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在轧制设备的轧机列中轧制的轧件的方法、制造轧制的轧件的轧制设备的开环和/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88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造在轧制设备的轧机列中轧制的轧件的方法、制造轧制的轧件的轧制设备的开环和/或 ...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在轧制设备的轧机列 中轧制的轧件的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轧制的轧件的轧制设备的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除此以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轧制的轧件的轧制设备。此外,本发明涉及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以及一种具有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金属加工业中制造半成品尤其金属带材时,为相应的用于制造相应的产品的设备的满负荷进行生产规划。为了制造相应的产品,提供相应的过程进度计划,由此将进入到设备中的产品转化为所期望的从所述设备中出来的产品。在用于制造金属带材的轧制设备中,也为此目的确定用于特定的产品的轧制过程的进度计划。这样的关于一台轧制机架或者关于多台轧制机架尤其轧机列的过程进度计划称为道次方案。在此将轧件一次性经过轧制机架这个过程视为一个道次。通常由一台轧制设备制造大量的产品,所述产品依赖于轧制设备的工作方式。如果在轧制设备中处理轧件时出现过程的干扰,那就出现在轧制设备中存在的用于轧件的轧制的条件以及为道次计划假设的用于轧件的轧制的条件的偏差。由于这种偏差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特定的产品由于不受欢迎的过程偏差不再能按照其道次方案来生产。在这些情况下可能有必要的是,停止整个轧制设备,用于将不再能处理的轧件从轧制设备中移走。否则会生产废品,因为不再能遵守产品的质量参数。这导致生产损失并且可能甚至导致生产轧制设备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减少轧制设备尤其铸轧设备的由不受欢迎的对出口产品的制造产生影响的过程偏差引起的生产故障。该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制造在轧制设备尤其铸轧设备的轧机列中轧制的轧件的方法完成,其中所述轧制设备连续地运行,措施是所述轧件在按计划运行的过程中从将轧件输送给所述轧制设备的装置尤其铸造装置和/或轧件卷绕装置至少直至沿物料流方向布置在所述轧件输送装置后面的精轧机列构造为一体的,措施是所述轧件连续地进入到所述精轧机列中并且在所述精轧机列中被连续地轧制为第一出口产品。在此在对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偏离于所述轧制设备的按计划的运行的偏差的出现方面对所述轧制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控,其中在出现所述偏差时检查,在考虑到所述偏差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制造与第一出口产品不同的第二出口产品。在不能制造所述第二出口产品时将所述轧制设备的运行从连续的运行更改为不连续的运行。
所述轧件输送装置用于将轧件输送到轧制设备中。该轧件输送装置对于铸轧联合设备来说比如可以是铸造装置。但是这比如也可以是轧件卷绕装置,尤其轧件开卷装置,所述轧件开卷装置通过所卷绕的轧件的开卷来将有待加工的轧件尤其热轧带材输送给轧制设备。所述轧件输送装置尤其可以构造为卷取机或者构造为用于热轧带材的板卷盒 (Coil-Box)0尤其也可以设置多台轧件卷绕装置,用于将轧件输送到所述轧制设备中。优选所述轧件输送装置如此构成,从而能够借助于其来连续地将轧件加入到轧制设备中。通过所述轧制设备的运行模式的从连续的运行到不连续的运行也称为批量模式的改变,使轧制设备的运行变得灵活,因为轧制设备的机组彼此脱耦。由此能够实现这样的道次方案的轧制,所述道次方案在连续的运行中从工艺角度不能轧制。由此可以维持轧制运行,尽管在轧制设备的连续的运行中既不能制造第一出口产品也不能制造备选的出口产品。
