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1560阅读:59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孔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为了在孔边缘设置倒角,多数为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为采用大量人工于钻床上进行倒角操作,这种倒角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重复性操作,劳动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其次,由于每个人在操作倒角孔边缘时,只有靠个人的主观判断,难以保证每个产品的质量;最后,由于采用人工操作,生产效率较低;第二种是在数控机床上加工,一般先在板料上将孔冲出来,然后再倒角,此种方法倒角时容易将孔的边缘挤压变形,导致孔的直径发生变化,对孔的精度造成不良影响,不符合客户后续使用的要求,产品报废率较高,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给企业带来了较大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度高、成本低的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底部两端设置有锥形凸台的柱形冲头向下挤压板料冲孔位置;
(2)利用柱形冲头将板料多余冲孔位置冲压去除形成贯穿的孔;
(3)卸料得到成品。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凸台的斜度与所需倒角的斜度相等。优选的,步骤(1)中,冲头向下挤压的厚度是所需倒角高度的1.2-1. 6倍。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柱形冲头的直径大于步骤(2)中所述柱形冲头的直径。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柱形冲头的直径与所需孔的直径相等。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通过巧妙的设计工序顺序,将倒角预先在板料上挤压出来,再冲孔修孔,不受倒角的影响,孔的精度高,工艺简单,加工稳定性好,加工成本低,适用于批量生产。


图1是本发明的步骤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步骤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成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底部两端设置有锥形凸台1的柱形冲头2向下挤压板料3冲孔位置,其中,所述凸台1的斜度A与所需倒角6的斜度相等,可以直接得到所需要的倒角6,而且冲头2向下挤压的厚度是所需倒角6高度H的1. 4倍,预留冲压间隙,防止板料不足而造成产品损坏;
(2)利用柱形冲头4与凹模配合5将板料3多余冲孔位置冲压去除形成贯穿的孔7,其中,所述柱形冲头4的直径Dl与所需孔7的直径相等,孔7的精度高。(3)卸料得到成品。另外,为了避免冲压力大而影响倒角,步骤(1)中所述柱形冲头2的直径Dl大于步骤(2)中所述柱形冲头4的直径D2。本发明通过巧妙的设计工序顺序,将倒角预先在板料上挤压出来,再冲孔修孔,不受倒角的影响,孔的精度高,工艺简单,加工稳定性好,加工成本低,适用于批量生产。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底部两端设置有锥形凸台的柱形冲头向下挤压板料冲孔位置;(2)利用柱形冲头将板料多余冲孔位置冲压去除形成贯穿的孔;(3)卸料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凸台的斜度与所需倒角的斜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冲头向下挤压的厚度是所需倒角高度的1. 2-1. 6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柱形冲头的直径大于步骤(2)中所述柱形冲头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柱形冲头的直径与所需孔的直径相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孔边缘倒角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底部两端设置有锥形凸台的柱形冲头向下挤压板料冲孔位置;(2)利用柱形冲头将板料多余冲孔位置冲压去除形成贯穿的孔;(3)卸料得到成品。本发明通过巧妙的设计工序顺序,将倒角预先在板料上挤压出来,再冲孔修孔,不受倒角的影响,孔的精度高,工艺简单,加工稳定性好,加工成本低,适用于批量生产。
文档编号B21D35/00GK102554028SQ2011104581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童志刚, 胥波 申请人:苏州三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