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9368发布日期:2020-05-29 12:5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搭载于车辆前方并照射光的车辆用前照灯。



背景技术:

公开有搭载具备配光可变功能的光学单元或具备路面描绘功能的光学单元并在可变配光中或在路面上形成规定图形的车辆用灯具(专利文献1)。

但是,专利文献1中未提及针对各光学单元的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4-165130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多个光学单元且适当地配置了各光学单元的车辆用前照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某一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是分别在灯室具备多个光学单元的左右一对车辆用前照灯,该车辆用前照灯构成为,在副驾驶席侧的车辆用前照灯配置有使远光的配光形态根据车辆的周围状态或行驶状态可变的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在驾驶席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在与所述配光型可变光学单元对称的位置配置有能够通过射出的光在车辆前方路面上形成期望图形的图形描绘光学单元。根据该方式,通过在从驾驶席侧起几乎正面地进行路面描绘,能够减小颠簸的影响。

另外,在某一状态下,构成为,所述多个光学单元的配置在左右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对称。根据该方式,在正面观察时为左右对称,外观好。

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图形描绘光学单元的光轴设定为比假想屏幕的水平轴向下,所述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的光轴设定为比所述假想屏幕的水平轴向上。根据该方式,图形描绘光学单元能够进行路面描绘,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能够形成可变远光配光。

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图形描绘光学单元的光轴设定于所述假想屏幕的铅垂轴上,所述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的光轴朝向比所述假想屏幕的铅垂轴靠驾驶席侧地设定。根据该方式,能够防止本车线侧的路边壁的晃眼和对向车线侧的相对昏暗,能够使整体亮度均匀。

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图形描绘光学单元及所述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是在表面设有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反射元件的反射装置,所述反射元件分别能够选择性地反射入射的光。根据该方式,能够将左右的前照灯设为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图形描绘光学单元的反射元件的数量比所述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的反射元件的数量多。

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图形描绘光学单元的所述假想屏幕的照射范围比所述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的所述假想屏幕的照射范围窄。

另外,在某一方式中,通过所述图形描绘光学单元在所述假想屏幕上形成的图形的亮度比通过所述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在所述假想屏幕上形成的图形的亮度高。

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构成图形描绘光学单元的光源的亮度比构成所述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的光源的亮度高。根据上述结构,可以使在路面上描绘的图形明亮且鲜艳,能够促使驾驶员高度注意。

另外,在某一方式中,在所述副驾驶席侧的车辆用前照灯及所述驾驶席侧的车辆用前照灯还分别配置有形成近光配光图案的近光配光用光学单元、及形成远光配光图案的第二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根据该方式,能够配置多个形成远光配光的光学单元,能够将远光配光图案设为光度高的图案。

实用新型效果

从以上说明可知,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适当地配置了光学单元的车辆用前照灯。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车辆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驾驶席侧)的主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副驾驶席侧)的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面图,是对近光用光学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的剖面图,是用于说明图形描绘光学单元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表示光偏转装置的概略结构,图6(a)是主视图,图6(b)是沿着vi(b)-vi(b)线的剖面图;

图7是沿着图3的vii-vii线的剖面图,是用于说明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的放大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的俯视图;

图10是说明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形成的照射范围的概念图;

图12(a)、(b)是同一前照灯形成的配光图案及路面描绘的一个例子;

图13(a)、(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驾驶席侧)的主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副驾驶席侧)的主视图;

图16(a)、(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形成的照射范围的概念图的例子;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驾驶席侧)的主视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副驾驶席侧)的主视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形成的照射范围的概念图。

附图标记说明

1r、101r、201r右前照灯

1l、101l、201l左前照灯

12(近光用配光学单元的)光源

21(图形描绘光学单元的)光源

24光偏转装置

32(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的)光源

71反射镜元件

c车辆

adb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

rm图形描绘光学单元

lo近光用光学单元

padb(adb的)照射范围

pprm(rm的)照射范围

plo(近光)照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而是示例,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所有特征或其组合未必是实用新型的本质上的内容。

