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带结构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3197发布日期:2023-03-24 22:4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带结构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带结构以及应用该灯带结构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生活当中,搬运物品、打扫卫生等简易而重复性较大的体力工作中,由于其具有节约成本、方便监管、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现多用于在医疗业、餐饮业、建筑业、生产业或其他高重复性劳动以及危险工作等。
3.目前,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传送物品,其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路线将物品送至目的地,在机器人沿预设路线行进过程中,通常会具有多种运动模式,但目前现有的机器人大多在转向时缺少提示功能,有可能会造成机器人在转向的过程中与遇到的行人发生碰撞,给用户带来不便。
4.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灯带结构以及安装了该灯带结构的机器人来解决现有的机器人不具备转向提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带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机器人不具备转向提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灯带结构,该灯带结构应用于机器人壳体,该灯带结构包括:
7.照明灯带,所述照明灯带设置于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一端,所述照明灯带沿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周向进行设置,所述照明灯带用于照明机器人壳体周围环境;
8.指示灯带,所述指示灯带沿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左右两侧进行设置,所述指示灯带用于展示机器人的工作状态。
9.优选地,所述指示灯带包括第一指示灯带与第二指示灯带;所述第一指示灯带设置于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指示灯带设置于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指示灯带与所述第二指示灯带之间相互独立;所述机器人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指示灯带和所述第二指示灯带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10.优选地,所述灯带结构还包括灯带控制板,所述灯带控制板分别与所述照明灯带以及所述指示灯带进行电连接,所述灯带控制板能够切换所述照明灯带以及所述指示灯带的工作模式,使得所述指示灯带进行开灯、关灯或闪烁。
11.优选地,所述灯带控制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灯带控制板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指示灯带与所述第二指示灯带。
12.优选地,所述指示灯带还包括示廓灯,所述示廓灯设置于所述机器人壳体,所述示廓灯与所述灯带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示廓灯通过所述灯带控制板进行控制,所述示廓灯用于提示机器人轮廓以及提示机器人运动模式与工作状态。
13.优选地,所述示廓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示廓灯分别对应两个所述指示灯带进行设置,两个所述示廓灯分别与两个所述指示灯带进行电连接,所述示廓灯的工作模式与对应所述指示灯带相同。
14.优选地,所述指示灯带包括第一灯条、第二灯条以及透光板,所述第一灯条用于显示第一色光,所述第二灯条用于显示第二色光,所述指示灯带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灯条释放第一色光或所述第二灯条释放第二色光,用于提示当前机器人的工作状态;所述透光板与所述机器人壳体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进行连接,且所述透光板与所述第一灯条、所述第二灯条粘接,所述透光板用于向外透光。
15.优选地,所述照明灯带与所述灯带控制板进行电连接,所述灯带控制板能够控制所述照明灯带的开启或关闭;所述机器人壳体具有一开口向下的空腔,形成壳体内壁,所述照明灯带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且所述照明灯带的照射方向为沿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周围,使得所述照明灯带形成照明光圈,用于照明环境。
16.优选地,所述机器人壳体设置有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将所述第一容置槽分隔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指示灯带收容于第一容置槽的第一部分,第二指示灯带收容于第一容置槽的第二部分;
17.所述灯带结构还包括区域灯,所述区域灯收容于第二容置槽;
18.所述灯带结构还包括透光板,所述透光板盖合所述第一容置槽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一容置槽的第二部分;所述透光板部分延伸出所述第二容置槽。
1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所述机器人壳体设置有如以上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带结构。
