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生产的LED灯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738发布日期:2019-02-10 23:57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生产的LED灯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特别是一种易于生产的LED灯泡。



背景技术:

当前,LED灯泡一般包括灯头和灯芯柱,灯芯柱由金属一体拉伸成型,灯芯柱的侧壁和顶部粘贴有LED光源,灯芯柱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灯头的顶部,其内部形成密封空间,灯泡的驱动器安装在密封空间内,因此,在生产灯芯柱时,需要在灯芯柱的顶部设置一导线孔让驱动器与LED光源电连接,导致生产灯芯柱的压铸模具变得复杂,极大地增加LED灯泡的生产成本,而由于灯芯柱由金属材质构成,因此,灯芯柱内部的驱动器需要使用绝缘胶纸将其包裹,防止人体接触灯泡时发生触电事故,使得LED灯泡的装配流程更加的繁琐,延长LED灯泡的生产周期,另外,因灯芯柱内部是密封空间,LED灯泡产生的热量会积聚在灯芯柱内,导致驱动器容易发生高温受损现象,降低LED灯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散热良好、易于生产的LED灯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易于生产的LED灯泡,包括灯头、灯座和灯芯柱,所述灯头安装在所述灯座的底部,所述灯芯柱的侧壁和顶部粘贴有LED光源,所述灯座内安装有光源驱动器,所述灯芯柱为金属片冲压构成的筒状,所述灯座的顶部设置有内环壁,所述灯芯柱通过与所述内环壁过渡配合安装在所述灯座的上方,所述内环壁的侧面设置有导线槽。

所述灯芯柱外侧套装有灯罩,所述灯座的顶部设置有外环壁,所述灯罩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圆环,所述外环壁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扣合所述连接圆环的环形凹槽。

所述灯罩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孔。

所述灯座由塑料挤出成型,所述灯座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台阶,所述灯座的底面和固定台阶的阶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导气孔。

所述灯芯柱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灯芯柱由铝、铁等金属片简易冲压构成的筒状结构件,无需使用复杂的压铸模具,优化了灯泡的生产工艺并能减低其生产成本,灯座顶部的内环壁设置有导线槽,光源驱动器能直接使用导线通过导线槽与LED光源电连接,无需在灯芯柱上额外开设导线孔,灯座由塑料挤出成型,可有效防止人体接触灯泡时发生的触电事故,其内部的光源驱动器无需使用绝缘胶纸进行绝缘包裹处理,简化装配流程,灯泡上的导气孔,排气孔以及散热孔,让灯泡的内部不再是一个密封的空间,外界的冷空气能通过烟囱效应高效地吸收LED灯泡产生的热量极大地降低LED灯泡的热损率,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灯座的剖视图;

图3是灯芯柱冲压成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灯罩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易于生产的LED灯泡,包括灯头1、灯座2和灯芯柱3,所述灯头1安装在所述灯座2的底部,所述灯芯柱3的侧壁和顶部粘贴有LED光源4,所述LED光源4为柔性LED,所述灯座2内安装有光源驱动器,参照图3,所述灯芯柱3由铝或铁等金属片冲压构成的筒状结构件,无需使用复杂的压铸模具,优化了灯泡的生产工艺并能减低其生产成本,参照图2,所述灯座2的顶部设置有内环壁5,光源驱动器放置在内环壁5的空腔内,所述灯芯柱3通过与所述内环壁5过渡配合安装在所述灯座2的上方,所述内环壁5的侧面设置有导线槽6,光源驱动器能直接使用导线通过导线槽6与所述LED光源4电连接,无需在灯芯柱3上额外开设导线孔。

所述灯芯柱3外侧套装有灯罩7,所述灯座2的顶部设置有外环壁8,所述外环壁8位于所述内环壁5的外侧,所述灯罩7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圆环9,所述外环壁8的内侧设置有环形凹槽10,装配后,灯罩2从上往下套装在灯芯柱3外,灯罩2底部的连接圆环9与所述外环壁8的环形凹槽10相配合,使得灯罩2能直接扣装在灯座2上,简化装配过程。

所述灯座2由塑料挤出成型,使得灯芯柱内部的驱动器无需使用绝缘胶纸进行绝缘包裹处理,即可有效地防止人体接触灯泡时发生的触电事故,所述灯座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台阶12,在生产时,灯头1可通过打钉机直接装订固定在固定台阶12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台阶12设置有两个阶梯级,使得灯泡可装订大小两种类型的灯头,所述灯座2的底面和固定台阶12的阶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导气孔13,所述灯芯柱3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14,参照图4,所述灯罩7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孔11,让灯泡的内部不再是一个密封的空间,而冷空气从导气孔13流入灯泡内部,吸收LED灯泡产生的热量后依次从排气孔14和散热孔11流至外界,形成烟囱效应,极大地降低LED灯泡的热损率,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以上的实施方式不能限定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专业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整体构思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修饰与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创造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