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装针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8306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注射器装针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器装针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装置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纵向直线输送装置、第二纵向直线输送装置、横向直线输送装置、第一转角输送装置及第二转角输送装置;机架上依次固定连接针筒固定装置,装针装置,上胶装置,烘干装置,倒针检测装置,针管通堵检测装置,上硅油装置,次品剔除装置,套护帽装置,护帽压紧装置及出料装置。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注射器装配的人工操作方式,比较现有的注射器装配机,其具有速度快,能耗低,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其所占空间小,节省了机器的占地面积。
【专利说明】注射器装针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注射器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注射器装配机。
【背景技术】
[0002]在医疗系统中,一次性注射器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因是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不必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者只需要撕开外包装即可,其具有使用方便和安全卫生的优点。一次性注射器的特点对其生产过程提出了很高的卫生要求。注射器生产过程包括装针、装针筒及次品检测与剔除等操作,传统的生产过程均为人工操作,这种人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难以达到医用注射器的卫生安全标准。因此急需一种注射器的装配设备,而现有的注射器生产设备其效率低,生产速度慢,并且次品率高,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 申请人:针对传统注射器人工操作及现有设备的上述缺点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设计,提供一种注射器装针机,其具有生产效率高,运行稳定、成本低的特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0005]一种注射器装针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
[0006]机架上装置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纵向直线输送装置、第二纵向直线输送装置、横向直线输送装置、第一转角输送装置及第二转角输送装置;
[0007]机架上依次固定连接针筒固定装置,装针装置,上胶装置,烘干装置,倒针检测装置,针管通堵检测装置,上硅油装置,次品剔除装置,套护帽装置,护帽压紧装置及出料装置;
[0008]针筒固定装置的结构如下:
[0009]机架上的驱动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传送带,机架上固定连接供料装置,固定装置及转移插放装置;
[0010]供料装置借助支板固定连接于机架上,包括与支板固定连接的供料斗、皮带的输送电机及分拨整理装置;
[0011]固定装置包括前推动气缸及后推动气缸,前推动气缸借助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机架上,前推动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前夹板,后推动气缸固定连接于机架上,后推动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推板,推板连接后夹板;
[0012]转移插放装置包括旋转气缸,旋转气缸的缸筒固定连接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底板,底板与升降气缸的缸杆,升降气缸固定安装于机架的下表面;旋转气缸的缸杆借助固定块固定连接下接板,下接板固定连接夹持气缸,夹持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上接板;第一支架上固定连接横板,横板固定连接接送气缸,接送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夹板;
[0013]装针装置的结构如下:
[0014]包括机架上的针筒定位输送装置,针管输送装置,刮针装置以及针管导入装置;
[0015]机架固定装置横向输送电机带动的输送带,纵向电机带动的输送带,输送电机与纵向电机的交叉处设有第一推动气缸,第一推动气缸借助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第一推动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推板;
[0016]针筒定位输送装置的结构如下:
[0017]包括输送气缸,输送气缸借助固定架固定安装于机架的下表面,输送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移动块,移动块借助支板固定连接移动板,移动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拨板;
[0018]针管输送装置的结构如下:
[0019]包括机架上的支板,支板借助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机架上,支板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横梁,第一横梁固定连接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缸杆借助固定板固定连接横板,横板上固定连接顶端具有针槽的针板,支板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横梁,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料斗。
[0020]刮针装置的结构如下:
[0021]包括机架上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借助第一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第二支架的上端借助轴承连接第一横杆,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气缸,气缸的缸杆借助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二横杆,第二横杆借助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杆,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刮板,第一刮板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刮板;
[0022]机架借助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立板,立板借助固定架固定连接导板,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借助轴承连接导轮,导轮置于导板的上端面。
[0023]针管导入装置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的固定导针板、第二推动气缸,第二推动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移动导针板,固定导针板与移动导针板的侧面均具有导针槽。
[0024]上胶装置的结构如下:
[0025]包括机架上表面中部固接的第三支架,机架的侧面立柱上对称固接第四支架,第四支架位于第三支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