此外,在各图中,将假定为驾驶员从车辆的驾驶席观察的车辆及车辆用前照灯的各方向设为(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前方:后方=up:lo:le:ri:fr:re)来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车辆c具有右前照灯1r、左前照灯1l。右前照灯1r和左前照灯1l是左右一对车辆用前照灯。本实施方式中,车辆c是右方向盘规格,在车辆c右侧即驾驶席侧搭载有右前照灯1r,在车辆c左侧即副驾驶席侧搭载有左前照灯1l。

如图2及图3所示,右前照灯1r及左前照灯1l分别具备:在车辆c前方具有开口部的灯体2、和安装于灯体2的开口部的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或玻璃等形成的前表面罩4。在灯体2和前表面罩4的内侧形成灯室。

在右前照灯1r的灯室内,从车宽方向内侧(左方)起依次收纳有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近光用光学单元lo-r。

在左前照灯1l的灯室内,从车宽方向内侧(右方)起依次收纳有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近光用光学单元lo-l。

右前照灯1r和左前照灯1l具有左右对称的外形,内部所具备的各光学单元、即左右的近光用光学单元lo-r、lo-l、及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和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分别配置于左右对称的位置。

右前照灯1r及左前照灯1l的各光学单元分别安装于支承部件16。支承部件16分别通过调光螺钉e安装于灯体2。通过使各调光螺钉e旋转而沿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对右前照灯1r和左前照灯1l的光轴进行调整。

配置于各前照灯内部的扩展反射器5具有开口部,各光学单元的投影透镜从开口部向前方露出。投影透镜以外的各光学单元的机构部分被扩展反射器5遮蔽而不被看到。

(近光用光学单元)

接着,对各光学单元进行说明。

近光用光学单元lo-r以向车辆c前方照射近光的方式构成,如图4所示,具备:作为发光元件的光源12、反射器13、及透明或半透明的投影透镜14。光源12及投影透镜14安装金属制的托架11上,该托架11固定于支承部件16。反射器13经由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安装于支承部件16。

光源12能够使用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ld(laserdiode,激光二极管)、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元件等半导体发光元件、灯泡、白炽灯(卤灯)、放电灯(放电灯)等。

反射器13构成为将从光源12射出的光导向投影透镜14,内表面为规定的反射面13a。

投影透镜14例如由前方侧表面及后方侧表面具有自由曲面形状的自由曲面透镜构成。

光源12的射出光被反射器13的反射面13a向前方反射,经过投影透镜14及前表面罩4并向前方射出,在车由辆c前方形成近光配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近光用光学单元lo-r采用投影型,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以往周知的结构、例如反射型等光学单元,近光用光学单元lo-r的种类不相关。

通过近光用光学单元lo-r、lo-l在车辆c前方形成近光配光。近光用光学单元lo-l具有与近光用光学单元lo-r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但只要形成近光配光,近光用光学单元lo-l也可以具有与近光用光学单元lo-r不同的结构。

(图形描绘光学单元)

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以由向车辆c前方射出的光形成规定图形或配光的方式构成,如图5所示,具备:光源21、反射光学部件22、投影透镜23、光偏转装置24、光吸收部件25。光源21及光偏转装置24安装于支承部件16,剩余的各部件通过未图示的支承部件安装于支承部件16。

光源21是led,为了将更多的光源21的光导向反射光学部件22,光源21也可以具备凸透镜等集光部件。

反射光学部件22以将从光源21射出的光导向光偏转装置24的反射面的方式构成,内表面为规定的反射面22a。此外,在将从光源21射出的光直接导向光偏转装置24的反射面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反射光学部件22。

