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可靠的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8333发布日期:2018-12-18 21:2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可靠的LED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尤其是一种高效可靠的LED灯。



背景技术:

现已面世的各类集成超薄筒灯,为了实现超薄,同时为了出光均匀,大多采取了侧发光原理来进行设计,即将反光杯设置在出光板的一侧以实现发光,这种设计的弊端在于:系统出光率低,对其内设置的光学要求较高,相应地,结构设计和装配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LED灯,装配容易,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出光率。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可靠的LED灯,包括出光板和LED灯板,所述LED灯板内嵌有LED,所述出光板内部开有通口且在通口处嵌入有反光杯,所述出光板的顶部与LED灯板的下部连接,所述LED灯板的上部连接有固定装置。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散热器以及设置于散热器底部上的第一钉件,所述第一钉件固定于出光板上从而将LED灯板压紧于散热器与出光板之间。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容置盒,所述容置盒内分割设置有用于放置电路板的驱动腔和用于放置电路线的接线腔,所述容置盒的外壳通过第二钉件固定于散热器上。

进一步,所述通口设置于出光板的中部且正对于LED。

进一步,所述通口的边沿上覆有反射面。

进一步,所述出光板与反射面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钉件为螺钉、螺栓、螺杆或销子。

优选地,所述第二钉件为螺钉、螺栓、螺杆或销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反光杯直接集成于出光板的内部通口处,相比于传统技术,从侧发光方式改为直下式发光,可以防止发出的光因侧射或斜射而造成的散失,因此具有更好的出光效果,并且能够减少整体空间的占用,无论在视觉上还是使用起来都显得更加简洁轻便;另外,由于符合光学要求,因此只需将出光板与LED灯板连接且利用固定装置连接上LED灯板就可以实现系统整体装配,无需设置其余连接部件,因此装配容易,成本较低。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装配容易,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出光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可靠的LED灯,包括出光板2和LED灯板4,所述LED灯板4内嵌有LED5,所述出光板2内部开有通口22且在通口22处嵌入有反光杯3,所述出光板2的顶部与LED灯板4的下部连接,所述LED灯板4的上部连接有固定装置1。

具体地,将反光杯3直接集成于出光板2的内部通口22处,相比于传统技术,从侧发光方式改为直下式发光,可以防止发出的光因侧射或斜射而造成的散失,因此具有更好的出光效果,并且能够减少整体空间的占用,无论在视觉上还是使用起来都显得更加简洁轻便;另外,由于符合光学要求,因此只需将出光板2与LED灯板4连接且利用固定装置1连接上LED灯板4就可以实现系统整体装配,无需设置其余连接部件,因此装配容易,成本较低。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装配容易,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出光率。

优选地,所述LED灯板4为方形板或圆形板,便于设计且节省成本。

优选地,所述出光板2为圆形板或方形板,与反光杯3进行匹配的效果较好且具有美观效果。

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2,所述通口22设置于出光板2的中部且正对于LED5,具有美观效果;并且一般的LED5都是设置于LED灯板4中部上的,因此这样设置可以与LED5进行匹配,使其出光方向正对反光杯3,有利于降低光线朝其他方向射出的概率,从而进一步减少光线损失,保证高效出光。

进一步,参照图1,所述通口22的边沿上覆有反射面21,可以扩大从LED5内发出的光的反射面积,从而取得更好的照射效果。

进一步,参照图2,所述出光板2与反射面21一体成型,便于制造且能够提升两者的稳定性,同时简化了装配工艺,大大提高了出光效率,从而使做出的产品便宜且可靠性高。

进一步,参照图1,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散热器11以及设置于散热器11底部上的第一钉件12,所述第一钉件12固定于出光板2上从而将LED灯板4压紧于散热器11与出光板2之间;散热器11与LED灯板4连接,可以及时导出LED5发光产生的热,同时也起到固定LED灯板4和LED5的作用,采用第一钉件12保证了散热器11与LED灯板4之间具有稳定的连接效果。

进一步,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容置盒6,所述容置盒6内分割设置有用于放置电路板的驱动腔61和用于放置电路线的接线腔62,所述容置盒6的外壳63通过第二钉件(未示出)固定于散热器11上;在传统技术中,一般是采用驱动盒和接线盒分别设置来实现装配,显得较为复杂,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容置盒6一体在内划腔即可实现,即将驱动部分与接线盒集成于一体,这不仅大大简化了装配工艺,而且还可同时兼容现有的AC一体板、DC分离驱动等驱动方式,非常方便。

优选地,参照图1,所述第一钉件12为螺钉、螺栓、螺杆或销子。

优选地,所述第二钉件为螺钉、螺栓、螺杆或销子。

以上内容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和基本原理作了详细论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会有各种等同变形和替换,这些等同变形和替换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