偏差是指过程偏差,通过所述过程偏差不再能制造开始制造的或者所期望的第一出口产品。所述偏差能够预见或者会意外地出现。不能制造状态的标准不仅包括“硬的”也就是说技术上的不能制造状态,也就是说出口产品在技术上在预先给定的边界条件根本不能制造,而且包括“软的”不能制造状态, 也就是说出口产品虽然在技术上能够制造,但是比如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不受运营者的欢迎,因为所述在技术上能够制造的出口产品比如具有较低的加工优先程度,并且由此可能拥有较长的存放时间,所述较长的存放时间比如出于物流或者经济上的原因而不受欢迎。 鉴于技术上的能够制造状态,也优选检查,在存在偏差时是否可以调节所期望的平直度和所期望的轮廓,从而实现用于平直度和轮廓的目标范围。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能够制造第二出口产品时制造所述第二出口产品。这优选自动地进行。为此在改变了的尤其通过过程偏差引起的边界条件下进行道次方案计算。如果可以确定在考虑到所述偏差的情况下还能够处理的道次方案或者备选的出口产品,那就在连续的运行中生产这个道次方案或者备选的出口产品。由此可以维持轧制设备的连续的运行。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能够制造所述第二出口产品时选择,是制造第二出口产品,还是将轧制设备的运行更改为不连续的运行。这尤其在还只是能够制造不是由客户所期望的出口产品或者还只是能够制造具有很低的加工优先程度的产品时是有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有利的是,尽管能够制造备选的出口产品,还是转换为轧制设备的不连续的运行,用于制造所述第一出口产品或者制造具有比在连续的运行中能够制造的出口产品高的加工优先程度的第二出口产品。可以人工或者自动化地来决定,对于既存的能够制造的第二出口产品来说是否应该转变为不连续的运行。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在从连续的运行转变为不连续的运行之前检查, 在不连续的运行中是否能够制造第一出口产品或者另外的第二出口产品。所述另外的第二出口产品可以与为所述连续的运行确定的第二出口产品相同或者不同。这样的检查能够尤其在改变运行方式之前来确定,在不连续的运行中应该制造何种出口产品。比如在连续的运行中制造的第一出口产品由于存在偏差尽管不再能够在连续的运行中制造,但是还能够在不连续的运行中制造。这允许实现尽可能最佳的加工策略,因为通过运行模式的转换也还可以继续制造尤其高度优先的比如在连续的运行中制造的出口产品。由此必要时还能完全处理客户订单,尽管在连续的运行中不再可能做到这一点。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轧件输送装置尤其铸造装置或者轧件卷绕装置与精轧机列之间通过轧件的分割尤其切割来更改为不连续的运行。特别有利的是,只要所述轧制设备包括高减薄轧机(High Reduction Mill)或者粗轧机,那就沿物料流方向在所述高减薄轧机或者粗轧机后面对轧件进行切割。所述切割可以用常见的工具进行,尤其以机械的或者热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有 利的实施方式中,在将运行更改为不连续的运行时至少短时间地减小从所述轧件输送装置中穿过的轧件的轧件输送速度,尤其所述铸造装置的铸造速度或者所述轧件卷绕装置的卷绕速度,和/或提高精轧机列的轧制速度。由此提高顺序相随的轧件之间的间距,由此可以更为灵活地处理单个的轧件。比如在分割尤其切割过程中, 与在连续的运行中的铸造速度相比可以降低铸造速度。有利的是,至少提高进入到轧机列尤其精轧机列中的入口速度。由此在结束切割过程之后使轧件的朝向精轧机列的部分朝精轧机列的方向加速离开分离装置,由此在进入到轧机列中的轧件与沿物料流方向布置在所述分离装置前面的轧件之间产生空隙。由此可以更为灵活地处理处于精轧机列中的轧件, 因为所述机组的耦合通过切割过程而取消。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为提高先后进入到精轧机列中的轧件之间的间距,在轧件输送装置尤其铸造装置或者轧件卷绕装置与精轧机列之间对轧件至少进行两次切割,其中将轧件的被第一次和第二次切割限定的部分从轧制过程中移走。由此实现这一点,即通过所述切割彼此分开的轧件部分之间的空隙还进一步扩大,措施是将轧件的一部分从一开始的连铸坯中分割出来。由此进一步使出口产品的轧制变得灵活。这个从轧件中分割出来的部分必要时可以中间存放,或者形成废品。后者如下所述能够接受,因为可能在轧件彼此间的间距不够时整个处于设备中的轧件会形成废品,因为可能无法生产出口
女口