光偏转装置24配置于投影透镜23的光轴上,构成为将从光源21射出的光向选择性地投影透镜23反射。

光偏转装置24例如是将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微机电系统)等的多个微小反射镜元件排列成矩阵状排列的装置。通过对这些反射镜元件的反射面的角度进行控制,而能够选择性地改变从光源21射出的光的反射方向。也就是说,能够将从光源21射出的光的一部分朝向投影透镜23射出,且将除此以外的光朝向不能作为配光被有效地利用的方向反射。在此,不能有效地利用的方向是指,例如可以是反射光产生影响较少的方向(几乎不利于期望的配光图案的形成的方向)或朝向光吸收部件(遮光部件)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朝向光吸收部件25的方向。

投影透镜23将在包含投影透镜23的后方焦点的后方焦点面上形成的光源像作为反转像投影于右前照灯1r前方的假想铅垂屏幕上。以投影透镜23的后方焦点位于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的光轴上、且光偏转装置24的反射面附近的方式对投影透镜23进行配置。

就光吸收部件25而言,对表面实施无反射涂装,使来自光偏转装置24的反射光既不反射也不透射地将其吸收。

从光源21射出的光被反射光学部件22的反射面22a向光偏转装置24反射,一部分通过光偏转装置24向前方反射(其它光朝向光吸收部件25反射并被吸收)),经过投影透镜23及前面罩4向车辆前方射出。

(光偏转装置)

对光偏转装置24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a)所示,光偏转装置24具有多个微小反射镜元件71呈矩阵状配置的微镜阵列72。反射镜元件71为四边形(例如正方形、菱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在表面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面71a。光偏转装置24具有在反射镜元件71的反射面71a的前方侧配置的玻璃或塑料等透明的罩材73。

微镜阵列72的各反射镜元件71构成为能够切换为on状态(图6(b)所示的实线位置)和off状态(图6(b)所示的虚线位置),其中,on状态是将从光源21射出的光朝向投影透镜23反射以使作为期望的配光图案利用的第一状态,off状态是将从光源21射出的光朝向光吸收部件25反射以使不被有效利用的第二状态。

图5表示将光偏转装置24的反射镜元件71设为on状态时的光偏转装置24的反射光(实线所示)和设为off状态时的反射光(虚线所示)。

各反射镜元件71在将反射镜元件71大致等分的位置具有转动轴。各反射镜元件71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切换on状态和off状态。

对各个反射镜元件71的on/off状态进行独立控制,而能够选择性地改变从光源21射出的光的反射位置,通过这样,能够得到期望的投影图像或反射图像、配光图案等。

另外,反射镜元件71的控制是on/off的2值控制,但通过在高速切换on/off状态时的on/off状态的时间比率、或因去掉某一区域中的on状态的反射镜元件71引起的on状态的反射镜元件71的密度调整,而能够表现光的明暗的色调。即,能够以灰度级对投影图像进行色调表现。

在以彩色表现投影图像的情况下,光源21使用红色、绿色、蓝色等三色以上的光源单元,以分时方式向光偏转装置24照射,在希望投影的颜色被照射的时机下将各反射镜元件71设为on状态。反射镜元件71能够以1秒钟数千次地切换on/off状态,因此,因人眼的错觉(余像效应),各反射镜元件71的反射光被识别为混合光。将光源单元的各色的点亮时间和反射镜元件71的on/off时间比率组合而能够表现各种彩色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采用dmd(digitalmirrordevice,数字微镜设备),但只要是光能够形成任意图案的器件,则也可以是例如led阵列或液晶快门等像素光学装置、高速扫描激光而由余像形成图像的扫描装置等其它的结构。

(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

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构成为适应于车辆c的驾驶状况或周边的状态而形成可变远光配光,如图7所示,具备:旋转反射器31、光源32、在旋转反射器31的前方配置的投影透镜33。各部件通过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安装于支承部件16。

图8是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的放大图,图9是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旋转反射器31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等驱动源以旋转轴r为中心向一方向旋转。另外,旋转反射器31具备以边旋转边反射从光源32射出的光且将其形成期望的配光图案的方式构成的反射面。

