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49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钢筋送进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加工建筑业中的各种钢筋产品,通常需要把原材料盘条线材钢筋拉直后再输送到加工设备中进行深加工,在盘条钢筋送到深加工设备前,需要将盘条钢筋经牵引机构进行输送,再由调直机构将弯曲钢筋加工成直条钢筋。现有技术的牵引机构包括:连接电机的主驱动轮和位于主驱动轮上方的压轮,盘条钢筋在主驱动轮和压轮之间利用摩擦力被牵引移动。为提高现有技术钢筋牵引效率,一次同时加工两根盘条钢筋。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需求,为了提高钢筋在混凝土结构里附着力,建筑业采用热轧带肋三级钢筋替代光圆的盘条钢筋,即带肋钢筋表面分布有凸肋,其截面呈椭圆。采用现有技术钢筋牵引机构、调直机构输送调直带肋钢筋存在如下缺陷:首先,当两根带肋钢筋同时穿过牵引机构的主驱动轮和压轮之间时,由于带肋钢筋截面是椭圆形,同时进入主驱动轮和压轮之间的两根钢筋截面形状存在差异,同一个压轮不能同时压在两根钢筋上,存在压在两根钢筋上的压力不一致,当同时增加压轮压紧力时,会使其中一根钢筋压力过大压伤钢筋表面,压力小的钢筋出现扭转滚动和打滑现象,现有技术压轮机构难以保证两根钢筋同时得到均匀稳定压紧驱动力。其次,现有技术的送进机构采用一个主驱动轮上面对应一个压下轮,钢筋从主驱动轮和压下轮的切线方向通过,钢筋和驱动轮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牵引速度慢。再有,被牵引钢筋的前进方向为一直线,在送进过程中容易发生自转,存在弯曲出来的箍筋因为钢筋在送进过程中的扭转造成几个边不在一个平面内的变形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 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被输送的钢筋沿圆弧路径送进,加大主驱动轮与钢筋接触面积,减少压轮对钢筋表面压力,压轮连接微调弹性压下机构,使得每根钢筋都得到适合的压紧力,保证多根钢筋同时送进不发生打滑、不同步和防扭转的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所述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牵引机构和结构相同位置对称的两个矫直轮组,所述牵引机构设置在两个矫直轮组之间,其位置高于位于两侧的两个矫直轮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主驱动轮和位于主驱动轮上方的压轮;所述主驱动轮外缘上设置有牵引钢筋的V型槽,主驱动轮一端连接旋转动力源,旋转动力源支撑在机架上;所述压轮横截面外缘呈向外凸的梯型,压轮设置在调整其位置的压下机构上,所述压下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两个矫直轮组均分别包括:多个矫直轮和矫直轮压下机构;所述多个矫直轮将绕裹在主驱动轮上被牵引的钢筋压呈弧形,所述压轮压在主驱动轮的V型槽内弧形钢筋上。[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首先,本实用新型的钢筋在主驱动轮与矫直轮组之间行走的是圆弧路径,钢筋与主驱动轮形成圆弧面接触,加大了钢筋与主驱动轮压紧接触面积,钢筋在被送进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自身的扭转,牵引效果好。其次,主驱动轮和压轮上的特殊槽型,能将钢筋压牢在V型槽内,保证钢筋能固定一个截面不发生扭转,防止钢筋在牵引过程中出现打滑、伤肋、扭转、不同步的缺陷,提高成品钢筋品质。再有,压轮压在钢筋的弧形面上防止压轮对带肋钢筋表面肋的压伤,使得压紧每根钢筋的压紧量能达到最理想状态,多根钢筋的同步性好。最后,本实用新型整体压下机构和单独微调弹性压下机构,能在同一时间内调整数根钢筋同步、协调的进料,到使得钢筋能一致同步的被送进,且不受各自截面差异影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在沿所述主驱动轮I的V型槽圆弧面的上方设置有结构相同间隔排布的一组压轮,一组压轮包括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 ;图2是图1的B-B向示意图,显示压轮有两个结构相同对应设置在主驱动轮I双V型槽横截面的上方;图3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2中P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矫直轮组局部示意图。《附图中序号说明》1:主驱动轮;2:机架;3:固定矫直轮;4:钢筋;5:可调矫直轮;6:矫直压下往复驱动机构;7A:前压轮;7B:后压轮;7:第一压轮;7a:第二压轮;8: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a:微调压下往复驱动机构;9:压轮固定板;10:整体压下机构;10a:压下往复驱动机构;11:压轮滑板;12:矫直压板;13:矫直轮调节装置;15:整体滑板;16:弹簧;17:调整螺杆;18:移动滑块;20:销轴;30:矫直轮组;40:牵引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所述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包括:机架2、设置在机架2上的牵引机构40和结构相同位置对称的两个矫直轮组30。所述牵引机构40设置在两个矫直轮组30之间,其位置高于位于两侧的两个矫直轮组30 ;所述牵引机构40包括:主驱动轮I和位于主驱动轮I上方的压轮;所述主驱动轮I外缘上设置有牵引钢筋4的V型槽,主驱动轮I 一端连接旋转动力源(图未视),旋转动力源支撑在机架2上。所述压轮横截面外缘呈向外凸的梯型,压轮设置在调整其位置的压下机构上,所述压下机构设置在机架2上。压轮向外凸的梯型横截面便于将钢筋压在主驱动轮IV型槽内。所述两个矫直轮组30均分别包括:多个固定矫直轮3、多个可调矫直轮5和矫直轮压下机构;所述多个固定矫直轮3、多个可调矫直轮5将绕裹在主驱动轮I上被牵引的钢筋4压呈弧形,所述压轮压在主驱动轮I的V型槽内弧形钢筋上。