[0026]第三支架的上端固接第一支板,第一支板固接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包括与第一支板固接的竖直气缸,竖直气缸的缸杆固接第二支板,第二支板的下表面两端对称固接夹紧气缸,夹紧气缸的缸杆分别固接夹手的两端;
[0027]于夹手的下方:机架上对称固接第一定位块及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之间装置安装有针筒的针筒座;
[0028]第四支架的上端固接第三支板,第三支板的上表面固接滑轨,滑轨上装置上胶装置;上胶装置包括借助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板,滑板的上表面固接第五支架,第五支架的上端分别固接上下设置的存胶合盒及第四支板,第四支板的上表面固接胶盘电机,胶盘电机的电机轴穿过第四支板固接胶盘,胶盘的边缘部分位于存胶盒中;
[0029]驱动电机借助第六支架与机架固接,并位于第三支板的一侧,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传送带轮轮,传送带轮上的传送带与滑板的下表面固接。
[0030]倒针检测装置的结构如下:
[0031]包括机架上表面一侧纵向对称固接的第七支架及立板,立板位于第七支架之间;第七支架的上端固接水平固定板,水平固定板上固接第一吸光板;立板的中部横向固接计数感应器,立板的上端横向固接横板,横板位于水平固定板的上方,横板的一端部固接倒针检测感应器;机架板的上表面另一侧纵向固接固定座,固定座的中部横向固接气缸的缸体,气缸的缸杆固接夹紧装置;夹紧装置整体呈U型结构,其开口端横向设置并朝向立板,夹持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二吸光板及下板,第二吸光板与下板之间连接侧板,侧板与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第二吸光板的侧面具有第一凹槽,下板的侧面具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设置于夹紧块的同一侧。
[0032]针管通堵检测装置的结构如下:
[0033]包括机架板上的固定支架及被检产品针筒座;
[0034]固定支架包括固定装置于机架板上表面的夹持装置固定支架,检测装置固定支架及固定装置于机架板下表面的通气装置固定支架;
[0035]夹持装置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分别固接第一夹持气缸及第二夹持气缸的缸筒,第一夹持气缸与第二夹持气缸的缸杆分别固接第一夹手及第二夹手;
[0036]检测装置固定支架固接第二支板,第二支板固接竖直气缸的缸杆;竖直气缸的缸筒固接一端具有第一通气孔的第一支板,第一支板固接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感应器及平衡板,感应器借助固定架与第一支板固接,平衡板转动连接于与第一支板固接的针筒座上;
[0037]通气装置固定支架固接通气装置,通气装置包括通气气缸,通气气缸的缸杆固接的带有第二通气孔的通气头,通气气缸的缸筒与通气装置固定支架固接。
[0038]上硅油装置的结构如下:
[0039]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固接固定板,机架的底部固接第八支架,固定板的下表面固接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及第三支板,第一支板固定连接旋转气缸的缸筒,旋转气缸的缸杆借助轴承与第二支板及第三支板连接,缸杆的两侧轴向对称固定连接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纵支板,纵支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水平支板,另一端借助固定板与旋转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水平支板的一端借助固定架固定连接夹紧气缸的缸筒,另一端固接固定夹手,夹紧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活动夹手,固定夹手与活动夹手之间具有夹持空间;第八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竖直气缸的缸筒,竖直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娃油桶,娃油桶位于夹持装置的下方。
[0040]次品剔除装置的结构如下:
[0041]包括机架上表面对称固接的第九支架,第九支架的上端固接支架板,支架板的上表面固接水平滑轨,水平滑轨滑动连接滑块,滑块的一侧与水平气缸的缸杆连接,滑块的上表面固接竖直气缸的缸筒,竖直气缸8的缸杆的下端依次穿过滑块及支架板与夹持装置固定连接;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架,夹持架的两侧分别固接夹持气缸的缸筒及夹持板,夹持气缸的缸杆固接夹持块,夹持板与夹持块之间具有夹持空间。
[0042]护帽压紧装置的结构如下:
[0043]包括对称布置的第十支架,第十支架的上端面共同固接支板,支板的上表面分别固接压紧气缸的缸体及夹紧气缸的缸体,压紧气缸的缸杆穿过支板固定连接压杆,夹紧气缸的缸杆穿过支板固定连接夹板;第十支架之间固接横板,横板的一侧固接推动气缸的缸体,推动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挡板,挡板位于压杆的下方。
[004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
[0045]针筒固定装置中,机架上固接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气缸及定位块;支板上固接刮板驱动电机,刮板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接刮板,刮板位于分拨整理装置的上方;上接板、下接板及夹板分别具有凹槽;后推动气缸的缸杆上套直弹黃;
[0046]装针装置中:机架借助支板固定连接针筒定位气缸,针筒定位气缸的缸杆固定连接定位板;固定架包括固接的竖板及横板,横板与机架的下表面固接,竖板固接输送气缸的缸筒;针管输送装置中:针板的顶端倾斜设置;第三横板具有方形槽,针板穿过方形槽;刮板装置中:机架上对称固接立板,立板对称分布于导板的下方,立板的上端面固接固定架,固定架的侧面固接导板;机架借助第二固定板固接立板;刮针板包括与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刮板,第一刮板的侧面固接第二刮板;第一刮板与第二刮板间固定夹持橡胶板;第二支架之间固接固定横板;
[0047]上胶装置中,第五支架的上端分别固接倾斜设置的存胶合盒及第四支板;倒针检测装置中,第一凹槽呈三角形结构;第二凹槽呈U型结构;
[0048]针管通堵检测装置中,第一夹手包括第一下夹手及第一上夹手,第二夹手包括第二下夹手及第二上夹手;第一上夹手及第二上夹手分别借助第一夹手支板及第二夹手支板固接于第一夹持气缸及第二夹持气缸的缸杆上;通气孔位于平衡板的左末端下方位置;上硅油装置中,纵支板借助固定板与旋转气缸的缸筒固定连接;固定夹手与夹手的上表面处于同一高度;
[0049]套护帽装置的结构与针筒固定装置的结构一致;
[0050]护帽压紧装置中,支板的上表面分别对称固接第一导套及第二导套,压杆的截面为方形结构,其上表面对称固接第一导杆;夹板的截面为倒置的L型结构,其上表面对称固接第二导杆;第一导杆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套中,第二导杆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套中;第一导杆穿过第一导套连接于第一连杆的两端,第二导杆穿过第二导套连接于第二连杆的两端;横板的另一侧固接第三导套;挡板的截面为倒置的L型结构,其侧面固接第三导杆,第三导杆滑动连接于第三导套中;挡板具有多个竖向凹槽;夹板的下端具有带斜面的夹头。
[0051]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0052]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注射器装配的人工操作方式,比较现有的注射器装配机,其具有速度快,能耗低,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其所占空间小,节省了机器的占地面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3]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0054]图2为针筒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55]图3为图2的2-A处局部放大图。