就旋转反射器31而言,作为反射面起作用的、形状相同的三个叶片31a设于筒状的旋转部31b的周围。旋转反射器31的旋转轴r相对于光轴ax倾斜,设于包含光轴ax和光源32的平面内。换言之,旋转轴r与通过旋转而进行左右方向扫描的光源32的光(照射光束)的扫描平面大致平行地设置。在此,扫描平面是指,例如可以是通过使扫描光即光源32的光的轨迹连续相连而形成的扇形的平面。

旋转反射器31的叶片31a的形状以将基于反射的光源32的二次光源形成于投影透镜33的焦点附近的方式构成。而且,叶片31a具有以随着朝向以旋转轴r为中心的周向而光轴ax与反射面形成的角发生变化的方式扭转的形状。由此,旋转反射器31能够使用光源32的光在车辆c前方进行左右方向扫描。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而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能够通过利用旋转反射器31反射光源32的光且用反射后的光在前方进行扫描而形成实质上沿水平方向横长形状的远光用配光图案。进一步,通过使光源32的点亮熄灭的时机或发光度的变化与旋转反射器31的旋转同步,而能够形成任意区域被遮光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即,在对包含由搭载于车辆c的各种检测装置检测的行人或前方行驶车辆的区域进行扫描时,通过同步于与该区域对应的旋转反射器31的位置地熄灭光源32,而能够高精度地在配光图案上形成遮蔽部。

另外,在与旋转反射器31的旋转同步地改变光源32的发光光度(点亮熄灭)而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的情况下,通过使光度变化的相位错位,也能够进行配光图案本身旋转的控制、或形成多个遮光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使用旋转反射器31,但如果具有根据车辆的周围的状态或行驶状态使配光可变的adb功能(adaptingdrivingbeam,自适应远光系统),则也可以使用其它以往周知的机构、例如具备旋转功能的光源单元、并设有多个光源的led阵列、或以上述的dmd为代表的像素光学装置、对光源进行扫描而形成期望的配光的扫描装置等。

(框图)

接着,使用图10对左前照灯1l及右前照灯1r的控制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控制装置56作为硬件结构,由以计算机的cpu、存储器为主的元件及电路构成,作为软件构成通过计算机程序等实现。在cpu中执行存储于存储器的控制程序,生成各种控制信号。

控制装置56具备:图形描绘控制部53、光源控制部54、adb控制部55。

图形描绘控制部53实施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的光源21的输出强度调整及光偏转装置24的各反射镜元件71的on/off控制。

adb控制部55实施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的光源32的点亮熄灭及旋转反射器31的旋转控制。

光源控制部54基于来自光束切换开关45的信号对近光用光学单元lo-r、lo-l的各光源12的点亮熄灭进行控制。

另外,在控制装置56上连接有道路信息通信系统41、速度计42、转向信号灯开关43、转向动作检测机构44、光束切换开关45、雨滴传感器46、毫米波雷达47、导航系统48、加速器开度检测机构49、图像处理装置50。在图像处理装置50上连接有道路监控摄像头52、车载摄像头51。

道路监控摄像头52包含配置于交叉点的交叉点摄像头、设置于道路附近并以动态画面或静态画面对路面状况、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车辆、障碍物等进行拍摄的监控摄像头等,车载摄像头51包含搭载于本车或其他车辆并以动态画面或静态画面对车辆周边进行拍摄的摄像头等。图像处理装置50经由因特网等通信电线与道路监控摄像头52连接,取得道路监控摄像头52的视频及图像数据。图像处理装置50将对由车载摄像头51或道路监控摄像头52等拍摄的视频等进行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控制装置56。

