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倒钩冲压工件的退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85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倒钩冲压工件的退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带倒钩冲压工件的退料结构。
背景技术
冲压模的结构是模具的工作稳性、使用寿命、制品的质量及模具的可操作性的关键性因素,模具结构一方面取决于制品的结构,另一方面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创新能力。随着冲压件的生产的周期将越来越短,功效将越来越高,成本将进一步的降低,由于一些冲压件上有向内的倒钩结构,若采取以往生产工艺时,零件冲压完工后倒钩结构会卡在上摸上,需操作工用镊子钳从上摸上将零件取出,导致模具的可操作性差,且操作不安全,影响零件的生产效率,现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种带倒扣工件的模具退料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052492.0公开了一种加工件能方便地向上取件的侧翻边模。一种侧翻边模,包括水平斜楔、凸模、底座、凹模;所述的底座设有托块;所述的凹模设有凸缘;所述的凸模与水平斜楔固定连接;所述的水平斜楔下端面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侧翻边模还包括凹模转座;所述的凹模与凹模转座固定连接;所述的凹模转座与底座枢接;所述的凹模转座与底座间设有转动驱动机构。该侧翻边模使加工件能方便地向上取件。但对于具有倒钩结构的冲压工件还是不能顺利的使工件与模具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倒钩冲压工件的退料结构,解决带倒钩的工件冲压成型后不易从模具上取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倒钩冲压工件的退料结构,包括固定在上模固定板上的凹模,固定在下模上的凸模,在凹模的侧面设置有摆块,摆块和凹模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限位柱,摆块绕第一转轴转动;凹模位于第二转轴处设置有弧形轨迹孔,凹模位于限位柱处设置有长条形孔,还设置有活动凸模,活动凸模通过安装孔套在限位柱上,在凹模上设置有与活动凸模相适配的活动孔;在下模上还固定设置有轨迹块,轨迹块上设置有轨迹槽,所述第二转轴一端置于轨迹槽内且可以沿轨迹槽运动。为保证摆块的初始状态,所述的凹模位于第一转轴和限位柱之间还设置有定位珠,所述摆块设置有与定位珠相适配的定位孔。为使第二转轴移动更顺畅准确,所述第二转轴位于轨迹槽的一端设置有轴承,轴承置于轨迹槽内且可以沿轨迹槽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摆块带动活动凸模伸缩完成带倒钩工件的冲压及退件,结构简单可靠,可自动完成冲压工件与上模的分离,退件效率高。所述定位珠可以保证摆块的初始位置不会偏离,保证模具初始状态的一致性和模具的稳定性。所述的轴承结构,使得第二转轴沿轨迹槽的移动更顺畅,保证加工的精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冲压工件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摆块与凹模配合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分离状态下摆块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具闭合状态下摆块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一种带倒钩冲压工件的退料结构,包括固定在上模固定板3上的凹模5, 与上模固定板3螺栓连接的上模座21,设置在上模座21上的模架总成I ;固定在下模上的凸模10,凸模10通过凸模固定板15固定,在凹模5的侧面设置有摆块13,摆块13和凹模5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转轴11、第一转轴6、限位柱9,摆块13绕第一转轴6转动;所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11 一端提供开口档圈4限位,凹模5位于第二转轴11处设置有弧形轨迹孔2,凹模5位于限位柱9处设置有长条形孔17,还设置有活动凸模8,活动凸模8通过安装孔套在限位柱9上,在凹模5上设置有与活动凸模8相适配的活动孔18 ;在下模的轨迹块固定板16上还固定设置有轨迹块14,轨迹块14上设置有轨迹槽19,所述第二转轴11位于轨迹槽19的一端设置有轴承12,轴承12置于轨迹槽19内且可以沿轨迹槽19运动。为使摆块13初始位置确定,所述的凹模5位于第一转轴6和限位柱9之间还设置有定位珠7,所述摆块13设置有与定位珠7相适配的定位孔20。所述的定位珠7由定位套及置于定位套端部的钢珠,在定位套内设置有顶住钢珠的压簧。当上模与下模分离时,摆块13处于初始位置,所述定位珠7卡在摆块13的定位孔20内,当上模向下运动时,轴承12沿着轨迹槽19运动,带动摆块13绕第一转轴6摆动,摆块13克服定位珠7的弹簧力,驱使摆块13下端的限位柱9在长条形孔17内移动,带动固定在限位柱9上的活动凸模8在活动孔18内向着凹模5方向运动,当上模与下模接触时,活动凸模8穿过凹模5对冲压工件22进行冲压成型。冲压完成后,上模向上运动,轴承12在轨迹槽19内反方向运动,使得活动凸模8也朝向初始位置运动,活动凸模8缩回,与冲压工件22分离,冲压工件22自动掉落取出。
权利要求1.一种带倒钩冲压工件的退料结构,包括固定在上模固定板(3)上的凹模(5),固定在下模上的凸模(10),其特征在于:在凹模(5)的侧面设置有摆块(13),摆块(13)和凹模(5)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转轴(11)、第一转轴(6)、限位柱(9),摆块(13)绕第一转轴(6)转动;凹模(5)位于第二转轴(11)处设置有弧形轨迹孔(2),凹模(5)位于限位柱(9)处设置有长条形孔(17),还设置有活动凸模(8),活动凸模(8)通过安装孔套在限位柱(9)上,在凹模(5)上设置有与活动凸模(8)相适配的活动孔(18);在下模上还固定设置有轨迹块(14),轨迹块(14)上设置有轨迹槽(19),所述第二转轴(11) 一端置于轨迹槽(19)内且可以沿轨迹槽(19)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倒钩冲压工件的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5)位于第一转轴(6)和限位柱(9)之间还设置有定位珠(7),所述摆块(13)设置有与定位珠(7)相适配的定位孔(2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倒钩冲压工件的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11)位于轨迹槽(19)的一端设置有轴承(12),轴承(12)置于轨迹槽(19)内且可以沿轨迹槽(19)运动 。
专利摘要一种带倒钩冲压工件的退料结构,包括固定在上模固定板上的凹模,固定在下模上的凸模,在凹模的侧面设置有摆块,摆块和凹模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限位柱,摆块绕第一转轴转动;凹模位于第二转轴处设置有弧形轨迹孔,凹模位于限位柱处设置有长条形孔,还设置有活动凸模,活动凸模通过安装孔套在限位柱上,在凹模上设置有与活动凸模相适配的活动孔;在下模上还固定设置有轨迹块,轨迹块上设置有轨迹槽,所述第二转轴一端置于轨迹槽内且可以沿轨迹槽运动。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使得冲压工件上的倒钩结构与上模分离,实现自动退件,结构简单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带倒钩冲压工件的退料结构上。
文档编号B21D45/06GK203091596SQ20132006058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王进丁, 王正成, 朱排进, 李宏志 申请人: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