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6910发布日期:2018-09-28 18:4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调节多角度的LED投光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照明灯的使用已经无处不在,无论是不起眼的市井小巷,还是人流量较大的火车站、汽车站,照明灯的广泛使用已经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LED的投入使用使得漆黑的夜晚也能像白天一样。LED具有环保、节能、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被称为21世纪照明光源,特别是LED投光灯,作为半导体光源主要运用于单体建筑,历史建筑群外墙照明,大楼内光外透照明,绿化景观照明,广告牌照明,医疗文化等专门设施照明,酒吧,舞厅等娱乐场所气氛照明。

投光灯是使指定被照面高于周围环境的灯具,通常它能够瞄准要求的方向并要求具备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结构,几乎所有室外使用的大面积照明灯具都可以看作投光灯。投光灯的出射光束角度有宽有窄,变化的范围在5°~110°之间。越来越多的广告牌设立在高层建筑较为集中的街区、繁华商业区或城市标志性建筑物上,利用LED投光灯进行夜间的照明,起到夜间亮化和品牌宣传的作用。但是,通常一些广告牌因地制宜地制作成长、窄的形状,现有的投光灯只能上下地调节照明的高度,而不能同时左右地摆动调节照明的宽度,使得在对这些长、窄状的广告牌照明时,需要设置多个LED投光灯对其照明,多个LED投光灯虽然能同时照亮广告牌,不但成本也相应地增加,而且同一方向照射的LED投光灯会产生余光的重叠,造成余光的浪费;有些广告牌为了节省成本,减少LED投光灯的数量,使得广告牌在夜间时显得不清晰,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存在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调节纵向的照明高度、也能调节水平的照明宽度的LED投光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ED投光灯,包括灯体、灯壳总成及支架,所述灯体安装在灯壳总成上,支架与灯壳总成之间为转动连接以用于调节灯壳总成相对于支架上下摆动,所述灯壳总成上设有旋转轴,灯体通过旋转轴安装在灯壳总成上,以实现灯体绕旋转轴进行左右摆动。

作为改进,所述灯壳总成包括设于后部的连接板,支架与连接板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调节支架与连接板的连接角度并沿弧形排列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圆心处还设有中心定位孔。

作为改进,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与中心定位孔铰接连接,第一连接孔为可与若干个调节孔的任一个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支架包括主支板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支板两端的副支架,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分别设于两副支架上。

作为改进,所述LED投光灯还包括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固定在灯壳总成的内腔中,灯体与驱动电源电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灯体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驱动电源的两侧。

作为改进,灯体包括LED模组、用于安装LED模组的面板及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设置在面板的底部。

作为改进,所述散热主体为若干个散热鳍片组成,所述散热鳍片在面板的底部形成相间设置的散热鳍片组,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灯体通过旋转轴安装在灯壳总成上,灯体可沿旋转轴自转,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只需调节灯体的正面方向便可调节LED灯源的在水平线上的照射方向,使得照射的面积增大,投射角度广,组装方便,同时节省了灯源和使用成本,避免了使用多个LED投光灯时所造成的余光浪费,而且调节方便,大大提高了校准方向的可操作性。

(2)本实用新型的灯体上设有散热鳍片,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以便于积聚在面板上的热量得到快速的扩散,避免发生热量集中,提高LED投光灯的散热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灯壳总成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上,灯壳总成与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当需要调节LED投光灯的上下照射高度时,旋松螺栓,此时灯壳总成可以相对于支架调节角度,调节好角度后旋紧螺栓,灯壳总成相对于支架固定位置,调节操作简单,提高了安装和校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3是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中:灯体1、灯壳总成2、驱动电源3、连接板4、支架5、旋转轴6、调节孔41、中心定位孔42、主支板51、副支板52、第一连接孔53、第二连接孔54、LED模组101、面板102、散热主体103、散热通道104、透镜105、LED发光板1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LED投光灯,包括灯体1、灯壳总成2及支架5,所述灯体1安装在灯壳总成2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节省灯壳总成2的制造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LED投光灯的驱动电源3固定在灯壳总成2的内腔中,灯壳总成2的内腔中同时设置两个灯体1,分别安装在驱动电源3的两侧,这样间隔地设置两个灯体1是为了减少光源的重叠,避免了余光的重叠,而且两个灯体1通过电线分别与驱动电源3连接,也方便了调节LED投光灯的照射宽度。