道路信息通信系统41经由因特网等通信电线接收将行驶中的道路的雨量、道路的冻结状况等与行驶中的路面状况相关的数据,并发送到控制装置56。

转向信号灯开关43对左右哪一转向信号灯为on的信号进行检测,转向动作检测机构44对转向转动至左右哪一方向的信号进行检测,速度计42对本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检测,加速器开度检测机构49对加速器踩踏量进行检测,雨滴传感器46对与车辆行驶时的雨量相关的信号进行检测,毫米波雷达47对到车辆c的前后方向或侧方的其它车辆或行人为止的距离或相对速度进行探测,并将数据信号发送到控制装置56。

导航系统48例如具有未图示的gps或地图数据等,由此,将与本车辆的当前位置相关的数据信号发送到控制装置56。

控制装置56通过从上述检测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而掌握并分析对向车辆、在先车车辆及行人的位置、标识或看板等再现性反射物的位置、道路形状、天候等本车辆的行驶状态或本车辆周围的状态,基于这些状态决定适当的配光图案,并向adb控制部55发送控制信号。由此,能够每次实施最适的配光。

同时,控制装置56从上述分析而根据需要决定用于唤起本车辆或其它车辆的驾驶员或行人等注意的标识或文字等描绘图形,并向图形描绘控制部53发送控制信号。

在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有时具备多个相同结构的光学单元,在该情况下,相同结构的光学单元也与同一控制部连接且被一样控制。

(配光及路面描绘图形)

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通过右前照灯1r及左前照灯1l形成的配光及路面描绘进行说明。

图11是同一前照灯的照射范围的图像,示意性表示通过来自右前照灯1r及左前照灯1l的照射光在假想铅垂屏幕上形成的各光学单元的照射范围的图,其中,假想铅垂屏幕配置在前照灯前方25m的位置。以下,照射范围是指向该假想铅垂屏幕照射的范围。另外,光学单元的光轴是将投影透镜的前后两个表面的曲率中心连结的直线,焦点定义于光轴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轴为经过矩形照射范围中央的轴。

图11所示的照射范围plo是将右前照灯1r的近光用光学单元lo-r的照射范围和左前照灯1l的近光用光学单元lo-l的照射范围合成后的范围,主要与如下区域对应,即,假想铅垂屏幕上的水平线(h-h线)的下方区域且包含垂直线(v-v线)的中央区域,也即近光区域。

照射范围padb是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的照射范围。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以其光轴朝向比水平线靠上且比垂直线稍朝靠右方的方式构成,同样地,照射范围padb也照射与如下区域对应的区域,即,包含水平线的上方区域且包含垂直线的稍偏右方的中央区域,也即远光区域。

照射范围prm是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的照射范围。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以其光轴在上下方向上比水平线靠下且在左右方向上与垂直线大致一致的方式构成,同样地,照射范围prm也照射如下区域,即,比水平线靠下的下方区域且包含垂直线在内左右均等的区域。照射范围prm比照射范围padb窄。

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通过使其光轴比水平线靠下,而能够在前照灯前方的路面上描绘规定的图形或文字。就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而言,如果使其光轴比水平线靠下,则也可以对近光配光进行辅助,例如如图11所示,如果使照射范围prm的上边缘与明暗截止线cl一致,则明暗截止线cl变得清楚。另外,如果照射范围prm的上边缘比水平线靠上方,则也可以对远光配光进行辅助。

接着,对通过右前照灯1r及左前照灯1l得到的配光图案及描绘图形进行说明。图12是同一前照灯的配光图案,表示在配置于前照灯前方25m的位置的假想铅垂屏幕上形成的配光图案及在路面上描绘的图形的一个例子。此外,图12中用斜线表示的区域是遮光部63,表示光为非照射的状态。

如图12(a)所示,在前方行驶的在先车辆61利用来自车辆c所具备的各种车辆周围信息取得装置的信号而被探测,adb控制部55以形成将与在先车辆61的位置信息对应的区域(遮光部63)遮光的配光图案的方式对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的光源32的点亮进行控制及对旋转反射器31的旋转进行控制。另外,也掌握到在先车辆61为止的车间距离,图形描绘控制部53为了在路面上对表示车间距离的标识62进行描绘,而实施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的光源21的点亮控制和光偏转装置24的控制。

