影响监控腔12内的监控组件3的监控效果,优选监控腔开口121不低于光源腔开口111。在不影响监控效果的同时,为了使得壳体1外观更加美观且便于加工,监控腔开口121最好与光源腔开口111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壳体1具有第一壁板13,第一壁板13包括光源腔底壁131与监控腔底壁132。光源腔底壁131与光源腔开口111相对设置,监控腔底壁132与监控腔开口121相对设置,因此,光源腔底壁131与监控腔底壁132均位于壳体1的第一侧1a时,监控腔开口121与光源腔开口111位于与第一侧1a相对的第二侧1b。

壳体1还具有光源腔侧壁14以及监控腔侧壁15。光源腔11由光源腔底壁131与光源腔侧壁14围绕形成。监控腔12由监控腔底壁132与监控腔侧壁15围绕形成。

此外,壳体1还具有中空的安装柱16。安装柱16自监控腔底壁132朝向监控腔开口121延伸。监控组件3具有安装孔(未图示),照明装置还包括连接件4,连接件4依次穿过安装孔与安装柱16并将监控组件3与壳体1相固定。连接件4具体可以为螺钉等。

监控组件3实现监控功能,需要在监控腔12内接入多条导线,以电性连接监控组件3,实现对监控组件3的控制。为了便于导线接入,最好为导线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监控组件3组装于安装柱16,使得安装柱16周围的监控腔12处于空置状态,其可为导线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间。

同时,参考图4,本实施例在定义第一侧1a至第二侧1b的方向为由低到高的方向的前提下,设计监控腔底壁132低于光源腔底壁131,即围成监控腔12的监控腔底壁132以及监控腔侧壁15相对于光源腔底壁131形成了一个背向监控腔开口121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也可为导线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间,且不会使得壳体1整体厚度过厚而浪费制作原料。

当然,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在形成了上述凸起部结构时,保证了导线具有足够的容纳空间,监控组件3与壳体1的组装方式也可不采用安装柱16,而是通过其他方式(例如卡接方式)实现,通过安装柱16与安装孔以及连接件4配合的方式简便易实现。或者,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形成上述凸起部结构,但是采用安装柱16结构,同时将壳体1整体厚度加厚,也可在保证监控组件3正常安装的同时,为导线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间。

参考图6以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监控组件3具体包括安装板31以及摄像头32。本实施例中,摄像头32用于记录外界影像,实现视觉监控。当然,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摄像头32也可换作其他监控仪器用以实现其他方面的监控,例如,红外存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各种监控仪器亦可以同时存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安装板31通过连接件4连接至壳体1。摄像头32具有连接空间321,连接空间321包括预定位空间3211以及连通预定位空间3211的固定空间3212,预定位空间3211尺寸大于固定空间3212的尺寸。

摄像头32在安装时首先要处于预定位状态,预定位状态即摄像头32准备安装固定于壳体1的状态,经过预定位状态的定位后摄像头32调整至定位状态,定位状态即摄像头32安装固定于壳体1的状态。

摄像头32处于预定位状态时,连接件4位于预定位空间3211内。摄像头32处于定位状态时,连接件4由预定位空间3211滑至固定空间3212内并与固定空间3212固定连接,进而使摄像头32与安装板31相固定,进而将整个监控组件3组装至壳体1。预定位空间3211尺寸较大,便于进行预定位,固定空间3212尺寸较小,便于固定安装,预定位空间3211加固定空间3212的连接空间321与安装板31以及连接件4的配合使得监控组件3的组装简单便捷,易于监控组件3的安装替换。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安装板31呈环形,预定位空间3211为预定位槽,固定空间3212为固定卡槽,固定卡槽由预定位槽沿安装板31的环绕方向延伸,摄像头32处于定位状态时,连接件4与固定卡槽卡接固定。

