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29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包括棒状本体、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第一圆台、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台;所述第一圆台、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台顺次连接在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检测部的横截面积在远离所述棒状本体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连接在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圆柱体上标有刻度。该检修工装的第一检测部用于检验和返修,第二检测部用于测量,集测量、检验、返修等多功能于一体,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此工装结构简单小巧,便于随身携带,可随时随地进行检测,提高了实用性。
【专利说明】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的检测,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
【背景技术】
[0002]管板和换热管是热交换器的主要受压元件,两者之间的连接处是热交换器的关键部位。胀接是实现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一种方法,胀接质量的好坏对换热器的正常运行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胀接工艺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热交换器胀管后的管口需要使用专用测量工具测量、检验关键参数,使用专用工装返修不合格的热交换器,不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且诸多工装工具不便于随身携带,给检验、返修工作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测量、检验、返修等多功能于一体且便于携带的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包括棒状本体、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
[0006]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第一圆台、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台;
[0007]所述第一圆台、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台顺次连接在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圆台和所述第二圆台的横截面积在远离所述棒状本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0008]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第二圆柱体;
[0009]所述第二圆柱体连接在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圆柱体上标有刻度。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相当于待检测的热交换器胀管后的管口的内径。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台、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台一体成型;
[0012]所述棒状本体、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一体成型。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部还包括圆弧部;
[0014]所述圆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台远离所述棒状本体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圆台一体成型。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台包括第一圆台底面和第一圆台端面,所述第一圆台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圆台端面的面积;
[0016]所述第二圆台包括第二圆台底面和第二圆台端面,所述第二圆台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圆台端面的面积;
[0017]所述第一圆台底面与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圆台端面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圆台底面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另一端相连接;[0018]所述第一圆台底面的面积与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面面积相等;
[0019]所述第一圆台端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横截面积相等;
[0020]所述第二圆台底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横截面积相等。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部还包括过渡部;
[0022]所述第一圆台和所述第一圆柱体通过所述过渡部连接在一起。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柱体包括第二圆柱底面和第二圆柱端面;
[0024]所述第二圆柱底面连接在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二端;
[0025]所述第二圆柱体上的刻度值设置在距离所述第二圆柱端面> IOmm处。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柱体上的刻度精度为1mm。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与棒状本体的第二端的端面面积相等。
[0028]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第一检测部用于检验和返修,第二检测部用于测量,集测量、检验、返修等多功能于一体,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此工装结构简单小巧,便于随身携带,可随时随地进行检测,提高了实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在实际生产中,热交换器一般包括管板和换热管,换热管通过胀管固定在管板上。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胀管后,需要检测换热管的管口内径和管口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管口是否有裂纹,若不符合要求则要对换热器进行返修。
[0033]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包括棒状本体100、第一检测部200和第二检测部300 ;
[0034]第一检测部200包括第一圆台210、第一圆柱体220和第二圆台230 ;第一圆台210、第一圆柱体220和第二圆台230顺次连接在棒状本体100的第一端,且第一圆台210和第二圆台230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棒状本体100的方向逐渐减小;
