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97555阅读:来源:国知局
向彼此且彼此隔离开的板部件。
[0047]被支承轴部20的滑动部20a的下部插入在托架5的悬垂部8中形成的插入凹部8b中。因此,滑动部20a由接纳-支承部8a从下方可滑动地支承。
[0048]灯单元9经由止动弹簧22从悬垂部8悬垂。止动弹簧22具有被安装面部23、保持片24、上侧面部25和下侧面部26。被安装面部2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形。被安装面部23面向前后方向(即,被安装面部23的正面面向前方,而其背面面向后方)。保持片24从被安装面部23的上缘向后方突出。上侧面部25从被安装面部23的上缘向后方突出。下侧面部26从被安装面部23的下缘向后方突出。
[0049]保持片24从被安装面部23的上缘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后方突出。上侧面部25分别位于保持片24的右侧和左侧。下侧面部26位于对应的上侧面部25的正下方。
[0050]在保持片24与上侧面部25之间形成有空间。这些空间被用作约束用狭缝22a。
[0051]当被支承轴部20的滑动部20a由接纳-支承部8a支承时,止动弹簧22的被安装面部23被压靠在悬垂部8的正面上并且上侧面部25和下侧面部26从上方和下方保持悬垂部8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这样,止动弹簧22被装配于悬垂部8上。
[0052]当止动弹簧22装配于悬垂部8上时,滑动部20a由保持片24从上方保持且因此滑动部20a从上方压靠在接纳-支承部8a上并且滑动部20a可相对于接纳-支承部8a滑动。结果,灯单元9被允许沿上下方向相对于托架5绕被支承轴部20枢转。此时,被支承突部19的旋转约束肋21插入止动弹簧22的约束狭缝22a中。结果,灯单元9沿左右方向绕被支承轴部20的枢转运动被约束。
[0053]单元罩盖27装配于灯单元9的前端部上。单元罩盖27从前侧遮蔽灯单元9的投影透镜14的外侧部分。
[0054]闭塞装配开口 2a的后罩盖28装配于灯壳体2的后端部上。
[0055]放电灯点亮装置29装配于光源11的基座部Ila的后端部上。放电灯点亮装置29用于点亮光源11。在放电灯点亮装置29的内部配置有点亮电路。
[0056]放电灯点亮装置29使用电缆29a与电源电路(未示出)连接。
[0057]接下来,将参考图1至图5说明致动器30,该致动器使灯单元9沿上下方向枢转,由此执行调平操作。
[0058]致动器30如图1所示配置在灯单元9的下侧。如图3和图4所示,致动器30包括外壳本体31、装配于外壳本体31上的电路板32和安装在外壳本体31中的各种部件(稍后详述)。
[0059]外壳本体31由安装外壳33、封盖外壳34和基座外壳35构成。安装外壳33呈箱状并向上方开口。封盖外壳34从上方封闭安装外壳33。基座外壳35从下方装配于安装外壳33ο
[0060]安装外壳33的内部空间定义为安装空间36。将安装空间36分隔成前空间和后空间的隔壁37与安装外壳33—体形成。在隔壁37的右端部中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插入凹部37a。在隔壁37的右端部中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装配槽37b,插入凹部37a形成在该装配槽中。
[0061]安装空间36被隔壁37分隔成前空间和后空间。位于隔壁37前方的前空间定义为操作部件安装部36a,而位于隔壁37后方的后空间定义为驱动部件安装部36b。
[0062]在安装外壳33的后右端部配置有突出状安装部38、39。突出状安装部38、39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离开。突出状安装部38、39各自呈至少向下方开口的箱状。安装外壳33具有位于突出状安装部38、39之间并且沿上下方向贯通安装外壳33延伸的安装开口 33a。
[0063]安装外壳33的外周面具有在沿安装外壳33的外周的方向上彼此隔离开的多个接合突部33b。安装外壳33的上端部设置有被嵌合突部33c。被嵌合突部33c之一向右突出,并且另一个被嵌合突部33c向左突出。在安装外壳33的前右端部配置有轴支承部33d。轴支承部33d沿前后方向穿孔。
[0064]安装外壳33的左侧面部的内表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齿条40。齿条40位于操作部件安装部36a中。在安装外壳33中,在驱动部件安装部36b沿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有电机装配突部41。电机装配突部41向上方突出。
[0065]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引部42与安装外壳33的底部的上表面一体形成。导引部42沿左右方向彼此隔离开。