[0056]图4为图3的2-B处局部放大图。
[0057]图5为针筒固定装置中转移插放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58]图6为图5的2-C处局部放大图。
[0059]图7为图5的2-D处局部放大图。
[0060]图8为针筒固定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0061]图9为装针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62]图10为装针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0063]图11为图10的3-A处局部放大图。
[0064]图12为装针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0065]图13为装针装置的针筒输送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0066]图14为装针装置的针筒输送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图。[0067]图15为装针装置的针筒输送定位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0068]图16为装针装置的针管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69]图17为图16的3-3-A处局部放大图。
[0070]图18为装针装置的针管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0071]图19为图16的3-3-B处局部放大图。
[0072]图20为装针装置的针管输送装置的第三横板的立体结构图。
[0073]图21为装针装置的刮针装置的主视图。
[0074]图22为装针装置的刮针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75]图23为图22的3-4-A处局部放大图。
[0076]图24为装针装置的刮针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0077]图25为图24的3-4-B处局部放大图。
[0078]图26为装针装置的刮针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79]图27为上胶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80]图28为上胶装置的另一方向立体结构图。
[0081]图29为图27的4-A处局部放大图。
[0082]图30为图28的4-B处局部放大图。
[0083]图31为上胶装置的主视图。
[0084]图32为倒针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85]图33为倒针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86]图34为图33的6_A处局部放大图。
[0087]图35为针管通堵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88]图36为针管通堵检测装置的另一工作结构示意图。
[0089]图37为图35的7-A处局部放大图。
[0090]图38为上硅油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91]图39为图38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92]图40为图38的8-A处局部放大图。
[0093]图41为次品剔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94]图42为次品剔除装置操作中的结构示意图。
[0095]图43为次品剔除装置操作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96]图44为护帽压紧装置的主视图。
[0097]图45为护帽压紧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98]图46为护帽压紧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0099]图47为图45的Il-A处局部放大图。
[0100]图48为图45的Il-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102]见图1,本发明包括机架1,机架I上装置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纵向直线输送装置16、第二纵向直线输送装置17、横向直线输送装置14、第一转角输送装置13及第二转角输送装置15 ;
[0103]机架I上依次固定连接针筒固定装置2,装针装置3,上胶装置4,烘干装置5,倒针检测装置6,针管通堵检测装置7,上硅油装置8,次品剔除装置9,套护帽装置10,护帽压紧装置11及出料装置12 ;
[0104](I)、针筒固定装置2的说明:
[0105]见图2至图8,针筒固定装置2包括机架I上的驱动电机2-13及与驱动电机2-13连接的传送带2-10 ;机架I上固接供料装置,固定装置2-11及转移插放装置2-9 ;
[0106]供料装置借助支板2-2固接于机架I上,包括与支板2-2固接的供料斗2_5、连接皮带2-6的输送电机2-4及分拨整理装置2-8,其中供料斗2-5用于盛放针筒2_19,输送电机2-4用于驱动皮带2-6运送输送针筒,分拨整理装置2-8用于对从皮带2-6上输送下来的针筒2-19进行整理并使之分批次输送至转移插放装置2-9 ;
[0107]固定装置2-11用于固定针筒固定架2-17,包括前推动气缸2_111及后推动气缸
2-115,前推动气缸2-111借助固定架110固接于机架I上,其缸杆固接前夹板2-112,后推动气缸2-115固接于机架I上,其缸杆固接推板2-114,推板2-114连接后夹板2-113,其中前夹板2-112与后甲板2-113共同固定针筒固定架2-17 ;
[0108]转移插放装置2-9用于将针筒2-19从分拨整理装置2_8上转移输送下来,包括旋转气缸2-906,旋转气缸2-906的缸筒固接第一支架2-907,第一支架2-907固接底板
2-908,底板2-908与升降气缸2_15的缸杆,固定安装于机架I的下表面,用于驱动转移插放装置2-9的上下运动;旋转气缸2-906的缸杆借助固定块2-901固接下接板2-909,下接板2-909固接夹持气缸2-900,夹持气缸2-900的缸杆固接上接板2-913,用于驱动上接板的升降,下接板2-909的侧面具有凹槽2-912,上接板2-913的侧面具有凹槽2-910,凹槽2-912用于放置针筒2-19 ;第一支架2-907上固接横板2-904,横板2-904固接接送气缸2-903,接送气缸2-903的缸杆固接夹板2-905,用于驱动夹板2-905的前后运动,夹板
2-905的侧面具有凹槽2-914,当夹持气缸2-900驱动上接板2-913向下运动并与下接板
2-909夹紧针筒2-19,旋转气缸旋转180°后,接送气缸2-903推动夹板2-905向前运动使夹板2-905的凹槽2-914与上接板2-913的凹槽2-910相对应,升降气缸2_15驱动转移插放装置2-9向下运动,即上接板2-913、夹板2-915及下接板2-909共同夹持针筒2_19套入固定杆2-18中。
[0109]机架I上固接用于对固定架2-17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气缸2-12及定位块2-16 ;支板2-2上固接刮板驱动电机2-3,刮板驱动电机2-3的电机轴上固接刮板
2-7,用于对从皮带2-6上输送下来的针筒进行整理,防止针筒间出现重叠现象;后推动气缸2-115的缸杆上套置弹簧2-18,可以达到一定的预紧力以更好地对固定架2-17进行固定。
[0110]针筒固定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0111]针筒固定装置的工作步骤为:
[0112]1、针筒从供料斗2-5中落入皮带2-6上,驱动电机2_4驱动皮带将其输送至分拨整理装置2-8的分拨板2-801内;
[0113]2、刮板驱动电机2-3驱动刮板2-7转动,对其下方的针筒进行整理,防止针筒间出现重叠现象;[0114]3、分拨整理装置2-8对针筒进行分批释放操作,使针筒按批次从分拨板2-801上输送至转移插放装置2-9 ;
[0115]4、夹持气缸2-900驱动上接板2-913向下运动并与下接板2-909夹紧针筒19,旋转气缸旋转180° (见图8-a至图8-b);
