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攻丝机动力头的高度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336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台式攻丝机动力头的高度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式攻丝机,特别是台式攻丝机动力头的高度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台式攻丝机结构如图I所示,其包括底座I'、支撑管2'、悬臂3'和由悬臂定的位动力头(图中未示),在此,为适应实际加工当中不同工件的高度加工需要,底座I'工作台与动力头之间的高度需要适时进行调整,而动力头高度的调整是通过悬臂3'相对支撑管2'的高度调节来实现的,但就目前的结构来说,悬臂3'尾部是直接套设在支撑管2'上,其利用一设置在支撑管2'外侧的固定套21'上的螺栓22'顶持在悬臂3'尾部的下端来定位的,在悬臂3'上下调整过程中,通过螺栓22'的上下移动来实现悬臂3'在支撑管2'上的高度调整,因悬臂3'加上动力头的分量很重,单单靠螺栓22'的拧动调整 会非常费力,同时调整的精度也很不好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台式攻丝机动力头的高度调整机构,其通过一蜗轮副的传动结构,实现悬臂的快速上抬和下移,具有简便、省力和调整精度高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台式攻丝机动力头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整个调整机构包括一蜗轮副和一直齿条;所述蜗轮副设置在攻丝机悬臂尾部的一安装孔中,蜗轮副包括蜗杆和蜗轮,蜗杆的外端伸出安装孔并连接一摇臂,蜗杆的内端设有蜗齿结构与蜗轮啮合;所述蜗轮的内侧与所述直齿条啮合,直齿条纵向固定设置在攻丝机支撑管的侧边。进一步地,上述直齿条突出支撑管侧壁设置并与攻丝机悬臂尾部内孔中的卡槽配合连接。在需要调整动力头的高度时,转动摇臂带动蜗杆转动,利用蜗杆内端蜗齿与蜗轮的哨合传动带动蜗轮转动,而后通过蜗轮与直齿条的哨合传动使悬臂相对直齿条上下移动,实现动力头相对底座的高度调节。以上调节过程只需转动摇臂,整个调节过程非常省力便捷,同时因悬臂的上下移动完全受蜗轮副与直齿条啮合连接结构限制,悬臂的上下移动非常平稳,可对动力头上下移动的距离进行精确控制,为实际使用中的动力头高度调整提供了很大方便。

图I、现有台式攻丝机的立体机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图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2和3所示,台式攻丝机动力头的高度调整机构,整个调整机构包括一蜗轮副I和一直齿条2。所述蜗轮副I设置在攻丝机悬臂31尾部的一安装孔311中,蜗轮副I包括蜗杆11和蜗轮12,蜗杆I的外端伸出安装孔311并连接一摇臂111,蜗杆11的内端设有蜗齿112结构与蜗轮12啮合。所述蜗轮12的内侧 与所述直齿条2啮合,直齿条2纵向固定设置在攻丝机支撑管32的侧边。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直齿条2突出支撑管32侧壁设置并与攻丝机悬臂31尾部内孔中的卡槽312配合而形成卡合连接结构,该结构设置,可杜绝悬臂31上下移动的调整过程中相对支撑管32发生转动。在需要调整动力头33的高度时,转动摇臂111带动蜗杆11转动,利用蜗杆11内端蜗齿112与蜗轮12的啮合传动带动蜗轮12转动,而后通过蜗轮12与直齿条2的啮合传动使悬臂31相对直齿条2上下移动,实现动力头33相对底座34的高度调节。以上调节过程只需转动摇臂111,整个调节过程非常省力便捷,同时因悬臂31的上下移动完全受蜗轮副I与直齿条2啮合连接结构限制,悬臂31的上下移动非常平稳,可对动力头33上下移动的距离进行精确控制,为实际使用中的动力头33高度调整提供了很大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台式攻丝机动力头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整个调整机构包括一蜗轮副和一直齿条;所述蜗轮副设置在攻丝机悬臂尾部的一安装孔中,蜗轮副包括蜗杆和蜗轮,蜗杆的外端伸出安装孔并连接一摇臂,蜗杆的内端设有蜗齿结构与蜗轮啮合;所述蜗轮的内侧与所述直齿条啮合,直齿条纵向固定设置在攻丝机支撑管的侧边。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齿条突出支撑管侧壁设置并与攻丝机悬臂尾部内孔中的卡槽配合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台式攻丝机动力头的高度调整机构,整个调整机构包括一蜗轮副和一直齿条;所述蜗轮副设置在攻丝机悬臂尾部的一安装孔中,蜗轮副包括蜗杆和蜗轮,蜗杆的外端伸出安装孔并连接一摇臂,蜗杆的内端设有蜗齿结构与蜗轮啮合;所述蜗轮的内侧与所述直齿条啮合,直齿条纵向固定设置在攻丝机支撑管的侧边。综上,本实用新型高度调整机构通过一蜗轮副的传动结构,实现悬臂的快速上抬和下移,具有简便、省力和调整精度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B23G1/44GK202556076SQ20122024647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叶玉龙 申请人:浙江玉龙车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