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齿履带板终锻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436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双齿履带板终锻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涉及一种锻压机械的零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锻造双齿履带板的锻模。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双齿履带板的终锻造的双齿履带板终锻模。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下端面上设有上模左凹槽(11)、左飞边仓上半凹槽(12)、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上半型腔(13)和右飞边仓上半凹槽(14),下模上端面上设有下模左凸台(21)、左飞边仓下半凹槽(22)、左飞边桥(25)、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右飞边桥(26)、右飞边仓下半凹槽(24)和后飞边桥(27),下模上还设有两个终锻齿形腔(28)。
【专利说明】双齿履带板终锻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压机械的零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锻造双齿履带板的锻模。
【背景技术】
[0002]履带板是工程机械的底盘件之一,常用在挖掘机、推土机、履带式起重机和摊铺机等工程机械上。先前的履带板大部分都是采用铸造工艺生产的,其生产周期长,表面质量差,机械性能差,成品率不高,这主要是铸造工艺本身带来的,铸造工艺有其无法避免的缺陷:金属液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气泡的存在,在形成铸件的过程中易造成气孔、缩孔。目前也有一部分履带板是轧制出来的,不过轧制工艺更适于大批量生产,材料的利用率不高,若小批量生产的话成本太高。双齿履带板是履带板中的一种,本申请的说明书附图图1示出了双齿履带板的外形立体图。目前一般锻造工艺制出的产品的力学性能较铸造工艺制出的产品更好,若要将锻造工艺应用在双齿履带板的制造过程中,则需要有相应的模具。从图1中可以看出,双齿履带板包括板体部P,板体部P的下端面上有两条较凸出的齿2',若采用锻造工艺,只采用一种模具较难使得锻件成形,所以锻造过程要分解成预锻和终锻过程,相应的就需要分别设计模具。其中预锻的主要目的是对锻料分料定位,形成粗略的外形,以方便之后终锻成最终的形状。本申请的说明书附图图2示出了用于预锻过程的预锻模的剖视图,图中I"为上模,2"为下模,从图中可以看出,预锻形成的锻件,其齿形不饱满,锻件的背面有隆起的凸块。终锻的目的就是要将预锻成的锻件锻打成最终的形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双齿履带板的终锻造的双齿履带板终锻模。
[0004]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位于下模的正上方,其中所述上模的下端面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上模左凹槽、左飞边仓上半凹槽、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上半型腔和右飞边仓上半凹槽,所述上模左凹槽位于上模下端面的左侧边缘,所述上模左凹槽、左飞边仓上半凹槽和右飞边仓上半凹槽均沿前后方向设置;
[0005]所述下模的上端面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下模左凸台、左飞边仓下半凹槽、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和右飞边仓下半凹槽,下模左凸台位于下模上端面的左侧边缘,所述左飞边仓下半凹槽与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之间设有左飞边桥,所述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与右飞边仓下半凹槽之间设有右飞边桥,所述下模的上端面上在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的后边缘处设有后飞边桥,所述下模上还设有左右两个终锻齿形腔,两个终锻齿形腔位于所述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的下方且两个终锻齿形腔均与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连通,所述两个终锻齿形腔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飞边仓下半凹槽与左飞边仓上半凹槽共同构成左飞边仓,所述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与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上半型腔共同构成双齿履带板板体部型腔,所述右飞边仓下半凹槽与右飞边仓上半凹槽共同构成右飞边仓。
[0006]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其中所述上模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上模吊装孔,所述下模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下模吊装孔。
[0007]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给出了一种双齿履带板终锻造用的模具构造,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的上模下端面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上模左凹槽、左飞边仓上半凹槽、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上半型腔和右飞边仓上半凹槽,下模的上端面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下模左凸台、左飞边仓下半凹槽、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和右飞边仓下半凹槽,下模上还设有左右两个终锻齿形腔、左飞边桥、右飞边桥和后飞边桥,工作时将预锻成的锻件的两个齿对应地放在两个终锻齿形腔内,当上模下行时会锻打锻件背部隆起的凸块,这样一部分锻料会进入终锻齿形腔使齿形饱满从而形成最终的齿形,一部分锻料会充满双齿履带板板体部型腔,多余的锻料经飞边桥进入飞边仓,于是就将锻料锻打为最终的形状了,之后取下锻件就可进行后续的切边等工艺步骤。所以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能够用于双齿履带板的终锻造。
[0008]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中上模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上模吊装孔,下模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下模吊装孔时,方便人们利用这些吊装孔对上模和下模进行吊运。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双齿履带板的立体图;
