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点焊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37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点焊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点焊电极,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微电子工业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子工业、微电子工业领域经常应用到电点焊工艺,电点焊的原理是大量电流在瞬间通过被焊接的两个金属体,电能转换为热能,使两个金属体产生熔融,从而结合在一起。应用该电点焊电极,即使两个金属体表面存在绝缘层,如漆包线,也可以通过高热量直接将绝缘层熔化,不须先经过绝缘层去除工序,节约了时间,同时也保证了质量。现有的电点焊电极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由耐高温金属做成的两个平行电极,两个平行电极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电极柄部1和电极端部2,两个电极柄部1通常用机械加工成对称的柱体并压合在一起,两个电极柄部1的相对的内侧面为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其间充满绝缘层3并通过绝缘层3绝缘,绝缘层3通常为绝缘胶。电极端部2为两个电极柄部1延伸至电极尖端21、包括电极尖端21的部分,内侧面之间为中空绝缘,外侧面通常加工成小于30度角的近似斜面形状,在电极的最尖端,两个电极尖端21向内弯,不绝缘且为弹性应力接触。由于为弹性应力接触,可保证尖端具有接触电阻,接触电阻一般小于300毫欧,当通过大电流时产生热量从而实现焊接。但现有的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缺点在涂绝缘胶时,胶为流体或半流体,在压紧粘合两电极时,由于毛细作用和胶的延展性造成绝缘胶很容易流到两个电极端部2的相对的内侧面之间,使两个电极端部2也被粘接在一起,在胶固化后两个尖端21接触的弹性应力会减小或丧失,从而使焊接质量不稳定,点焊电极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绝缘胶导致弹性应力减小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点焊电极,既能使两个电极柄部可靠绝缘,又可使电极尖端具有一定的接触弹性应力,从而使尖端接触电阻稳定一致,故而使焊接效果稳定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点焊电极,包括两个内侧面相对平行的电极柄部和两个电极端部,所述两个电极柄部的相对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绝缘粘胶层,所述两个电极端部分别为两个电极柄部的延伸,所述两个电极端部的相对的内侧面之间为中空绝缘,并在两个电极端部的电极尖端处为弹性应力接触,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极柄部的内侧面、所述绝缘粘胶层靠近电极端部的一端、用于阻止绝缘粘胶层延伸至两个电极端部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弧面形或多边形。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个电极端部,所述两个凹槽的位置相对于电点焊电极的中心线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尖端从用于接触被焊接物体的顶端一侧边缘向内的一定长度内的横截面积一致,优选方案是使电极尖端从用于接触被焊接物体的顶端一侧边缘向内的一定长度内的厚度和宽度一致。电极尖端是指位于电极端部的最前端、用于与被焊接物体接触的部分,该两个电极尖端为不绝缘且为弹性应力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凹槽扩大了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消除了由于压紧粘合两电极时,由于毛细作用和胶的延展性造成绝缘胶很容易流到两个电极端部2的相对的内侧面之间的现象,阻止绝缘粘胶层向两个电极端部延伸,从而使电极端部金属可变形长度稳定一致,保证了电极尖端之间具有稳定的接触弹性应力,使尖端接触电阻稳定一致,故而使焊接效果稳定一致。2)通过调节凹槽的大小深浅,即可调节电极凹槽处的的壁厚,从而可调节尖端的接触弹性应力大小,方便制作者根据不同的电极尖端弹性应力要求制作出不同应力的电点焊电极。3)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电极尖端会磨损,长度会缩短,为保证在一定的磨损长度内电极尖端焊接面积的一致,将电极尖端从接触被焊接物体的顶端一侧边缘向内的一定长度内的横截面积一致,以保证焊接质量不变。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现有的电点焊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电点焊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图2的凹槽和刀尖形状的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一、如图2、3所示,包括由耐高温金属做成的两个平行电极,两个平行电极的前端为电极柄部1,两个电极柄部1为对称的半圆柱体或长方体或截面梯形的锥台,其相对的内侧面相互平行,内侧面之间涂有绝缘粘胶层3,两个电极柄部1分别延伸成两个电极端部2,两个电极端部2的外侧逐渐向内靠拢,呈斜面形状,两个电极端部2的内侧面之间为中空绝缘,并且两个电极端部的电极尖端21向内弯,不绝缘且为弹性应力相互接触,由于为弹性应力接触,可保证尖端稳定的接触电阻,接触电阻一般小于300毫欧,当通过大电流时产生热量,从而达到熔融金属物及金属物外绝缘物的目的。两个凹槽11分别对称地位于两个电极柄部1的内侧面、绝缘粘胶层3靠近两个电极端部2的一端,在压紧粘合两电极时,由于毛细作用和胶的延展性造成绝缘粘胶层3向电极端部2延伸时,即会流入凹槽11中,两个凹槽11围成的空腔远大于两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从而阻止绝缘粘胶层3延伸至两个电极端部2。凹槽11的横截面可以为半圆形,也可以为弧面形、多边形或其他形状等。通过调节凹槽的大小深浅,即可调节电极凹槽处的的壁厚,从而调节电极尖端的接触弹性应力大小。
