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弹簧座零件的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26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工弹簧座零件的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用于加工弹簧座零件的复合模具。提出的一种用于加工弹簧座零件的复合模具包括有上模板(15)、模柄(18)、凸凹模Ⅱ(12)、冲孔上模(25)、凸凹模Ⅰ(6)、落料下模(8)、下模板(7)和卸料板(10);模柄(18)与上模板(15)固定连接;在凸凹模Ⅱ(12)的内孔中设置有打料块(26);冲孔上模(25)位于凸凹模Ⅱ(12)的内孔内;凸凹模Ⅰ(6)、落料下模(8)对应凸凹模Ⅱ(12)设置;凸凹模Ⅰ上部的凸模穿过落料下模上的台阶通孔;凸凹模Ⅰ(6)的内孔与冲孔上模(25)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产品的装配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零件的制造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加工弹簧座零件的复合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弹簧座零件的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弹簧座类零件在传统成型工艺中,零件成型过程需单独设计三套模具,结构均比较简单,制造也很容易。但明显存在以下缺点:一是生产效率低下,零件需要更换三次模具或在不同的压力机上才能完成;二是三次成形中,尤其拉延、冲孔两个工艺过程,需要两次更换定位面重复定位,容易造成零件拉延后壁部高低不均,冲孔中心偏移、不对中;据不完全统计,该弹簧座采用三套模具成型时,仅因中心孔偏移造成的零件废品率就高达20%。尽管每个零件价值不高,但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却很大。三是因为拉延后弹簧座的壁高很难平齐,不得不增加车工工艺,加工繁杂,拉长了生产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加工弹簧座零件的复合模具,使其能提高产品的装配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零件的制造成本。
[0004]本实用新型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用于加工弹簧座零件的复合模具,所述的复合模具包括有上模板、模柄、凸凹模I1、冲孔上模、凸凹模1、落料下模、下模板和卸料板;所述的上模板、下模板上下设置;所述上模板的中心具有台阶通孔,且上模板上所述台阶通孔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所述模柄的中心具有通孔;所述的模柄位于上模板的台阶通孔内,且与所述的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凸凹模II的中心具有通孔,所述凸凹模II外表面的形状为落料凸模,且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展开形状相同,所述凸凹模II的内孔为拉延凹模,凸凹模II内孔的内壁面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外形相同;所述的卸料板位于所述凸凹模II的下方,且所述的卸料板上具有使凸凹模II下部的凸模穿过的通孔;所述凸凹模II的下部凸模位于卸料板上的通孔内;在所述凸凹模II的内孔中设置有打料块,所述打料块与凸凹模II的内孔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的卸料板与凸凹模II)之间设置有弹性体I ;所述的弹性体I为在模柄的作用下压缩使所述的凸凹模II向下伸出的结构;所述的冲孔上模位于凸凹模II的内孔内,并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冲孔上模的下端面与凸凹模II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凸凹模1、落料下模对应所述的凸凹模II设置;所述凸凹模II与凸凹模1、落料下模之间的空腔构成用以放置所需加工零件空腔;所述的落料下模为中心具有台阶通孔的落料凹模结构,落料下模中心所具有台阶通孔的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落料下模台阶通孔的最小直径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展开尺寸相同;所述的落料下模台阶通孔的最小直径大于凸凹模II上凸模的外径;所述的凸凹模I固定在下模板的上表面;所述凸凹模I的中心具有通孔,所述凸凹模I的上部为凸模;凸凹模I上部的凸模穿过落料下模上的台阶通孔,且上端面与落料下模的上端面平齐;凸凹模I上部的凸模直径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内径相同;所述凸凹模I的内孔为凹模,所述凸凹模I的内孔与冲孔上模对应设置;所述凸凹模I的内孔为上小下大的台阶通孔,且凸凹模I内孔的上部直径大于冲孔上模的直径,使冲孔上模的下端插入凸凹模I内孔完成对所需加工零件的冲孔加工;所述打料块的上端通过打料销与打板固联;所述的打板位于上模板的台阶通孔内,并与打料杆固联;所述的打料杆位于模柄内,且上端伸出模柄,所述的打料块、打板、打料销和打料杆共同构成打料机构;在所述的凸凹模I与落料下模之间设置有压边圈;所述压边圈的上端面高于落料下模、凸凹模I的上端面;所述的压边圈通过顶料杆支撑;所述的顶料杆穿过下模板固定在托板上;所述的托板为上下设置的两块,两块所述的托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体II ;所述的弹性体II套置在拉杆上,所述的拉杆为两端具有外螺纹的中空结构;所述拉杆的上端与下模板螺纹连接,下端由螺母备紧,所述的拉杆的中心通孔与凸凹模I的内孔相连通;所述的压边圈、拉杆、顶料杆和弹性体II共同构成顶料机构。