[0035]较佳地,第一圆台210包括第一圆台底面和第一圆台端面,第一圆台底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圆台端面的面积;第二圆台230包括第二圆台底面和第二圆台端面,第二圆台底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圆台端面的面积;第一圆台底面与棒状本体100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圆台端面与第一圆柱体220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圆台底面与第一圆柱体220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圆台底面的面积与棒状本体100的第一端的端面面积相等;第一圆台端面的面积与第一圆柱体220的横截面积相等;第二圆台底面的面积与第一圆柱体220的横截面积相
坐寸ο
[0036]第二检测部300包括第二圆柱体,较佳地,第二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与棒状本体100的第二端的端面面积相等;第二圆柱体连接在棒状本体100的第二端,且第二圆柱体上标有刻度。
[0037]本实用新型的检修工装,可选取钢管作为原料,直接对钢管进行加工,一端加工为第一检测部200的形状,另一端加工为第二检测部300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检修工装的工作过程为:
[0038]SlOO:将第一检测部200插入到热交换器胀管后的管口,检验管口是否符合要求;
[0039]优选地,第一圆柱体220的外径相当于待检测的热交换器胀管后的管口的内径。本实用新型的检修工装,需针对不同的管口管径进行设计,对不同管径的管口进行检测需使用不同型号的检修工装。
[0040]根据待检测的管口选好合适的检修工装后,执行SlOO的步骤,若检修工装的第一检测部200刚好完全插入到管口,且管口没有裂纹,则证明该管口为合格品;若不能插入或只能部分插入管口或插入后管口有裂纹,则该管口不合格,需要进行返修。对于不能插入或只能部分插入管口的情况,我们可以将第一检测部200置于管口处,同时敲击检修工装的端部,直至第一检测部200刚好完全插入管口,若此时管口无裂纹出现,则实现了对管口的实时返修。
[0041]S200:将第二检测部300紧靠管口的外侧,通过第二检测部300的刻度测量管口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不同的换热器对于管口的高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若检测出的高度超出了所要求管口高度的误差范围,则证明该换热器不合格,需要进行返修。
[0042]本实用新型的检修工装安装以上步骤进行检测,当检测到不合格品时,若可通过第一检测部200调整的,则利用第一检测部200对其进行返修;若不能通过第一检测部200调整的,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0043]较佳地,第一 圆台210、第一圆柱体220和第二圆台230 —体成型;棒状本体100、第一检测部200和第二检测部300 —体成型。一体成型的结构便于加工,且机械稳定性较强。
[0044]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检测部200还包括圆弧部240 ;圆弧部240设置在第二圆台230远离棒状本体100的一端,且与第二圆台230 —体成型。圆弧部240的设置使得第一检测部200的结构变得圆滑,当与管口内侧接触时,可减小对管口内侧造成的摩擦损伤。
[0045]作为优选,第一检测部200还包括过渡部250 ;第一圆台210和第一圆柱体220通过过渡部250连接在一起。
[0046]较佳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二圆柱体包括第二圆柱底面和第二圆柱端面;第二圆柱底面连接在棒状本体100的第二端;第二圆柱体上的刻度值设置在距离第二圆柱端面≤IOmm处。一般情况下,管口的高度大于10mm,为了减少刻度标记,节约工序,在距离第二圆柱端面大于等于IOmm处才开始标记刻度。更优地,第二圆柱体上的刻度精度为1mm。
[0047]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第一检测部200用于检验和返修,第二检测部300用于测量,集测量、检验、返修等多功能于一体,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此工装结构简单小巧,便于随身携带,可随时随地进行检测,提高了实用性。
[00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 实用 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胀管后管口的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棒状本体、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 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第一圆台、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台; 所述第一圆台、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台顺次连接在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圆台和所述第二圆台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棒状本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第二圆柱体; 所述第二圆柱体连接在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圆柱体上标有刻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相当于待检测的热交换器胀管后的管口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台、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台一体成型; 所述棒状本体、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还包括圆弧部; 所述圆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台远离所述棒状本体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圆台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台包括第一圆台底面和第一圆台端面,所述第一圆台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圆台端面的面积; 所述第二圆台包括第二圆台底面和第二圆台端面,所述第二圆台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圆台端面的面积; 所述第一圆台底面与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圆台端面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圆台底面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圆台底面的面积与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面面积相等; 所述第一圆台端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横截面积相等; 所述第二圆台底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横截面积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还包括过渡部; 所述第一圆台和所述第一圆柱体通过所述过渡部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柱体包括第二圆柱底面和第二圆柱端面; 所述第二圆柱底面连接在所述棒状本体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圆柱体上的刻度值设置在距离所述第二圆柱端面> IOmm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柱体上的刻度精度为Imm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与棒状本体的第二端的端面面积相等。
【文档编号】B21C51/00GK203664543SQ201320859681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高中文, 贾玉龙, 曾凡六 申请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