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形成截止光束的光学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9320发布日期:2020-10-23 19:2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能够形成截止光束的光学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的照明领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产生具有截止线的光束的光学组件,并且涉及一种包括这样的光学模块的发光模块。



背景技术:

在汽车照明的领域中,已知诸如反射器和透镜之类的光学部件的组合体,其能够一起形成具有截止线的光束。所述光束,也称为截止光束,可以是近光光束。或者,具有截止线的光束可以是与近光光束互补的光束并且被配置为使得所述互补光束与近光光束的组合形成远光光束。

前述光学部件设置成将光线发送到特定位置。例如,一个这样的组合体可包括椭圆形反射器、折弯器以及位于所述反射器和所述折弯器的下游的会聚透镜。

这种类型的光学部件的缺点是,它需要部件相对于彼此的高精确度的定位以实现精确和有效的反射,以便得到清晰且精确定位的截止线。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产生具有清晰且精确定位的截止线的截止光束。

对于此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主题是一种用于形成具有截止线的光束的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包括:

-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部件,包括:

o光导,每个光导包括输入屈光部和基本出口;

o位于基本出口下游的公共出口;

o在基本出口和公共出口之间延伸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在下游由截止边缘定界限。

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与第一光学部件的材料不同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的反射材料,所述反射材料从所述截止边缘向所述基本出口延伸。此外,反射材料和第一光学部件被布置成在没有补充部件的情况下彼此保持,并且使得反射材料与截止边缘直接接触。

因此,通过以整体的单件的方式制造组合体,免除了不同的反射或折射元件相互之间的定位。

此外,通过在整体的单件的第一光学部件上添加反射材料来制造反射装置,使得可以克服反射构件的这些定位问题,同时具有良好的反射效率。因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由光学组件产生的光束的图像是清晰和精确的。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组件可以可选地包括以下段落中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特征,反射材料和截止边缘之间的直接接触是通过整个所述截止边缘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特征,所述反射材料是由与第一光学部件不同的反射构件或由反射涂层形成的。

可选地,反射材料具有至少85%的反射率。因此,具有较少的光线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当该反射材料由反射涂层形成时,反射涂层是由铝或银制成的,特别是通过沉积形成,例如镀铝。因此,反射材料的制造工艺是简单且低成本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当反射材料由不同于第一光学部件并具有第一面的反射构件形成时,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贴合构件,所述贴合构件布置成使得反射构件的第一面与截止边缘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和贴合构件形成为仅一个整体的单件部件。因此,借助于贴合构件,消除了反射材料和第一光学部件的截止边缘之间的空间。反射材料完全配合第一光学部件的截止边缘,这避免在由光学组件产生的光束的投影图像上在截止线处形成黑色带。此外,贴合构件与第一光学部件成一体,因此简化了第一光学部件与反射构件的组装,并且使得能够消除由于第三方固定方式而导致的安装不平整。

根据前一段落,反射构件的第一面具有下游中央部分。反射材料与截止边缘之间的直接接触是通过该下游中央部分实现的。此外,该中央部分仅在截止边缘上与第一光学部件直接接触。

根据前一段落,下游中央部分在下游由下游边缘定界限,下游中央部分与第一光学部件之间的直接接触通过所述下游边缘与整个截止边缘的直接接触而形成。因此,这是反射构件和第一光学部件之间的边对边的接触。

根据最后三段,反射构件在一侧上具有第一面,并在另一侧上具有第二面,第二面是反射性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特征,第一光学部件具有:

-沿着从第一光学部件的上游到下游的方向延伸的纵向轴线,

-从截止边缘的一侧到另一侧延伸并正交于纵向轴线的第二轴线,以及

-正交于所述纵向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

另外,第一光学部件包括止挡构件,所述止挡构件与反射构件的止挡部接触,以阻止反射构件相对于第一光学部件沿着这三个轴线中的至少一个轴线的移动。因此,反射构件固定使得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部件沿着三个轴线中的至少一个轴线不动,这使得可以避免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可使光学组件发射的光束劣化的差的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特征,将至少一个止挡构件布置成将反射构件压靠在截止边缘上。换句话说,止挡构件和贴合构件制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选特征,反射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应力弹性部分,该应力弹性部分抵靠第一光学部件的相应支承部分以产生力,该力将反射构件的至少一个止挡部压靠在第一光学部件的相应止挡构件上。因此,弹性部分对相应部分的支承使得可以确保反射构件与第一光学部件的止挡构件处于良好接触。例如,该弹性部分由一个弹性舌状物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特征,所述反射构件由一个或多个板构成。

