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杆垂臂类锻件的制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98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长杆垂臂类锻件的制坯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制造领域,具体是长杆垂臂类锻件的制坯模具。
背景技术
垂臂为汽车底盘类零件,主要起到转向及悬置作用,长杆垂臂类锻件采用传统的制坯工艺,使用空气锤等设备来制作,在制作时一般采用较粗的材料,就会使材料的利用率低,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如果采用细料,虽然节约了原材料,但是垂臂大的端头无法充满,所以就需要改进模具,从而达到其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长杆垂臂类锻件的制坯模具,目的是为了节约原材料和方便取料。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长杆垂臂类锻件的制坯模具,包括一个下模座,其特征在于下模座的一边设有“V”型腔,“V”型腔内配合设有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活动模块下部设有顶出杆;下模座另一边的模体内设有压杆,压杆上套有弹簧,压杆的顶端延伸出下模座并在顶端设有垫块,压杆的下端压在一杠杆的一端,杠杆以销轴为中间支点,杠杆的另一端顶在顶出杆的下端。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V”型腔和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外侧设有导板,并利用螺栓固定。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在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的中部设有开口导销,活动模块和“V”型腔之间设有定位导销。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制作一套应用在750kg空气锤上的砧子,砧子的活动模块采用哈弗模结构,利用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一方面方便取料,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棒料在墩粗过程中的变形,有效地保证了垂臂大的端头尺寸,大大节约了原材料。底部采用了弹簧结构和侧部采用开口导销,防止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在到达下死点时卡死,同时起到退料的作用,降低了工人制坯难度提高了锻造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材料费用。在保证材料能够充满小端头的情况下,采用墩粗来为大端头聚集材料,保证其能够顺利充满。利用现有的空气锤设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制坯时间,也降低了坯料温度所需要的能源。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0014]图中I是下模座,2是左半模,3是右半模,4是导板,5是开口导销,6是螺钉、7是弹簧垫、8是平垫,9是杠杆,10是销轴,11是压杆,12是弹簧,13是螺钉,14是垫块,15是顶出杆,16是定位导销,17是棒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I、2所示。长杆垂臂类锻件的制坯模具,包括一个下模座1,下模座的一边设有“V”型腔,“V”型腔内配合设有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活动模块分为左半模2和右半模3。活动模块下部设有顶出杆15 ;下模座I另一边的模体内设有压杆11,压杆11上套有弹簧12,压杆11的顶端延伸出下模座I并在顶端设有垫块14,压杆11的下端压在一杠杆9的一端,杠杆9以销轴10为中间支点,杠杆9的另一端顶在顶出杆15的下端。 “V”型腔和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外侧设有导板4,并利用螺钉6和弹簧垫7、平垫8固定。在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的中部设有开口导销5,活动模块和“V”型腔之间设有定位导销1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制作一套应用在750kg空气锤上的砧子,砧子的活动模块采用哈弗模结构,直接把棒料17放入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中,就可以锻造成形。利用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一方面方便取料,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棒料17在墩粗过程中的变形,有效地保证了垂臂大的端头尺寸,大大节约了原材料。
权利要求1.长杆垂臂类锻件的制坯模具,包括一个下模座,其特征在于下模座的一边设有“V”型腔,“V”型腔内配合设有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活动模块下部设有顶出杆;下模座另一边的模体内设有压杆,压杆上套有弹簧,压杆的顶端延伸出下模座并在顶端设有垫块,压杆的下端压在一杠杆的一端,杠杆以销轴为中间支点,杠杆的另一端顶在顶出杆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长杆垂臂类锻件的制坯模具,其特征在于“V”型腔和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外侧设有导板,并利用螺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长杆垂臂类锻件的制坯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的中部设有开口导销,活动模块和“V”型腔之间设有定位导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长杆垂臂类锻件的制坯模具,下模座的一边设有“V”型腔,“V”型腔内配合设有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活动模块下部设有顶出杆;下模座另一边的模体内设有压杆,压杆上套有弹簧,压杆的顶端延伸出下模座并在顶端设有垫块,压杆的下端压在一杠杆的一端,杠杆以销轴为中间支点,杠杆的另一端顶在顶出杆的下端;“V”型腔和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外侧设有导板;中部设有开口导销,活动模块和“V”型腔之间设有定位导销。在使用时,制作一套应用在750kg空气锤上的砧子,利用哈弗模结构的活动模块一方面方便取料,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棒料在墩粗过程中的变形,有效地保证了垂臂大的端头尺寸,大大节约了原材料。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2701248SQ20122033013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
发明者陈珩, 徐金高, 何涛, 陈刚 申请人:东风(十堰)汽车锻钢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