[0066]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动突部43与安装外壳33的底部的上表面一体形成。滑动突部43位于底部的右端部。在安装外壳33中配置有止挡件44、45。止挡件44、45分别与滑动突部43的前和后端部直接连接。止挡件44、45的高度大于滑动突部43。
[0067]在安装外壳33的底部的下表面中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浅安装凹部(未示出)。
[0068]罩盖外壳34呈向下方开口的浅箱状。封盖外壳34的外周面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多个接合片34a。每个接合片34a都具有接合孔。
[0069]封盖外壳34具有被嵌合突部34b。被嵌合突部之一向右突出,而另一个被嵌合突部向左突出。在封盖外壳34前端附近的位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封盖外壳34延伸的插入孔34c。插入孔34c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
[0070]基座外壳35具有封闭板部35a和嵌合突部35b。封闭板部35a呈板的形式。封闭板部35a面向上下方向(即,封闭板部35a的上表面面向上方,而其下表面面向下方)。嵌合突部35b从封闭板部35a的靠近封闭板部35的外周的部分向上方突出。
[0071]电路板32配置在基座外壳35的封闭板部35a的一部分上并安装在其上,所述部分位于嵌合突部35b的内侧。电路板32安装于在安装外壳33的底部的下表面中形成的安装凹部中。电路板32具有预定电路图案(未不出)。电路板32具有基板32a。电路板32面向上下方向(即,基板32a的上表面面向上方,而其下表面面向下方)。电子部件46和连接器47安装在基板32a上。一些电子部件46配置在前侧突出状安装部38中,另一些电子部件46配置在安装开口 33a中,而连接器47配置在后侧突出状安装部39中。
[0072]如上所述,安装外壳33具有供一些电子部件46安装在其中的安装开口 33a。该构型使得能避免安装外壳33与电子部件46之间的接触,由此使致动器30更薄。
[0073]在安装外壳33的安装空间36的操作部件安装部36a中配置有被驱动体48。被驱动体48由安装外壳33支承成可沿前后方向移动。被驱动体48是具有呈大致圆盘状的基盘39、输出轴50、第一突部51和第二突部52的单件式部件。输出轴50从基盘49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第一突部51从基盘49向左方突出。第二突部52从基盘49向右方突出。
[0074]基盘49的外周部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离开的被导引凹部49a,如图5所示。
[0075]输出轴50具有呈大致球面形状的周面50a和面向上方的顶面50b,如图3至图5所示。
[0076]第一突部51的左侧部具有沿被驱动体48的周向延伸的从动齿轮51a。
[0077]第二突部52的右侧部具有沿被驱动体48的周向延伸的齿轮52a。齿轮52a可用作驱动力传递部。第二突部52具有向右方突出的被止挡部52b。
[0078]被驱动齿轮51a和齿轮52a围绕基盘49的中心同心地定位。
[0079]安装外壳33的导引部42插入被驱动体48的被导引凹部49a中。因而,被驱动体48由安装外壳33支承成可在导引部42的引导下沿前后方向移动。当被驱动体48由安装外壳33支承时,从动齿轮51a与安装外壳33的齿条40啮合并且允许被止挡部52b在滑动突部43上滑动。
[0080]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蜗杆53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安装外壳33的安装空间36的右端部。蜗杆53具有沿前后方向彼此隔离开的驱动齿轮53a和作动齿轮53b。沿蜗杆53的周向延伸的插入槽53c位于驱动齿轮53a与作动齿轮53b之间。在蜗杆53的前端部中形成有向前方开口的轴装配孔53d。
[0081]蜗杆53由安装外壳33经由垫片54和被支承轴55可旋转地支承。垫片54呈大致U形。垫片54从上方插入安装外壳33的隔壁37的装配槽37b中,从而装配到隔壁37上。被支承轴55被压配合在安装外壳33的轴支承部33d中。因而,蜗杆53可相对于被支承轴55旋转。
[0082]垫片54插入到插入槽53c中,从而嵌合到蜗杆53上。被支承轴55装配在轴装配孔53d中。在此构型下,蜗杆53由安装外壳33可旋转地支承。当蜗杆53由安装外壳33支承时,驱动齿轮53a与被驱动体48的齿轮52a啮合。
[0083]为了防止蜗杆53向上方移动离开安装外壳33,致动器30可具有以下构型。亦即,代替垫片54,例如,可在封盖外壳34的下表面上配置从上方迫压蜗杆53的迫压部。然而,当封盖外壳34设置有迫压部时,为了避免迫压部与安装在安装空间36中的部件(比方说传递齿轮57)之间的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