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架翻身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58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构架翻身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中型焊接部件的工艺装备,具体为一种构架翻身装置;另外,本 发明还涉及该夹具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构架是机车、地铁转向架的重要大型焊接部件,需要旋转、翻边来进行全方位焊 接。 目前,国内铁路机车制造行业的构架焊后翻边是由吊车通过钢丝绳空翻完成的, 这种操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影响操作者的人生安全,且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构架焊后翻边过程的操作隐患,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构架翻身装置
及其操作方法,该装备及其操作方法可从根本上解决构架焊接后整体翻身的安全问题,满 足各型机车、地铁车构架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构架翻身装置,其结构特点是, 它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升降转胎、固定在左升降转胎转盘的左夹具和固定右升降转胎转 盘上的右夹具。 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的结构部件相同;所述右夹具包括与右升降转胎转盘固接的 连接板,连接板上固接有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上支撑架,上支撑架上 铰接有上活动臂,上活动臂下侧固接有上压块;所述下支撑板上设有下支撑架,下支撑架上 铰接有下活动臂,下活动臂上侧固接有下压块;所述上活动臂、下活动臂、上压块和下压块 一起由锁紧螺栓连接;所述上活动臂靠近锁紧螺栓的一端上装有压紧螺栓,用于进一步压 紧构架。 所述构架的端梁置于左夹具和右夹具的上压块和下压块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和压 紧螺栓实现对构架的定位与夹紧。 为了便于将整套夹具固定在左、右升降转胎转盘上,所述连接板周向布置多个用 于左、右夹具与左、右升降转胎转盘螺接的槽孔。 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两个上支撑架,下支撑板上设有两个下支撑架,每个上支撑 架和下支撑架上均设有两个铰接孔,实现上活动臂与上支撑板,下活动臂下支撑板的活动 连接。 为了增强整个夹具的承压强度,在所述的连接板上垂直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方向 设有多块肋板。 —种构架翻身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构架翻身装置中的左夹具装在左升降转胎转盘上, 右夹具装在右升降转胎转盘上; 2)将构架吊装并固定在左夹具和右夹具上;
3)启动左、右升降转胎,构架随左、右升降转胎转盘沿左、右升降转胎立柱上升到 设定高度并对左、右升降转胎转盘进行定位,然后将左、右升降转胎转盘旋转180° ,再松开 左夹具的下活动臂和右夹具的下活动臂,吊走构架。
如上所述的构架翻身的操作方法,当用左、右夹具固定构架时,按如下操作放下
上活动臂,拧紧锁紧螺栓,调节压紧螺栓,使上压块和下压块压紧构架端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更快捷、安全、方便地进行各型机车、地铁车构架的
焊后翻边,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辅助工作时间、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工人劳动强
度,且操作简单,装卸方便,结构新颖,安全可靠。


图1是本发明的构架翻身装置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右夹具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在图中1-左升降转胎, 2-左夹具,3_右夹具,4-构架, 5-连接板,6_锁紧螺栓,7-上压块, 8-下压块,9_上活动臂,io-下活动臂, ii-上支撑板,12.-下支撑板,13-上支撑架, 14-下支撑架,15.-压紧螺栓,17-左升降转胎转盘,16-肋板,20-右升降转月l18-右升降转胎转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种构架翻身装置,如图l所示,它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升降转胎1,20、固定在 左升降转胎转盘17的左夹具2和固定右升降转胎转盘18上的右夹具4。通过调节左、右升 降转胎转盘17, 18的高度,将构架3端梁置于左右夹具2, 4中,进行定位夹紧,然后可启动 左、右升降转胎转盘17, 18可对构架3进行翻边。
所述左夹具2和右夹具4的结构部件相同。 如图2 4所示,所述右夹具2包括通过螺栓与右升降转胎转盘18固定的连接板 5,连接板5上焊接有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12 ;所述上支撑板11上设有两个上支撑架13, 上支撑架13上铰接有上活动臂9,上活动臂9下侧固接有上压块7 ;所述下支撑板12上设 有两个下支撑架14,下支撑架14上铰接有下活动臂IO,下活动臂10上侧固接有下压块8 ; 所述上活动臂9、下活动臂10、上压块7和下压块8 —起由锁紧螺栓6连接;所述上活动臂 9靠近锁紧螺栓6的一端上装有压紧螺栓15,用于进一步压紧构架3。 所述构架3的端梁置于左夹具2和右夹具4的上压块7和下压块8之间,通过锁 紧螺栓6和压紧螺栓15实现对构架3的定位与夹紧。 为了便于将整个夹具固定在左、右升降转胎转盘17,18上,所述连接板5沿外周向布置多个用于左、右夹具2,4与左、右升降转胎转盘17, 18螺接的槽孔,该槽孔便于对左右 夹具2,4进行微调。 所述每个上支撑架13和下支撑架14上均设有两个铰接孔,实现上活动臂9与上 支撑板ll,下活动臂10与下支撑板12的活动连接。 为了增强整套夹具的承压强度,在所述的连接板5上垂直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 12方向设有9块肋板16。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以左右夹具体联合定位,螺栓旋合压紧,夹具结构紧凑,制造 方便;左右夹具的上下压块和上下活动臂均可拆卸,便于装夹和保养维护;夹具操作方便, 构架装夹后,即可进行翻边过程;工件定位准确,装夹次数少,可提高工作效率。