例如,反射构件包括两个部件:反射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由第一光学部件承载并承载反射板。直接接触是在反射板处实现的。

根据最后三段,板或支撑板包括形成弹性部分的弹性舌状物。

例如,所述支承部分由设置在第一光学部件的一侧上的突出块形成。弹性部分由面对所述突出块的弹性舌状物形成,所述弹性舌状物通过与第一光学部件的第一面相对地弯曲而在应力下压靠在突出块上。

本发明的另一主题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能够形成沿光轴的光束。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模块包括: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组件;

-多个光源,每个光源面对每个输入屈光部设置;光导布置成通过一次或多次反射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引导向基本出口;

-会聚透镜,其焦平面被布置在第一光学部件的截止边缘的附近。

另外,光学组件被布置成使得第一光学部件的第一面形成用于来自这些基本出口的光线的折弯器,并且使得离开透镜的光线形成具有截止线的光束,所述截止线是所述截止边缘的图像。

因此,这样的发光模块在所述光束的截止线处产生没有黑色带的截止光束,这改善了模块的光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模块可以可选地包括以下段落中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特征,发光模块还包括光线生成组件。第一光学部件布置在反射构件的一侧,并且光线生成组件在另一侧发出光线,从而反射构件形成用于来自光线生成组件的光线的折弯器,并且从而形成第二光束,所述第二光束一方面具有与第一光束基本相同的截止线,另一方面具有与第一光束在该截止线处互补的形状。

例如,第二光束是近光光束,而第一光束是远光光束的上部,从而两个光束一起形成远光光束。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组件,第一光束没有黑色带。因此,由第一和第二光束形成的远光光束没有由所述光束之间的阴影线标记的过渡部。因此,这种远光光束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组件的第一光学部件包括多个光导。因此,由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组件产生的第一光束是具有截止线的像素化光束。所述像素化光束的投影形成由照明单元组成的图像,照明单元在英语中也称为“像素”。

部分地包括第一光束的远光光束可以实现自适应照明功能,因为至少第一光束被像素化,这使得可以在第二光束上方产生阴影区域。

因此,自适应功能使得可以在夜间为车辆的驾驶员提供更好的可视性,同时避免使由在场传感器检测到的来自对面的车辆和/跟随的车辆的驾驶员炫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组件产生的第一光束可以是近光光束。在这种情况下,由光线生成组件产生的第二光束可以是与近光光束互补的光束。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前”、“后”、“下”、“上”、“高”、“低”、“横向”、“纵向”、“水平”以及其性或数的变化指的是发光模块之外的光发射方向而言的。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上游”和“下游”是指光在发光模块内的传播方向而言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呈现出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为了理解它,将参考附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与图1相似的视图,其表示构成图1的光学组件的一部分的第一光学部件;

图3是图2的第一光学部件的后视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光学部件的正面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构成图1的光学组件的一部分的反射构件的正面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沿图1的光学组件的纵向的竖直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光学组件的一侧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光学组件的类似于图6的视图,其中没有属于所述光学组件的一部分反射材料;

图9是图1的光学组件的侧视图;

图10是图1的光学组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部分的剖视图,示出光学组件的水平截面;

图12是类似于图10的视图,示出图1的光学组件的另一部分;

图13是图6所示的包围区域p的细节图,示出构成图1的光学组件的一部分的后部贴合构件;

图14是沿着与图1的光学组件的纵向轴线平行的竖直平面的剖视图,所述视图示出图11的后部贴合构件;

图15是图1的光学组件的后视图;

图16是包括图1的光学组件和会聚透镜的发光模块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0的发光模块的剖视图,示出所述发光模块内的光线的路线;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正面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光学组件的立体图,示出所述组件的一侧;

图20是图18的光学组件的前部的剖视图,示出所述组件的竖直截面;

图21是图18的光学组件的笔直部分的剖视图,示出所述部分的水平截面;

图22是图18的光学组件的立体图,详细示出构成所述组件的一部分的左侧止挡构件;

图23是图18的光学组件的左侧部分的剖视图,示出所述部分的水平截面;

