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2547发布日期:2021-04-21 04:5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探照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探照灯。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反恐突击作战的全天候、全地形的要求日益增强,对作战任务中的战术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动灵活且适合单兵携带,可以实现远距离强光照射的战术灯具作为反恐突击作战中重要的照明及战术装备,其各项性能的优化提升,可以极大地丰富使用场景和战术安排,具有重要的战术价值。
3.目前部队配发和使用的强光照射灯具,大致可分为便携式强光搜索灯和大型车载式强光灯。便携式搜索灯体积小巧、携带方便,但无法实现远距离照射;大型车载式强光灯体积笨重,功耗高,照射距离和启动时间受不同光源的影响差别较大,战术功能较为单一,战术实用性较差。因此,研制一款便携性高、功耗低、照射距离远、可以瞬时启停的,可实现多种战术功能的远距离强光探照灯,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照灯,以能探照灯实现多种战术功能。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探照灯,包括:灯头;发光组件,设置在灯头一端,具有若干led灯,以及与led灯相对设置的透镜;所述led灯包括发出白光的led灯与发出红外光的led灯;灯身,设置在灯头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控制led灯的开闭的控制面板。
6.采用如上结构,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多个led灯发出白光可以重叠增强,可以实现强光照射;控制led灯发出红外光,可以配合夜视仪等夜间作战设备使用,以辅助夜间作战;控制led灯进行战术频闪,可以对目标进行强光炫目。以此实现探照灯的多种战术功能。
7.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led灯呈方形阵列设置,可发出红外光的led灯并列设置。
8.采用如上结构,通过使led灯呈方形阵列设置,以使各个led灯发出的光可以均匀重合,不仅可以增加光的强度,还可以使发出的强光更加均匀。
9.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透镜为内反射式透镜。
10.采用如上结构,通过使用内反射式透镜,可以减小光线散射时的损耗,极大的提高了光效的利用率。
11.本实用新型优选,发出白光的led灯所对的透镜的出光角为12
°
;发出红外光的led灯所对的透镜的出光角为18
°

12.采用如上结构,提供了不同led灯所对应的透镜的规格。以使探照灯可以在100米距离获得合适的照射面积及亮度。
13.本实用新型优选,灯身外周面上设置有安装部,通过螺栓可固定安装皮卡汀尼式导轨提手或者车载支架。
14.采用如上结构,通安装部可以安装皮卡汀尼式导轨提手或者车载支架,从而使探
照灯的使用更加方便。
15.本实用新型优选,还包括设置在灯头内与发光组件抵接的散热鳍。
16.采用如上结构,通过与发光组件相抵接的散热鳍可以帮助发光组件散热,从而提高了探照灯的使用时间,防止发光组件过热发生故障。
17.本实用新型优选,灯身内与散热鳍相对位置设置有散热风扇。
18.采用如上结构,通过与散热鳍相对设置的散热风扇,可以对散热鳍进行风冷,提高散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探照灯的使用时间,防止发光组件过热发生故障。
19.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灯身外周面呈框架结构。
20.采用如上结构,减轻了灯身的重量,使探照灯更加便于携带,同时便于空气的流通及散热。
21.本实用新型优选,灯身内与散热风扇相对位置,与散热鳍相背一侧设置有风道;风道上设置有进气孔;灯头外周面与散热鳍相对位置设置有出气孔。
22.采用如上结构,通过风道及进气孔、出气孔的设置,以便于空气的流通,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提高了探照灯的使用时间,防止发光组件过热发生故障。
23.本实用新型优选,进气孔距离散热风扇较远一端设置有向散热风扇延伸向内倾斜的导流板。
24.采用如上结构,可以通过导流板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以使风道内空气的流动更加顺畅,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提高了探照灯的使用时间,防止发光组件过热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申请探照灯的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探照灯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灯头前侧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灯头后侧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3中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光路原理图;
31.图7为白光led光源照射状态示意图;
32.图8为红外led光源照射状态示意图;