参考图2以及图5,为了使得照明装置外观更加美观,监控组件3还可以包括监控装饰圈33。监控装饰圈33,监控装饰圈33覆盖监控腔开口边缘,且环绕包围摄像头32,对摄像头32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还包括后壳5以及电器组件6,电器组件6具有第一电连接线(未图示)以及第二电连接线(未图示)。后壳5与壳体1共同围成电器腔5a,壳体1上还具有第一过线孔(未图示)以及第二过线孔(未图示),第一过线孔由光源腔11延伸至电器腔5a,第二过线孔由监控腔12延伸至电器腔5a。

具体地,参考图3至图5,为便于后壳的结构设计及成型,后壳5罩在第一壁板13上并与第一壁板13共同围成电器腔5a,第一过线孔以及第二过线孔均设置在第一壁板13上。

电器组件6设置于电器腔5a内,第一电连接线穿过第一过线孔并与光源组件2电性连接,第二电连接线穿过第二过线孔并与监控组件3电性连接。后壳5与壳体1共同围成电器腔5a,使得电器腔5a处于封闭空间内,加强对电器腔5a内的电器组件6的保护。

电器组件6包含AC转DC电源、恒压转恒流设备、控制器及其天线、交换机等。AC转DC电源用于为光源组件2以及监控组件3提供电源。恒压转恒流设备使得电器组件6能够提供稳定的供电电流。控制器用于控制光源组件2以及监控组件3,其可单独的控制光源组件2的发光亮度、发光区域、照射范围等,或者单独控制监控组件3的监控范围、监控时间等。同时,控制器也可根据监控组件3所监测到的信息来控制光源组件2的具体发光情况。交换机用于提供电信号通路以实现通讯连接。

电器组件6还包括电源线以及通讯连接线。后壳5上还具有第三过线孔(未图示),第三过线孔由电器腔5a延伸至外界,电源线穿过第三过线孔,为电器组件6供电。通讯连接线可为光纤或局域网网线,其连接到交换机,再连接到监控组件3,用以实现监控组件3与外界的通讯连接。

由于照明装置经常采用悬挂的方式安装,其需要具有足够的提拉力,可以将壳体1、光源组件2以及监控组件3等提起,而保证装置结构牢固可靠。因此,本实施例照明装置还包括连接柱组件7,连接柱组件包括若干连接柱71。后壳5与壳体1通过连接柱组件7连接。连接柱组件7设置在电器腔5a的内部,使得后壳对连接柱组件7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连接可靠性,并且使得照明装置外观更加美观。

此外,为了优化照明装置性能,本实施例照明装置还包括辅助组件。

参考图2以及图5,具体地,为了将照明灯具安装在目标工作处,本实施例照明装置还包括安装底盘81。为了便于安装底盘81的组装,后壳5具有电器腔底壁51,电器腔底壁51与第一壁板13分别位于电器腔5a相对的两侧。电器腔底壁51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朝向壳体1;安装底盘81连接于外表面上。

为了提高后壳5的强度,照明装置还包括加强板82,加强板82安装于内表面上,加强板82、电器腔底壁51以及安装底盘81依次层叠连接。

为了提高防水性能,第二过线孔以及第三过线孔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一防水接头831以及第二防水接头832。第一防水接头831以及第二防水接头832分别沿周向环绕第二电连接线以及电源线。由于第二防水接头832具有一定长度,而本实施例如前述介绍,设计监控腔底壁132低于光源腔底壁131,即围成监控腔12的监控腔底壁132以及监控腔侧壁15相对于光源腔底壁131形成了一个背向监控腔开口121的凸起部结构,也为第二防水接头832提供可充分的放置空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电器腔5a的密封性能,本实施例在安装底盘81与电器腔底壁51之间还设有密封垫84。

为了更好地分配光源组件2发出的光线,照明装置还包括透镜85,透镜85安装于壳体1的光源腔开口111上。配合光源腔11的形状,透镜85也呈环形。透镜85包括内圈缘和外圈缘。

为了提高对光源腔11的密封性能,保护其中的光源组件2,照明装置还包括内环密封圈861以及外环密封圈862;内环密封圈861包边于内圈缘且与壳体1紧密贴合,外环密封圈862包边于外圈缘且与壳体1紧密贴合。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