[0116]5、接送气缸2-903推动夹板2-905向前运动使夹板2-905的凹槽2-914与上接板
2-913的凹槽2-910相对应(见图8-b至图8_c);
[0117]6、升降气缸2-15驱动转移插放装置2-9向下运动,即上接板2_913、夹板2_915及下接板2-909共同夹持针筒2-19套入固定杆2-18中(见图8_c至图8_d)。
[0118](2)、装针装置3的说明:
[0119]见图9至图26,包括机架I上的针筒定位输送装置3-2,针管输送装置3_3,刮针装置3-4以及针管导入装置3-5 ;
[0120]机架I固定装置横向输送电机3-16带动的输送带3-15,纵向电机3_14带动的输送带3-13,输送电机3-16与纵向电机3-14的交叉处设有第一推动气缸3-8,第一推动气缸
3-8借助固定板3-9固定安装于机架I上,第一推动气缸3-8的缸杆固定连接推板3-14。
[0121]机架I借助支板12固定连接针筒定位气缸11,针筒定位气缸3-11的缸杆固定连接定位板3-15。
[0122]针筒定位输送装置3-2的结构如下:
[0123]包括移动块3-2-2,输送气缸3-2-4,机架I的下表面固接固定架(3_2_16,固定架3-2-16固接横向导杆3-2-9,横向导杆3-2-9滑动连接滑块3_2_7 ;滑块3_2_7固接支板3-2-8,支板3-2-8穿过机架I上的导槽3-2-15固接位于机架I上表面的移动板3_2_12,移动板3-2-12的两端分别固接左拨板3-2-14及右拨板3_2_13 ;输送气缸3_2_4的缸筒与固定架3-2-16固接,输送气缸3-2-4的缸杆穿过固定架3-2-16与滑块3_2_7固接;机架I的下表面固定安装定位气缸3-2-10,定位气缸3-2-10的缸杆固接定位杆3-2-11,定位杆3-2-11穿过机架I。
[0124]固定架3-2-16包括固接的竖板3-2-6及横板3_2_5,横板3_2_5与机架I的下表面固接,竖板3-2-6固接输送气缸3-2-4的缸筒。
[0125]针管输送装置3-3的结构如下:
[0126]包括机架I上对称固接的支板3-3-2,支板3-3-2穿过机架I并借助固定块3_3_14固接于机架I上;支板3-3-2的下部固接侧放的第一横板3-3-9,第一横板3-3-9的侧面固接升降气缸3-3-10,升降气缸3-3-10的缸杆3-3-11借助固定板3_3_12固接平放的第二横板3-3-8,第二横板3-3-8上固接立放的针板3-3-4,针板3_3_4的顶端带有针槽3_3_5 ;支板3-3-2的上部固接平放的第三横板3-3-6,第三横板3-3-6的两端对称固接料斗3_3_3。
[0127]针管输送装置3-3中:针板3-3-4的顶端倾斜设置;第三横板3_3_6具有方形槽
3-3-601,针板3-3-4穿过方形槽3-3-601。
[0128]刮针装置3-4的结构如下:
[0129]包括机架I上的第二支架3-4-2,机架I的上表面借助第一固定板3_4_13对称固接第二支架3-4-2,第二支架3-4-2的上端借助轴承3-4-3转动连接第一横杆3_4_20,第一横杆3-4-20的中部径向固定连接气缸3-4-4的缸体,气缸3-4-4的缸杆借助第一连接块
3-4-17固接第二横杆3-4-16 ;第二横杆3_4_16的轴向两侧对称固接第二连接块3_4_6,第二连接块3-4-6的端部固接连杆3-4-7,连杆3-4-7的下端固接刮针板;第二横杆3_4_16的两端对称转动连接导轮3-5,导轮3-5的周缘紧靠固接于机架I上的导板3-4-8的上端面,导板3-4-8的上端面带有导向凸缘3-4-801 ;
[0130]刮板装置3-4中:机架I上对称固接立板3-4-10,立板3-4-10对称分布于导板3-4-8的下方,立板3-4-10的上端面固接固定架3-4-9,固定架3_4_9的侧面固接导板3-4-8 ;机架3-4-1借助第二固定板3-4-11固接立板3_4_10 ;刮针板包括与连杆3_4_7固定连接的第一刮板3-4-15,第一刮板3-4-15的侧面固接第二刮板3_4_18 ;第一刮板3_4_15与第二刮板3-4-18间固定夹持橡胶板3-4-14 ;第二支架3_4_2之间固接固定横板3_4_19。
[0131]装针装置3的针管导入装置3-5包括与机架I固定连接的固定导针板3-5-3、第二推动气缸3-5-1,第二推动气缸3-5-1的缸杆固定连接移动导针板3-5-4,固定导针板3_5_3与移动导针板3-5-4的侧面均具有导针槽3-5-5。
[0132]装针装置3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0133]针筒输送定位装置3-2的工作过程如下:
[0134]移动块3-2-2位于靠近移动板3-2-12的位置时,输送气缸3_2_4驱动滑块3_2_7在横向导杆3-2-9上向右滑动,滑块3-2-7带动机架I上表面的移动板3-2-12向右运动,移动板3-2-12上的拨板3-2-14推动移动块3_2_2向右运动,同时拨板3_2_13推动移动块
3-2-3向右运动,其中,当移动块3-2-3移动时,定位气缸3-2-10驱动定位杆3_2_11回缩,当移动块3-2-2移动至移动块3-2-3的原来位置时,定位杆3-2-11上升,对移动块3_2_2进行定位。
[0135]针管输送装置3-3的工作过程如下:
[0136]首先,升降气缸3-3-10驱动第二横板3-3-8上的针板3_3_4向下运动,使针板
3-3-4顶端的针槽3-3-5的最高处恰好与第二横板3-3-6的上表面相平;针管从料斗3_3_3中滑下沿着第二横板3-3-6的表面滚动至针槽3-3-5上,最后升降气缸3-3-10驱动针板
3-3-4向上运动,针槽3-3-5内的针管跟随针板上升,从而实现将一批针管进行分隔输送;由于针槽3-3-5具有一定斜度,针管便于从针槽3-3-5内滑下。
[0137]刮针装置3-4的工作过程如下:
[0138]针管3-4-21已被输送至倾斜设置的针板3-4-22上,为使针管3_4_21顺利从针板3-4-22上刮下,气缸3-4-4推动第二横杆3_4_16前移,从而带动刮针板前移,由于导轮
3-4-5于导板3-4-8的上端面滚动,由于导向凸缘3-4-801的导向作用,导轮3_4_5会发生上下位置的变换,当导轮3-4-5下移时,刮针板的橡胶板3-4-14向下移动,并接触针管3-4-21 ;当橡I父板3-4-14接触到针管3_4_21时,气缸3_4_4缩回,拉动橡I父板3_4_14向后移动,橡胶板3-4-14将针管3-4-21从针板3_4_22上刮下,完成刮针操作。
[0139]装针装置3的工作过程如下:
[0140]1、横向输送电机3-16驱动传送带3-15带动装置由针筒3_6的固定座3_7运行至纵向输送带3-14位置;
[0141]2、第一推动气缸3-8推动固定板3-9,使固定座3_7纵向运行至输送带3_14上,纵向输送电机3-13驱动输送带3-14,带动固定座3-7纵向运行至针筒输送定位装置3_2处;
[0142]3、针筒输送定位装置3-2驱动固定座3-7运行至针管导入装置3_5的正下方;
[0143]4、针管导入装置3-5中的第二推动气缸3-5-1推动移动导针板3_5_4与固定导针板3-5-3接触,使得移动导针板的导针槽3-5-6与固定导针板3-5-3的导针槽3_5_5结合。
[0144]5、针管输送装置3-3将针管从料斗3-3-2中输送至针板3_3_3的上端针槽3_4中,针板3-3-3通过升降气缸3-3-9升起至固定导针板3-5-3齐平位置;
[0145]6、刮针装置3-4将针管从针板3-3-3的上端刮下,针管沿着导针槽3_5_5及导针槽3-5-6进入针筒3-6中,至此,完成装针操作。
[0146](3)、上胶装置4的说明:
[0147]见图27至图31,上胶装置4包括机架I的上表面中部固接第三支架4_4,机架I的侧面立柱上对称固接第四支架4-20,第四支架4-20位于第三支架4-4的下方:
[0148]第三支架4-4的上端固接第一支板4-6,第一支板4-6固接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包括与第一支板4-6固接的竖直气缸4-7,竖直气缸4-7的缸杆固接第二支板4-9,第二支板
4-9的下表面两端对称固接夹紧气缸4-5,夹紧气缸4-5的缸杆分别固接夹手4-3的两端;其中,竖直气缸4-7用于推动夹手4-3使其上下运动,夹紧气缸4-5用于控制夹手4-3的开闭动作。
[0149]于夹手4-3的下方:机架I上对称固接第一定位块4-2及第二定位块4_21,第一定位块4-2与第二定位块4-21之间装置安装有针筒4-18的针筒座4_22,针筒上端的针管位于夹手4-3的正下方。
[0150]第四支架4-20的上端固接第三支板4-19,第三支板4-19的上表面固接滑轨
4-17,滑轨4-17上装置上胶装置;上胶装置包括借助滑块4-16与滑轨4_17滑动连接的滑板4-14,滑板4-14的上表面固接第五支架4-13,第五支架4_13的上端分别固接上下设置的存胶合盒4-8及第四支板4-12,第四支板4-12的上表面固接胶盘电机4_10,胶盘电机
4-10的电机轴穿过第四支板4-12固接胶盘4-11,胶盘4-11的边缘部分位于存胶盒4_8中。其中,第五支架4-13的上端分别固接倾斜设置的存胶盒4-8及第四支板4-12,使得胶盘