33.图9为灯身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图9中灯身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为图2中数据接口盖及电源接口盖打开状态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灯头1;灯头外壳11;出气孔111;发光组件12;白光led光源121;第一led灯121a;第一透镜121b;红外led光源122;第二led灯122a;第二透镜122b;散热鳍13;灯身2;灯身外壳21;安装部211;散热风扇22;风道23;进气孔231;导流板232;控制面板24;按压开关241;切换开关242;数据接口243;数据接口盖244;电源接口245;电源接口盖246。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视图对本申请的探照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39.图1为本申请探照灯的前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探照灯后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的探照灯由呈方形块状的用于发出强光的灯头1,以及安装在灯头1后部(以灯光发出方向为前方)的灯身2构成。
40.图3为灯头1前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灯头1后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第一透镜121b(第二透镜122b)结构示意图;图6为光路原理图。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灯头1包括呈方形筒状的灯头外壳11,灯头外壳11的左右侧面竖直并列设置有三个方形通孔状的出气孔111。灯头外壳11的前端嵌入设置有发光组件12,发光组件12在灯头外壳11前端位置9
×
8阵列设置有白光led光源121与红外led光源122,其中红外led光源122为并列设置在第5列中间位置的4个。白光led光源121由可发出白光的第一led灯121a及设置在第一led灯121a前端的第一透镜121b构成;红外led光源122由可发出红外光的第二led灯122a及设置在第二led灯122a前端的第二透镜122b构成。第一透镜121b与第二透镜122b为内反射式透镜,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光线散射时的损耗,极大的提高了光效的利用率。图7为白光led光源121照射状态示意图;图8为红外led光源122照射状态示意图。相应地,如图7所示,第一透镜121b可将第一光源发出的白光出光角调整为12
°
,在100米的距离上可照射面积约为346平方米,中心照度可达152lux。如图8所示,第二透镜122b可将第二led灯122a发出的红外光出光角调整为18
°
,在100米距离上可照射面积约为787平方米。灯头外壳11内还设置有方形块状的散热鳍13,散热鳍13的大小与灯头外壳11内发光组件12后端空间大小相适配。散热鳍13的前端与发光组件12的后端相抵接,后端呈水平等距并列设置的若干板状部件,用于增大散热面积。
41.图9为灯身2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灯身外壳2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图10所示,灯身2包括整体呈长方体形的灯身外壳21,外壳的前端部分为尺寸较大的方形空间,用于安装散热风扇22;外壳中间部分为尺寸较小的长方体形,其左右及上侧面呈框架结构,以减轻灯身外壳21的重量,同时可以作为散热及进气口之用;灯身外壳21中间部分的底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安装部211,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皮卡汀尼式导轨提手,或者安装车载支架。灯身外壳21内中间部分设置有向前开口的方形风道23,风道23的左右及上部阵列设置有若干长方形进气孔231,进气孔231的后端连接有向前伸出向内部倾斜的导流板232,以引导气流的方向。
42.图11为图2中数据接口盖244及电源接口盖246打开状态示意图。如图11所示,灯身2后端设置有控制面板24,控制面板24下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按压开关241,按压按压开关241可以打开或关闭探照灯。按压按压开关241按钮并保持3秒,亮度将会转为初始值的10%,即低亮度。按压按压开关241按钮并保持住,亮度将会慢慢上升,一直变为100%高亮。期间将会有二十余种亮度模式,松手即可锁定所需的亮度。关闭灯具,重新按压按压开关241按钮并保持住1.5秒,可激活战术频闪。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切换开关242,旋转切换开关242可以选择发光组件12发出白光或红外光。左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数据接口243,数据接口243端部设置有数据接口盖244。打开数据接口盖244,可以将电脑与探照灯通过数据接口243连接,可以通过电脑调节按压开关241及亮度模式。右侧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源接口245,电源接口245端部设置有电源接口盖246,打开电源接口盖246可连接直流电源。
43.工作时,白光led光源121可发出白光,由于矩阵中的所有第一透镜121b都是12
°
的出光角,所以在电源开启后,通过全内反射式透镜的聚焦作用可以保证光线的远距离传输,
并且不会产生散射,并且在矩阵的累加作用下,能够在目标距离上实现预定的照度值。通过切换开关242,可以实现白光照明和红外照明之间的切换,当切换到红外照明时,白光led光源121会处于关闭状态,红外led光源122打开,红外光在18
°
的出光角下可以实现远距离的红外照射。
44.同时,发光组件12工作时会发出大量的热,通过与发光组件12抵接的散热鳍13可以更快地进行散热。散热风扇22转动,空气由进气孔231进入风道23,在散热风扇22的作用下吹向散热鳍13后由出气孔111吹出,可以更快地带走散热鳍13的热量,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防止发光组件12过热无法工作。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