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冷轧板表面热划伤缺陷的方法

文档序号:3081201阅读:3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除冷轧板表面热划伤缺陷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消除冷轧板表面热划伤缺陷的方法,包括热轧和冷轧,热轧原料卷外圈以及内圈钢板温度与环境温度偏差不大于5℃;冷轧辊辊温小于60℃;冷轧辊表面粗糙度第一架1.0~1.2μm,中间架次0.45~0.65μm,末架4.0~4.5μm;冷轧第一架道次变形量小于40%,其它架次道次变形量小于35%,轧制速度不超过1000m/min;乳化液温度小于60℃,乳化液浓度2.5~4%,乳化液流量密度3000~5000L/min.m2。
【专利说明】一种消除冷轧板表面热划伤缺陷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除冷轧板表面热划伤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冷轧生产中,冷轧板表面热划伤缺陷是一种常见缺陷,这种缺陷一旦形成,会使 冷轧板后续涂镀效果不良,影响下游工序生产和用户的使用;另外,热划伤缺陷还会加速钢 板锈蚀,造成资源浪费和材料安全性能降低。
[0003] 从化学成分来看,热划伤缺陷常见于冷轧超低碳钢;从工艺参数来看,冷轧轧制速 度快、变形速率大的钢种容易出现热划伤缺陷,见图1、图2。冷轧生产中在判别热划伤缺陷 时容易与表面夹杂、铁皮压入、打滑等缺陷相混淆,这给生产中及时消除热划伤缺陷带来难 度。
[0004] 国内具备生产冷轧带钢的企业很多,冷轧板表面热划伤缺陷出现的几率也很大。 公开的对比文件中对热划伤缺陷有一些报导,如:"单机可逆轧机打滑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 措施"(商玉华等,山东冶金,2009,10),"热滑伤判断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白振华等,钢铁 研究学报,2006,1)在首次引入滑伤指数新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判断冷连轧过程中是否 发生热滑伤的不等式,并定量分析了热轧来料温度、总压下率、乳制速度、压下规程以及乳 化液流量密度等因素对热滑伤的影响。"高速冷连轧时工艺润滑的优化技术"引入了打滑 与热滑伤综合判断指标,并将乳化液的润滑性能与冷却性能有机地结合,把乳化液的流量、 浓度、温度等参数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了以综合防治打滑与热滑伤为目标的工艺润滑制度 优化模型。"冷轧油性能对薄板高速冷轧机轧后钢板表面热划伤的影响"对冷轧机组的划 伤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冷轧油配方,加强辊缝润滑和冷却解决了热划伤问题。研究结 果表明:冷轧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辊缝中成膜性能、润滑性能以及冷轧油乳化液对辊缝的 冷却性能等都是热划伤产生的影响因素。对轧制油这些性能进行针对性优化,是提高薄料 轧制速度和改善热划伤的有效手段。"冷带钢连轧机轧辊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方法"(王骏 飞,白振华,连家创,李兴东,申请(专利)号:CN200410015885. 9 ;)提供一种冷带钢连轧 机轧辊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方法,它通过综合考虑打滑、热滑伤防治以及其它因素对参数 的影响,从而设定合理的轧辊初始粗糙度与换辊周期以优化轧制工艺的控制过程。"冷带钢 连轧机轧制规程的综合优化控制方法"(王骏飞,白振华,连家创,李兴东,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5884. 4)提供一种冷带钢连轧机轧制规程的综合优化控制方法,其在轧制规程 优化过程中将电机负荷、板厚控制、板形控制和打滑与热滑伤防治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进 去。"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王骏飞,申请(专利)号:CN200810200730. 0) 公开了一种冷连轧机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方法,结合设备分段情况和实际流量控制精度进 行乳化液流量分段设定,减少由于润滑问题造成的打滑与热划伤等问题,同时保证机架出 口带材的板形与表面质量指标。