广 PFt ο所述任务同样通过一种用于制造轧制的轧件的轧制设备的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得到解决,该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具有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则具有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在其执行时促使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实施按权利要求 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任务也通过一种用于制造轧制的轧件的轧制设备尤其铸轧联合设备得到解决,所述轧制设备具有用于将轧件输送到该轧制设备中的装置尤其具有用于连续地对轧件进行铸造的铸造装置,或者具有用于使所卷绕的轧件开卷的轧件卷绕装置,具有用于对轧件进行轧制的精轧机列,具有沿物料流方向布置在所述轧件输送装置与精轧机列之间的用于分割轧件的分离装置,具有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精轧机列、轧件输送装置和分离装置与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作用连接。此外,所述任务通过一种机器可读的用于轧制设备用的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的程序代码得到解决,其中所述程序代码具有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促使所述开环和/ 或闭环控制装置实施按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除此以外,所述任务通过一种存储介质得到解决,该存储介质具有按权利要求10 所述的保存在其上面的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从一种实施例中获得,下面借助于示意性地示出的附图对该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附图示出如下
图1是构造用于实施按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铸轧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按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的一种示范性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并且图3是具有用于进行轧件输送的轧件开卷装置的示意性的轧制设备。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示出的轧制设备1构造为铸轧联合设备并且包括铸造装置6,利用该铸造装置6来浇铸金属,下面称为轧件G,所述轧件G随后经受轧制过程。在这里的实施例中借助于三机架的轧机列2来示出所述轧制过程,所述轧机列2 示意性地代表着精轧机列2。所述铸造装置6比如可以构造为结晶器。同样所述铸造装置6可以构造为辊式铸造机。关于能够使用的铸造装置没有任何限制。在按计划的运行中,所述轧制设备1以所谓的无端运行方式(Endlos-Betrieb)中运行,也就是说连续地浇铸金属并且将其直接输送给轧制过程尤其精轧过程。所述轧件由此在按计划的运行中连贯地从铸造装置6延伸到精轧机列2。从所述铸造装置6中出来的轧件段G穿过所述轧制设备1。在此这个轧件段G在其进入到所述精轧机列2中之前首先穿过机组比如熔炉、扇形段冷却装置、除鳞装置和/或粗轧机列,尤其高减薄轧机11。随后该轧件段G穿过精轧机列2并且必要时穿过其它的沿物料流方向布置在所述精轧机列2后面的机组,比如冷却段和/或卷取机,借助于所述卷取机来卷取所述轧件G。所述精轧机列2在所示出的轧制设备1中包括三台轧制机架3和4和5,这三台轧制机架象征性地代表着一个精轧机列的轧制机架。一个精轧机列通常包括三台以上的轧制机架尤其四台、五台或者六台轧制机架。每台轧制机架3、4或者5都分别包括一对工作辊和一对支承辊,所述工作辊和支承辊在附图中未详细标明。所述精轧机列2的轧制机架的详细的特性对本发明的解释来说不起重要作用。在最后一台轧制机架5的后面,具有厚度D的出口产品A从所述精轧机列2的最后一台轧制机架5中出来。这就是按计划的第一出口产品A。通常在从精轧机列2中出来之后对所述第一出口产品A继续进行处理,比如在沿物料流方向布置在所述精轧机列2后面的机组的范围内继续进行处理。如上面所解释的一样,这样的机组比如可以是用来调节轧件的所期望的相态或者组织状态的冷却段和/或用于卷取带材的卷取机和/或其它机组。按照实施例,轧制设备1的所有可以影响轧制设备1中的尤其穿过精轧机列2的物料流的机组借助于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作用连接。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 8按照用于制造具有厚度D的第一出口产品A的第一道次方案来监控轧制设备1的按计划的运行尤其精轧机列2的按计划的运行。在制造这种出口产品A时会出现意料之中的或者意料之外的偏离轧制设备1的按计划的运行的偏差。意料之中的偏离按计划的运行的偏差比如可以是铸造装置6的空载运行,因为无法维持液态金属的供给。