所述支架5与灯壳总成2之间为转动连接以用于调节灯壳总成2相对于支架5上下摆动,即在竖直平面上灯壳总成2以支架5为轴可调节灯壳总成2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实现了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调节。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灯壳总成2包括设于后部的连接板4,连接板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灯壳总成2的内腔两侧壁上,连接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调节支架5与连接板4的连接角度并沿弧形排列的调节孔41,所述调节孔41的圆心处还设有中心定位孔42,相对应地支架5包括主支板51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支板51两端的副支架52,两副支架52上均开设有分别对应调节孔41和中心定位孔42的第一连接孔53和第二连接孔54,支架5分别与连接板4对应连接,即第二连接孔54与中心定位孔42铰接连接,此时支架5可以中心定位孔42为圆心进行旋转,与此同时,第一连接孔53与若干个调节孔41中的任一个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灯壳总成2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5上,当螺栓旋松时,灯壳总成2可以相对于支架5调节角度,即灯壳总成2以中心定位孔42为轴旋转,从而形成灯壳总成2相对于支架5作上下摆动的状态,而当螺栓旋紧时,灯壳总成2与支架5固定位置,从而可以快速地调节LED投光灯光线照射的上下高度。该支架5能够以其两端之间的连线为轴线进行转动,这样,使得该投光灯能够适应不同的照射角度,仅仅通过旋转支架5,或者相对于支架5旋转上述灯壳总成2即可。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灯壳总成2上设有旋转轴6,灯体1通过旋转轴6安装在灯壳总成2上,以实现灯体1绕旋转轴6进行左右摆动,即所述灯体1绕旋转轴6左右摆动的方向与支架5和灯壳总成2上下摆动的方向并不平行,以实现在同一平面上上、下、左、右的方向都能调节的目的,实现多角度的照射。当被照物的水平横向距离明显比竖直方向的距离要大时,旋转轴6垂直穿过灯壳总成2的设计使得可以左右转动灯体1的照射面,使得照射光线能在水平位置上左右调节,以适应宽窄的广告牌或者其他建筑物,当需要调节水平左右的照射范围时,只需转动灯体1即可完成,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灯体1包括LED模组101、用于放置LED模组101的面板102及散热主体103,所述散热主体103设置在面板102的底部,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LED模组101包括LED发光板106和透镜105,所述LED发光板106通过螺钉安装在面板102上,从而使得LED模组101在安装后结构更加紧凑稳定,LED发光板106包括PCB板以及设置在PCB板上的LED芯片,透镜105设置在LED芯片的正前方,LED发光板106和透镜105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面板102的正面,从而使得发光源凸设在LED发光板106的表面上。优选地,透镜105可以采用玻璃透镜,采用玻璃透镜作为一次配光结构,避免二次配光造成的光损耗,有效提成光源的出光效率,同时玻璃的透光率>95%,耐候性好,长期户外使用,材质本身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减低了光衰程度,延长了灯具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LED模组101的散热性,所述散热主体103为若干个散热鳍片组成,所述散热鳍片在面板102的底部形成相间设置的散热鳍片组,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104,以便于散热主体103的热量得到快速的扩散,避免发生热量集中,提高散热主体103的散热效率,使得LED模组101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快的散发至外部空气中,如图3所示。

作为改进,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连接板4的位置可以固定在驱动电源3的底面上,支架5相应地设为一带有若干个通孔的安装板,安装板上的通孔与连接板4上的通孔设置一致,安装板上的中心定位孔和调节孔分别与连接板4上的调节孔41和中心定位孔42用螺栓连接,即可完成对LED投光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调节,使得LED投光灯的应用更加灵活,多种配光角度,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其他的部件均与上述的一致,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这种可转动的 LED 投光灯,可在被照射物的平面上实现上下和左右的调节摆动,使得照射的面积增大、投射角度广,实用性大大增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