在沿所述主驱动轮I的V型槽圆弧面的上方设置有结构相同间隔排布的一组压轮,所述一组压轮包括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图中I中显示一组压轮是一组前压轮7A。所述一组前压轮7A包括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所述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铰接在压下机构上且压在绕裹主驱动轮I的V型槽圆弧面内的弧形钢筋4上。所述压下机构包括整体压下机构10和连接在整体压下机构10下面的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 ;所述整体压下机构10包括:固定在机架2上的压下往复驱动机构10a,压下往复驱动机构IOa的压杆连接整体滑板15 —端,整体滑板15另一端连接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所述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包括:固定在整体滑板15另一端的微调压下往复驱动机构8a,微调压下往复驱动机构8a的压杆连接接弹簧16的一端,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压轮滑板11 ;在压轮滑板11的中部固定有销轴20,在销轴20上铰接有压轮固定板9,所述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分别铰接在压轮固定板9两端。所述压下往复驱动机构IOa和微调压下往复驱动机构8a是:气缸/油缸、电动推杆、螺杆。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主驱动轮I外缘上设置有牵引两根钢筋4的双V型槽;所述压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前压轮7A和后压轮7B,前压轮7A和后压轮7B对应设置在主驱动轮I双V型槽横截面的上方,所述前压轮7A和后压轮7B连接在一个压下机构上,压下机构设置在机架2上。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两个压轮(即前压轮7A和后压轮7B)中分别包括结构相同的一对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 ;两个压轮(即前压轮7A和后压轮7B)中的每一对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分别压在绕裹主驱动轮I双V型槽圆弧面内的两根弧形钢筋4上。所述两个 压轮(即前压轮7A和后压轮7B)中的两对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铰接在一个压下机构上;所述压下机构包括一个整体压下机构10和连接在整一个体压下机构10下面结构相同的两个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 ;所述整体压下机构10包括:固定在机架2上的压下往复驱动机构10a,压下往复驱动机构IOa的压杆连接整体滑板15 —端,整体滑板15另一端连接结构相同的两个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 ;所述每个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均包括:固定在整体滑板15另一端的微调压下往复驱动机构8a,微调压下往复驱动机构8a的压杆连接连接弹簧16的一端,弹簧16的另一端连接压轮滑板11 ;在压轮滑板11的中部固定销轴20,在销轴20上铰接有压轮固定板9,所述前压轮7A和后压轮7B中的每对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分别铰接在压轮固定板9两端。所述多个矫直轮包括铰接在机架2上的多个固定矫直轮3和位于多个固定矫直轮3上方的多个可调矫直轮5 ;所述可调矫直轮5铰接在矫直轮压下机构上且与固定矫直轮3交错设置。所述矫直轮压下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2上的矫直压下往复驱动机构6,矫直压下往复驱动机构6的压杆连接矫直压板12 —端,矫直压板12另一端装有多个结构相同间隔设置的矫直轮调节装置13,所述每个矫直轮调节装置13上均铰接有可调矫直轮5。所述所述矫直轮调节装置13均包括:铰接支撑可调矫直轮5的移动滑块18,所述移动滑块18滑配在矫直压板12另一端的滑槽内,调整螺杆17的螺纹端头顶在移动滑块18顶部,所述调整螺杆17的上部配装在矫直压板12的螺孔中,调整螺杆17的螺帽露在矫直压板12外,便于调整移动滑块18的位置,也相应调整可调矫直轮5的位置。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钢筋在主驱动轮I与矫直轮组30之间行走的是圆弧接触面,被送进过程中防止钢筋扭转;所述弧接触面加大了压紧的接触面积,压下过程中防止伤钢筋表面;使得钢筋在绕裹在主驱动轮I的V型槽内可以把截面不圆的带肋钢筋压紧卡住保持在一个初始的状态,能防止钢筋被牵引的过程中在槽里旋转;通过整体压下机构和微调弹性压下机构将钢筋4压紧到适当的程度,特别是微调弹性压下机构适应带肋钢筋在被牵引过程中 的形状波动。