这样的过程通常能够预见。运行人员知道,何时会出现这种状况。 但是必须 对这种通常不受欢迎的过程偏差作出反应。不期望的偏离按计划的用于按照第一道次方案来制造第一出口产品A的运行的偏差比如可能通过铸造装置6的铸造速度的短时间必要的提高或者降低、通过机组比如熔炉和/或冷却装置尤其沿物料流方向布置在所述精轧机列2前面的扇形段冷却装置的功能性故障或者通过在布置在所述精轧机列2后面的卷取机上卷取带材时出现的技术问题所引起。这样的偏差要求立即对偏差作出反应,因为比如在比如通过短时间的铸造速度变化引起物料流变化的情况下,物料流在下游和/或在上游相对于穿过所述精轧机列2的物料流是不同的。这在所述轧制设备1中导致很大的问题。尤其会出现轧件G的浪皱形成现象或者裂纹。此外,这样的偏差也可能通过其它影响而发生,所述其它影响不是直接由穿过所述轧制设备1的物料流的变化所引起。这方面的实例比如是在轧机列之前的特定的点上比如在进入到精轧机列2中时在轧件温度中出现的意料之中的偏差。这会导致不再能够轧制具有厚度D的出口产品A,因为材料在进入到轧机列中时由于温度太低而太硬,以致于不能将其轧制到所期望的最终厚度。这里也必须进行快速反应,用于避免误处理或者甚至避免设备的损坏。借助于所述按本发明的方法或者按本发明设置的手段可以减小这样的过程偏差的不利影响。这样的方法优选以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9的形式来实现。所述程序代码可以借助于存储介质10比如CD或者其它数据载体以存储编程的方式保存在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上。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由此构造用于实施所述按本发明的方法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作为对由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所识别的过程偏差作出的反应。如果这样的过程偏差被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所识别,也就是说在所述过程偏差下不再能够制造在所述轧制设备1的按计划的连续的运行中制造的出口产品A, 则借助于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来尝试确定具有出口厚度D*的备选的出口产品 A*。该出口产品A*在出现的过程干扰下还能够在连续的运行中来制造。如果备选的出口产品A*在所述轧制设备1的连续的运行中在技术上能够制造并且此外在相应的时刻来制造这种备选的出口产品A*是有意义的,那就在所述出口产品A的轧制的过程中将所述精轧机列2转换到新的配属于所述备选的出口产品A*的道次方案。该道次方案借助于已知的方法来确定,比如在DE 44 21 005 B4或者DE 37 21 744 Al中示出了这种道次方案。倘若尽管技术上的可行性,所述备选的出口产品A*的生产是有意义的,那就仍然可以委托运营者经济地运行其轧制设备1,因为其通常拥有相关知识。为此可以优选在控制台给予运营者或者操作人员以选择可能性。如果在预先给定的时间内无法确定备选的、在出现过程偏差时在轧制设备1的连续的运行中出于技术上或者经济上的原因能够制造的出口产品,和/或只能确定这样的出口产品,这种出口产品的生产在这个时刻比如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并非有利,那就可以将轧制设备1的运行从连续的运行更改为不连续的运行。由此在轧制设备1的工艺过程中提高了灵活性,因为取消了轧制设备的机组的当前的通过轧件G形成的耦合为了从轧制设备的连续的运行转变为其不连续的运行,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触发分离装置7比如飞剪,所述分离装置7布置在精轧机列2与铸造装置6之间优选布置在高减薄轧机11的后面并且将连贯地在铸造装置6与精轧机列2之间构成的轧件G 切断。如果沿物料流动方向在所述精轧机列2的前面布置了比如高减薄轧机11的形式的粗轧机列,那就可以有利地在精轧机列2与高减薄轧机之间分割轧件,因为这里所述轧件已经具有相应小的厚度。所述剪切机7垂直于轧制设备1的物料流方向来切断所述轧件G。优选在结束分离过程或者切割过程之后至少短时间地提高所述精轧机列2的轧制速度,使得所述轧件G 的分割开来的精轧机列侧的部分沿着物料流方向加速离开所述分离装置7。必要时优选就在分割过程之前或者开始时至少短时间地降低所述铸造装置6的铸造速度。通过铸造速度的降低,来方便轧件G的切割并且在结束切割过程之后在所述轧件G的分切断来的部分与该轧件G的沿物料流方向还布置在所述分离装置7前面的部分之间产生尽可能大的空隙。 不过,通过更为缓慢的铸造过程降低了设备产量。此外通常铸造装置在控制方面比较迟钝。 出于这个原因,应该尝试,仅仅借助于轧制速度来提供相应的空隙。