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偏光格栅及应用该格栅的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6328发布日期:2019-09-06 21:2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眩光偏光格栅及应用该格栅的台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眩光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眩光偏光格栅及应用该格栅的台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LED灯具,例如台灯等,主要分为三类:采用LED光源+扩散板的直射发光的模式,采用LED光源+导光板的间接发光的模式、采用LED光源+光学透镜的发光模式,这些模式均存在高亮度、高眩光、照度不均匀等缺点,不利于使用者的用眼健康。

专利号为201520641784.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格栅灯具的格栅罩,该格栅罩包括外框体、多片第二格栅片和多片第三格栅片,多片第二格栅片和多片第三格栅片分别均布在外框体内,且第二格栅片和第三格栅片相互交叉设置。这种格栅罩应用于LED灯具时能起到一定的防眩效果,但由于其第二格栅片和第三格栅片垂直布置,导致LED灯具(例如台灯)采用这种格栅罩出光后,存在照明区域有限、照度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光偏光格栅及应用该格栅的台灯,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格栅罩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眩光偏光格栅,包括外框体,该外框体中设有至少一行结构和多列结构,每列结构分别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格栅片;每行结构分别包括间隔分布在外框体左部并向右倾斜以实现向左偏光的多个第二格栅片、间隔分布在外框体右部并向左倾斜以实现向右偏光的多个第三格栅片;第二格栅片、第三格栅片分别与第一格栅片相互交叉设置;第二格栅片和第三格栅片靠近光源的一面均为光入射面,第二格栅片和第三格栅片背向光源的一面均为光出射面,该光出射面将由光入射面反射而来的光线反射出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格栅片和第三格栅片的倾斜角度一致,且均为20°~60°,使第二格栅片和第三格栅片的出射光线的照射范围均为0~6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格栅片的厚度、第三格栅片的厚度均为0.1~2mm,所述第二格栅片的高度、第三格栅片的高度均为1~20mm,每相邻的两第二格栅片的间距、每相邻的两第三格栅片的间距均为5~30mm。

进一步的,各第一格栅片均向后倾斜设置以实现向前偏光,且各第一格栅片倾斜方向一致,各第一格栅片靠近光源的一面为光入射面,各第一格栅片背向光源的一面为光出射面,各第一格栅片的光出射面将由该第一格栅片的光入射面反射而来的光线反射出去。

进一步的,所述各第一格栅片的倾斜角度一致,且均为20°~6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格栅片的厚度为0.1~2mm,所述第一格栅片的高度为1~20mm,每相邻的两第一格栅片的间距为5~3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格栅片、第三格栅片、第一格栅片均与外框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格栅片、第三格栅片、第一格栅片的材质均为PS塑料、PMA塑料、ABS塑料、PS塑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所述第二格栅片、第三格栅片、第一格栅片材质均为PS塑料、PMA塑料、ABS塑料、PS塑料中的任意一种,且第二格栅片的两面、第三格栅片的两面、第一格栅片的两面均电镀有反光层。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台灯,设置有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眩光偏光格栅,该偏光格栅作为台灯的出光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台灯包括光源板、灯罩、灯座、灯杆,灯罩通过灯杆连接灯座,光源板和所述偏光格栅设置于灯罩,且光源板位于偏光格栅和灯罩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每行结构分别包括间隔分布在外框体左部并向右倾斜以实现向左偏光的多个第二格栅片、间隔分布在外框体右部并向左倾斜以实现向右偏光的多个第三格栅片,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变光线的出射方向,达到防眩光的同时,扩大照明区域和使照明区域照度均匀,更方便用户使用。

2、所述第二格栅片和第三格栅片的倾斜角度一致,且均为20°~60°,使第二格栅片和第三格栅片的出射光线的照射范围均为0~60°,从而达到120°的照射范围,

3、由于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使各第一格栅片均向后倾斜设置以实现向前偏光,结合第二格栅片和第三格栅片的偏光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扩大照明区域,特别是能够形成120°的扇形照明区域,且照明区域照度均匀,达到GB/T 9473-2017的AA级标准。

