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挠度四辊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91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变挠度四辊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生产线主轧机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变挠度四辊轧机。
背景技术
四辊冷轧机是一种通用性很强的冷轧机,其结构简单,便于控制,轧制品种多,广泛应用于可逆式冷轧生产线和冷连轧生产线。现有的普通四辊冷轧机的工作机座通常由两片牌坊通过上、下横梁把合联接而成,刚度不够高;厚控系统配置有两个压下油缸,分别安装于两片牌坊窗口内,工作时油缸压力直接作用于支承辊轴承座上,影响轴承座及轴承寿命;对于产品板形要求高的冷轧机,除配置液压弯辊系统外,通常需再配置有工作辊横移装置或轧辊交叉调节机构,或者是通过在轧辊辊身加工特殊曲线来增强机组的板形控制能力,这几种方式均增加了机组的控制难度,并需引进国外轧制工艺及设备,造价昂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挠度四辊轧机,机座刚度高、板形控制能力强,轧辊辊身挠度可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挠度四辊轧机,包括工作机座I、轧线调整装置2、下支撑辊轴承座3、下支撑辊4,下工作辊轴承座5、下工作辊6、上工作辊轴承座7、上工作辊8、上支撑辊轴承座9、上支撑辊10、油膜接触块11、压下油缸12和弯辊系统13,工作机座I为整体铸造式,机身为四个等截面立柱,上下各用横梁来连接为一体,在上横梁内部对称安装了五个压下油缸12,压下油缸12的活塞杆%5部为球面形,并与油I吴接触块11连接,油I吴接触块11的弧形面直接作用于上支撑辊10辊身上部表面,油膜接触块11的内部加工光孔,并与油膜接触块11的弧形面上加工的油槽连通,上支撑辊10安装在上支撑辊轴承座9内,上工作辊8安装在上工作辊轴承座7内,下工作辊6安装在下工作辊轴承座5内,下支撑辊4安装于下支撑轴承座3内,上工作辊轴承座7和下工作辊轴承座5两侧均加工有突起的翅片,弯辊装置13作用其上,轧制过程中与压下油缸12相配合实时调整带钢板形,下工作辊6和上工作辊8等直径等长度,下支撑辊4辊身直径大于上支撑辊10辊身直径,下支撑轴承座3下方压靠在轧线调整装置2上,轧线调整装置2安装在工作机座I的窗口底部。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I.工作机座刚度高。2.轧棍轴承受力小,寿命长。3.轧辊辊身横向刚度高,挠度曲线可调。4.可针对多种不良板形进行控制,便于调节。


图I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是图I的左视图。图3是轧辊及压下油缸初始工作位示意图。图4是轧辊及压下油缸针对单边浪的调整示意图。图5是轧辊及压下油缸针对双边浪的调整示意图。 图6是轧辊及压下油缸针对中间浪的调整示意图。图7是轧辊及压下油缸针对四分之一浪的调整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I、图2所示,一种可变挠度四辊轧机,包括工作机座I、轧线调整装置2、下支撑辊轴承座3、下支撑辊4,下工作辊轴承座5、下工作辊6、上工作辊轴承座7、上工作辊8、上支撑辊轴承座9、上支撑辊10、油膜接触块11、压下油缸12和弯辊系统13,工作机座I为整体铸造式,机身为四个等截面立柱,上下各用横梁来连接为一体,在上横梁内部对称安装了五个压下油缸12,压下油缸12的活塞杆端部为球面形,并与油膜接触块11连接,油膜接触块11的弧形面直接作用于上支撑辊10辊身上部表面,油膜接触块11的内部加工光孔,并与油膜接触块11的弧形面上加工的油槽连通,工作时接通高压油,以形成静压油膜,上支撑辊10安装在上支撑辊轴承座9内,上工作辊8安装在上工作辊轴承座7内,下工作辊6安装在下工作辊轴承座5内,下支撑辊4安装于下支撑轴承座3内,上工作辊轴承座7和下工作辊轴承座5两侧均加工有突起的翅片,弯辊装置13作用其上,轧制过程中与压下油缸12相配合实时调整带钢板形,下工作辊6和上工作辊8等直径等长度,能够相互替换,下支撑辊4辊身直径大于上支撑辊10辊身直径,下支撑轴承座3下方压靠在轧线调整装置2上,轧线调整装置2安装在工作机座I的窗口底部。