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备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2894发布日期:2018-10-26 19:3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照明设备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照明设备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不同行驶环境的不同照明,传统的车大灯通常包括远光和近光两种形式,但无法在行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或驾驶人的喜好调整色温。如在天气情况较为恶劣的雨雾天或雪天,则黄金光色温更为合适,黄金光穿透力强,使行车更加安全;白光在正常天气情况则照明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在行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或驾驶人的喜好调整色温的缺陷,提供一种照明设备及汽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照明设备,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发光组件,设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变光机构,与所述发光组件和变光机构连接的控制器,以及罩设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反光杯;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所述第一发光体的第一色温和第二发光体的第二色温不同;所述变光机构相对于所述发光组件或所述反光杯活动设置,且所述变光机构能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变光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机构遮挡所述反光杯反射的第一发光组件和/或第二发光组件的光线,形成带截止线的近光;所述变光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变光机构对所述反光杯反射的第一发光组件和/或第二发光组件的光线无遮挡,形成远光。

本技术方案的控制器与汽车的远近光灯切换开关和雾灯开关均连接,控制器接收远近光切换开关以及雾灯开关的指令后,控制变光机构的运动以及调整发光组件的色温,在行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或驾驶人的喜好调整色温。具体地,当远近光切换开关切换至近光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发光体启动发光,通过反光杯反射,经变光机构的挡光,再经过透镜折射,形成一个带截止线的近光光型;当远近光切换开关切换至远光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发光体启动发光,通过反光杯反射,变光机构不对光线进行遮挡,经过透镜折射,形成远光。此时在未打开雾灯开关时,远光和近光均为第一发光体发出的第一色温的光线。当远近光灯切换开关在近光或者远光档位时,同时打开雾灯开关,可对发光组件的色温进行调整,具体方法如下:打开雾灯开关,控制器控制第一发光体熄灭,第二发光体发光,透镜折射出的光线即为第二色温;关闭所述雾灯开关后在预设时间段内再次打开雾灯开关,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同时发光,透镜折射出的光线即为第一色温和第二色温的混光色温;再次关闭所述雾灯切换开关并在预设时间段内再次打开所述雾灯切换开关,则第二发光体熄灭,第一发光体发光,回到原始的第一色温。所述预设时间段为0s-3s之间,即在3s内反复操作打开关闭雾灯开关的动作,即可完成对色温的调整。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折射光线的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设于所述底座上靠近所述变光机构的端部,且所述变光机构位于所述透镜组件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组件包括镜片支架以及设于所述镜片支架上且用于折射光线的凸透镜,所述镜片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保护反光杯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于所述反光杯远离底座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变光机构包括变光支架,设于变光支架上的驱动器,以及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的变光跳片,所述变光跳片通过弹性件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变光支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变光跳片通过弹性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变光跳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跳片遮挡所述反光杯反射的第一发光组件和/或第二发光组件的光线,形成带截止线的近光;所述变光跳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变光跳片对所述反光杯反射的第一发光组件和/或第二发光组件的光线无遮挡,形成远光。

进一步地,所述变光跳片为弧形球面状结构,且所述变光跳片的遮光面为外凸球面。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为电磁阀,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体为白光灯珠,所述第二发光体为黄光灯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二发光组件并排或并列设置。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照明设备,所述照明设备的控制器与汽车的远近光灯切换开关和雾灯开关均连接。通过多次开启和关闭雾灯开关,实现对远近光灯的色温的切换,当雨雾天气时,可通过雾灯开关将远近光灯的色温切换为黄光或黄白混光,加强光的穿透力,从而与雾灯配合,使行车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次外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最外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座;20、发光组件;21、第一发光体;22、第二发光体;30、变光机构;31、变光支架;32、驱动器;33、变光跳片;50、反光杯;60、透镜组件;61、镜片支架;62、凸透镜;70、散热风扇;80、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照明设备,包括:底座10,设于所述底座10第一侧的发光组件20,设于所述底座10第一侧的变光机构30,与所述发光组件20和变光机构30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以及罩设于所述底座10第一侧的反光杯50;所述发光组件20至少包括第一发光体21和第一发光体22,所述第一发光体21和第一发光体22的色温不同;所述变光机构30相对于所述发光组件20或所述反光杯50活动设置,且所述变光机构30能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变光机构3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机构30遮挡所述反光杯50反射的第一发光体21和/或第一发光体22的光线,形成带截止线的近光;所述变光机构3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变光机构30对所述反光杯50反射的第一发光体21和/或第二发光体22的光线无遮挡,形成远光。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与汽车的远近光灯切换开关和雾灯开关均连接,控制变光机构30的运动以及调整发光组件20的色温,在行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或驾驶人的喜好调整色温。具体地,当远近光切换开关切换至近光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发光体21启动发光,通过反光杯50反射,经变光机构30的挡光,再经过透镜组件60折射,形成一个带截止线的近光光型;当远近光切换开关切换至远光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发光体21启动发光,通过反光杯50反射,变光机构30不对光线进行遮挡,经过透镜组件60折射,形成远光。此时在未打开雾灯开关时,远光和近光均为第一发光体21发出的第一色温的光线。当远近光灯切换开关在近光或者远光档位时,同时打开雾灯开关,可对发光组件20的色温进行调整,具体方法如下:打开雾灯开关,控制器控制第一发光体21熄灭,第一发光体22发光,透镜折射出的光线即为第二色温;关闭所述雾灯开关后在预设时间段内再次打开所述雾灯开关,第一发光体21和第一发光体22同时发光,透镜折射出的光线即为第一色温和第二色温的混光色温;再次关闭所述雾灯开关并在预设时间段内再次打开所述雾灯开关,则第一发光体22熄灭,第一发光体21发光,回到原始的第一色温。所述预设时间段为0s-3s之间,即在3s内反复操作打开关闭雾灯开关的动作,即可完成对色温的调整。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系统还包括用于折射光线的透镜组件60,所述透镜组件60设于所述底座10上靠近所述变光机构30的端部,且所述变光机构30位于所述透镜组件60与所述发光组件20之间。发光组件20发光后,经反光杯50反射光线,再经变光机构30遮挡光线或不遮挡光线,最后通过透镜组件60折射出。