在进入到精轧机列2中时两个单独的轧件之间的间距越大,所述精轧机列2的运行就可以变得越灵活。所述精轧机列2的运行可以设计得越灵活,那么原则上就可以实现更多可能的出口产品。尤其有利的是,将精轧机列的轧制速度调节得显著高于所述铸造装置的铸造速度或者轧件的从可能存在的高减薄轧机中出来的出口速度。出于这个原因,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其它措施,用于扩大或者提高两个先后进入到精轧机列2中的轧件之间的空隙或者间距。因此比如在相应地调节精轧机列的轧制速度以及铸造速度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轧件G进行两次切割,其中而后将通过切割分割开来的轧件段从加工过程中移走。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进一步扩大两个先后进入到精轧机列中的轧件之间的空隙。所述至少两次切割之间的时间间隔依赖于应该产生的空隙的大小。可以如此对这个由至少两次切割限定的块段进行切割,使得其具有板坯的尺寸并且可以在后来的时刻在轧制设备1中继续进行处理。通过将该块段从轧制设备1的连续的运行中移走这种方式,可以将该块段存放在支架中并且在需要时又可以将其送回到轧制设备1或者轧制过程中。由此不生产废品。尽管如此,精轧机列的运行通过提供两个先后进入到精轧机列中的轧件之间的足够大的空隙而变得灵活。作为分离装置7,比如可以使用相应的剪切机,比如飞剪,借助于所述剪切机可以切割带材。但是也可以使用转筒式剪切机,所述转筒式飞剪比如切断轧件的预先给定的区段,用于扩大到在时间上在前面的轧件的空隙。必要时也可以将激光切割装置或者类似的装置用作分离装置。图2示出了用于所述按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流程图。该流程图假设在按计划的连续的运行中运行所述轧制设备1。所述轧件由此从轧件输送装置直至精轧机列构造为单件的或者一体的。在按计划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检查,是否存在过程偏差,所述过程偏差导致不再能制造所述第一出口产品。为此,将单个的机组以及必要时其它的对轧制设备的过程和/或状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相应的信息输送给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并且由其对所述信息进行分析。这在方法步骤100中进行。

如果在方法步骤101中发现,不存在过程偏差,那就继续对轧制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控。如果在方法步骤101中发现,存在着相应的过程偏差,从而不再能够制造第一出口产品,那就借助于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首先寻找备选的在存在过程偏差时还能够制造的出口产品。这在方法步骤102中进行。在此确定,是否并且哪些出口产品在技术上在轧制设备的连续的运行模式下面还能够制造。如果方法步骤102确定至少一种在连续的运行中在技术上能够制造的出口产品, 那么运行人员就可以在控制台中选择,他是要在连续的运行中生产这种在技术上可能的出口产品或者这些在技术上可能的出口产品之一,还是优选应该转变为轧制设备的不连续的运行。优选在方法步骤102中不仅确定在连续的运行中能够制造的出口产品,而且确定在存在偏差时在不连续的运行中能够制造的出口产品。优选根据连续的和不连续的运行模式分开地向操作人员显示这些出口产品。如果至少某种出口产品在连续的运行中在技术上能够制造,那么操作人员优选拥有这样的选择权,即其是保持轧制设备的连续的运行还是要将运行更改为不连续的运行。 这个选择步骤通过方法步骤103来反映。如果应该在连续的运行中制造所述备选的出口产品或者所述备选的出口产品之一,那就相应地选择该出口产品并且在方法步骤104中制造所选择的出口产品。为此将精轧机列的运行从按与开始的第一出口产品相对应的第一道次方案的运行转换为按与所述备选的第二出口产品相对应的道次方案的运行。这种转换在轧制设备的连续的运行中也就是在轧件的轧制过程中进行。如果在存在偏差时在连续的运行中在技术上不能制造任何备选的出口产品,那就将轧制设备的运行从连续的运行转变为不连续的运行,用于避免废件。在这种情况下,在方法步骤103中朝更改为不连续的运行的方向进行自动的转换设备设定。在此在方法步骤105中确定,在轧制设备的不连续的运行中可以制造哪些出口产品。在此为不连续的运行自动地或者手动地选择出口产品。随后将轧制设备的运行从连续的运行更改为不连续的运行,从而制造所选择的出口产品。这在方法步骤106中进行。按照上面关于图1的解释进于更改。如果在后来的时刻消除了所述过程偏差,那么必要时可以返回更换为轧制设备的连续的运行,其中必要时在连续的运行中制造相同的或者其它的备选的出口产品。