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轧制时,本发明根据带材不同板形情况,调节不同位置的压下油缸12实施不同的压下量,使上支撑辊10辊身形成不同挠度曲线,进而对有载辊缝进行控制,生产出板形良好的冷轧带钢。压下油缸12初始工作位如图3所示,五个油缸的压下量相同,上支撑辊10辊身平直。当带钢出现单边浪时,调整压下油缸12如图4所示,出现单边浪的一侧油缸压下量减小,其余油缸压下量依次增大。当带钢出现双边浪时,调整压下油缸12如图5所示,中间油缸增大压下量,其余油缸压下量中心对称依次减小。当带钢出现中浪时,调整压下油缸12如图6所示,中间油缸减小压下量,其余油缸压下量中心对称依次增大。当带钢出现四分之一浪时,压下油缸12如图7所示,中间及两边油缸增大压下量,其余两油缸压下量减小。本发明依靠调节多个压下油缸来调整带钢板形,控制方式简单直接,轧机刚度高,易于生广闻精度的带材。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挠度四辊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机座(I)、轧线调整装置(2)、下支撑辊轴承座(3 )、下支撑辊(4),下工作辊轴承座(5 )、下工作辊(6 )、上工作辊轴承座(7 )、上工作辊(8)、上支撑辊轴承座(9)、上支撑辊(10)、油膜接触块(11)、压下油缸(12)和弯辊系统(13),工作机座(I)为整体铸造式,机身为四个等截面立柱,上下各用横梁来连接为一体,在上横梁内部对称安装了五个压下油缸(12),压下油缸(12)的活塞杆端部为球面形,并与油膜接触块(11)连接,油膜接触块(11)的弧形面直接作用于上支撑辊(10 )辊身上部表面,油膜接触块(11)的内部加工光孔,并与油膜接触块(11)的弧形面上加工的油槽连通,上支撑辊(10)安装在上支撑辊轴承座(9)内,上工作辊(8)安装在上工作辊轴承座(7)内,下工作辊(6)安装在下工作辊轴承座(5)内,下支撑辊(4)安装于下支撑轴承座(3)内,上工作辊轴承座(7)和下工作辊轴承座(5)两侧均加工有突起的“翅膀”,弯辊装置(13)作用其上,轧制过程中与压下油缸(12)相配合实时调整带钢板形,下工作辊(6)和上工作辊(8)等直径等长度,下支撑辊(4)辊身直径大于上支撑辊(10)辊身直径,下支撑轴承座(3)下方压靠在轧线调整装置(2 )上,轧线调整装置(2 )安装在工作机座(I)的窗口底部。
全文摘要
一种可变挠度四辊轧机,工作机座为整体铸造式,机身为四个等截面立柱,上下各用横梁来连接为一体,在上横梁内部对称安装了五个压下油缸,压下油缸的活塞杆与油膜接触块连接,油膜接触块作用于上支撑辊辊身上部,上支撑辊、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下支撑辊分别安装于相应的轴承座内,上工作辊轴承座和下工作辊轴承座两侧均加工有突起的“翅膀”,弯辊装置作用其上,轧制过程中与压下油缸相配合实时调整带钢板形,下支撑轴承座下方压靠在轧线调整装置上,根据带材调节压下油缸的压下量,使上支撑辊辊身形成不同挠度曲线,进而对有载辊缝进行控制,生产出板形良好的冷轧带钢,本发明具有机座刚度高,轧辊辊身挠度可变的优点。
文档编号B21B37/38GK102744266SQ20121021291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尤磊, 徐利璞 申请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