图24是图18的光学组件的后部侧视图;

图25是示出图18的光学组件的后部贴合构件的剖视图。

在多个不同的图中出现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同的元素被分配同一个数字或字母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组件1的第一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光学组件被布置为产生截止光束,所述截止光束与近光光束互补并形成远光光束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包括:

-由半透明或透明材料制成,并例如通过注塑获得形成整体的单件的第一光学部件2;和

-固定到所述第一光学部件2的反射材料,在这里通过贴合构件26和29固定。

光学组件1具有沿着从第一光学部件2的上游到下游的方向延伸的纵向轴线x。

其他轴线也显示在图中。这些轴线中的一个是第二轴线y,它横向于、特别是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轴线x并从图的左侧向右侧延伸。第三轴线z横向于、特别是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轴线x和横向轴线y。第三轴线z在这里从图的底部向顶部延伸。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被布置为使得纵向轴线x基本平行于配备有所述光学组件的车辆(未示出)的纵向轴线。另外,采用光学组件1的这种布置,第二轴线y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轴线x,并且属于包含所述轴线x的水平面。至于第三轴线z,它基本上垂直于其他两轴线并沿竖直方向延伸。

因此,将y轴和z轴分别称为横向轴线y和竖直轴线z。x、y和z这三个轴线在这里形成正交坐标系。

参考图2和图3,第一光学部件2包括多个光导20。每个光导20沿着纵向轴线x延伸并且包括输入屈光部21和出口22。光源(图2和3中未示出)被放置在每个输入屈光部21的前面。

光导20布置成使得来自光源的光线通过全内反射沿纵向轴线x从上游到下游在光导内部传播,也就是说沿着从输入屈光部21到出口22的方向。

第一光学部件2包括位于光导的出口22的下游的公共出口23。公共出口23在此形成第一光学部件2的前表面,光线通过该前表面离开所述第一部件2。

第一光学部件2还包括在公共出口23和光导20的出口22之间延伸的第一面24。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面24构成第一光学部件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第一面24在下游由截止边缘25定界限。更具体地,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面24和公共出口23会合于截止边缘25。

在此,如图4所示,截止边缘25包括第一水平部分251、第二水平部分252和将第一水平部分251连接到第二水平部分253的中间部分253。第一水平部分251位于比所述第二水平部分252更高的位置。中间部分253以15°和45°之间的值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被设计为产生具有截止线并且与近光光束互补的光束。换句话说,由光学组件1产生的截止光束构成远光光束的上部。

因此,当截止边缘25在光束中成像时,第一水平部分251的投影形成截止线的位于水平线下方的第一部分。第二水平部分252的投影形成截止线的位于水平线上方的第二部分。最后,中间部分253的投影形成截止线的中间部分,它相对于水平线倾斜。

第一光学部件2具有平行于纵向轴线x并穿过截止边缘25的中间部分253的中间的主轴线a。

反射材料的实施例在图5、6和7中示出。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反射材料由与第一光学部件2不同并且具有第一面的反射构件5形成。

在此,反射构件5被设置在第一光学部件2上,使得反射构件5的第一面面对第一光学部件2的第一面24。

反射构件5由反射板51和支撑板52组成。在另一个的实施方案中,反射构件可以制成为整体的单件。

反射板51在这里是薄金属条并且在下游由下游边缘550定界限。反射板51在一侧具有第一面511,并在另一侧具有第二反射面513。在此,反射板51的第一面511形成反射构件5的第一面。

顾名思义,支撑板52用于支撑所述板51并将其保持固定在第一光学部件2上。例如,反射板51是通过粘合、通过焊接或通过螺纹连接结合到支撑板52。

支撑板52是镂空的以使得第一面24暴露。这样,当将反射板51放置在支撑板52上时,反射板51的第一面511面对第一光学部件2的第一面24。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反射板51从截止边缘25向下游延伸。换句话说,从上方看,反射板51的下游边缘550与截止边缘25完全对准。前边缘550相对于截止边缘25既不靠前也不靠后。此外,下游边缘550的轮廓与截止边缘25的轮廓相同,它在这里向输入屈光部21的方向弯曲。