2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器人上设置照明灯带以及指示灯带,照明灯带通过折射形成照明光圈,用于照明当前环境;指示灯带能够对应机器人的不同运动状态与工作状态进行提示,当机器人处于直行、左右转、停止时,能够对应运动状态予以不同的提示,用于对路人提出预警和提示,使得路人能够快速得知机器人当前的情况,避免碰撞风险。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壳体与灯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灯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灯带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提供的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号说明:
[0028][0029][003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3]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灯带结构100,该灯带结构100应用于机器人壳体10,包括:照明灯带20,照明灯带20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一端,照明灯带20沿机器人壳体10的周向进行设置,照明灯带20用于照明机器人壳体10周围环境;指示灯带30,指示灯带30沿机器人壳体10的左右两侧进行设置,指示灯带30用于展示机器人的工作状态。
[0035]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指示灯带30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中部,机器人具有控制系统,指示灯带30通过控制系统放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指示灯带30能够对应机器人的直行、左转、右转、停止、故障等不同工作模式分别进行提示,照明灯带20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底端,照明灯带20能够释放出照明光,在昏暗环境中能够提示并照明周围环境,避免机器人在工作时与用户发生碰撞,用户也能通过指示灯的工作模式提前得知机器人的运动方向,使得用户能够提前避免碰撞风险,灯带的固定方式为同时通过背胶和扎带进行固定。
[0036]
如图2所示,指示灯带30包括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第一指示灯带31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一侧,第二指示灯带32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另一侧,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之间相互独立;机器人壳体10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2,第一指示灯带31和第二指示灯带32均设置于第一容置槽12内。
[0037]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指示灯带31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右侧,第二指示灯带32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左侧,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之间相互独立,第一指示灯带31的工作状态不会影响到第二指示灯带32,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于机器人壳体10上的其中一面不相互连接,便于路人区分机器人的正面与反面;第一容置槽12向内凹设于机器人壳体10,且凹陷深度与第一指示灯带31和/或第二指示灯带32的厚度相同,当第一指示灯带31和/或第二指示灯带32通过第一容置槽12与机器人壳体10连接时,使得指示灯带30与机器人壳体10形成平整的外壁。
[0038]
更为详细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顶部和/或机器人壳体10的底部。
[0039]
如图2所示,灯带结构100还包括灯带控制板40,灯带控制板40分别与照明灯带20以及指示灯带30进行电连接,灯带控制板40能够切换照明灯带20以及指示灯带30的工作模式,使得指示灯带30进行开灯、关灯或闪烁。
[0040]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灯带控制板40包括主板和灯带控制器,主板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内壁,灯带控制器设置于主板上,指示灯带30与照明灯带20均与灯带控制器进行连接,灯带控制器通过接收主板的信号对指示灯带30与照明灯带20进行控制。
[0041]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灯带控制板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灯带控制板40分别控制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
[0042]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灯带控制板40包括第一灯带控制板与第二灯带控制板,第一灯带控制板与第一指示灯带31进行连接,第二灯带控制板与第二指示灯带32进行连接,通过相互独立的第一灯带控制板与第二灯带控制板,使得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能够独立展示指示信息。
[0043]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指示灯带30还包括示廓灯33,示廓灯33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示廓灯33与灯带控制板40电连接,示廓灯33通过灯带控制板40进行控制,示廓灯33用于提示机器人轮廓以及提示机器人运动模式与工作状态。
[0044]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机器人壳体10的左右两侧具有凸起,为避免凸起与路人发生碰撞,示廓灯33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左右两侧的凸起上。
[0045]
在其他实施例中,示廓灯33能够沿机器人壳体10的周向进行设置。
[0046]
