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9369发布日期:2020-05-29 12:56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角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照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角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角灯作为汽车的选装灯具,大部分汽车上都是没有这个功能的,甚至在国标gb4785-2007《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都没有关于角灯的相关说明。也有很多车辆在满足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时,有将角灯与远近光灯组合装置在前大灯中,也有单独作为单灯使用。为满足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汽车设计者将角灯纳入汽车配置中。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常常遇到以下情况:在车辆转弯时,由于光线照射的直线性,只能看到远近光照射区域,而弯道前方的路况实际上难以看清,而角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在远近光的基础上,补偿15°的照射区域,使驾驶员能够清楚的看清弯道对面的路况,可以避免转弯时盲区造成的交通事故。

由于各个汽车的造型曲面不一,角灯位置不一,角灯周边件造型不一,在角灯设计时,需要的难题不一。一般情况下,角灯在x向落差通常在22°以内,x向落差在汽车制造领域通常表示角灯造型面所在平面与车头正面所在平面的夹角,随着x向落差的增大,角灯内部的结构方案布置难度增加。故此角灯的安装位置受到极大限制。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集成角灯功能的新型前雾灯”,其公告号cn204109888u,采用一个多曲面变焦距抛物面反射镜,光源布置在反射镜上,光源为独立反射镜卤素光源h8灯泡,光源的光通量为800-1000lm,反射镜的焦距l为22mm的抛物面,焦距变化范围为22—30mm,反射镜的高度h≥52mm,反射镜的总宽度w>156mm,反射镜的外侧宽度w1为44—46mm。其不足之处是,此角灯在x向落差几乎为零,只能设置在汽车的正前方,对汽车的造型产生很大的限制。

灯具内部结构件的设计一般情况下都是以x向作为开模方向,既能简化零部件模具,节约成本,又能满足安装需求。但是由于角灯发光角度的特殊性,反射镜反射面不可避免的出现x向倒扣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解决的方案有:1.可以考虑模具上出滑块的方式,但是由于面积较大,会导致模具成本较高。2.由于反射面中心是x向偏45°,所以也可以做成45°出模的方案,但是此方案的缺点是:由于灯体的出模方向是x向,反射镜与灯体的安装就成了一个难点,可以将反射镜安装孔做成45°,但是定位就难以满足,或者反射镜模具出滑块,但是会导致模具结构复杂,增加模具成本。

其次,由于角灯是采供反射碗的方式,灯珠电路板与反射镜的安装又成为一大难点,目前灯珠电路板的安装方案一般情况下为:1.反射镜侧面做螺丝柱。但限于反射镜正面是光学面,不能形成缩印,结构背面布置螺丝柱存在一定的风险。2.反射镜上做卡扣。由于目前电路pcb板制作公差还没有达到注塑件的公差能力,做卡扣固定pcb板可能会导致板子晃动或者震动后产生异响,因此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角灯安装位置受到限制,反射镜模具成本高,反射镜与灯珠电路板安装存在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角灯,角灯的x向落差大,安装位置得到极大扩展,反射镜出模方便,反射镜与灯珠电路板安装方便稳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角灯,包括安装前保险杠上的角灯本体,角灯本体包括灯体和罩设在灯体外的面罩,其特征是,所述角灯本体的几何可见度在角灯基准中心高度水平线的上下10°及汽车纵向中心平面在屏幕上的投影线30°至60°范围内,所述面罩上设有造型面,所述造型面所在平面与车头正面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22°,所述灯体中设置有反射镜组件,所述反射镜组件在车头朝向x向上与灯体固定,所述反射镜组件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反射镜和灯珠电路板,所述反射镜在x向上有倒扣的安装结构,且在竖直方向z向上无倒扣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反射镜在z向无倒扣结构,这样就能将反射镜做成z向出模,反射镜在x向上结构的限制减少,可以设置倒扣结构用于安装,通过对反射镜的光学面进行调节后就能保证在x向落差较大时也能保证几何可见度在正常范围;反射镜组件在x向安装在灯体上安装方便且不影响反射镜在z向出模。