此外,配光图案不限于此,如图12(b)所示,探测行人64或对向车66等而能够形成包含使该区域熄灭的遮光部63的配光图案。由此,能够抑制针对它们的眩光。关于描绘图形,也如图12(b)所示,能够在路面上描绘与预定路线对应的左转右转指示的标识65等、各种图形或文字。由此,能够使操作中的驾驶员不进行视线的移动而有助于安全的行驶。

(作用效果)

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的照射范围padb在左右方向上被确定为从中央(铅垂轴)稍偏右,即靠驾驶席。当将承担远光配光的照射范围padb相对于铅垂轴左右均等地配置时,在车辆c的左侧存在山脊或高速道路的防护壁等壁的情况下,该壁变得过于明亮,相对而言对向车线侧变暗,使驾驶员的眼疲劳。如本实施方式,通过使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的光轴(照射范围padb)靠驾驶席侧,而整体上具有均等的亮度,减轻驾驶员的眼的负担。

就右前照灯1r和左前照灯1l而言,搭载的各种光学单元的配置为左右对称配置,但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配置于副驾驶席侧,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配置于驾驶席侧。使用图13对将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配置于驾驶席侧时的效果进行说明。

图13是使用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在车辆前方描绘标识67的车辆c的俯视图,(a)表示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搭载于右前照灯1r的情况(本实施方式),(b)表示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搭载于左前照灯1l的情况(对比例)。

在描绘的图形是用于促使唤起驾驶员注意的图形的情况下,在通常状态下,不在车辆c中央的前方路面上而在有驾驶员的驾驶席的前方路面上进行描绘。

图13(a)、(b)表示在路面上描绘的标识67的通常状态(实线)、及车辆c碰上台阶的情况或碎石路等在车辆c存在上下方向的位移(颠簸)的状态(单点划线)。

如图13(a)所示,在驾驶席侧的右前照灯1r搭载有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的情况下,颠簸的影响是标识67向前后方向错位的程度,但如图13(b)所示,在副驾驶席侧的左前照灯1l上搭载有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的情况下,如果存在颠簸,则标识67不仅向前后方向错位,而且还向左右方向错位,因此错位量大,而且,会促使驾驶员的视线的左右移动,影响较大。通过将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搭载于驾驶席侧的前照灯1r,而能够减小颠簸的影响。进而,在路面上描绘标识67时,也向正面进行描绘,因此,描绘图形的变形少。

另外,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配置于与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对应的位置,因此,右前照灯1r和左前照灯1l为左右对称,车辆c在正面观察时为左右对称,外观好。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右前照灯101r的主视图,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左前照灯101l的主视图。

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右前照灯101r及左前照灯101l分别在灯室内收纳有三个光学单元。

在右前照灯101r的灯室内,从车宽方向内侧(左方)起依次收纳有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r、近光用光学单元lo-r。在左前照灯101l的灯室内,从车宽方向内侧(右方)起依次收纳有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l2、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l1、近光用光学单元lo-l。右前照灯101r和左前照灯101l具有左右对称的外形,内部所具备的各光学单元也为左右对称配置。

在右前照灯101r及左前照灯101l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配置了的光学单元中分别各追加一个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r、adb-l1,因此,两个前照灯一共配置有三个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r、adb-l1、adb-l2。这些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r、adbl1、adb-l2全部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相同的结构,因此,全部用于形成可变远光配光。

图16是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右前照灯101r及左前照灯101l形成的照射范围的概念图。

如图16(a)所示,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r的照射范围padb-r、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l1的照射范围padb-l1、及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l2的照射范围padb-l2位于与近光区域对应的照射范围plo的上方区域,padb-r、padb-l1和padb-l2的合成区域与如下区域对应,即,假想铅垂屏幕上的水平线上方区域且包含铅垂线的中央区域,也即远光区域。