如图2所示,示廓灯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示廓灯33分别对应两个指示灯带30进行设置,两个示廓灯33分别与两个指示灯带30进行电连接,示廓灯33的工作模式与对应指示灯带30相同。
[0047]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机器人壳体10的左右两侧各包括一个凸起,两个示廓灯33分别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左右两侧的凸起上,示廓灯33的形状为方形灯,示廓灯33与同侧的指示灯带30的工作模式相同。
[0048]
更为详细地,在另一实施例中,示廓灯33为示廓灯33条,沿机器人壳体10的凸出的边缘设置,示廓灯33条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机器人壳体10的外形并增加美观性。
[0049]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指示灯带30包括第一灯条34、第二灯条35以及透光板36,第一灯条34用于显示第一色光,第二灯条35用于显示第二色光,指示灯带30能够通过第一灯条34释放第一色光或第二灯条35释放第二色光,用于提示当前机器人的工作状态;透光板36与机器人壳体1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进行连接,且透光板36与第一灯条34、第二灯条35粘接,透光板36用于向外透光。
[0050]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机器人向右转时,第一指示灯带31闪烁,第二指示灯带32熄灭;当机器人向左转时,第二指示闪烁,第一指示灯带31熄灭;当机器人直行时,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同时常亮;当机器人故障时,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同时闪烁红光;透光板36包括第一透光板361和第二透光板362,第一透光板361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左侧且与第一灯条34、第二灯条35粘接,第二透光板362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右侧且与第一灯条34、第二灯条35粘接,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在机器人壳体10上相互独立的一端,能够由技术人员通过手动掰开进行分离,便于维修更换。
[0051]
更为详细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指示灯带30为led灯带,led灯带能够根据需求展示出方向箭头、文字等提示信息,用于根据机器人的左右转的方向对应显示箭头和/或速度、目的地等信息,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的具体工作模式能够随用户设置进行变更。
[0052]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灯带20与灯带控制板40进行电连接,灯带控制板40能够控制照明灯带20的开启或关闭;机器人壳体10具有一开口向下的空腔,形成壳体内壁,照明灯带20设置于壳体内壁,且照明灯带20的照射方向为沿机器人壳体10的径向对外照射,使得照明灯带20形成照明光圈,用于照明环境。
[0053]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灯带20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底端,照明灯带20向外照射出照明光线,照明灯带20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的内侧,因此照明光线无法直接向外照射,使得照明光线在机器人壳体10的内壁发生折射后向下形成照明光圈,能够照明周围环境并指示当前机器人所在位置。
[0054]
更为详细地,在另一实施例中,照明灯带20穿设于机器人壳体10,且机器人壳体10还包括透光罩,透光罩对应照明灯带20设置于机器人壳体10上靠外的一侧,透光罩能够将照明灯带20所发出的照明光直接照射于地面上,同样能够形成照明光圈并照明周围环境。
[0055]
如图5所示,机器人壳体10设置有第二容置槽13,第一容置槽12与第二容置槽13相连通,第二容置槽13将第一容置槽12分隔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指示灯带31收容于第一容置槽12的第一部分,第二指示灯带32收容于第一容置槽12的第二部分;灯带结构100还包括区域灯11,区域灯11收容于第二容置槽13;灯带结构100还包括透光板36,透光板36盖合第一容置槽12的第一部分和第一容置槽12的第二部分;透光板36部分延伸出第二容置槽13。
[0056]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区域灯11位于第一指示灯带31与第二指示灯带32之间,区域灯11还包括铭牌,铭牌罩设于区域灯11,铭牌为透光材质,通过铭牌和区域灯11能够增加美观性以及增加照明区域;第二容置槽13凹设于机器人壳体10,且第二容置槽的凹陷深度等于区域灯11的厚度,使得区域灯11与机器人壳体10连接时能够成为一平整平面。
[0057]
在另一实施例当中,第二容置槽的凹陷深度大于区域灯11的厚度,使得区域灯11凹设于机器人壳体10,便于保护区域灯11并形成视觉重点,便于用户直接观察到区域灯11。
[0058]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10和灯带结构100,灯带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灯带结构100,灯带结构100沿机器人本体的周向设置。
[0059]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机器人具有一个开口向下的空腔,使得照明灯带20能够向下形成照明光圈。
[0060]
结合上述所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器人上设置照明灯带以及指示灯带,照明灯带通过折射形成照明光圈,用于照明当前环境;指示灯带能够对应机器人的不同运动状态与工作状态进行提示,当机器人处于直行、左右转、停止时,能够对应运动状态予以不同的提示,用于对路人提出预警和提示,使得路人能够快速得知机器人当前的情况,避免碰撞风险。
[00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