4、本实用新型的台灯采用所述偏光格栅作为出光终端后,具有防眩光、照明区域适用、照度均匀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眩光偏光格栅及应用该格栅的台灯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偏光格栅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偏光格栅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偏光格栅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台灯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台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台灯的防眩光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台灯的照射范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眩光偏光格栅,包括外框体1,该外框体1中设有多行结构(行数不局限于多行,也可以为一行)和多列结构。每列结构即沿外框体1纵向设置,且分别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格栅片2。每行结构即沿外框体1横向设置,且分别包括间隔分布在外框体1左部并向右倾斜以实现向左偏光的多个第二格栅片3、间隔分布在外框体1右部并向左倾斜以实现向右偏光的多个第三格栅片4。第二格栅片3、第三格栅片4分别与第一格栅片2相互交叉设置;第二格栅片3和第三格栅片4靠近光源的一面(指长、宽所在的面)均为光入射面,第二格栅片3和第三格栅片4背向光源的一面(指长、宽所在的面)均为光出射面,第二格栅片3的光出射面将由该第二格栅片3的光入射面反射而来的光线反射出去,第三格栅片4的光出射面将由该第三格栅片4的光入射面反射而来的光线反射出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格栅片3和第三格栅片4的倾斜角度一致,且均为20°~60°,优选39°,使第二格栅片3和第三格栅片4的出射光线的照射范围均为0~6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格栅片3的厚度、第三格栅片4的厚度均为0.1~2mm,优选0.8mm,所述第二格栅片3的高度、第三格栅片4的高度均为1~20mm,优选3.8mm,每相邻的两第二格栅片3的间距、每相邻的两第三格栅片4的间距均为5~30mm,优选10mm。

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格栅片2均向后倾斜设置以实现向前偏光,且各第一格栅片2倾斜方向一致,各第一格栅片2靠近光源的一面为光入射面,各第一格栅片2背向光源的一面为光出射面,各第一格栅片2的光出射面将由该第一格栅片2的光入射面反射而来的光线反射出去。

本实施例中,所述各第一格栅片2的倾斜角度一致,且均为20°~60°,优选39°。所述第一格栅片2的厚度为0.1~2mm,优选0.8mm;所述第一格栅片2的高度为1~20mm,优选3.8mm;每相邻的两第一格栅片2的间距为5~30mm,优选12.31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格栅片3、第三格栅片4均与外框体1一体成型,其材质为PS塑料、PMA塑料、ABS塑料、PS塑料中的任意一种,且优选白色塑料。除此,还可以在第二格栅片3的两面(指长、宽所在的面)、第三格栅片4的两面(指长、宽所在的面)均电镀反光层,以提高反光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框体1的宽度与每相邻的两第一格栅片2的间距大致呈倍数关系,优选50.97mm,所述外框体1的长度为474.77mm。

本实施例中,第二格栅片3/第三格栅片4与第一格栅片2组成的格栅孔的外部边长优选11.05mm,外部边宽优选8.58mm,该格栅孔的内部边长优选6.44mm,内部边宽优选3.97mm,如图2所示。

请参见图6-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台灯,设置有偏光格栅30,该偏光格栅30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眩光偏光格栅,该偏光格栅30作为台灯的出光终端。所述台灯具体包括光源板20、灯罩10、灯座50、灯杆40,灯罩10通过灯杆40连接灯座50,光源板20和所述偏光格栅30设置于灯罩10,且光源板20位于偏光格栅30和灯罩10之间。所述灯杆4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灯罩10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该两灯杆40与灯座50左右两端一一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台灯采用上述偏光格栅30后,其光线均向下(包括垂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照射,如图8所示,图8中箭头示意光线方向,不会直射人眼,达到见灯不见光的防眩光效果,解决了传统台灯眩光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台灯采用上述偏光格栅30后,光源板20的光线一部分直接穿过偏光格栅30的各个格栅孔向下照射,一部分从偏光格栅30的第二格栅片3、第三格栅片4、第一格栅片2的光入射面入射和反射,再经第二格栅片3、第三格栅片4、第一格栅片2的光出射面反射后向下照射。经第二格栅片3出射的光线向左偏光,且照射范围为向左0~60°;经第三格栅片4出射的光线向右偏光,且照射范围为向后0~60°(或为0~-60°);经第一格栅片2出射的光线向前(定义偏光格栅30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背向用户的一侧为后)偏光,且照射范围为0~60°。因此,从偏光格栅30出射的光线能够均匀照射到120°的扇形区域,如图9所示,图9中箭头示意光线方向,从而使台灯的照明读写区域的照度达到GB/T 9473-2017的AA级标准。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眩光偏光格栅及应用该格栅的台灯,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