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83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校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
背景技术
空心圆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不平衡的力的作用,会发生弯曲或变形,不能使用,为了能够使变形后的圆材重复使用,需要对其进行调直。校直机是对汽车及其他机械行业广泛应用的各种轴类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变形,而进行校直的设备。现有的校直机包括由上校直辊组和下校直辊组所组成的校直辊系,上校直辊组中的上校直辊与下校直辊组中的下校直辊沿圆材运行方向交错设置。由于上校直辊与下校直辊交错设置,这样圆材通过校直辊系时,圆材的两端无法三点平衡受力,导致校直圆材的两端始终存在校直盲区,圆材校直盲区的存在不仅导致圆材规格不合,而且严重影响圆材两端的平直度,校直精度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校直精度高的数控多辊校直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提供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包括机架,还包括并列设置于机架的至少三组校直辊系,每个所述校直辊系包括上校直辊组和下校直辊组,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对称设置于工件运行方向的两侧,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分别连接有升降旋转驱动装置和辊轮旋转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分别包括与辊轮旋转驱动装置连接的辊轮、安装辊轮的支承座,以及穿设于机架并与所述升降旋转驱动装置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承座连接。其中,所述转轴与所述机架的接合处设置有密封套。其中,所述升降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伺服油缸以及与伺服油缸连接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与所述转轴连接。其中,所述辊轮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以及与伺服电机连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与所述辊轮的辊轴连接。其中,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的辊轮的辊轴与工件运行方向的夹角均为45 75度。其中,所述辊轮为双曲线辊轮,所述辊轮的圆弧半径为100 250mm。其中,所述机架内并列设置有七组校直辊系。其中,所述机架的入料端连接有自动送料机构,所述自动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支架, 设置于送料支架的送料辊,所述送料辊的一侧设置有工件送料定位装置,所述送料辊的另一侧设置有送料斜板,所述送料斜板的进料端设置有第一推料装置。[0015]其中,所述机架的出料端连接有自动收料机构,所述自动收料机构包括收料支架, 设置于收料支架的收料辊,所述收料辊的一侧设置有工件收料定位装置,所述收料辊的另一侧设置有收料斜板,所述收料斜板的进料端设置有第二推料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包括机架以及并列设置于机架的至少三组校直辊系,每个所述校直辊系包括上校直辊组和下校直辊组,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对称设置于工件运行方向的两侧,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分别连接有升降旋转驱动装置和辊轮旋转驱动装置;上校直辊组和下校直辊组对称设置于工件运行方向的两侧,调节辊轮旋转驱动装置使上校直辊组的辊轮和下校直辊组的辊轮相向旋转,可实现工件的自动校直,避免产生校直盲区;调节升降旋转驱动装置可满足各种规格的工件的校直,校直精度高,加工效率高。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的校直辊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的校直辊系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的辊轮和辊轮旋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1——机架11——工件入料孔 12——工件出料孔2——校直辊系21——上校直辊组 22——下校直辊组23——辊轮24——支承座25——转轴3——密封套41——伺服电机42——减速机5——自动送料机构 51——送料支架52——送料辊6——自动收料机构 61——收料支架62——收料辊7——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的数控多辊校直机包括有机架1,还包括并列设置于机架1的至少三组校直辊系2,每个所述校直辊系2包括上校直辊组21和下校直辊组22, 所述上校直辊组21和所述下校直辊组22对称设置于工件运行方向的两侧,所述上校直辊组21和所述下校直辊组22分别连接有升降旋转驱动装置和辊轮旋转驱动装置。使用时,根据待加工的工件7的直径大小驱动升降旋转驱动装置,使上校直辊组 21和下校直辊组22之间留设有供工件7运行的校直缝隙,且校直缝隙沿工件运行方向逐渐变小,与此同时调节上校直辊组21和下校直辊组22的旋转角度,确保待加工的工件7稳定夹设于上校直辊组21和下校直辊组22之间,当待加工的工件7从机架1的工件入料孔11进入校直辊系2时,驱动辊轮旋转驱动装置,使上校直辊组21的辊轮23和下校直辊组22的辊轮23相向旋转,辊轮23将待加工的工件7卷入校直缝隙,即可实现工件7的自动校直, 避免工件7两端产生校直盲区,校直精度高,加工效率高。调节升降旋转驱动装置可满足各种规格的工件7的校直,实用性强,有利于普遍推广使用。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机架1内并列设置有七组校直辊系2,邻近工件入料孔11的第一校直辊系的校直缝隙大于邻近工件出料孔12的第七校直辊系的校直缝隙,且第七校直辊系的校直缝隙与待加工的工件7的直径相同,确保工件7均勻校直,校直精度高,校直后的工件7平直度高。本实施例的上校直辊组21和所述下校直辊组22分别包括与辊轮旋转驱动装置连接的辊轮23、安装辊轮23的支承座24,以及穿设于机架1并与所述升降旋转驱动装置连接的转轴25,所述转轴25与所述支承座M连接。上校直辊组21和所述下校直辊组22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控制灵活方便。