出口产品的保持-只要该出口产品在连续的运行中在技术上能够制造-在从不连续的运行转变为连续的运行时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对于所述相同的出口产品来说提高了设备产量。必要时也可以继续在不连续的运行中进行作业,其中制造不同的比如在连续的运行中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面不能制造的出口产品。在图3中示出的轧制设备1作为轧件输送装置具有轧件卷绕装置6’。由该轧件卷绕装置6’使所卷取的轧件G尤其热轧带材开卷。因而几乎连续地将轧件输送到轧制设备中。在使用多个用于将轧件G输送到轧制设备1中的轧件卷绕装置时,也可以进行无端运行,在此可以实现无端运行的措施是,比如通过焊接将不同的轧件卷绕装置的带材彼此连接起来。在图1和图2的范围内所说明的方法也可 以类似地运用到图3上。在所述轧件卷绕装置6’与精轧机列2之间可以设置其它的用于对轧件进行处理的机组。为简明起见,这些机组在图3中未示出。尤其在所述轧件卷绕装置6’与精轧机列2之间设置了分离装置7,该分离装置7 用于在出现偏离所期望的运行的过程偏差的情况下从设备的连续的运行转变为其不连续的运行。也适用于这种实施方式的是,在发现偏离按计划的运行的偏差时首先尝试,优选将到目前为止的出口产品A转换为新的尽可能同样能够经济地利用的并且在连续的运行中能够制造的出口产品A*。如果这一点不可能,那就由轧制设备的连续的运行转变为不连续的运行并且制造而后所期望的出口产品。所述分离装置7允许切断所述轧件G并且由此对于从轧制设备1的连续的运行到其不连续的运行的转变来说具有很高的意义。优选所述分离装置7布置在轧件卷绕装置6’ 与精轧机列2之间。为了切断轧件G,相应地通过设置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 来控制所述分离装置7。此外比如可以在所述分离装置7之前暂时地通过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来减缓在所述分离装置7之前轧件G的处理速度,比如暂时提高轧件卷绕装置6’的开卷速度并且暂时提高在所述分离装置7之后的处理速度。尤其为此可以提高沿物料流方向布置在所述分离装置7后面的精轧机列2的轧制速度。此外,关于图1和图2所作的解释可以类似地套用到图3上。在此应该考虑到,图 1中的铸造装置6在图3中被轧件卷绕装置6’所取代。此外比如对于按图3的设备来说通常不使用任何高减薄轧机,因为在按图3的轧制设备中通常达不到轧件G的所达到的允许高缩减过程的温度。
权利要求
1.用于制造在轧制设备(1)的、尤其铸轧设备的轧机列(2)中轧制的轧件(G)的方法, 其中所述轧制设备(1)连续地运行,措施是所述轧件在按计划运行的过程中从将该轧件输送给所述轧制设备的装置(6、6’ )尤其铸造装置(6)和/或轧件卷绕装置(6’ )至少直至沿物料流方向布置在所述轧件输送装置(6、6’)后面的精轧机列(2)构造为一体的,措施是所述轧件(G)连续地进入到所述精轧机列(2)中并且在所述精轧机列(2)中被连续地轧制为第一出口产品(A),其中在对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偏离于所述轧制设备(1)的按计划的运行的偏差的出现方面对所述轧制设备(1)的运行进行监控,其中在出现所述偏差时检查 (100、101),在考虑到所述偏差的情况下能否在连续的运行中制造(102)与第一出口产品不同的第二出口产品(A*),其中在不能制造所述第二出口产品时将所述轧制设备(1)的运行从该轧制设备(1)的连续的运行更改(106)为不连续的运行。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能够制造(102)所述第二出口产品(A*)时选择(103),是制造(104)第二出口产品,还是将所述轧制设备(1)的运行更改(105)为不连续的运行。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能够制造所述第二出口产品(A*)时在所述轧制设备(1)的连续的运行中制造(104)所述第二出口产品(A*)。
4.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此检查(105),在不连续的运行中能否制造所述第一出口产品(A)和/ 或另外的第二出口产品。
5.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轧件输送装置(6、6’),尤其铸造装置(6)或者轧件卷绕装置 (6’),与精轧机列(2)之间分离尤其切割轧件(G)来更改(106)为不连续的运行。
6.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运行更改(106)为不连续的运行时至少短时间地借助于所述轧件输送装置(6、6’)来减小轧件(G)的速度,尤其铸造装置(6)的铸造速度或者轧件卷绕装置 (6’)的卷绕速度,和/或提高精轧机列(2)的轧制速度。