[0011]图2为双齿履带板预锻模的正视剖视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第一个实施例在前侧右上视角的立体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第一个实施例在前侧右下视角的立体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第一个实施例在中部位置的正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双齿履带板终锻模第一个实施例,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上模I位于下模2的正上方,参见图4,上模I的下端面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上模左凹槽11、左飞边仓上半凹槽12、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上半型腔13和右飞边仓上半凹槽14,上模左凹槽11位于上模I下端面的左侧边缘,上模左凹槽11、左飞边仓上半凹槽12和右飞边仓上半凹槽14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参见图3,下模2的上端面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下模左凸台21、左飞边仓下半凹槽22、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和右飞边仓下半凹槽24,下模左凸台21位于下模2上端面的左侧边缘,左飞边仓下半凹槽22与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之间设有左飞边桥25,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与右飞边仓下半凹槽24之间设有右飞边桥26,下模2的上端面上在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的后边缘处设有后飞边桥27,下模2上还设有左右两个终锻齿形腔28,两个终锻齿形腔28位于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的下方且两个终锻齿形腔28均与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连通,两个终锻齿形腔28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当上模I与下模2对合时,参见图5,左飞边仓下半凹槽22与左飞边仓上半凹槽12共同构成左飞边仓,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与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上半型腔13共同构成双齿履带板板体部型腔,右飞边仓下半凹槽24与右飞边仓上半凹槽14共同构成右飞边仓。
[0016]工作时,将预锻形成的锻件放置到下模上,使两个齿对应地位于两个终锻齿形腔28内,下模下行并锻打锻件,这时预锻件背部隆起的凸块被锻打使得锻料充满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并且使一部分锻料进入两个终锻齿形腔28内从而使得锻件形成最终的形状,多余的锻料经过飞边桥进入飞边仓内,之后取下锻件并去除多余的飞边就完成了履带板的终锻造。
[0017]在本实施例中,上模I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上模吊装孔15,下模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下模吊装孔29。这样能够方便人们利用这些吊装孔对上模和下模进行吊运。
[001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齿履带板终锻模,包括上模(I)和下模(2),所述上模(I)位于下模(2)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I)的下端面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上模左凹槽(11)、左飞边仓上半凹槽(12)、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上半型腔(13)和右飞边仓上半凹槽(14),所述上模左凹槽(11)位于上模(I)下端面的左侧边缘,所述上模左凹槽(11 )、左飞边仓上半凹槽(12)和右飞边仓上半凹槽(14)均沿前后方向设置; 所述下模(2)的上端面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下模左凸台(21)、左飞边仓下半凹槽(22)、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和右飞边仓下半凹槽(24),下模左凸台(21)位于下模(2)上端面的左侧边缘,所述左飞边仓下半凹槽(22)与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之间设有左飞边桥(25),所述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与右飞边仓下半凹槽(24)之间设有右飞边桥(26),所述下模(2)的上端面上在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的后边缘处设有后飞边桥(27),所述下模(2)上还设有左右两个终锻齿形腔(28),两个终锻齿形腔(28)位于所述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的下方且两个终锻齿形腔(28)均与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 )连通,所述两个终锻齿形腔(28 )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飞边仓下半凹槽(22)与左飞边仓上半凹槽(12)共同构成左飞边仓,所述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下半型腔(23)与双齿履带板板体部上半型腔(13)共同构成双齿履带板板体部型腔,所述右飞边仓下半凹槽(24)与右飞边仓上半凹槽(14)共同构成右飞边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齿履带板终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上模吊装孔(15),所述下模(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下模吊装孔(29)。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3390143SQ201320487200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9日
【发明者】焦伟祥, 翟子琢, 赵伟, 张开举, 孙加增, 刘松伟, 邓淋方, 马丽 申请人:衡水中铁建铸锻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