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薄面板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2766发布日期:2019-05-07 21:1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薄面板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轻薄面板灯结构。



背景技术:

LED面板灯是一款宜美高档的室内照明灯具,其外边框由铝合金经阳极氧化而成,光源为LED,整个灯具设计美观简洁、大气豪华,既有良好的照明效果,又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LED面板灯设计独特,光经过高透光率的导光板后形成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照度均匀性好、光线柔和、舒适而不失明亮,可有效缓解眼疲劳。但目前市场上的面板灯尺寸体积过大,使用时大幅占用空间,如果能将面板灯轻量化,不但安装方便,还节省运输成本;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轻薄面板灯结构。

本轻薄面板灯结构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轻薄面板灯结构,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包括背板、扩散板、双面光源板、灯罩;所述灯体的厚度小于6mm, LED设在双面光源板的正面,电路设在双面光源板的背面;背板通过锁紧件固定在灯罩上;

所述灯罩具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接近于灯罩边沿设置,灯罩边沿高于装配部的上端面;所述灯罩具有板腔,板腔与装配部之间设有卡部。

优选地,扩散板放置在板腔内,且扩散板的直径大于板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扩散板包括一层扩散板和二层扩散板,一层扩散板与二层扩散板为一体式结构,且二层扩散板的直径大于一层扩散板。

优选地,所述一层扩散板置于板腔内,二层扩散板卡紧在所述卡部。

优选地,背板放置于装配部上方,且背板与灯罩边沿的上端面齐平。

优选地,扩散板与背板之间放置有反光纸、导光板。

优选地,导光板的直径与二层扩散板一致。

优选地,导光板与装配部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灯体厚度小于6mm,整体更为轻薄,运送安装更方便,它具有结构简单、配合紧凑,使用方便,设计合理,美观大方;因此,它是一种技术性和经济性均具有优越性能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较佳实施例中的轻薄面板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较佳实施例中的扩散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较佳实施例中的轻薄面板灯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较佳实施例中的灯罩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较佳实施例中的轻薄面板灯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轻薄面板灯结构,包括灯体10,所述灯体10包括背板20、扩散板30、双面光源板70、灯罩40;所述灯体10的厚度小于6mm;双面光源板70朝向灯罩的一面为正面,LED设在双面光源板的正面,电路采用常规光源电路,电路设在双面光源板的背面;背板20通过螺丝固定在灯罩40上;

所述灯罩40具有装配部50,所述装配部50具有凹槽51;所述装配部50接近于灯罩边沿41设置,灯罩边沿41高于装配部50的上端面;所述灯罩40具有板腔42,板腔42与装配部50之间设有卡部43;扩散板30放置在板腔42内,且扩散板30的直径大于板腔42的直径。

所述扩散板30包括一层扩散板31和二层扩散板32,一层扩散板31与二层扩散板32为一体式结构,且二层扩散板32的直径大于一层扩散板31;所述一层扩散板31置于板腔42内,二层扩散板32卡紧在所述卡部43。

背板20放置于装配部50上方,且背板20与灯罩边沿41的上端面齐平;扩散板30与背板20之间放置有反光纸80、导光板60;导光板60的直径与二层扩散板32一致;导光板60与装配部50之间具有间隙。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