此外,如上所述,在竖直方向上,截止边缘25具有由中间部分253形成的台阶。因此,为了适应于截止边缘25,例如通过折叠来制造反射板51和支撑板52,使得下游边缘550具有与截止边缘25相同的轮廓,也就是说两个水平部分551、552通过倾斜的线性部分553彼此连接,如图5所示。

包括反射板51和支撑板52的反射构件5也以轴线a为主轴线。实际上,该主轴线将光学组件1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4位于主轴线a的左侧,第二部分6位于所述主轴线a的右侧。在此,术语“左”、“右”分别表示图4的左侧和图4的右侧。

此外,反射板51与整个截止边缘25直接接触。更具体地,反射板51的第一面511具有下游中央部分510。反射板51与整个截止边缘25的直接接触是通过该下游中央部分510实现的。

此外,中央部分510仅在截止边缘25上与第一光学部件2直接接触。具体地,下游边缘510的各部分与截止边缘25的相应部分接触。

明确地说,下游边缘550的第一水平部分551与截止边缘25的第一水平部分251直接接触,下游边缘550的第二水平部分552与截止边缘25的第二水平部分252直接接触,倾斜的线性部分553与截止边缘的中间部分253直接接触。

在图6中可见下游边缘550和截止边缘25之间的直接接触。

这种直接接触是通过分别位于第一光学部件2的前方和后方的贴合构件26和29获得的。以下将这些贴合构件称为前贴合构件26和后贴合构件29,并且与它们有关的细节在图6至图14中示出。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贴合构件26和29与第一光学部件2制造成一体。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光学部件2包括两个相同的前贴合构件26,其分别布置在第一光学部件2的左侧和右侧。

在此,由于前贴合构件26无论如何放置均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仅说明位于主轴线a的右侧的前贴合构件,附图标记为26a。该描述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位于主轴线a的左侧的贴合构件,在附图中以26b表示。如果两边之间存在不同,将予以讨论。与前贴合构件连接的元件同样是这样。

如图7所示,前贴合构件26a与支撑板52和反射板51协作。

支撑板51包括两个侧臂520,所述侧臂从上游向下游延伸并且相对于主轴线a对称地布置。每个侧臂520包括一个自由端521。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所示实施例中,反射板51可包括两个横向件512,所述两个横向件512在包括下游边缘550的中央部分510的任一侧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反射板51的横向件512与支撑板52的侧臂520重叠,特别是在自由端521处重叠。

在此,支撑板52的横向臂520和反射板51的横向件512与右前贴合构件26连接。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贴合构件26a可包括沿着竖直轴线z延伸的第一部分261和沿着纵向轴线x从第一部分261的一端向上游延伸的第二部分262。因此,前贴合构件26具有钩的形状。

在此,如图7所示,前贴合构件26a与所述反射构件5接触。具体地,当第一光学部件2和反射构件5彼此组装时,反射构件5与第二部分262接触,以阻止反射构件5沿轴线z的移动。

更具体地,第二部分262的下表面263支撑在反射板51的第二反射面513上。因此,该接触防止反射构件5竖直向上移动。

因此,前贴合构件26a用作阻止反射构件5沿轴线z移动的止挡部。前贴合构件也称为竖直止挡构件26a。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反射构件的端部521可以位于距第一部分261一定距离的位置,以便界定沿着纵向轴线x的空间。该空间形成沿纵向的安装间隙,以便于将反射构件5安装在第一光学部件上。

此外,前贴合构件26a保证截止边缘25和反射板51的下游边缘510之间的直接接触。为此,关于光学组件1的笔直部分6,前贴合构件26a被配置成使得第二部分262的下表面263平行于穿过截止边缘25的第二水平部分252的水平面h1,并且使得下表面263与平面h1之间的距离d1等于或略小于反射构件5的总厚度。距离d1在图9中示出。

关于光学组件1的左侧4,左前贴合构件26b还包括与右前贴合构件26a的那些(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因此,所述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为了确保截止边缘25和反射板51的下游边缘510之间的直接接触,左前贴合构件26b布置成使得第二部分262的下表面263平行于穿过截止边缘25的第一水平部分251的水平面h2,并使得下表面263与平面h2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反射构件5的总厚度。