[0005] 由以上对比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
[0006] 对比文件"单机可逆轧机打滑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指出,带钢出现打滑现 象易造成带钢表面出现热划伤、擦痕等缺陷,这一解释没有搞清"打滑"与"热滑伤"的产生 机理。对比文件"热滑伤判断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和"高速冷连轧时工艺润滑的优化技术" 认为热滑伤是润滑油膜发生局部破裂,带材和轧辊表面发生局部粘结而造成损伤的一种现 象,这一解释与热划伤的微观特征不符。对比文件"冷轧油性能对薄板高速冷轧机轧后钢板 表面热划伤的影响"、"冷带钢连轧机轧辊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方法"、"冷带钢连轧机轧制 规程的综合优化控制方法"中对热划伤的微观特征没有阐述,在治理热划伤措施方面的核 心技术没有说明。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除 冷轧板表面热划伤缺陷的方法,生产出表面质量稳定的冷轧钢板。
[0008] 本发明认为,热划伤的产生原因是由于随着轧辊和轧件温度逐渐升高的作用下乳 化液出现了油水分离,形成了乳化液斑块黏结在轧辊上,当钢板接触到轧辊上的乳化液斑 块时,会在钢板上留下凹痕,由于凹痕处的粗糙度大,会使乳化液残留在凹痕表面,宏观表 征为灰白色热划伤缺陷。当乳化液黏辊现象较轻时,乳辊上的乳化液斑块可自行磨平,这时 在钢板上残留的热划伤缺陷个数会很少,当乳化液黏辊现象严重时,由于乳化液斑块较厚, 斑块不易自行磨平,热划伤缺陷在钢板上就会呈周期样出现。
[0009] 本发明公开一种关于消除冷轧板表面热划伤缺陷的方法,具体为,控制热轧原料 温度,其次控制冷轧辊辊温、冷轧辊表面粗糙度、冷轧道次变形量、冷轧轧制速度、乳化液温 度、乳化液浓度和乳化液流量密度,以解决冷轧生产中经常出现热划伤缺陷的问题。
[0010]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步骤组成:
[0011] (1)控制热轧原料温度
[0012] 要将热轧原料放在原料库中放置冷却之后再投入冷轧生产,具体为热轧原料卷外 圈以及内圈钢板温度与环境温度偏差不大于5°c。
[0013] ( 2 )控制冷轧辊辊温及粗糙度
[0014] 在控制冷轧辊方面,第一要保持所有架次辊温小于60°C ;第二,要控制轧辊粗糙 度,冷轧辊表面粗糙度(Ra)值按如下参数设定:第一架I. 0?1. 2 μ m,中间架次0. 45? 0· 65 μ m,末架(EDT) 4. 0 ?4. 5 μ m。
[0015] (3)控制冷轧各道次变形量和轧制速度
[0016] 控制道次变形量,第一架道次变形量小于40%,其它架道次变形量小于35%。控制 成品乳制速度不超过l〇〇〇m/mim。
[0017] (4)控制乳化液
[0018] 保持乳化液温度小于60°C,乳化液浓度2. 5?4%,乳化液流量密度3000?5000L/ min. m2〇
[0019] (5)冷轧道次变形量、冷轧辊辊温、冷轧乳化液流量密度组合控制
[0020] 冷轧道次变形量、冷轧辊辊温、冷轧乳化液流量组合控制对消除热划伤效果更好, 组合控制参数关系见表1。
[0021] 表1道次变形量、乳辊辊温、乳化液流量组合控制

【权利要求】
1. 一种消除冷社板表面热划伤缺陷的方法,包括热社原料控制和冷社工艺控制,其特 征在于:控制热社原料温度,冷社親親温、冷社親表面粗趟度、冷社道次变形量、冷社乳化液 浓度和乳化液流量,其中,热社原料卷外圈W及内圈钢板温度与环境温度偏差不大于5C ; 冷社親親温小于6(TC;冷社親表面粗趟度第一架1. 0?1. 2 y m,中间架次0. 45?0. 65 y m, 末架4. 0?4. 5 y m ;冷社第一架道次变形量小于40%,其它架道次变形量小于35%,社制速 度不超过lOOOm/min ;乳化液温度小于6(TC,乳化液浓度2. 5?4%,乳化液流量密度3000? 5000L/min. m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消除冷社板表面热划伤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冷社道 次变形量、冷社親親温、冷社乳化液流量密度组合控制关系见下表:

【文档编号】B21B37/00GK104415971SQ201310399079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5日
【发明者】郭晓波, 钟莉莉, 唐伟, 王丽娟, 张维维, 赵成林, 张宁, 王越, 黄磊, 吕春风, 朱晓雷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