所述透镜组件60包括镜片支架61以及设于所述镜片支架61上且用于折射光线的凸透镜62,所述镜片支架61与所述底座10连接。所述光线通过凸透镜62折射形成远光灯或近光灯。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光杯50外侧,即反光杯50上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侧设有用于保护反光杯的安装架80,所述安装架80与底座10连接,并用于安装。

所述变光机构30包括变光支架31,设于变光支架31上的驱动器32,以及与所述驱动器32连接的变光跳片33,所述变光跳片33通过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与所述驱动器32连接,所述驱动器32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变光支架31设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变光跳片33通过弹性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变光跳片3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变光跳片33遮挡所述反光杯50反射的第一发光体21和/或第一发光体22的光线,形成带截止线的近光;所述变光跳片3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变光跳片33对所述反光杯50反射的第一发光体21和/或第一发光体22的光线无遮挡,形成远光。具体地,所述驱动器32为电磁阀,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当远近光灯切换开关切换至近光时,所述电磁阀未通电,此时所述复位弹簧为初始状态,变光跳片33位于第一位置处;当远近光灯切换开关切换至远光时,所述电磁阀通电,此时电磁阀驱动所述复位弹簧压缩,变光跳片33由于和复位弹簧连接,从而复位弹簧的压缩使得所述变光跳片33运动至第二位置处;当远近光灯切换开关再次切换至近光时,所述电磁阀断电,所述复位弹簧复位,带动所述变光跳片33至第一位置,如此往复运动。

本实施方式所述变光跳片33为弧形球面状结构,且所述变光跳片33的遮光面为外凸球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变光跳片33的边缘呈与所述反光杯50匹配的弧形,变光跳片33的遮光面的形状与变光跳片33的弧形边缘共同配合,使近光截止线更为平直,近光照射效果更佳。

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发光体21为白光灯珠,所述第二发光体22为黄光灯珠。即当第一发光体21发光时,则发出白光色温;第二发光体22发光时,发出黄光色温;第一发光体21和第二发光体22同时发光时,则发出黄白混光色温。且本实施方式的白光灯珠和黄光灯珠均为LED灯珠。

所述第一发光体21和所述第二发光体22并排或并列设置,即所述第一发光体21和第二发光体22至少一条对称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一发光体21和所述第二发光体22紧密设置,从而保证混光色温更加均匀。

为了给照明系统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将所述底座10为散热底座,具体地,所述底座10为铜质、铝质或者铜铝结合材质,且所述底座10上设有散热片进行散热,且所述底座10上与发光组件20和控制器等发热体对应位置处的散热片面积大于底座10上其他位置的散热片的面积,且所述散热片呈涡轮状分布,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与所述底座10第一侧相对的底座10第二侧上设有散热风扇70,所述散热风扇70与所述涡轮状的散热片共同配合,加强了对流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底座10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照明设备,所述照明设备的控制器与汽车的远近光灯切换开关和雾灯开关均连接。通过多次开启和关闭雾灯开关,实现对远近光灯的色温的切换,当雨雾天气时,可通过雾灯开关将远近光灯的色温切换为黄光或黄白混光,加强光的穿透力,从而与雾灯配合,使行车更加安全。所述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当打开远光灯或近光灯的同时,打开雾灯开关,第一发光体21熄灭,第二发光体22发光,即发出黄光;

关闭所述雾灯开关后在预设时间段即3s内再次打开所述雾灯开关,第一发光体21和第二发光体22同时发光,即发出黄白混光;

再次关闭所述雾灯开关并在3s内再次打开所述雾灯开关,第二发光体22熄灭,第一发光体21发光,即远近光灯回到最原始的白光色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