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入式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9751发布日期:2019-01-05 00:1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侧入式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灯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侧入式面板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侧入式面板灯在结构上,一体的侧边框内先设置散热件,散热件与侧边框之间设置用于消除预留装配间隙的弹性体,再将光源板安装于散热件上,接着设置导光板,使光源板向导光板的入光面射入光束,弹性体使光源板紧贴导光板的入光面。这种方案需要在侧边框内设置多个弹性体和用于固定弹性体的装配件,整体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入式面板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入式面板灯存在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入式面板灯,包括第一灯框、与所述第一灯框围设形成容置空间的第二灯框、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导光结构、设于所述导光结构左右两侧至少一侧的光源板以及设于所述光源板外侧的散热件,所述第一灯框内设有沿其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光源板固定于所述散热件朝向所述导光结构的一侧,所述凹槽外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灯框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灯框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灯框内设有可按压卡入所述卡槽内的卡扣,所述第二灯框内沿其前后方向设有倾斜设置且在按压时向内推顶所述散热件以使所述光源板与所述导光结构贴靠的弹性条。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条朝所述散热件倾斜且其末端朝所述卡扣回折。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包括抵接于所述弹性条的基板、两个由所述基板的两侧朝所述导光结构延伸的侧板、以及两个所述侧板的顶端相向延伸形成的两个顶板,所述基板、两个所述侧板和两个所述顶板形成长槽,所述光源板与所述长槽的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的与所述凹槽连接的侧板背向所述导光结构延伸得到可卡于所述凹槽内的延伸板。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条与所述散热件的连接处至所述第二灯框的靠近所述导光结构内侧末端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弹性条与所述散热件的连接处至所述第二灯框的靠近所述导光结构内侧末端在所述弹性条处于自由状态时的水平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灯框的靠近所述导光结构内侧和所述第二灯框的靠近所述导光结构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板、反光板和扩散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底面、出光面和至少一个入光面,所述导光结构的入光面为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的相对侧边之间,所述反光板设于所述底面,所述扩散板设于所述出光面。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板、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导光板的横截面积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条与所述第二灯框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板上设有多个沿所述入光面均匀布置的LED发光元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入式面板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入式面板灯装配时先将安装有光源板的散热件设于第一灯框的凹槽内,然后设置导光结构,接着将第二灯框与第一灯框结合,使导光结构被容置于容置空间内,不需要预设装配间隙,可以直接使光源板抵接于导光结构的入光面,也不需要在散热件和灯框之间设置弹性体及其它零部件,从而减少整灯装配的结构件,优化装配过程,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面板灯的正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出的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面板灯的爆炸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第一灯框;2-第二灯框;3-导光结构;4-光源板;5-散热件;6-容置空间;11-凹槽;12-卡槽;21-卡扣;22-弹性条;31-导光板;32-反光板;33- 扩散板;41-LED发光元件;51-基板;52-侧板;53-顶板;54-长槽;55-延伸板;111-保护板;311-底面;312-出光面;313-入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面板灯进行说明。侧入式面板灯,包括第一灯框1、与第一灯框1围设形成容置空间6的第二灯框2、设于容置空间6内的导光结构3、设于导光结构3左右两侧至少一侧的光源板4以及设于光源板4外侧的散热件5,第一灯框1内设有沿其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11,散热件5设于凹槽11内,光源板4固定于散热件5朝向导光结构3的一侧,凹槽11外设有开口朝向第二灯框2的卡槽12,卡槽12沿第一灯框1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二灯框2内设有可按压卡入卡槽12内的卡扣 21,第二灯框2内沿其前后方向设有倾斜设置且在按压时向内推顶散热件5以使光源板4与导光结构3贴靠的弹性条22。

优选地,卡扣21与第二灯框2一体成型。

优选地,第一灯框1的材料为铝合金等散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

优选地,第二灯框2的材料为PP(聚丙烯)、PC(聚碳酸酯)等具备弹性强度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面板灯,与现有技术相比,装配时先将安装有光源板4的散热件5设于第一灯框1的凹槽11内,然后设置导光结构3,接着将第二灯框2与第一灯框1结合,使导光结构3被容置于容置空间6内,不需要预设装配间隙,可以直接使光源板4抵接于导光结构3的入光面313,也不需要在散热件5和灯框之间设置弹性体及其它零部件,从而减少整灯装配所需结构件,优化装配过程,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弹性条22朝散热件5倾斜且其末端朝卡扣21结构回折,弹性条22末端回折处抵接于散热件5,如此在散热件5挤压弹性条22时,可以增大散热件5与弹性条22的接触面积,减小弹性条22对散热件5的压强,从而保护散热件5不受损坏。

优选地,弹性条22与第二灯框2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弹性条22与散热件5的连接处至第二灯框2的靠近导光结构3 侧末端的水平距离大于弹性条22与散热件5的连接处至第二灯框2的靠近导光结构3侧末端在弹性条22处于自由状态时的水平距离。即散热件5设于凹槽 11内且以过盈配合方式抵接于弹性条22,使弹性条22在侧入式面板灯安装完成时处于受挤压的状态,如此使弹性条22对散热件5施加朝向导光结构3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光源板4能更稳定地与导光结构3的入光面313保持接触,进而降低光损。

进一步地,散热件5包括抵接于弹性条22的基板51、两个由基板51的两侧向导光结构3延伸的侧板52以及两个侧板52的顶端相向延伸形成的两个顶板53,顶板53不覆盖光源板4上的光源,基板51、两个侧板52和两个顶板 53形成长槽54,光源板4与长槽54的尺寸相匹配。如此,光源板4从侧面插入长槽54中,光源板4与散热件5较为紧密地结合,增强光源板4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地,散热件5的与凹槽11连接的侧板52背向导光结构3延伸得到可卡于凹槽11内的延伸板55,增大散热件5的侧板52与凹槽11的接触面积,使散热件5更加平稳。凹槽11的开口于延伸板55处设有保护板111,避免散热件5侧翻。

进一步地,导光结构3的厚度大于第一灯框1的靠近导光结构3侧和第二灯框2的靠近导光结构3侧之间的最短距离。如此,导光结构3对第二灯框2 具有一个朝向第二灯框2的力,从而使卡扣21结构更加紧固,并且增大灯框对导光结构3的压强,使其尽可能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导光结构3包括导光板31、反光板32和扩散板33,导光板31 包括底面311、出光面312和至少一个入光面313,导光结构3的入光面313 为导光板31的入光面313,底面311与出光面312相对,入光面313连接于出光面312和底面311的相对侧边之间,反光板32设于底面311,扩散板33设于出光面312,第二灯框2压设于反光板32上,第一灯框1压设于扩散板33 上。导光板31用于接收光源板4发出的光,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反光板 32用于将导光板31底面311露出的光反射到导光板31中,提高光照度;扩散板33用于将来自导光板31的光均匀扩散。

进一步地,为降低UGR(统一眩光值),扩散板33的远离导光板31侧设有防眩光板(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地,反光板32、扩散板33和导光板31的横截面积相等,使导光板 31接收到的光线尽可能地从出光面312射出且均匀。

进一步地,光源板4上设有多个沿入光面313均匀布置的LED发光元件41,提高出光均匀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