—种如上所述构架翻身装置的操作方法,该操作方法为 首先,将左夹具2装在左升降转胎转盘17上,右夹具4装在右升降转胎转盘18 上; 其次,通过天车将构架3吊装在左夹具2和右夹具4上; 再次,放下上活动臂9,锁紧锁紧螺栓6,调节压紧螺栓15,使上压块7和下压块8 压紧构架3端梁,通过锁紧螺栓6和压紧螺栓15限制构架3的X、 Y、 Z三方向的自由度,实 现对构架的定位与夹紧; 最后,启动左、右升降转胎1,20,构架3随左、右升降转胎转盘17,18沿左、右升降 转胎1, 20立柱上升到设定高度并对左、右升降转胎转盘17, 18进行定位,然后将左、右升降 转胎转盘17, 18旋转180° ,再松开左夹具2的下活动臂10和右夹具4的下活动臂10,用 天车吊走构架3,完成构架3的整个翻边过程,以进行焊接。 构架3翻转之后,所述夹具中的上压块7、上活动臂9、上支撑板11和上支撑架13 相应转换成了下压块8、下活动臂10、下支撑板12和下支撑架14,并可进行下一构架的翻 边。 该操作工艺能更快捷、安全、方便地进行各型机车、地铁车构架的焊后翻边,不仅 节省了大量的辅助工作时间、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值得推广。
权利要求
一种构架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升降转胎(1,20)、固定在左升降转胎转盘(17)的左夹具(2)和固定右升降转胎转盘(18)上的右夹具(4)。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构架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具(2)和右夹具 (4)的结构部件相同;所述右夹具(2)包括与右升降转胎转盘(18)固接的连接板(5),连接 板(5)上固接有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12);所述上支撑板(11)上设有上支撑架(13), 上支撑架(13)上铰接有上活动臂(9),上活动臂(9)下侧固接有上压块(7);所述下支撑板 (12)上设有下支撑架(14),下支撑架(14)上铰接有下活动臂(IO),下活动臂(10)上侧固 接有下压块(8);所述上活动臂(9)、下活动臂(10)、上压块(7)和下压块(8) —起由锁紧 螺栓(6)连接;所述上活动臂(9)靠近锁紧螺栓(6)的一端上装有压紧螺栓(1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构架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沿外周向布 置多个用于左、右夹具(2,4)与左、右升降转胎转盘(17,18)螺接的槽孔。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构架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11)上设有 两个上支撑架(13),下支撑板(12)上设有两个下支撑架(14),每个上支撑架(13)和下支 撑架(14)上均设有两个铰接孔。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构架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上垂直上支 撑板(11)和下支撑板(12)方向设有多块肋板(16)。
6. —种构架翻身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1) 将权利要求l-5之一所述的构架翻身装置中的左夹具(2)装在左升降转胎转盘 (17)上,右夹具(4)装在右升降转胎转盘(18)上;2) 将构架(3)吊装并固定在左夹具(2)和右夹具(4)上;3) 启动左、右升降转胎(1,20),构架(3)随左、右升降转胎转盘(17,18)沿左、右升降 转胎(1,20)立柱上升到设定高度并对左、右升降转胎转盘(17,18)进行定位,然后将左、右 升降转胎转盘(17,18)旋转180° ,再松开左夹具(2)的下活动臂(10)和右夹具(4)的下 活动臂(10),吊走构架(3)。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构架翻身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左、右夹具(2,4)固 定构架(3)时,按如下操作放下上活动臂(9),拧紧锁紧螺栓(6),调节压紧螺栓(15),使 上压块(7)和下压块(8)压紧构架(3)端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车领域的构架翻身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该装置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升降转胎、固定在左升降转胎转盘的左夹具和固定右升降转胎转盘上的右夹具。将构架置于左右夹具中,通过调节左、右升降转胎转盘的高度,然后旋转左、右升降转胎转盘即可对构架进行翻边。本发明能更快捷、安全、方便地进行各型机车、地铁车构架的焊后翻边,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辅助工作时间、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且操作简单,装卸方便,结构新颖,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23K37/047GK101774103SQ201010022058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3日
发明者傅成骏, 兰雄, 杨培初, 陈键, 陈陟悠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