4-11与存胶盒4-8成一定斜度防止胶水溅出,由于胶盘4-11的部分边缘露出存胶盒4-8,这样当胶盘4-11转动时,胶盘4-11将胶水带出进行涂胶。
[0151]驱动电机4-23借助第六支架4-12与机架I固接,并位于第三支板4_19的一侧,驱动电机4-23的电机轴连接传送带轮4-24,传送带轮4-24上的传送带4_15与滑板4_14的下表面固接,驱动电机4-23驱动传送带轮4-24转动,传送带轮4-24上的传送带4_15促动滑板4-14进行移动,从而实现上胶装置的直线移动。
[0152]上胶装置4的工作过程如下:
[0153]上胶装置4工作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0154]1、将带有针筒4-18的针筒座4-22安置于第一定位块4-2与第二定位块4-21中,此时夹手4-3处于张开状态,针筒4-18的针管位于夹手4-3中;
[0155]2、夹紧气缸4-5驱动夹手4-3闭合并夹紧针筒4_18的针管;
[0156]3、竖直气缸4-7驱动第二支板4-9向上运动,第二支板4_9带动夹手4_3向上运动,针管从针筒4-18内拔出;
[0157]4、驱动电机4-23与胶盘电机4_10同时启动,驱动电机4_23带动传送带轮4_24转动,传送带4-15带动上胶装置在滑轨4-17上滑行,胶盘电机4-10驱动胶盘4_11转动。
[0158]5、上胶装置在滑轨4-17上滑行至针筒4-18的位置时,胶盘4_11与针筒4_18的针管(被拔出部分)接触,胶盘4-11由于旋转带着存胶盒4-8内的胶水覆盖于针管上,完成对针管的上胶操作。
[0159]6、竖直气缸4-7推动第二支板4-9向下运动,第二支板4_9带动夹手4_3向下运动将涂覆有胶水的针管重新插入针筒内;
[0160]7、夹紧气缸4-5驱动夹手4-3张开释放针管,至此完成针管的整个上胶操作。
[0161](4)、倒针检测装置6的说明:
[0162]见图32至图34,倒针检测装置6包括机架1,机架I的上表面一侧纵向对称固接支架6-13及立板6-4,立板6-4位于第七支架6-13之间;第七支架6_13的上端固接水平固定板6-3,水平固定板6-3的上下表面分别固接第一吸光板6-6 ;立板6-4的中部横向固接计数感应器6-2,计数感应器6-2的前端靠近针筒6-11,针筒6-11置于针筒座6_12上,立板6-4的上端横向固接横板6-14,横板6-14位于水平固定板6-3的上方,横板6_14的一端部固接倒针检测感应器,倒针检测感应器6-5用于检测针管的尖锐端是否朝上;机架I的上表面另一侧纵向固接固定座6-9,固定座6-9的中部横向固接气缸6-8的缸体,气缸6-8的缸杆固接夹紧装置6-7,夹紧装置6-7与水平固定板6-3之间具有放置针筒6-11及针管
6-13的夹持空间;夹紧装置6-7整体呈U型结构,其开口端横向设置并朝向立板6-4,夹持装置6-7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二吸光板6-71及下板6-72,第二吸光板6_71与下板6_72之间连接侧板6-73,侧板6-73与气缸6-8的缸杆固定连接,第二吸光板6_71用于夹紧针管,下板6-72用于夹持针筒6-11 ;第二吸光板6-71的侧面具有便于夹持针管的第一凹槽6-75,下板6-72的侧面具有便于夹持针筒6-11的第二凹槽6-74,第一凹槽6_75与第二凹槽6_74设置于夹紧装置6-7的同一侧,由于针管较细而针筒较粗,第一凹槽6-75呈三角形结构,第二凹槽6-74呈U型结构。
[0163]参照图33,倒针检测装置6中,一定数目的针筒6-11置于针筒座6_12上,为提高检测效率,计数感应器6-2及倒针检测感应器6-5包括分别与针筒相对应的多个,图2中为了清楚表示,故只画出一个计数感应器6-2及倒针检测感应器6-5,在此特别说明。
[0164]倒针检测装置6的工作过程如下:
[0165]首先调整倒针检测感应器6-5的竖直高度及计数感应器6-2水平位置;将装有针管的针筒置于针筒座上,针筒座置于夹紧装置6-7与水平固定板6-3之间;启动气缸6-8推动夹紧装置6-7前移,使第二吸光板6-71与水平固定板6-3的第一吸光板6-6夹紧针管,使下板6-72与第一吸光板6-6配合压紧针筒6-11,启动倒针检测感应器6_5及计数感应器6-2,当倒针检测感应器6-5射出光信号,由于针管的尖锐端与针尾的钝端的结构差异,其对光的反射状况不一样,从而倒针检测感应器6-5根据反射回的光量来确定是否检测到针管的尖锐端还是钝端,其中第一吸光板6-6及第二吸光板6-71的作用是一方面用于配合夹持针管及针筒,另一方面用于吸收倒针检测感应器6-5发出的多余光;当倒针检测感应器6-5其检测到次品(针尾的钝端朝上)时,将感应信号传递给计数感应器6-2,计数感应器
6-2对次品的位置进行记忆,并将记忆的位置信号传输给下一工位以便进行剔除操作。
[0166](5)、针管通堵检测装置7的说明:
[0167]见图35至图37,针管通堵检测装置7包括机架1,机架I上的固定支架及被检产品固定块7-26,固定块7-26用于固定被检产品即注射器7-12。
[0168]固定支架包括固定装置于机架I上表面的夹持装置固定支架,检测装置固定支架
7-16及固定装置于机架I下表面的通气装置固定支架7-19;[0169]夹持装置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架7-3及第二固定架7-17,第一固定架7_3与第二固定架7-17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气缸7-2及第二夹持气缸7-15的缸筒,第一夹持气缸7-2与第二夹持气缸7-15的缸杆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夹手及第二夹手;第一夹手包括第一下夹手7-18及第一上夹手7-5,第二夹手包括第二下夹手7-23及第二上夹手7_11,第一下夹手7-18与第二下夹手7-23用于夹紧被检注射器7-12的针筒,第一上夹手7-5与第二上夹手7-11用于夹紧被检注射器7-12的针管;第一上夹手7-5及第二上夹手7-11分别借助第一夹手支板7-4及第二夹手支板14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气缸7-2及第二夹持气缸7-15的缸杆上;
[0170]检测装置固定支架7-16固定连接第二支板7-13,第二支板7_13固定连接竖直气缸7-9的缸杆;竖直气缸7-9的缸筒固定连接一端具有通气孔7-24的第一支板7-10,第一支板7-10固定连接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感应器7-8及平衡板7-25,感应器7-8借助固定架7-7与第一支板7-10固定连接,用于检测平衡板7-25是否倾斜;平衡板7_25转动连接于与第一支板7-10固定连接的固定块7-6上;
[0171]通气装置固定支架7-19固定连接通气装置,通气装置包括通气气缸7-20,通气气缸7-20的缸杆固定连接带有通气孔7-22的通气头7-21,通气气缸7_20的缸筒与通气装置固定支架7-19固定连接;通气孔7-24位于平衡板7-25的左末端下方位置。
[0172]针管通堵检测装置7的工作过程如下:
[0173]操作过程如下:
[0174]1、被检注射器针管通堵检测装置7-12固定于固定块7-26上,注射器7-12的针管位于通气孔7-24的正下方;
[0175]2、第一夹持气缸7-2与第二夹持气缸7-15分别推动第一夹手及第二夹手夹紧注射器7-12,其中第一上夹手7-5与第二上夹手7-11夹紧注射器7-12的针管,第一下夹手
7-18与第二下夹手7-23夹紧注射器7-12的针筒;
[0176]3、位于第一支板7-10上的竖直气缸7-9推动第一支板7_10向下运动,使得注射器7-12的针管插入通气孔7-24 ;
[0177]4、通气气缸7-20推动气头7-21向上运动至与注射器底部接触;
[0178]5、第二通气孔7-22处通入气体,气体沿着注射器7_12的针筒进入针管;
[0179]6、当针管未被胶水堵住时,则通入的气体从第一通气孔7-24射出使平衡板7-25倾斜(见图36中平衡板7-25的倾斜过程);
[0180]7、当感应器7-8无法检测到平衡板7-25时,得知注射器7_12的针管通气良好。
[0181](6)、上硅油装置8的说明:
[0182]见图38至图40,上硅油装置8包括机架1,机架I的顶部固接固定板8_4,机架I的底部固接第八支架8-14 ;固定板8-4的下表面依次固接第一支板8-15、第二支板8_16及第三支板8-17,第一支板8-15固定连接旋转气缸8-10的缸筒,旋转气缸8_10的缸杆借助轴承与第二支板8-16及第三支板8-17连接;在第二支板8-16与第三支板8_17之间的缸杆部分的两侧轴向对称固定连接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纵支板8-5,纵支板8-5的一端固定连接水平支板8-12,另一端借助固定板8-11与旋转气缸8-10的缸杆固定连接,水平支板