[000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加工弹簧座零件的复合模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产品的装配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零件的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弹簧座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拉杆,2、螺母,3、托板,4、弹性体II,5、定位销,6、凸凹模I,7、下模板,8、落料下模,9、压边圈,10、卸料板,11、弹性体I,12、凸凹模II,13、固定板,14、垫板,15、上模板,16、定位销,18、模柄,19、打料杆,20、打板,21、螺钉,22、卸料螺钉,23、打料销,24、导套,25、冲孔上模,26、打料块,27、导柱,29、顶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001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加工弹簧座零件的复合模具,所述的复合模具包括有上模板15、模柄18、凸凹模II 12、冲孔上模25、凸凹模I 6、落料下模8、下模板7、卸料板10、打料机构和顶料机构;所述的上模板15、下模板7上下设置;所述的上模板15上固定有导套24,对应所述的导套24设置有导柱27,所述导柱27的一端固定在下模板7上,另一端套置在导套24中,构成上模板15可沿导柱27上下动作的结构;所述的上模板10为中心具有台阶通孔的结构,且上模板10上所述的台阶通孔为上大下小的结构;所述的模柄18为中心具有通孔的结构;所述的模柄18位于上模板的台阶通孔的上部,且与所述的上模板15固定连接;所述凸凹模II 12为中心具有通孔的结构,所述凸凹模II外表面的形状为落料凸模结构,凸凹模II 12下部凸模的外径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展开尺寸相同,所述凸凹模II 12的内孔为拉延凹模结构,凸凹模II内孔的内壁面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外形相同;所述的卸料板10位于所述凸凹模II 12的下方,且所述的卸料板10上具有使凸凹模II下部的凸模穿过的通孔;所述凸凹模II的下部凸模位于卸料板上的通孔内;在所述凸凹模II 12的内孔中设置有打料块26,所述打料块26与凸凹模II 12的内孔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的卸料板10与凸凹模II 12之间设置有弹性体I 11;所述的弹性体I 11在模柄的作用下压缩可以使所述的凸凹模II向下伸出,对所需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所述的冲孔上模25位于凸凹模II 12的内孔内,并固定在固定板13上;所述冲孔上模25的下端面与凸凹模II 12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凸凹模I 6、落料下模8对应所述的凸凹模II 12设置;所述凸凹模II 12与凸凹模I 6、落料下模8之间的空腔构成用以放置所需加工零件空腔;所述的落料下模8为中心具有台阶通孔的落料凹模结构,落料下模中心所具有的台阶通孔为上小下大的结构;落料下模台阶通孔的最小直径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展开尺寸相同;所述的落料下模台阶通孔的最小直径大于凸凹模II上凸模的外径,使上模板在下压时,凸凹模II 12伸出卸料板10插入落料下模8,完成对所需加工零件的落料加工;所述的凸凹模I 6固定在下模板7的上表面;所述凸凹模I 6为中心具有通孔的结构,所述凸凹模I 6的上部为凸模结构;凸凹模I上部的凸模穿过落料下模上的台阶通孔,且上端面与落料下模8的上端面平齐;凸凹模I 6上部的凸模直径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内径相同;凸凹模I 6上部的凸模在上模板下压时,插入打料块26与凸凹模II 12内孔之间的间隙内,与凸凹模II 12的内孔相配合完成对所需加工零件的拉延加工;所述凸凹模I 6的内孔为凹模结构,所述凸凹模I 6的内孔与冲孔上模25对应设置;所述凸凹模I 6的内孔为上小下大的台阶通孔,且凸凹模I内孔的上部直径大于冲孔上模的直径,使冲孔上模25的下端插入凸凹模I内孔完成对所需加工零件的冲孔加工;所述打料块26的上端通过打料销23与打板20固联;所述的打板20位于上模板15的台阶通孔内,并与打料杆19固联;所述的打料杆19位于模柄18内,且上端伸出模柄18,所述的打料块26、打板20、打料销23和打料杆19共同构成打料机构,所述的打料机构在上模板15下压的过程中向上运动;在所述的凸凹模I 6与落料下模8之间设置有压边圈9 ;所述压边圈9的上端面高于落料下模8、凸凹模I 6的上端面;所述的压边圈9通过顶料杆19支撑;所述的顶料杆19穿过下模板7固定在托板3上;所述的托板3为上下设置的两块,两块所述的托板3之间设置有弹性体II 4 ;所述的弹性体II 4套置在拉杆I上,所述的拉杆I为两端具有外螺纹的中空结构;所述拉杆I的上端与下模板螺纹连接,下端由螺母2备紧,所述的拉杆I的中心通孔与凸凹模I的内孔相连通;所述的压边圈9、拉杆1、顶料杆29和弹性体II 4共同构成顶料机构。