本实施例的转轴25与所述机架1的接合处设置有密封套3,确保转轴25稳定地固定在机架1上,有效减少转轴25的磨损,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且有利于拆卸和更换转轴%,操作方便。本实施例的升降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伺服油缸以及与伺服油缸连接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与所述转轴25连接,升降旋转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有利于根据待加工的工件7的不同规格来调节校直辊系2的校直缝隙和校直辊组的旋转角度,控制精度高, 校直精度高,且加工效率高。本实施例的辊轮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41以及与伺服电机41连接的减速机 42,所述减速机42与所述辊轮23的辊轴连接,辊轮旋转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控制精确,便于操作者根据待加工的工件7的弯曲程度来控制辊轮23的旋转速度,校直精度高。本实施例的上校直辊组21和所述下校直辊组22的辊轮23的辊轴与工件运行方向的夹角均为45 75度,则上校直辊的辊轮23与下校直辊的辊轮23形成的夹角为210 270度,增大辊轮23与工件7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将待加工的工件7稳定地夹紧并卷送进入校直缝隙,避免工件7在加工过程中打滑,提高校直精度。本实施例的辊轮23为双曲线辊轮,确保辊轮23与待加工的工件7紧密接触,接触面积大,校直效果好;所述辊轮23的圆弧半径为100 250mm,可根据待加工的工件7的规格旋转合适的辊轮23,实用性强。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机架1的入料端连接有自动送料机构5,所述自动送料机构5包括送料支架51,设置于送料支架51的送料辊52, 所述送料辊52的一侧设置有工件送料定位装置,所述送料辊52的另一侧设置有送料斜板, 所述送料斜板的进料端设置有第一推料装置。所述机架1的出料端连接有自动收料机构6,所述自动收料机构6包括收料支架 61,设置于收料支架61的收料辊62,所述收料辊62的一侧设置有工件收料定位装置,所述收料辊62的另一侧设置有收料斜板,所述收料斜板的进料端设置有第二推料装置。使用时,第一推料装置将待加工的工件7推送通过送料斜板,待加工工件7则被工件送料定位装置固定在送料辊52上,送料辊52自动将待加工的工件7推送至机架1的工件入料孔11,工件7在校直辊系2内校直完成后,校直后的工件7则从机架1的工件出料孔 12伸出自动收料机构6,工件收料定位装置将校直后的工件7固定在收料辊62上,第二推料装置将工件7从收料辊62上推下,使工件7沿收料斜板落入工件收集箱内进行收集,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加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有利于大规模生
产应用。本实施例的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列设置于机架的至少三组校直辊系,每个所述校直辊系包括上校直辊组和下校直辊组,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对称设置于工件运行方向的两侧,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分别连接有升降旋转驱动装置和辊轮旋转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分别包括与辊轮旋转驱动装置连接的辊轮、安装辊轮的支承座,以及穿设于机架并与所述升降旋转驱动装置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承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机架的接合处设置有密封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伺服油缸以及与伺服油缸连接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与所述转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以及与伺服电机连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与所述辊轮的辊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的辊轮的辊轴与工件运行方向的夹角均为45 75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为双曲线辊轮, 所述辊轮的圆弧半径为100 2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内并列设置有七组校直辊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入料端连接有自动送料机构,所述自动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支架,设置于送料支架的送料辊,所述送料辊的一侧设置有工件送料定位装置,所述送料辊的另一侧设置有送料斜板,所述送料斜板的进料端设置有第一推料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出料端连接有自动收料机构,所述自动收料机构包括收料支架,设置于收料支架的收料辊,所述收料辊的一侧设置有工件收料定位装置,所述收料辊的另一侧设置有收料斜板,所述收料斜板的进料端设置有第二推料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校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多辊校直机,包括机架以及并列设置于机架的至少三组校直辊系,每个所述校直辊系包括上校直辊组和下校直辊组,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对称设置于工件运行方向的两侧,所述上校直辊组和所述下校直辊组分别连接有升降旋转驱动装置和辊轮旋转驱动装置;上校直辊组和下校直辊组对称设置于工件运行方向的两侧,调节辊轮旋转驱动装置使上校直辊组的辊轮和下校直辊组的辊轮相向旋转,可实现工件的自动校直,避免产生校直盲区;调节升降旋转驱动装置可满足各种规格的工件的校直,校直精度高,加工效率高。
文档编号B21D3/04GK202239080SQ20112036742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朱光明 申请人:朱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