作为优选,所述面罩的造型面所在平面与车头正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41°。

此角灯可安装在前保险杠的转角处,扩大了角灯安装范围。由于x向上落差增大,y向空间受到限制,角灯内部在y向上布置紧凑,节省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镜和灯珠电路板之间在z向通过反射镜螺栓两点定位。

由于角灯的反射镜为反射碗形式,反射碗与灯珠电路板安装有难度,此处灯珠电路板在z向固定在反射镜之上,安装结构简单,且适用于z向开模的反射镜。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镜和灯珠电路板之间还通过反射镜卡扣固定。

灯珠电路板的固定方式采用螺栓固定,卡扣辅助的方式,能够满足固定要求,又能满足注塑件的外观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镜组件通过x向的三点定位与灯体固定连接。

此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反射镜的z向开模,45°方向的配光功能,节约了成本,三点连接结构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灯体中设置有驱动电路板,所述灯珠电路板和驱动电路板通过线束连接。

灯珠电路板上安装led灯,驱动电路板用于控制灯珠电路板。

作为优选,所述灯体背面设有胶塞和透气帽。

胶塞用于密封线束出口,透气帽起到内外压力平衡及释放水汽的效果,保护电路安全工作。

作为优选,灯体通过灯体卡扣和粘接的方式和面罩固定连接。

卡扣预固定加粘接的方式是灯体和面罩连接得更稳固。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反射镜z向无倒扣,使得反射镜为z向出模,不影响角灯的45°配光功能;(2)反射镜x向上结构设计限制少,使得角灯在不影响几何可见度的前提下x向落差范围扩大,适用于更多造型的汽车;(3)角灯内部布置紧凑,体积实现最小化,避免了与前保险杠在x向及z向的干涉;(4)反射镜与灯珠电路板通过螺栓和卡扣结合的固定结构,二者连接紧凑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b-b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反射镜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罩,11、造型面,2、灯体,21、灯体卡扣,3、反射镜,31、反射镜螺栓,32、反射镜卡扣,33、倒扣结构,4、灯珠电路板,5、驱动电路板,6、透气帽,7、线束,71、胶塞,8、固定螺栓,9、前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角灯,设置在前保险杠9上,包括面罩1和灯体2,灯体2为一侧有开口的槽体,面罩1罩设在开口上,开口朝向车头方向,即x向,面罩1上设有凸起的造型面11,整个角灯除了造型面11,其余部分都设在前保险杠内,被前保险杠遮住,造型面11在x向上的落差为41°。灯体2内设置有反射镜3,反射镜3采用反射碗形式,反射镜朝向介于x向和y向之间,如图2所示,反射镜3在x向上和y向上都有倒扣结构33。如图5所示,反射镜在z向,即竖直方向上无倒扣结构,反射镜3上固定有灯珠电路板4,反射镜3和灯珠电路板4通过两个反射镜螺栓31和两侧的反射镜卡扣32固定连接,灯珠电路板4所在平面垂直于z向设置,如图6所示反射镜3通过三个固定螺栓8在x向上与灯体2固定。如图3、图4所示,反射镜3背后设置有驱动电路板5,驱动电路板5通过两颗螺丝锁附在灯体2上,驱动电路板5上设置有带胶塞71的线束7,线束7一端接插件与驱动电路板5连接,另一端分叉接插件与灯珠电路板4连接,胶塞71与灯体2装配,实现密封,线束7另一端接插件则甩线在外侧,作为角灯的电源和信号输入端,将于整车线束对接。透气帽6通过过盈卡在灯体2的圆柱上;灯体2与前保险杠9通过三颗螺丝实现固定。灯体2周围设有五个灯体卡扣21,面罩1通过灯体卡扣21和灯体2固定连接,再用胶互相粘接。

在角灯装配时,步骤为:1.将驱动电路板锁附在灯体上;2.将线束胶塞装在灯体上,同时与驱动电路板的接插件完成连接;以上两步装完后如图4所示。3.将灯珠电路板锁附在反射镜上作为一个组件,如图5所示;4.将反射镜组件锁附至灯体中,同时接上灯珠板上的接插件,如图6所示;5.在灯体的胶槽中打入硅胶,将面罩盖上来,通过卡扣预固定,待硅胶完全固化即可。此角灯的几何可见度为z方向上下10°,汽车纵向中心平面在屏幕上的投影线30°-6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