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内窥镜冷光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70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硬质内窥镜冷光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硬质内窥镜冷光照明装置,是与冷光光源配套,专用于硬质内窥镜上的照明装置,属医疗器械类。
在现有技术中,硬质内窥镜所用照明装置是低电压,弱电流白炽灯,由于白炽灯亮度低、光质差,所以该装置的分辨力低,尤其用于观察组织病变时影响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硬质内窥镜使用的冷光照明装置以提高照明光亮度,改善光质,增强分辨力。
说明书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球体,2是光导纤维,3是保护层,4是接头,5是凸缘,6是锥体,7是球面凸镜。
在本实用新型中,光导纤维2为单根,将光导纤维2的一端(随硬质内窥镜进入人体端)制成球体1,其目的是使光扩散,在所观察部位形成一光照区(避免形成局部光斑)。将光导纤维2的另一端(冷光源接受端)制成一锥体6,与锥体6配合的是一球面凸镜7。球面凸镜7由球面至其与锥体6接触平面的直径逐渐减小,形成一圆锥体。球面凸镜7的作用是聚集冷光光束。在光导纤维2和球面凸镜7的外壁上包裹一层防护层3(外皮),该防护层可用塑料制成或者用硅橡胶制成,其中位于球面凸镜一端的防护层较厚,形成与冷光光源的接合孔配合的接头4。为了增大摩擦阻力使接合牢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4外壁上有数个凸缘5,凸缘5由球面凸镜7一侧起逐渐增大,其目的是适用于不同型号冷光光源的接合孔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实现了硬质内窥镜的冷光照明,从而提高光亮度达五倍以上,并通过光质的改变增强了分辨力,改善了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条件。
实施例选用φ0.6mm单根光导纤维2长2m,其一端制成R1.4mm的球体1,另一端制成大端为φ1.5mm高为3.32mm的锥体6,在光导纤维2的外表面以均匀的一层硅橡胶材料包裹。其中,在接头4处的硅橡胶层较厚,(接头直径为φ7.5mm)在接头4上有四处凸缘5,凸缘直径自靠近球面凸镜侧依次为φ8.0mm,φ8.3mm,φ8.6mm和φ8.9mm。球面凸镜的平面端直径为φ1.5mm,该端与光导纤维2的锥体6贴合。球面凸镜7的球面为R3.93mm。球面凸镜厚度是22.1mm。
上述结构的硬质内窥镜冷光照明装置与LG150-2冷光源配合应用在硬质食管镜中效果良好。
权利要求1.硬质内窥镜冷光照明装置,包括光导纤维2、保护层3、接头4,其特征是光导纤维2为单根,光导纤维2的两端分别制成球体1和锥体6,在接头4的终端安装着与锥体6配合的球面凸镜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内窥镜冷光照明装置,其特征是在接头4的外壁上有数个凸缘5,凸缘5的直径从球面凸镜7所在的一侧起逐渐增大。
专利摘要硬质内窥镜冷光照明装置,通过以冷光照明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白炽灯照明,提高了分辨力和光照的亮度。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两端分别制成球体1和锥体6的单根光导纤维2,光导纤维保护层3和带有凸缘的接头4,及安装在接头处的球面凸镜7。该装置可与多种型号的冷光光源配套,用于如硬质食管镜、气管镜等的照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F21V8/00GK2049518SQ8921098
公开日1989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6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6日
发明者刘奇, 田国栋, 扬风仙, 吴思恩, 冯若喭, 李晓, 张利民, 魏树臻 申请人: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