[0012]使用时,工作开始,压力机滑块下移,凸凹模II 12、落料下模8与所需加工零件的板材相触完成落料工作;压力机滑块继续下移,所需加工零件的板材在凸凹模II 12与凸凹模I 6的作用下,并在压边圈9与顶料杆29、托板3、弹性体II 4弹性顶料机构的共同弹性压制下完成弹簧座的拉延过程;随着压力机滑块继续下移,冲孔上模25与凸凹模I 6的内孔相配合,完成弹簧座的冲孔过程,冲孔废料通过凸凹模I 6与拉杆I的中心孔漏到工作台下的废料箱内;随着压力机的回程,包在凸凹模I 6上的工件,由压边圈9顶卸而出,或者卡在冲孔上模25上的工件,由打料机构经由压力机的打杆击打而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加工弹簧座零件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模具包括有上模板(15)、模柄(18)、凸凹模II (12)、冲孔上模(25)、凸凹模I (6)、落料下模(8)、下模板(7)和卸料板(10);所述的上模板(15)、下模板(7)上下设置;所述上模板(10)的中心具有台阶通孔,且上模板(10)上所述台阶通孔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所述模柄(18)的中心具有通孔;所述的模柄(18)位于上模板的台阶通孔内,且与所述的上模板(15)固定连接;所述凸凹模II (12)的中心具有通孔,所述凸凹模II外表面的形状为落料凸模,且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展开形状相同,所述凸凹模II (12)的内孔为拉延凹模,凸凹模II内孔的内壁面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外形相同;所述的卸料板(10)位于所述凸凹模II (12)的下方,且所述的卸料板(10)上具有使凸凹模II下部的凸模穿过的通孔;所述凸凹模II的下部凸模位于卸料板上的通孔内;在所述凸凹模II (12)的内孔中设置有打料块(26),所述打料块(26)与凸凹模11(12)的内孔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的卸料板(10)与凸凹模II (12)之间设置有弹性体I(11);所述的弹性体I(11)为在模柄的作用下压缩使所述的凸凹模II向下伸出的结构;所述的冲孔上模(25)位于凸凹模II (12)的内孔内,并固定在固定板(13)上;所述冲孔上模(25)的下端面与凸凹模II (12)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凸凹模I (6)、落料下模(8)对应所述的凸凹模II (12)设置;所述凸凹模II (12)与凸凹模I (6)、落料下模(8)之间的空腔构成用以放置所需加工零件空腔;所述的落料下模(8)为中心具有台阶通孔的落料凹模结构,落料下模中心所具有台阶通孔的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落料下模台阶通孔的最小直径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展开尺寸相同;所述的落料下模台阶通孔的最小直径大于凸凹模II上凸模的外径;所述的凸凹模I (6)固定在下模板(7)的上表面;所述凸凹模I (6)的中心具有通孔,所述凸凹模I (6)的上部为凸模;凸凹模I上部的凸模穿过落料下模上的台阶通孔,且上端面与落料下模(8)的上端面平齐;凸凹模I (6)上部的凸模直径与所需加工零件的内径相同;所述凸凹模I (6)的内孔为凹模,所述凸凹模I (6)的内孔与冲孔上模(25)对应设置;所述凸凹模I (6)的内孔为上小下大的台阶通孔,且凸凹模I内孔的上部直径大于冲孔上模的直径,使冲孔上模(25)的下端插入凸凹模I内孔完成对所需加工零件的冲孔加工;所述打料块(26)的上端通过打料销(23)与打板(20)固联;所述的打板(20)位于上模板(15)的台阶通孔内,并与打料杆(19)固联;所述的打料杆(19)位于模柄(18)内,且上端伸出模柄(18 ),所述的打料块(26 )、打板(20 )、打料销(23 )和打料杆(19 )共同构成打料机构;在所述的凸凹模I (6)与落料下模(8)之间设置有压边圈(9);所述压边圈(9)的上端面高于落料下模(8)、凸凹模I (6)的上端面;所述的压边圈(9)通过顶料杆(19)支撑;所述的顶料杆(19)穿过下模板(7)固定在托板(3)上;所述的托板(3)为上下设置的两块,两块所述的托板(3)之间设置有弹性体II (4);所述的弹性体II (4)套置在拉杆(I)上,所述的拉杆(I)为两端具有外螺纹的中空结构;所述拉杆(I)的上端与下模板螺纹连接,下端由螺母(2)备紧,所述的拉杆(I)的中心通孔与凸凹模I的内孔相连通;所述的压边圈(9)、拉杆(I)、顶料杆(29 )和弹性体II (4 )共同构成顶料机构。
【文档编号】B21D35/00GK203541255SQ201320459403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丁捷, 刘中彦, 袁善民 申请人: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