平面h1和h2示于图4中。

由于平面h2位于比平面h1高的水平,左前贴合构件26b相对于右前贴合构件26a稍微向上偏移。该偏移对应于平面h1和平面h2之间的距离。

在此,反射构件的总厚度是支撑板52的厚度e和反射板51的厚度之和。由于反射板51是非常薄的,因此所述板的厚度没有在附图中标记。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图7、8、10至12中可见,第一光学部件2还可以包括两个侧向止挡构件27,其布置成阻止反射构件5沿横向轴线y的移动。

侧向止挡构件27是相同的并且相对于主轴线a对称地布置。由于这个原因,在下文中只描述位于主轴线a的右侧的侧向止挡构件,附图标记为27a。该描述以相同的方式适用于未描述的其他构件。对于与侧向止挡构件连接的元件同样是这样。当然,还将描述两侧之间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侧向止挡构件可以由相对于第一光学部件2的第一面24突出的销27a形成。在该实施例中,销27a具有圆形截面。另外,销27a和第一光学部件2制成一体。

在这种情况下,反射构件5包括沿纵向轴线x延伸的狭缝28a。在此,狭缝28a由在反射板51上制成的第一开口514和在支撑板52上制成的第二开口524形成。所述第一开口514和第二开口524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位于同一位置。因此,当将反射板51放置在支撑板52上时,第一开口514和第二开口524重叠并且对准以形成狭缝28a。

在此,沿着横向轴线y测量的狭缝28a的宽度等于销27a的直径。因此,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当将反射构件5组装到第一光学部件2上时,销27接合在狭缝28a中并且抵靠在狭缝28a的两个纵向边缘280上。纵向边缘280基本平行于纵向轴线x延伸。如此定位的销27a使得能够阻止反射构件5沿着横向轴线y的移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销27a和狭缝28a布置成允许销27在狭缝28a中沿纵向轴线x在从上游向下游的方向滑动,直到销27抵靠上游横向边缘281为止,以阻止反射构件沿纵向轴线x在从上游向下游的方向的移动。这样的移动由图10所示的箭头f1表示。

在此,上游横向边缘281基本平行于横向轴线y延伸,并且位于狭缝28a的后方。

因此,一旦接合在狭缝28a中,销27a同时阻止反射构件5沿着纵向轴线x的移动和沿着横向轴线y的移动。

如图12中所示,在光学组件的左部4,侧向止挡构件27也由附图标记为27b的圆形截面的销形成。所述销27b被插入到狭缝28b中。然而,与笔直部分6不同,销27b仅抵靠狭缝28b的上游横向边缘281。销27b不抵靠于狭缝28b的纵向边缘280,因为狭缝28b的宽度大于销27b的直径。这在横向方向上形成游隙,这便于所述反射构件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那样,第一光学部件2可以包括两个相同的后贴合构件29,它们也分别布置在第一光学部件的左部和右部上。

在此,由于后贴合构件29无论如何放置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仅描述位于主轴线a的右侧的后贴合构件,下面用附图标记29a表示。该描述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位于主轴线a的左侧的贴合构件,在附图中用附图标记29b表示。如果两边之间存在不同,将予以讨论。对于与后贴合构件连接的元件同样是这样。

右后贴合构件29a示于图13和14中。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右后贴合构件29a可以包括笔直部分290和从所述笔直部分290的自由端向下游延伸的倒圆部分291。在这种情况下,倒圆部分291和笔直部分290布置成界定弹性舌状物523的接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那样,支撑板52可包括位于所述板52的后方的至少一个弹性舌状物523。在此,支撑板包括两个弹性舌状物523,其位于后方并且分别位于左边和右边。下面只描述右舌状物。

弹性舌状物523通过施加预应力与后涂覆构件29a接触,以阻止沿反射构件5沿纵向轴线x在从下游到上游的方向上移动。这样的移动由图11中所示的箭头f2表示。

具体地,当将反射构件5固定至第一光学部件2时,舌状物528的自由端527在应力下抵靠后贴合构件29a的笔直部分290。

如图10所示,弹性舌状物523与第一光学部件2的对应部分29a在应力下的接触(在此抵靠笔直部分290)产生力,该力将狭缝的上游横向边缘281压靠在第一光学部件2的销27a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舌状物523也抵靠倒圆部分291,以阻止反射构件5沿着竖直轴线z的移动。

具体而言,舌状物523的上表面528与倒圆部分291的下表面292接触。

为了使舌状物523与倒圆部分219接触,支撑板52包括布置在舌状物523的两侧的两个爪525和526。这两个爪放置在位于输入屈光部21的下游的岬角30的上表面310上。