8-12的一端借助固定架8-8固定连接夹紧气缸8-9的缸筒,另一端固接固定夹手8-6,夹紧气缸8-9的缸杆固定连接活动夹手8-7,固定夹手8-6与活动夹手8-7之间具有用于夹持针筒8-13的夹持空间,为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固定夹手8-6与活动夹手8-7的上表面处于同一高度;第八支架8-14固定连接竖直气缸8-2的缸筒,竖直气缸8-2的缸杆固定连接硅油桶8-3,硅油桶8-3位于夹持装置的下方。
[0183]上硅油装置8的工作过程如下:
[0184]1、已装有针的针筒8-13置于底座8-18上,并由输送装置(未画出)输送至水平支板固定夹手8-6与活动夹手8-7之间的夹持空间中;
[0185]2、夹紧气缸8-9推动活动夹手8-7向固定夹手8_6移动,二者夹紧针筒8_13及底座 8-18 ;
[0186]3、启动旋转气缸8-10,旋转气缸8-10旋转180°后将已被夹紧的针筒8_13的针管朝下,旋转气缸8-10的缸杆另一侧原来处于下方的夹持装置此时置于上方,等待夹紧下一批针筒;
[0187]4、竖直气缸8-2推动硅油筒8-3向上运动,使针管浸没于硅油中;
[0188]5、竖直气缸8-2带动硅油筒8-3回程,完成针管的上硅油操作;
[0189]6、旋转气缸8-10旋转180°,将已上好硅油的针筒旋转置上方等待输出,此时原来处于上方的针筒转至下方进行上硅油操作,从而实现连续式上硅油。
[0190](7)、次品剔除装置9的说明:
[0191]见图41至43,次品剔除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I的上表面对称固接第九支架9_2,第九支架9-2的上端固接支架板9-14 ;支架板9-14的上表面固接水平滑轨9_6,水平滑轨9-6滑动连接滑块9-9,滑块9-9的一侧与水平气缸9-5的缸杆连接,滑块9_9的上表面固接竖直气缸9-8的缸筒,竖直气缸9-8的缸杆的下端依次穿过滑块9-9及支架板9-14与夹持装置固定连接;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架9-4,夹持架9-4的两侧分别固接夹持气缸9-3的缸筒及夹持板9-11,夹持气缸9-3的缸杆固接夹持块9-13,夹持板9-11与夹持块9_13之间具有夹持空间9-15,夹持装置的下方设置固定于机架I上的针筒座9-12,针筒座9-12上装置针筒9-10,针筒9-10置于夹持空间9-15的下方。
[0192]次品剔除装置9的工作过程如下:
[0193]需要被剔除的针筒9-10固定于针筒座9-12上,竖直气缸9-8推动夹持装置向下移动,使针筒9-10位于夹持装置的夹持空间9-15中;水平气缸9-5驱动滑块9-9向左运动,同时夹持气缸9-3推动夹持块9-13向右运动,使得夹持板9-11与夹持块9-13夹紧针筒
9-10 ;竖直气缸9-8驱动夹持架向上运动至图42的位置后,水平气缸9-5驱动滑块9_9_9向左运动至产品释放处(见图43);夹持气缸9-3带动夹持块9-13向左运动释放针筒9-10,完成整个剔除操作。
[0194](8)、护帽压紧装置11的说明:
[0195]见图44至图48,护帽压紧装置包括对称布置的第十支架11_1,第十支架11_1安装于机架I上,第十支架11-1的上端面共同固接支板11-2,支板11-2的上表面分别固接压紧气缸11-6的缸体及夹紧气缸11-9的缸体,压紧气缸11-6的缸杆穿过支板11-2固定连接压杆11-15,夹紧气缸11-9的缸杆穿过支板11-2固定连接夹板11-11 ;第十支架11_1之间固接横板11-18,横板11-18的一侧固接推动气缸11-17的缸体,推动气缸11-17的缸杆固定连接挡板11-16,挡板11-16位于压杆11-15的下方。
[0196]支板11-2的上表面分别对称固接第一导套11-3及第二导套11_10,压杆11_15的截面为方形结构,其上表面对称固接第一导杆11-4 ;夹板11-11的截面为倒置的L型结构,其上表面对称固接第二导杆11-8,为了方便夹持针筒11-12,夹板11-11的下端具有带斜面的夹头11-111。
[0197]第一导杆4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套11-3中,第二导杆11-8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套
11-10中;第一导杆11-4穿过第一导套11-3连接于第一连杆11-5的两端,第二导杆11_8穿过第二导套11-10连接于第二连杆11-7的两端。
[0198]横板11-18的另一侧固接第三导套11-19 ;挡板11_16的截面为倒置的L型结构,其侧面固接第三导杆11-20,第三导杆11-20滑动连接于第三导套11-19中;挡板11-16具有多个竖向凹槽11-160,竖向凹槽11-160用于放置护帽14。
[0199](9)、护帽压紧装置11的工作过程如下:
[0200]初始状态为多个护帽11-14分别套置于针筒座11-13上的多个针筒11_12上,护帽11-14处于松动状态;当针筒座11-13输送至挡板11-16的下方时,夹紧气缸11_9驱动夹板11-11向下运动,同时推送气缸11-17推动挡板11-16前移,使得夹板11-11的侧面紧靠针筒11-12,挡板11-16紧靠护帽11-14 ;随后压紧气缸11_6推动压杆11-15向下运动,压杆11-15压贴于护帽11-14上,将护帽11-14压紧于针筒11-12上,完成护帽11-14的压紧操作。
[0201]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0202]1、针筒固定装置将针筒固定于固定座上;
[0203]2、第一纵向直线输送装置将针筒运送至装针装置;
[0204]3、装针装置将针管装于固定座上的针筒内;
[0205]4、第一转角输送装置将已装针的针筒座输送至上胶装置;
[0206]5、上胶装置对针管进行涂胶处理;
[0207]6、横向直线输送装置将针筒座输送至烘干装置;
[0208]7、倒针检测装置对针筒上的针管进行检测;
[0209]8、针管通堵检测装置对针管进行通堵检测;
[0210]9、上硅油装置对针管上硅油处理;
[0211]10、第二转角输送装置将产品输送至次品剔除装置;
[0212]11、次品剔除装置对倒针检测装置及针管通堵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次品进行剔除;
[0213]12、第二纵向直线输送装置将产品输送至套护帽装置;
[0214]13、套护帽装置对产品装置护帽;
[0215]14、压紧装置将护帽与针筒压紧;
[0216]15、出料装置对成品出料,完成注射器的装针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射器装针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1)上装置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纵向直线输送装置(16)、第二纵向直线输送装置(17)、横向直线输送装置(14)、第一转角输送装置(13)及第二转角输送装置(15); 所述机架(1)上依次固定连接针筒固定装置(2),装针装置(3),上胶装置(4),烘干装置(5),倒针检测装置(6),针管通堵检测装置(7),上硅油装置(8),次品剔除装置(9),套护帽装置(10),护帽压紧装置(11)及出料装置(12); 所述针筒固定装置(2)的结构如下: 包括机架(1)上的驱动电机(2-13)及与电机(2-13)连接的传送带(2-10),所述机架(I)上固接供料装置,固定装置(2-11)及转移插放装置(2-9 ); 所述供料装置借助支板(2-2)固接于所述机架(1)上,包括与支板(2-2)固接的供料斗(2-5)、输送电机(2-4)及分拨整理装置(2-8),所述分拨整理装置倾斜设置于所述供料斗(2-5 )的下方,所述输送电机(2-4 )连接皮带(2-6 ),所述皮带(2-6 )位于供料斗(2-5 )与分拨整理装置(2-8)之间; 所述固定装置(2-11)包括前推动气缸(2-111)及后推动气缸(2-115),前推动气缸(2-111)借助固定架(2-110)固接于机架(1)上,前推动气缸(2-111)的缸杆固接前夹板(2-112),后推动气缸(2-115)固接于机架(1)上,后推动气缸(2-115)的缸杆固接推板(2-114),推板(2-114)连接后夹板(2-113); 所述转移插放装置(2-9)包括旋转气缸(2-906),旋转气缸(2-906)的缸筒固接第一支架(2-907),所述第一支架(2-907)固接底板(2-908),所述底板(2-908)与升降气缸(2-15)的缸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2-15)固定安装于机架(1)的下表面;所述旋转气缸(2-906 )的缸杆借助固定块(2-901)固接下接板(2-909,所述下接板(2-909 )固接夹持气缸(2-900 ),所述夹持气缸(2-900 )的缸杆固接上接板(2-913);所述第一支架(2-907 )上固接横板(2-904),所述横板(2-904)固接接送气缸(2-903),所述接送气缸(2-903)的缸杆固接夹板(2-905); 