权利要求1.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所述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包括:机架(2)、设置在机架(2)上的牵引机构(40)和结构相同位置对称的两个矫直轮组(30),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40)设置在两个矫直轮组(30)之间,其位置高于位于两侧的两个矫直轮组(30);所述牵引机构(40)包括:主驱动轮(I)和位于主驱动轮(I)上方的压轮;所述主驱动轮(I)外缘上设置有牵引钢筋(4)的V型槽,主驱动轮(I) 一端连接旋转动力源,旋转动力源支撑在机架(2)上;所述压轮横截面外缘呈向外凸的梯型,压轮设置在调整其位置的压下机构上,所述压下机构设置在机架(2)上;所述两个矫直轮组(30)均分别包括:多个矫直轮(3、5)和矫直轮压下机构;所述多个矫直轮(3、5)将绕裹在主驱动轮(I)上被牵引的钢筋(4)压呈弧形,所述压轮压在主驱动轮(I)的V型槽内弧形钢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轮(I)外缘上设置有牵引两根钢筋(4)的双V型槽;所述压轮有两个结构相同对应设置在主驱动轮(I)双V型槽横截面的上方,所述两个压轮连接在一个压下机构上,压下机构设置在机架(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主驱动轮(I)的V型槽圆弧面的上方设置有结构相同间隔排布的一组压轮,所述一组压轮包括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所述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铰接在压下机构上且压在绕裹主驱动轮(I)的V型槽圆弧面内的弧形钢筋(4)上;所述压下机构包括整体压下机构(10)和连接在整体压下机构(10)下面的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所述整体压下机构(10)包括:固定在机架(2)上的压下往复驱动机构(10a),压下往复驱动机构(IOa)的压杆连接整体滑板(15) —端,整体滑板(15)另一端连接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所述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包括:固定在整体滑板(15)另一端的微调压下往复驱动机构(8a),微调压下往复驱动机构(8a)的压杆连接弹簧(16)的一端,弹簧(16)的另一端连接压轮滑板(11);在压轮滑板( 11)的中部固定有销轴(20 ),在销轴(20 )上铰接有压轮固定板(9 ),所述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分别铰接在压轮固定板(9)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下往复驱动机构(IOa)和微调压下往复驱动机构(8a)是:气缸/油缸、电动推杆、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压轮中的每个压轮分别包括结构相同的一对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两个压轮中的每一对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分别压在绕裹主驱动轮(I)双V型槽圆弧面内的两根弧形钢筋(4)上;两个压轮中的两对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铰接在一个压下机构上;所述压下机构包括一个整体压下机构(10 )和连接在整一个体压下机构(10 )下面结构相同的两个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所述整体压下机构(10)包括:固定在机架(2)上的压下往复驱动机构(10a),压下往复驱动机构(IOa)的压杆连接整体滑板(15)—端,整体滑板(15)另一端连接结构相同的两个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所述每个微调弹性压下机构(8)均包括:固定在整体滑板(15)另一端的微调压下往复驱动机构(8a),微调压下往复驱动机构(8a)的压杆连接弹簧(16)的一端,弹簧(16)的另一端连接压轮滑板(11);在压轮滑板(11)的中部固定销轴(20),在销轴(20)上铰接有压轮固定板(9),所述两个压轮中的每对第一压轮(7)和第二压轮(7a)分别铰接在压轮固定板(9)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矫直轮(3、5)包括铰接在机架(2)上的多个固定矫直轮(3)和位于多个固定矫直轮(3)上方的多个可调矫直轮(5 );所述可调矫直轮(5 )铰接在矫直轮压下机构上且与固定矫直轮(3 )交错设置;所述矫直轮压下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2)上的矫直压下往复驱动机构(6),矫直压下往复驱动机构(6)的压杆连接矫直压板(12) —端,矫直压板(12)另一端装有多个结构相同间隔设置的矫直轮调节装置(13),所述每个矫直轮调节装置(13)上均铰接有可调矫直轮(5)。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矫直轮调节装置(13)均包括:铰接支撑可调矫直轮(5)的移动滑块(18),所述移动滑块(18)滑配在矫直压板(12)的滑槽内,调整螺杆(17)的螺纹端头顶在移动滑块(18)顶部,所述调整螺杆(17)的上部配装在矫直压板(12)的螺孔中,调整螺杆(17)的螺帽露在矫直压板(12)外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扭转型钢筋送进装置,其结构包括机架、两个矫直轮组,牵引机构设置在两个矫直轮组之间其位置高于两个矫直轮组;牵引机构包括主驱动轮和压轮;主驱动轮外缘上设置有牵引钢筋V型槽;压轮横截面外缘呈向外凸梯型,压轮设置在压下机构上,压下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两个矫直轮组均分别包括多个矫直轮和矫直轮压下机构;多个矫直轮将绕裹在主驱动轮上被牵引的钢筋压呈弧形,压轮压在弧形钢筋上。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钢筋与主驱动轮圆弧面接触,钢筋与主驱动轮压触面积大,钢筋不发生扭转,牵引效果好;压轮能将钢筋压牢,防止钢筋打滑、伤肋、扭转、不同步缺陷,提高成品钢筋品质。多根钢筋同步性好,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文档编号B21F23/00GK203091612SQ20132004953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陈振东 申请人: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