如图2、3、6和7中可见,岬角30在此由基本平行于横向轴线y的矩形块形成。岬角30的上表面310是平面的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包含轴线x和y的平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岬角30与第一光学部件2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舌状物523与倒圆部分291之间的接触是由于以下事实导致的:沿竖直轴线z测量的倒圆部分291的上表面310和下表面292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反射构件5的厚度。

通过这样构造的支撑板52和后贴合构件29a,通过夹紧将支撑板52组装到第一光学部件2。

因此,后贴合构件29a形成止挡构件,该止挡构件同时阻止反射构件5的竖直移动和纵向移动。

此外,无论哪一边,后贴合构件29确保截止边缘25和反射板51的下游边缘510之间的直接接触。

更具体地,在光学组件1的笔直部分6处,后贴合构件29a确保截止边缘25的第二水平部分252与反射板的下游边缘510的相应部分之间的直接接触。为此,第一光学部件2被布置成使得沿竖直轴线z测量的倒圆部分291的上表面310和下表面292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反射构件5的厚度,并且使得笔直部分6的岬角30a的上表面310包含在穿过截止边缘25的第二水平部分252的水平面h1中。

关于光学组件1的左侧4,左后贴合构件29b还包括与右后贴合部件29a的那些(右部分和倒圆部分)相同的右部分和倒圆部分。因此,所述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为了实现截止边缘25和光学组件1的左侧4的下游边缘510之间的相同接触,必须满足相同的条件。这表示沿竖直轴线z测量的左岬角30b的上表面310和左后贴合构件29b的倒圆部分291的下表面292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反射构件5的厚度。此外,左岬角30b的上表面310在通过所述截止边缘25的第一水平部分252的水平面h2中。

在此,由于h2平面位于比h1平面高的高度,左岬角30b比右岬角30a更高。

例如,在前面的段落中描述的光学组件1构成如图16所示的发光模块10的一部分。发光模块10包括光学组件1和会聚透镜9。会聚透镜9被布置为使得其焦点f位于截止边缘25和下游边缘510的附近。

发光模块还包括光源8。每个光源8面对每个输入屈光部21布置。光导20被设置成将来自光源8的光线向基本出口22反射。

发光模块10能够产生具有沿光轴i的截止线的光束。在该实施例中,光轴i基本平行于主轴线a。

下面将借助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模块10的工作原理。为了清楚起见,仅针对单个光导描述了该原理,但该原理适用于所有其他光导。

光源8发射第一光线r1,该第一光线r1在光导内部被反射之后被发送到截止边缘25。因为会聚透镜9的焦点f是在截止边缘25处,第一光线r1平行于光轴i离开会聚透镜9。这些第一光线r1的投影形成由发光模块10产生的光束的截止线。

光源8发射第二光线r2,该第二光线r2在光导20内被反射之后在截止边缘25下方通过。透镜9和光学组件被布置成使得第二光线r2被发送到会聚透镜9。因为这些第二光线在截止边缘下方通过,它们沿着与光轴i相交的第一轴线离开所述透镜,并朝着穿过该光轴的水平面的同一第一侧(在此向上)。

光源8发射第三光线r3,该第三光线r3在光导20内反射之后到达第一部件2的第一面24,该第一面将第三光线r3送回到会聚透镜9。然后它们沿着与光轴i相交的第二轴线离开所述透镜,并且同样朝着穿过该光轴的水平面的第一侧(在此向上)。因此,第一光学部件的第一面24形成由光源8发射的光束的折弯器。

第二和第三光线r2和r3的投影形成由透镜9投射的光束的位于截止线上方的部分。得到的光束是具有截止线的光束,也称为截止光束。例如,如图所示,它可以是远光光束的上部。

在此应当注意的是,反射构件5对第一光学部件2不具有光学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反射构件5具有使得放置在光学组件1上方的光线的生成组件20产生近光光束的光学功能。

所述近光光束一方面具有与由光学组件1产生的光束的截止线相同的截止线,另一方面形成与光学组件1在该截止线处产生的光束的形状互补的形状。

光线的生成组件20在图16中示意性示出。

具体地,反射构件5设有生成组件20,以使得来自所述生成组件20并穿过下游边缘550的第四光线r4平行于光轴i离开会聚透镜9。这些第四光线r4的投影形成近光光束的截止线。