所述装针装置(3)的结构如下: 包括机架(1)上的针筒定位输送装置(3-2 ),针管输送装置(3-3 ),刮针装置(3-4)以及针管导入装置(3-5); 所述机架(1)固定装置横向输送电机(3-16)带动的输送带(3-15),纵向电机(3-14)带动的输送带(3-13),所述输送电机(3-16)与纵向电机(3-14)的交叉处设有第一推动气缸(3-8),所述第一推动气缸(3-8)借助固定板(3-9)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第一推动气缸(3-8)的缸杆固定连接推板(3-14); 所述装针装置(3)的针筒定位输送装置(3-2)的结构如下: 包括移动块(3-2-2),输送气缸(3-2-4),机架(1)的下表面固接固定架(3-2-16),所述固定架(3-2-16)固接横向导杆(3-2-9),所述横向导杆(3-2-9)滑动连接滑块(3-2-7);所述滑块(3-2-7)固接支板(3-2-8),所述支板(3-2-8)穿过机架(1)上的导槽(3_2_15)固接位于机架(1)上表面的移动板(3-2-12),所述移动板(3-2-12)的两端分别固接左拨板(3-2-14)及右拨板(3-2-13);所述输送气缸(3_2_4)的缸筒与所述固定架(3_2_16)固接,输送气缸(3-2-4)的缸杆穿过所述固定架(3-2-16)与所述滑块(3-2-7)固接;所述机架(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定位气缸(3-2-10),所述定位气缸(3-2-10)的缸杆固接定位杆(3-2-11),所述定位杆(3-2-11)穿过所述机架(1); 所述装针装置(3)的针管输送装置(3-3)的结构如下: 包括机架(1)上对称固接的支板(3-3-2),所述支板(3-3-2)穿过所述机架(1)并借助固定块(3-3-14)固接于机架(1)上;所述支板(3-3-2)的下部固接侧放的第一横板(3-3-9),所述第一横板(3-3-9)的侧面固接升降气缸(3-3-10),所述升降气缸(3-3-10)的缸杆(3-3-11)借助固定板(3-3-12)固接平放的第二横板(3-3-8),所述第二横板(3-3-8)上固接立放的针板(3-3-4),所述针板(3-3-4)的顶端带有针槽(3_3_5);所述支板(3-3-2)的上部固接平放的第三横板(3-3-6),所述第三横板(3-3-6)的两端对称固接料斗(3-3-3); 所述装针装置(3)的刮针装置(3-4)的结构如下: 包括机架(1)上的第二支架(3-4-2),所述机架(1)的上表面借助第一固定板(3-4-13)对称固接所述第二支架(3-4-2),第二支架(3-4-2)的上端借助轴承(3-4-3)转动连接第一横杆(3-4-20),第一横杆(3-4-20)的中部径向固定连接气缸(3_4_4)的缸体,所述气缸(3-4-4)的缸杆借助第一连接块(3-4-17)固接第二横杆(3-4-16);第二横杆(3-4-16)的轴向两侧对称固接第二连接块(3-4-6),所述第二连接块(3-4-6)的端部固接连杆(3-4-7),连杆(3-4-7)的下端固接刮针板;所述第二横杆(3-4-16)的两端对称转动连接导轮(3-5),导轮(3-5)的周缘紧靠固接于机架(1)上的导板(3-4-8)的上端面,所述导板(3-4-8)的上端面带有导向凸缘(3-4-801); 所述装针装置(3)的针管导入装置(3-5)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固定导针板(3-5-3)、第二推动气缸(3-5-1),所述第二推动气缸(3-5-1)的缸杆固定连接移动导针板(3-5-4),所述固定导针板(3-5-3)与所述移动导针板(3-5-4)的侧面均具有导针槽(3-5-5); 所述上胶装置(4)的结构如下: 包括机架(1)上表面中部固接的第三支架(4-4),机架(1)的侧面立柱上对称固接第四支架(4-20 ),第四支架(4-20 )位于第三支架(4-4 )的下方; 所述第三支架(4-4)的上端固接第一支板(4-6),第一支板(4-6)固接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板(4-6)固接的竖直气缸(4-7),竖直气缸(4-7)的缸杆固接第二支板(4-9),所述第二支板(4-9)的下表面两端对称固接夹紧气缸(4-5),所述夹紧气缸(4-5)的缸杆分别固接夹手(4-3)的两端; 于所述夹手(4-3)的下方:所述机架(1)上对称固接第一定位块(4-2)及第二定位块(4-21),第一定位块(4-2)与第二定位块(4-21)之间装置安装有针筒(4_18)的针筒座(4-22); 所述第四支架(4-20)的上端固接第三支板(4-19),第三支板(4-19)的上表面固接滑轨(4-17),所述滑轨(4-17)上装置上胶装置;所述上胶装置包括借助滑块(4-16)与所述滑轨(4-17)滑动连接的滑板(4-14),滑板(4-14)的上表面固接第五支架(4_13),第五支架(4-13)的上端分别固接上下设置的存胶合盒(4-8)及第四支板(4-12),所述第四支板(4-12)的上表面固接胶盘电机(4-10),胶盘电机(4-10)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第四支板(4-12)固接胶盘(4-11),所述胶盘(4-11)的边缘部分位于所述存胶盒(4-8)中。所述驱动电机(4-23)借助第六支架与机架(1)固接,并位于所述第三支板(4-19)的一侧,驱动电机(4-23 )的电机轴连接传送带轮轮(4-24 ),传送带轮(4-24 )上的传送带(4_15 )与所述滑板(4-14)的下表面固接; 所述倒针检测装置(6)的结构如下: 机架(1)的上表面一侧纵向对称固接第七支架(6-13)及立板(6-4),立板(6-4)位于所述第七支架(6-13)之间;所述第七支架(6-13)的上端固接水平固定板(6-3),水平固定板(6-3)的上下表面分别固接第一吸光板(6-6);立板(6-4)的中部横向固接计数感应器(6-2),立板(6-4)的上端横向固接横板(6-14),所述横板(6-14)位于所述水平固定板(6-3)的上方,横板(6-14)的一端部固接倒针检测感应器(6-5);所述机架(1)的上表面另一侧纵向固接固定座(6-9),所述固定座(6-9)的中部横向固接气缸(6-8)的缸体(6-8),所述气缸(6-8)的缸杆固接夹紧装置(6-7);所述夹紧装置(6-7)整体呈U型结构,其开口端横向设置并朝向立板(6-4),夹持装置(6-7)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二吸光板(6-71)及下板(6-72),第二吸光板(6-71)与下板(6-72)之间连接侧板(6-73),所述侧板(6-73)与所述气缸(6-8)的缸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吸光板(6-71)的侧面具有第一凹槽(6-75),所述下板(6-72)的侧面具有第二凹槽(6-74),所述第一凹槽(6-75)与第二凹槽(6_74)设置于所述夹紧装置(6-7)的同一侧; 所述针管通堵检测装置(7)的结构如下: 包括机架(1)上的固定支架及被检产品针筒座(7-26);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装置于机架(1)上表面的夹持装置固定支架,检测装置固定支架(7-16)及固定装置于机架(1)下表面的通气装置固定支架(7-19); 所述夹持装置固定支架包括对称布置的第一固定架(7-3)及第二固定架(7-17),第一固定架(7-3)与第二固定架(7-17)分别固接第一夹持气缸(7-2)及第二夹持气缸(7-15)的缸筒,所述第一夹持气缸(7-2)与第二`夹持气缸(7-15)的缸杆分别固接第一夹手及第二夹手; 所述检测装置固定支架(7-16)固接第二支板(7-13),所述第二支板(7-13)固接竖直气缸(7-9)的缸杆;竖直气缸(7-9)的缸筒固接一端具有第一通气孔(7-24)的第一支板(7-10),所述第一支板(7-10)固接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感应器(7-8)及平衡板(7-25),所述感应器(7-8)借助固定架(7-7)与所述第一支板(7-10)固接,所述平衡板(7-25)转动连接于与所述第一支板(7-10)固接的针筒座(7-6)上; 所述通气装置固定支架(7-19)固接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括通气气缸(7-20),通气气缸(7-20)的缸杆固接带有第二通气孔(7-22)的通气头(7-21),所述通气气缸(7-20)的缸筒与所述通气装置固定支架(7-19)固接; 所述上硅油装置(8)的结构如下: 包括机架(1)顶部固接固定板(8-4),机架(1)的底部固接第八支架(8-14); 