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管机流体润滑芯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08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轧管机流体润滑芯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管机的部件,尤其是涉及轧管机流体润滑芯杆。
背景技术
目前轧管机是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管材生产的主要设备,其作用是将穿孔后的空心毛坯管轧制成薄壁管。轧制管材的外表面质量可能通过喷油润滑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但芯棒与轧制管材的管坯的应力同样巨大,内表面因润滑效果不佳、不方便检测,导致经常会有质量缺陷,如褶皱、拉伤等等。目前管件内部润滑主要采用的方式有1、内壁涂抹固体润滑剂,此方法适合用于大直径管材,对于小直径管材会存在操作不方便,润滑不均匀等问题;2、人工对毛坯管内灌液体润滑油,此种方式,虽然对直径大小没有限制,但等仍存在润滑不均匀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轧管机流体润滑芯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轧管机流体润滑芯杆,包括芯棒、芯杆、过渡接头、导杆,所述的芯杆使用厚壁金属管制成,厚壁金属管两端皆有内螺纹,并在一端加工出油口,芯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芯棒,芯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过渡接头并连接导杆;芯杆、过渡接头和导杆内有导油孔与芯杆一端加工有出油口相通。进一步的,导杆4进油孔通过密封件6安装在设有密封套7的密封槽内;所述的密封套通过螺纹与设有的进油接头连接。所述的导杆通过过渡接头与芯杆相连接。导杆4通过销键缺口与卡盘5固定,所述的导杆另一端铣有缺口,并加工有轴向与径向相通的进油孔。所述的进油接头通过软管与设备润滑系统连接,并可与卡盘座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实用新型相比,由于润滑油可以通过导杆、芯杆内部输送到芯棒端,在管材轧制时,润滑油可以很方便的达到管材内壁与芯棒接触面,润滑效果较好,不仅可以降低设备的轧制力,还能的保证管材内壁润滑均匀,极大的提高了管材的质量;同时,与导杆相连接的密封套可以很方便与导杆分开,并可通过进油接头与卡盘固定,不仅方便了轧制过程中装料,而且保证密封套不随导杆转动,防止润滑油泄露。本实用新型的轧管机流体润滑芯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润滑效果较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轧管机流体润滑芯杆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轧制使用时管材变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芯棒1、芯杆2、过渡接头3、导杆4通过螺纹相连接,导杆4通过销键平台缺口与卡盘5固定,密封件6安装在密封套7的密封槽内,带有软管9的进油接头8通过螺纹与密封套7连接,进油接头8可与卡盘5快速固定,系统润滑油通过软管9,管坯为10。达到导杆4、芯杆2内部。所述的导杆上铣有缺口,并加工有轴向与径向相通的进油孔。如附图2所示,在轧制过程中,润滑油通过芯杆2的出油口出来,均匀的达到管材10内壁与芯棒I接触面,润滑效果较好,不仅可以降低设备的轧制力,还能的保证管材内壁润滑均匀,极大的提高了管材的质量。
权利要求1.轧管机流体润滑芯杆,其特征是包括芯棒、芯杆、过渡接头、导杆,所述的芯杆使用厚壁金属管制成,厚壁金属管两端皆有内螺纹,并在一端加工出油口,芯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芯棒,芯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过渡接头并连接导杆;芯杆、过渡接头和导杆内有导油孔与芯杆一端加工有出油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管机流体润滑芯杆,其特征是导杆进油孔通过密封件安装在设有密封套的密封槽内。
专利摘要轧管机流体润滑芯杆,包括芯棒、芯杆、过渡接头、导杆,所述的芯杆使用厚壁金属管制成,厚壁金属管两端皆有内螺纹,并在一端加工出油口,芯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芯棒,芯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过渡接头并连接导杆;芯杆、过渡接头和导杆内有导油孔与芯杆一端加工有出油口相通。与现有实用新型相比,由于润滑油可以通过导杆、芯杆内部输送到芯棒端,在管材轧制时,润滑油可以很方便的达到管材内壁与芯棒接触面,润滑效果较好,不仅可以降低设备的轧制力,还能的保证管材内壁润滑均匀。
文档编号B21B25/04GK202893813SQ20122057903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5日
发明者邓宁嘉, 吴昌辉, 许强, 陈维忠 申请人:南京宝泰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