另外,反射构件5与生成组件20的布置使得来自所述生成组件20并到达反射板51的反射面513的第五光线r5向会聚透镜9反射。第五光线r5沿着与光轴i相交的轴线并向着穿过该光轴的水平面的第二侧离开所述透镜(在此向下)。所述第五光线r5因此投射在截止线下方。

因此,反射构件5的反射板形成离开组件20的光束的折弯器。

由生成组件20产生的近光光束与通过光学组件1产生的截止光束形成远光光束。

由于形成由光学组件1产生的截止光束的截止线的截止边缘25与形成由生成组件20产生的近光光束的截止线的下游边缘550直接接触,因此所述光束的截止线的投影合并,这可以实现所述光束之间的更好的结合。

另外,由于边缘550和截止边缘25之间的直接接触,由光学组件1产生的截止光束在截止线处没有黑色带。因此,当所述光束与近光光束组合时,从该组合获得的远光光束没有由黑色带形成的黑色过渡线,这因此使得可以改善远光光束的光学性能。

图18至图2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组件100的第二实施例。

光学组件100还被设计成用于产生与近光光束互补并形成远光光束的上部的截止光束。

光学组件100包括第一光学部件20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部件200上的反射构件50。

在第二实施例中,反射构件50同样由支撑板58和反射板57构成。

第一光学部件200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部件2。第一光学部件200包括沿着纵向轴线x延伸的光导。每个光导包括输入屈光部和基本出口。形成第一光学部件200的前表面23的共同出口布置在基本出口的下游。

如在第一实施方案中那样,第一光学部件的前表面23的上边缘形成截止边缘25。后者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给出的相同,也就是说它包括第一水平部分251、第二水平部分252以及将第一水平部分251连接到第二水平部分253的中间部分253。此外,以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相同的方式,反射板57由下游边缘550定界限,该下游边缘550与截止边缘25边对边直接接触并且从上方看与所述边缘25完全对准。

如在第一实施方案中那样,光学组件200具有主轴线a,所述主轴线a穿过中间部分253的中间并且将光学组件200划分为左侧部分4和右侧部分6。术语“左”、“右”分别对应于图18的左侧和右侧。

第一光学部件200还包括前贴合构件2600、后贴合构件2900和侧向止挡部2800。在此,一方面的前贴合构件2600、后贴合构件2900和侧向止挡构件2800与另一方面的第一光学部件200形成为一体。

以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的方式,贴合构件和侧向止挡构件的数量为两个。在同一对中,一个位于笔直部分6上,另一个位于左侧部分4上。右侧部分的构件的附图标记以字母“a”为结尾,而左侧的构件的附图标记以字母“b”为结尾。

不同于第一实施方案,在此仅有支撑板58与前贴合构件、后贴合构件和侧向止挡构件接触。

由于前贴合构件2600具有相同的形状,下面只描述左侧构件2600a。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该描述以相同的方式适用于另一构件2600b。将提到这两个构件之间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右前贴合构件2600a可以包括基本上沿着竖直轴线z延伸的第一部分2610和从该第一部分2610的一端向上游延伸的第二部分2620。贴合构件2600a因此具有钩的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板58包括其上放置反射板57的中央部分和布置在该中央部分两侧的两个侧向部分。每个侧向部分包括向下游延伸的细长臂540或560。

当反射构件50被安装在第一光学部件200上,前贴合构件2900a与支撑板58的细长臂560接触。

具体地,如图20中所示,第二部分2620的下表面2630与支撑板58的上表面530在臂560处接触。该接触防止反射构件50沿竖直轴线z在远离第一光学部件200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细长臂560的下游端5121也可以与第一部分2610的后表面2611接触,这阻止反射构件50沿着纵向轴线x并且在从上游向下游方向上的移动,如箭头f1所示。

因此,前贴合构件2600a形成同时阻止反射构件50的竖直移动和纵向移动的止挡部。

此外,前贴合构件2900布置成确保反射构件50的下游边缘510与截止边缘25之间的直接接触。为此,在左侧6上,左前贴合构件2600a布置成使得第一部分2620的下表面2630与平面h1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反射构件50的厚度。在此,图18中所示的平面h1是穿过第一光学部件200的第二水平部分252的水平面。第二示例的平面h1与第一示例的基本相同。