7.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提高先后进入到精轧机列(2)中的轧件(G)之间的间距,在所述轧件输送装置(6、6 ’)尤其铸造装置(6 )或者轧件卷绕装置与精轧机列(2 )之间对所述轧件进行至少两次切割,其中将轧件(G)的被第一次和第二次切割所限定的部分从轧制过程中移走。
8.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轧件(G)的轧制过程中在不能制造所述第二出口产品时,将所述轧制设备(1)的运行从该轧制设备(1)的连续的运行更改(106)为不连续的运行。
9.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用于制造轧制的轧件(G)的轧制设备(1),该开环和 /或闭环控制装置(8 )具有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9 ),该程序代码(9 )则具有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在其执行时促使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实施按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用于制造轧制的轧件(G)的轧制设备(1),尤其铸轧联合设备,具有用于将轧件(G) 输送到该轧制设备(1)中的装置(6、6’),尤其用于连续地对轧件(G)进行铸造的铸造装置(6)或者轧件卷绕装置(6’);具有用于对轧件(G)进行轧制的精轧机列(2);具有沿物料流方向布置在所述轧件输送装置(6、6’)与精轧机列(2)之间的用于切割轧件(G)的分离装置(7);具有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其中所述精轧机列(2)、轧件输送装置(6、6’)和分离装置(7)与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作用连接。
11.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9),用于轧制设备(1)用的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其中所述程序代码(9)具有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促使所述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实施按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 所述的方法。
12.存储介质(10),具有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存在其上面的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9)。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轧制的轧件(G)的轧制设备(1)、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9)、一种存储介质(10)、一种用于制造轧制的轧件(G)的轧制设备(1)的开环和/或闭环控制装置(8)以及一种用于制造在轧制设备(1)尤其铸轧设备的轧机列(2)中轧制的轧件(G)的方法,其中所述轧制设备(1)连续地运行,措施是所述轧件在按计划运行的过程中从将该轧件输送给所述轧制设备的装置(6、6’)尤其铸造装置(6)和/或轧件卷绕装置(6’)至少直至沿物料流方向布置在所述轧件输送装置(6、6’)后面的精轧机列(2)构造为一体的,措施是所述轧件(G)连续地进入到所述精轧机列(2)中并且在所述精轧机列(2)中被连续地轧制为第一出口产品(A)。在对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偏离于所述轧制设备(2)的按计划的运行之间的偏差的出现方面对所述轧制设备(1)的运行进行监控,其中在出现所述偏差时检查(100、101),在考虑到所述偏差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够制造(102)与第一出口产品不同的第二出口产品(A*)。如果不能制造所述第二出口产品,则将所述轧制设备(1)的运行从连续的运行更改为(106)不连续的运行。由此可以提供一些手段,利用这些手段可以降低轧制设备中的通过不受欢迎的过程偏差引起的生产故障。
文档编号B21B37/00GK102413955SQ201080019865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6日
发明者勒夫勒 H-U., 库尔茨 M.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