所述固定板(8-4)的下表面固接第一支板(8-15)、第二支板(8-16)及第三支板(8-17),第一支板(8-15)固定连接旋转气缸(8-10)的缸筒,旋转气缸(8-10)的缸杆借助轴承与第二支板(8-16)及第三支板(8-17)连接,缸杆的两侧轴向对称固定连接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纵支板(8-5),纵支板(8-5)的一端固定连接水平支板(8-12),另一端借助固定板(8-11)与旋转气缸(8-10)的缸杆固定连接,水平支板(8-12)的一端借助固定架(8-8)固定连接夹紧气缸(8-9)的缸筒,另一端固接固定夹手(8-6),所述夹紧气缸(8-9)的缸杆固定连接活动夹手(8-7),所述固定夹手(8-6)与活动夹手(8-7)之间具有夹持空间; 所述固定第八支架(8-14)的上端固定连接竖直气缸(8-2)的缸筒,竖直气缸(8-2)的缸杆固定连接硅油桶(8-3),所述硅油桶(8-3)位于所述夹持装置的下方; 所述次品剔除装置(9)的结构如下: 机架(1)的上表面对称固接第九支架(9-2),第九支架(9-2)的上端固接支架板(9-14),所述支架板(9-14)的上表面固接水平滑轨(9-6),所述水平滑轨(9-6)滑动连接滑块(9-9 ),所述滑块(9-9 )的一侧与水平气缸(9-5 )的缸杆连接,滑块(9-9 )的上表面固接竖直气缸(9-8 )的缸筒,所述竖直气缸(9-8 )的缸杆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滑块(9-9 )及支架板(9-14)与夹持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架(9-4),夹持架(9-4)的两侧分别固接夹持气缸(9-3 )的缸筒及夹持板(9-11),所述夹持气缸(9-3 )的缸杆固接夹持块(9-13 ),所述夹持板(9-11)与夹持块(9-13)之间具有夹持空间(9-15); 所述护帽压紧装置(11)的结构如下: 包括对称布置的第十支架(11-1),第十支架(11-1)的上端面共同固接支板(11-2),所述支板(11-2)的上表面分别固接压紧气缸(11-6)的缸体及夹紧气缸(11-9)的缸体,所述压紧气缸(11-6)的缸杆穿过所述支板(11-2)固定连接压杆(11-15),所述夹紧气缸(11-9)的缸杆穿过所述支板(11-2)固定连接夹板(11-11);所述第十支架(11-1)之间固接横板(11-18),所述横板(11 -18)的一侧固接推动气缸(11-17)的缸体,所述推动气缸(11-17)的缸杆固定连接挡板(11-16),所述挡板(11-16)位于所述压杆(11-15)的下方。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装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固定装置(2)中,机架(I)上固接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气缸(2-12)及定位块(2-16);所述支板(2-2)上固接刮板驱动电机(2-3),所述刮板驱动电机(2-3)的电机轴上固接刮板(2-7),所述刮板(2-7)位于所述分拨整理装置(2-8)的上方;所述上接板(2-913)、下接板(2-909)及夹板(2-905)分别具有凹槽;所述后推动气缸(2-115)的缸杆上套置弹簧(2-18)。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装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针装置(3)中:所述机架(I)借助支板(12 )固定连接针筒定位气缸(11),所述针筒定位气缸(3-11)的缸杆固定连接定位板(3-15);所述固定架(3-2-16)包括固接的竖板(3-2-6)及横板(3-2-5),所述横板(3-2-5 )与机架(1)的下表面固接,所述竖板(3-2-6 )固接所述输送气缸(3-2-4 )的缸筒;所述针管输送装置(3-3)中:所述针板(3-3-4)的顶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横板(3-3-6)具有方形槽(3-3-601),所述针板(3-3-4)穿过所述方形槽(3-3-601);所述刮板装置(3_4)中:所述机架(1)上对称固接立板(3-4-10),所述立板(3-4-10)对称分布于所述导板(3-4-8)的下方,立板(3-4-10)的上端面固接固定架(3-4-9),所述固定架(3-4-9)的侧面固接所述导板(3-4-8);所述机架(3-4-1)借助第二固定板(3-4-11)固接所述立板(3_4_10);所述刮针板包括与所述连杆(3-4-7)固定连接的第一刮板(3-4-15),第一刮板(3-4-15)的侧面固接第二刮板(3-4-18);所述第一刮板(3-4-15)与第二刮板(3_4_18)间固定夹持橡胶板(3-4-14);所述第二支架(3-4-2)之间固接固定横板(3-4-19)。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装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装置(4)中,所述第五支架(4-13)的上端分别固接倾斜设置的存胶合盒(4-8)及第四支板(4-12)。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装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针检测装置(6)中,所述第一凹槽(6-75)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凹槽(6-74)呈U型结构。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装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通堵检测装置(7)中,所述第一夹手包括第一下夹手(7-18)及第一上夹手(7-5),所述第二夹手包括第二下夹手(7-23 )及第二上夹手(7-11);所述第一上夹手(7-5 )及所述第二上夹手(7_11)分别借助第一夹手支板(7-4)及第二夹手支板(7-14)固接于所述第一夹持气缸(7-2)及第二夹持气缸(7-15)的缸杆上;所述通气孔(7-24)位于所述平衡板(7-25)的左末端下方位置。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装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硅油装置(8)中,所述纵支板(8-5 )借助固定板(8-11)与旋转气缸(8-10 )的缸筒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手(8-6 )与夹手(8-7)的上表面处于同一高度。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装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护帽装置(10)的结构与所述针筒固定装置(2)的结构一致。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装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帽压紧装置(11)中,所述支板(11-2)的上表面分别对称固接第一导套(11-3)及第二导套(11-10),所述压杆(11-15)的截面为方形结构,其上表面对称固接第一导杆(11-4);所述夹板(11-11)的截面为倒置的L型结构,其上表面对称固接第二导杆(11-8);所述第一导杆(11-4)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套(11-3)中,所述第二导杆(11-8)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套(11-10)中;所述第一导杆(11-4)穿过所述第一导套(11-3)连接于第一连杆(11-5)的两端,所述第二导杆(11-8)穿过所述第二导套(11-10)连接于第二连杆(11-7)的两端;所述横板(11-18)的另一侧固接第三导套(11-19);所述挡板(11-16)的截面为倒置的L型结构,其侧面固接第三导杆(11-20),所述第三导杆(11-20)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导套(11-19)中;所述挡板(11-16)具有多个竖向凹槽(11-160);所述夹板(11-11)的下端具有带斜面的夹头(11-11 1)。
【文档编号】B23P21/00GK103506842SQ201310459337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董仲伟 申请人:无锡众望四维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