同样地,在右侧部分4上,右前贴合构件2600b包括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的下表面与同样示于图18中的平面h2相距一定距离。该距离等于或略小于反射构件的厚度。要注意,平面h2是穿过截止边缘的第一笔直部分251的水平面。第二实施例的平面h2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相同。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由于平面h2位于平面h1上方,左前贴合构件2600b相对于右前贴合构件2600a向上偏移。该偏移对应于平面h1和平面h2之间的距离。

在此,侧向止挡构件不是相同的。因此下面会对它们分别加以说明。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侧向止挡构件2800a可以布置在第一光学部件的一侧,这里是右侧。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构件2800a由从第一光学部件200的上表面延伸的突起形成。另一方面,支撑板58包括位于与右侧止挡构件2800a相同的位置处的凹部580。凹部580是也称为缺口。

如图20中所示,当将反射构件50放置在第一光学部件200上时,凹部580的边缘581与构件2800a的内部侧面2810接触,从而阻止反射构件50沿着箭头f3所示的沿着横向轴线y从左向右的方向移动。

在第一光学部件200的另一侧,左侧止挡构件2800b由从第一光学部件200的上表面突出的块形成。所述凸出块具有比形成右侧向止挡构件2800a的突起大的厚度。

支撑板58包括从支撑板58的左侧边缘584延伸的柔性舌状物582。柔性舌状物582位于面对左侧止挡构件2800b处。在此,柔性舌状物582的宽度基本等于构件2800b的宽度。

如图22和图23所示,当反射构件50和第一光学部件200彼此组装时,柔性舌状物582通过向上弯曲抵靠在止挡构件2800b的内侧面2820上。左侧止挡构件2800b也称为支承构件。

舌状物在止挡构件2800b上的支承使得可以阻止支撑板58(因此阻止反射构件50)在如箭头f4所示的从右向左的方向上的横向移动。另外,舌状物582抵靠凸块2800b的支承产生力,该力将凹部580压靠在突起物2800a上。

此外,当反射构件50被安装在第一光学部件200上时,柔性舌状物582的可变形性使得能够吸收反射构件50的介质的膨胀。在反射部件50膨胀的情况下,只需按压所述部件50的膨胀部分以使之平坦。因此,反射构件50的平坦化使得柔性舌状物582更加弯曲。

关于后部贴合构件2900,其具有相同的形状。所以,为了清楚起见,下面只描述左侧构件2900a。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该描述以相同的方式适用于另一构件2900b。将提到这两个构件之间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右后贴合构件2900a可以包括笔直部分2910和倒圆部分2920。后者在这里具有基本上为三角形的截面。倒圆部分2920从笔直部分2910的上端向下游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板58包括向上弯曲,也就是说与第一光学部件200的第一面相对的后部585。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弯曲的后部585的后端5850可以与后贴合构件2900a接触,以阻止反射构件50沿着竖直轴线z在远离第一光学部件200的方向上移动。

具体地,如图24和图25所示,弯曲部分585的后端5850与倒圆部分2920的下表面2930接触。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后贴合构件2900a还用作止挡部,以阻止反射构件5沿轴线z的移动。贴合构件也称为竖直止挡构件2900a。

此外,在反射构件50的后方,支撑板58放置在与第一光学部件200一体形成的突起250上。该突起250位于后贴合构件2900b的下游,并包括平面的上表面251,其与支撑板58接触。

为了确保反射构件50的下游边缘570与截止边缘25之间的直接接触,突起250和后贴合构件2900b布置成使得突起250的上表面251属于平面h,并且使得倒圆部分2920的下表面2930与平面h1之间的沿竖直轴线z测量的距离基本上等于弯曲部分585的高度h。

为了实现截止边缘25和光学组件100的左侧部分4的下游边缘570之间的相同接触,相同的条件以相似的方式适用于左后贴合构件2900b和左突起(在图中不可见)。具体而言,左突起的上表面应当属于平面h2。另外,左侧构件2900b的倒圆部分的下表面与平面h2之间的距离应当基本上等于弯曲部分585的高度h。

由于平面h1和h2之间的偏移,左侧突起高于右侧的突起250。高度差对应于平面h1和h2之间的距离。

通过替代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光学组件1,如上所述的光学组件100可以构成上述发光模块10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