电极尖端21从接触被焊接物体的顶端一侧边缘向内的一定长度L内的厚度D和宽度W一致,本实施例中,电极尖端21从接触被焊接物体的顶端一侧边缘向内的0.5mm-1mm内的厚度D和宽度W一致,即使电极尖端被磨损一点,其厚度D和宽度W不会变化,故横截面积不变,从而使电极尖端接触被焊接物体的焊接面积不变,从而保证焊接的质量不变。
具体实施例二、与具体实施例一相比不同的是在绝缘粘胶层3中、两个电极柄部1的内侧面之间具有固体绝缘片4,固体绝缘片4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固体绝缘片4为两个,两个固体绝缘片4的总长度和宽度小于两个电极柄部1的内侧面的长度和宽度。为了使电极柄部1结合更稳定,将两个固体绝缘片4沿两个电极柄部的内侧面均匀分布。当然固体绝缘片4也可以为沿两个电极柄部的内侧面分布三个绝缘片或其他数量。如果固体绝缘片4是一个时,电极柄部1结合的稳定性会差些,如果固体绝缘片4是四个或更多个,制作上会复杂些。固体绝缘片4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来制作。固体绝缘片4可采用纸片、塑料片、橡胶片、木片、纤维状布片或云母片等绝缘片制成,将固体片4可以制作成实体的薄片,也可以制作成带网状孔洞的薄片,例如带网状孔洞的纸片、塑料片、橡胶片、木片、纤维状布片或云母片等,方便绝缘粘胶浸入网孔中,使两个电极柄部1更牢固粘合。
具体实施例三、与具体实施例一、二相比不同的是固体绝缘片4的总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两个电极柄部的内侧面的长度和宽度,较佳的数量是一个,该固体绝缘片4的两面具有绝缘粘胶层3,以便能很好粘合两个电极柄部1。
实际工作时,当该电点焊电极的电极尖端的焊接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才触发主机,主机提供设定好的脉冲电流,大电流通过具有一定电阻值的电极尖端,产生大热量,先除去金属体上的绝缘层或污渍层,同时由于焊接压力的作用,大量电流转而通过绝缘层下的金属体,从而完成电点焊的熔融焊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既能够有效保证两个电极柄部绝缘,又可使电极尖端具有一定的弹性接触应力并且稳定一致,从而使尖端接触电阻稳定一致,故而使焊接效果稳定一致;并且制作简单、成本低。
权利要求1.一种电点焊电极,包括两个内侧面相对平行的电极柄部和两个电极端部,所述两个电极柄部的相对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绝缘粘胶层,所述两个电极端部分别为两个电极柄部的延伸,所述两个电极端部的相对的内侧面之间为中空绝缘,并在两个电极端部的电极尖端处为弹性应力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极柄部的内侧面、所述绝缘粘胶层靠近电极端部的一端、用于阻止绝缘粘胶层延伸至两个电极端部的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点焊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弧面形或多边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点焊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个电极端部,所述两个凹槽的位置相对于电点焊电极的中心线对称。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点焊电极,其特征在于在绝缘粘胶层中、两个电极柄部的内侧面之间至少有一个固体绝缘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点焊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绝缘片的总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两个电极柄部的内侧面的长度和宽度,所述固体绝缘片被绝缘粘胶层包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点焊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绝缘片为沿两个电极柄部的内侧面平铺的两个或三个。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点焊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绝缘片为实体的或带网孔状孔洞的纸片、塑料片、橡胶片、木片、纤维状布片或云母片。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点焊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尖端从接触被焊接物体的顶端一侧边缘向内的一定长度内的横截面积一致。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点焊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尖端从接触被焊接物体的顶端一侧边缘向内的一定长度内的横截面积一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点焊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尖端从接触被焊接物体的顶端一侧边缘向内的一定长度内的厚度和宽度一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点焊电极,包括两个内侧面相对平行的电极柄部和两个电极端部,所述两个电极柄部的相对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绝缘粘胶层,所述两个电极端部分别为两个电极柄部的延伸,所述两个电极端部的相对的内侧面之间为中空绝缘,并在两个电极端部的电极尖端处为弹性应力接触,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电极柄部的内侧面、所述绝缘粘胶层靠近电极端部的一端、用于阻止绝缘粘胶层延伸至电极端部的凹槽。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两个电极柄部有效绝缘,又能使电极尖端弹性接触应力稳定,电极尖端接触电阻稳定一致,焊接效果稳定一致,并且制作简单、成本低。
文档编号B23K11/30GK2776619SQ20042010538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6日
发明者罗琳, 唐文轩, 庞晓东 申请人:罗琳, 唐文轩, 庞晓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