照射范围padb-l1主要照射远光区域的左方区域,照射范围padb-r主要照射远光区域的右方区域,照射范围padb-l2照射远光区域中央稍靠右方的区域。各区域重叠。

照射范围prm在水平方向上以铅垂轴为中心左右均等,且在铅垂方向上照射比水平线靠下方的区域,该区域纳入近光区域内。

通过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r、adb-l1、adb-l2形成可变远光配光图案。因为使用多个光学单元,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得到光度高的配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远光配光的照射范围padb-r、照射范围padb-l1构成为在中央附近重叠,但两者的合成照射范围只要在假想铅垂屏幕上包含比水平线更靠上方的区域即可,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如图16(b)所示构成为,照射范围padb-r至左右端地照射远光区域的上方,照射范围padb-l1在照射范围padb-r的下方,也是至左右端地照射远光区域照射。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注,省略说明。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右前照灯201r的主视图,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左前照灯201l的主视图。

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右前照灯201r及左前照灯201l分别在灯室内收纳有三个光学单元。

在右前照灯201r的灯室内,从车宽方向内侧(左方)起依次收纳有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r、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r、近光用光学单元lo-r。在左前照灯201l的灯室内,从车宽方向内侧(右方)起依次收纳有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l、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l、近光用光学单元lo-l。右前照灯201r和左前照灯201l具有左右对称的外形,且内部所具备的各光学单元也为左右对称配置。

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r、adb-l均具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相同的结构,用于形成可变远光配光。

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r、rm-l也一样,具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相同的结构,但驾驶席侧的右前照灯201r的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r用于在路面上描绘规定的图形或文字,副驾驶席侧的左前照灯201l的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l用于形成可变远光配光。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是通过光形成任意的图案的器件,因此,通过对各反射镜元件71的on/off进行控制,能够形成期望的配光图案,且也能够在该配光图案内的期望的位置形成遮光部。即,通过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r、adb-l及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l这三个光学单元形成可变远光配光。

图19是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右前照灯201r及左前照灯201l形成的照射范围的概念图。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r的照射范围padb-r、配光可变型光学单元adb-l的照射范围padb-l、及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l的照射范围prm-l位于与近光区域对应的照射范围plo的上方区域,padb-r、padb-l、prm-l的合成区域与如下区域对应,即,假想铅垂屏幕上的水平线上方区域且包含铅垂线的中央区域,也即远光区域。

照射范围padb-l主要照射远光区域的左方区域,照射范围padb-r主要照射远光区域的右方区域。进而,照射范围prm-l照射比水平轴靠上方且包含铅垂线在内比中央偏右侧方的区域。各区域重叠。

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r的照射范围prm-r照射如下的区域,即,在水平方向上几乎中央,在铅垂方向上比水平线更靠下侧方。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l通过将其光轴设为比水平靠上,而有助于可变远光配光的形成;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r通过将其光轴设为比水平线靠下,而能够在前照灯前方路面上描绘规定的图形。

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l、rm-r具有相同的结构要素,但照射范围prm-r比照射范围prm-l窄。照射范围prm-r比照射范围prm-l窄是通过对单元具备的投影透镜的广角角度等进行调整而缩小照射范围来实现的,且能够设为照射的图形的每单位面积的分辨率高且光度高的照射范围。利用光度高且鲜艳的描绘图形能够促使驾驶员高度注意。

通过构成为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r的光源的亮度比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l的亮度高,也能够得到一样的效果。另外,通过将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r具有的反射镜元件的数量设为比图形描绘光学单元rm-l的反射镜元件数量多,而能够提高描绘图形的分辨率,能够进行更细致的描绘,能够得到一样的效果。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将车辆c设为右方向盘规格,但在左方向盘规格中,也能够通过使右前照灯1r和左前照灯1l的结构左右反转而对应。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将上述实施方式组合,这种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