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650645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规定的插入位置,从而可防止直管形灯13的误安装。
[0127]并且,因将凹部63沿着灯座本体41的前表面的灯座面44的周边部而形成于插入口 49的单侧,所以使插入到凹部63的防误安装突起31沿着凹部63旋转移动,由此必然可使来自直管形灯13的光的出射方向朝向规定的照射方向。
[0128]另外,防误安装突起31在灯头23、灯头24的端面只要位于比通过一对灯脚30最外径部的假想圆S靠外侧的位置,则例如也可配置于接近一个灯脚30的位置、一个灯脚30的外侧位置等位置。而且,与防误安装突起31的位置相对应地在灯座本体41的灯座面44上形成凹部63即可。
[0129]然后,图7表示第三实施方式。另外,对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13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凹部63沿着灯座本体41的前表面的灯座面44的周边部以槽状形成于插入口 49的两侧。
[0131]这样,凹部63在灯座本体41的周边部设置于插入口 49的两侧,由此在将直管形灯13插入到灯座14、灯座15时无须对准方向,从而直管形灯13的安装作业性良好。进而,在将凹部63仅设置于插入口 49的单侧的情况下,因需要对称地设置在使灯座14、灯座15相向的方向上,因而无法共同化,但通过将凹部63在灯座本体41的周边部设置于插入口 49的两侧,而可使灯座14、灯座15共同化,从而可变得廉价。
[0132]然后,图8表示第四实施方式。另外,对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133]防误安装突起31在灯头23、灯头24的端面,突出设置在比通过一对灯脚30的最外径部的假想圆S靠内侧的位置、且与一对灯脚30的相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两处。防误安装突起31的形状例如为四角柱状,但也可为圆柱或梯形等。
[0134]凹部63以槽状形成于灯座本体41的灯座面44及旋转件42的前表面这两处。灯座本体41的灯座面44的凹部63从插入口 49的两侧跨越开口部50而形成为槽状。旋转件42的前表面的凹部63以槽状形成于槽部57的两侧。在旋转件42的槽部57与插入口49相向连通的状态下,灯座本体41的各凹部63与旋转件42的各凹部63呈直线状排列并连通,并且与插入口 49及槽部57平行。
[0135]而且,在将直管形灯13插入到灯座14、灯座15时,将直管形灯13的灯脚30从灯座14、灯座15的插入口 49插入,由此各防误安装突起31从灯座本体41的凹部63的部分插入并向旋转件42的凹部63的部分移动,因而不会妨碍直管形灯13的插入。
[0136]在使对于灯座14、灯座15插入到规定的插入位置的直管形灯13旋转时,在直管形灯13的光的出射方向朝向规定的照射方向的方向上,以直管形灯13的管轴为中心而旋转90°。此时,防误安装突起31与旋转件42 —起旋转,而不会妨碍直管形灯13的旋转。
[0137]而且,即便要将具备此种防误安装突起31的直管形灯13安装于不具备凹部63的不匹配灯座(14、15)上,因防误安装突起31抵接于不匹配灯座(14、15)的周边部,所以无法将直管形灯13插入到不匹配灯座(14、15)的规定的插入位置,从而可防止直管形灯13的误安装。
[0138]然后,图9表示第五实施方式。另外,对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139]一端侧的灯座14设为如下结构,即,将所安装的直管形灯13的一端侧的灯头23的灯脚30相对于轴方向而加以保持,另一端侧的灯座15设为如下结构,即,将所安装的直管形灯13的另一端侧的灯头24的灯脚30在与端子43连接的状态下可沿轴方向移动地加以支撑。
[0140]由此,在将两端的灯头23、灯头24上具备L形灯脚30的直管形灯13连接于灯座14、灯座15间的情况下,可应对由点灯时与熄灯时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直管形灯13的管轴方向上的长度的变化。
[0141]另外,如果直管形灯13的一端侧的灯头23具备L形灯脚30,另一端侧的灯头24也可不为L形灯脚30,而为与各轴方向平行的销形状等其他形状。
[0142]已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所述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示,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可由其他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所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内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管形灯,包括收容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直管状的且在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的盖,及配置于所述盖的两端的灯头,在至少一端侧的所述灯头的端面,突出设置着前端分别朝向外侧方向突出的一对灯脚,并且突出设置着防误安装突起, 灯座,包括灯座本体,在外侧面形成供所述一对灯脚插入的插入口,并且在前表面侧形成着与所述插入口连通且供所插入的所述一对灯脚旋转的开口部;旋转件,配置于所述灯座本体的所述开口部,且形成供所述一对灯脚插入的槽部并随所插入的所述一对灯脚一起旋转;一对端子,连接经旋转的所述一对灯脚;以及凹部,供所述防误安装突起伴随所述一对灯脚的插入及旋转而进行插入移动及旋转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误安装突起在所述灯头的端面配置于所述一对灯脚之间, 所述凹部与所述灯座本体的所述插入口及所述旋转件的所述槽部为共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误安装突起的宽度形成比所述一对灯脚的宽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误安装突起的宽度形成所述一对灯脚的宽度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误安装突起在所述灯头的端面配置得比通过所述一对灯脚的最外径部的假想圆靠外侧, 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灯座本体的周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在所述灯座本体的周边部设置于所述插入口的单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在所述灯座本体的周边部设置于所述插入口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误安装突起在所述灯头的端面配置于与所述一对灯脚的相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两处, 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灯座本体及所述旋转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管形灯内置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对交流电源进行转换并供给到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在两端的所述灯头上分别突出设置着所述一对灯脚,一端侧的所述一对灯脚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源电路,另一端侧的所述一对灯脚短路, 两端的所述灯座的各自的一个所述端子被供给所述交流电源,且连接两端的所述灯座的另一个所述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直管形灯的两端的所述灯头分别突出设置所述一对灯脚, 一端侧的所述灯座将安装的所述直管形灯的一端侧的所述灯头的所述一对灯脚相对于轴方向加以保持,另一端侧的所述灯座能够使安装的所述直管形灯的另一端侧的所述灯头的所述一对灯脚在与所述端子连接的状态下沿轴方向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系统。灯系统(10)包括直管形灯(13)及灯座(14)。直管形灯具有:收容着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直管状的且在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的盖(20)、及配置于盖的两端的灯头(23)。在灯头的端面,突出设置着前端分别朝向外侧方向突出的一对灯脚(30),并且突出设置着防误安装突起(31)。灯座从外侧面插入一对灯脚而使配置于前表面侧的直管形灯旋转,由此来安装直管形灯。灯座具有凹部(63),所述凹部供防误安装突起伴随一对灯脚的插入及旋转而进行插入移动及旋转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包括可防止误安装于不匹配的灯座的直管形灯及可安装该直管形灯的灯座的灯系统。
【IPC分类】F21Y101-02, H01R33-05, F21S8-04, F21V19-00
【公开号】CN204358649
【申请号】CN201390000552
【发明人】长田武, 贵家学, 松田良太郎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3年3月21日
【公告号】EP2840308A1, WO2014045619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