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行程反向铜及铜合金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33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短行程反向铜及铜合金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及铜合金反向挤压用装置,特别是铜棒线及型材的短行程反向铜及铜合金挤压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铜及铜合金挤压多采用正向挤压机挤压,正向挤压相比反向挤压耗能高, 成材率低,制品性能不均勻。而现有的铜合金反向挤压机多为长行程形式,其生产效率低, 脱皮不均勻及不完整,制品表面夹杂等缺陷较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行程反向铜及铜合金挤压机,以增强设备刚度, 提高设备精度,减少非挤压时间,从而降低能耗,提高成材率,提高制品性能,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短行程反向铜及铜合金挤压机,其特征是它包括挤压机本体、前梁、后梁,移动模架,挤压机本体左端连接前梁,右端连接后梁(或采用缸梁整体结构),在后梁上固定挤压机主缸,挤压机主缸连接挤压堵头,移动模架固定在前梁上与挤压机本体垂直,移动模架连接挤压机本体中心轴上的模轴和挤压机本体平行的清理轴, 模轴前端连接模具,清理轴前端连接清理垫。所述的移动模架和挤压机本体采用缸梁整体结构。所述的移动模架采用两工位直线移动式。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在挤压过程中,挤压筒和堵头同步前进对坯锭进行挤压,坯锭和挤压筒之间没有摩擦,形成反向挤压过程。提高了制品性能,降低了能耗。2.在堵头与模轴(或清理轴)之间送入坯锭,此时挤压筒套在模轴(或清理轴)上, 使压机的行程可缩短约40%-5096,实现了短行程结构。提高了设备刚度,减少了非挤压时间。3.模架采用两工位,一个工位用于安装模轴和模具,另一个工位用于安装清理轴和清理垫,用于挤压和清筒的交替工作。4.挤压筒上安装有剪刀,以分离挤压制品与压余。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1、挤压机主缸;2、后梁;3、挤压堵头;4、剪刀;5、挤压筒;6、清理垫;7、清理轴;8、前梁;9、移动模架;10、模轴;11、模具;12、铜锭。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短行程反向铜及铜合金挤压机包括挤压机本体左端连接前梁8,右端连接后梁2 (或采用缸梁整体结构),在后梁2上固定挤压机主缸1,挤压机主缸 1连接挤压堵头3,移动模架9固定在前梁8上与挤压机本体垂直,移动模架9连接挤压机本体中心轴上的模轴10和挤压机本体平行的清理轴7,模轴10前端连接模具11,清理轴7 前端连接清理垫6。工作开始时,清理轴7在压机中心,挤压筒5套在清理轴7上,铜锭12被送料机械手送至挤压中心位,挤压机主缸1驱动堵头3前进,将铜锭12压在清理垫6和挤压堵头3 之间,送锭机械手快速退出,挤压筒5向右移动套上铜锭。移动模架9将模轴10及模具11 换到挤压位,堵头3和挤压筒5同步前进至铜锭12镦粗,主缸1加压,铜锭开始变形通过模具10上的孔流出,经模轴10和挤压机前梁8出料,成为棒线材,挤压结束后,安装在挤压筒 5上的剪刀4将压余剪切,模架再将清理轴换到压机中心,堵头3推着筒5前进,对挤压筒内的铜锭脱皮壳进行压扁及推出,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过程。在挤压过程中,挤压筒5和铜锭12没有相对运动,没有摩擦力,实现了反向挤压过程。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模架9采用两工位直线移动式,一个工位安装模轴10和模具 11,另一个工位用于安装清筒轴7和清理垫6,清筒轴7和清理垫6用于交替挤压和清筒, 挤压筒5上装有剪刀4,剪刀滑块上装有制品顶出器,通过拉杆、压套及螺母将前梁8和后梁2连接为预应力框架结构。
权利要求1.短行程反向铜及铜合金挤压机,其特征是它包括挤压机本体、前梁(8)、后梁 (2),移动模架(9),挤压机本体左端连接前梁(8),右端连接后梁(2),在后梁(2)上固定挤压机主缸(1),挤压机主缸(1)连接挤压堵头(3 ),移动模架(9 )固定在前梁(8 )上与挤压机本体垂直,移动模架(9)连接挤压机本体中心轴上的模轴(10)和挤压机本体平行的清理轴 (7 ),模轴(10 )前端连接模具(11),清理轴(7 )前端连接清理垫(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行程反向铜及铜合金挤压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移动模架 (9)和挤压机本体采用缸梁整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行程反向铜及铜合金挤压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移动模架 (9)采用两工位直线移动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铜及铜合金反向挤压用装置,特别是铜棒线及型材的短行程反向铜及铜合金挤压机,其特征是它包括:挤压机本体、前梁、后梁,移动模架,挤压机本体左端连接前梁,右端连接后梁(或采用缸梁整体结构),在后梁上固定挤压机主缸,挤压机主缸连接挤压堵头,移动模架固定在前梁上与挤压机本体垂直,移动模架连接挤压机本体中心轴上的模轴和挤压机本体平行的清理轴,模轴前端连接模具,清理轴前端连接清理垫。它提供了一种短行程反向铜及铜合金挤压机,以增强设备刚度,提高设备精度,减少非挤压时间,从而降低能耗,提高成材率,提高制品性能,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1C23/21GK201997558SQ201120085168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8日
发明者张立波, 权晓惠, 董晓娟, 裴志强, 闫军 申请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