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1220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制造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顶盖上料装置。一种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包括转运车、转运车入定位组件、两个分别设置于转运车入定位组件两侧的料架举升机构、料架和上料工业机器人。该车身顶盖上料装置使用时,将装有车身顶盖的料架吊装到转运车上并定位,转运车运动到转运车入定位组件处并定位,上料机器人逐个抓取车身顶盖放到车身本体上后由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当料架上的车身顶盖剩下一半左右时,两个料架举升机构带动料架上升,上料机器人继续从料架上逐个抓取车身顶盖放到车身本体上后由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该车身顶盖上料装置焊接前车身顶盖定位方便,定位调整辅助时间较短。
【专利说明】车身顶盖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身顶盖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0531818.3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顶盖,包括呈板状的外板和位于外板一侧的内板,外板的边缘连接有侧围板,外板和侧围板为一体式结构,夕卜板与侧围板的连接处形成搭接部,内板固连在所述的搭接部处,侧围板的外端与内板固连。汽车的车身由车身顶盖和车身本体焊装构成;采用焊装生产线进行车身焊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目前的车身顶盖上料,是把装在料架上的车身顶盖吊运到车身焊装生产线放到车身本体上,经人工调整定位后,由焊接工业机器人进行焊接,存在焊接前车身顶盖定位调整困难车身焊装质量不稳定和调整辅助时间较长效率较低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焊接前车身顶盖定位调整方便车身焊装质量稳定和调整辅助时间较短效率较高的车身顶盖上料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车身顶盖上料存在焊接前车身顶盖定位调整困难车身焊装质量不稳定和调整辅助时间较长效率较低的不足,提供一种焊接前车身顶盖定位方便,定位调整辅助时间较短和车身焊装质量稳定的车身顶盖上料装置。
[0004]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包括转运车、转运车入定位组件、两个分别设置于转运车入定位组件两侧的料架举升机构、料架和上料工业机器人。该车身顶盖上料装置使用时,将装有车身顶盖的料架吊装到转运车上并定位,转运车运动到转运车入定位组件处并定位,上料工业机器人逐个抓取车身顶盖放到车身本体上后由焊接工业机器人进行焊接;当料架上的车身顶盖剩下一半左右时,两个料架举升机构带动料架上升,上料工业机器人继续从料架上逐个抓取车身顶盖放到车身本体上后由焊接工业机器人进行焊接;该车身顶盖上料装置焊接前车身顶盖定位方便,定位调整辅助时间较短。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运车的上端设有料架支承块;所述的料架包括底座、若干个分别位于底座相对两侧且下端分别与底座上端连接的支承立杆、若干个下端分别与底座上端连接的立围杆;底座的下端设有至少两个料架定位销;料架支承块的上端设有个数与料架定位销的个数相等且与料架定位销匹配的料架定位孔。转运车和料架结构简单实用。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承立杆包括杆体和若干个沿上下排列的载物支承组件;载物支承组件包括与杆体的一侧边枢接的载物横杆、下端与载物横杆的外端连接的支承斜杆和位于支承斜杆内侧并与杆体的一侧边连接的挡销;载物横杆的内端丄侧设有载物定位缺口 ;载物时,下一个载物支承组件的支承斜杆的上部位于上一个载物支承组件的载物横杆的后侧,挡销挡住支承斜杆的内侧边。当上一个车身顶盖被上料机器人抓取后,装有该车身顶盖的载物横杆和支承斜杆在支承斜杆的作用下转动,支承斜杆被下一个装有车身顶盖的载物支承组件的支承斜杆挡住;当下一个车身顶盖被上料机器人抓取,载物支承组件的载物横杆和支承斜杆在支承斜杆的作用下转动后,上一个载物支承组件的载物横杆和支承斜杆继续转动;装载和抓取车身顶盖不需要人工转动载物横杆或支承斜杆。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运车入定位组件包括挡栏、一端与挡栏的一侧边连接的导向滑轨和两个各位于导向滑轨一侧且一端与挡栏的一侧边连接的侧挡板、两个导向挡板、至少一个与转运车下端枢接的导向轮;每个导向挡板的一端与一个侧挡板的另一端连接;两个导向挡板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大;导向轮的厚度与两个侧挡板相对面之间的距离匹配;导向轮的外侧围设有宽度与导向滑轨的宽度匹配的导向环槽。转运车入定位组件结构简单实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运车入定位组件还包括位于导向滑轨后侧并与挡栏连接的导向限位开关、与挡栏连接的转运车缓冲挡块和料架缓冲挡块。转运车缓冲挡块和料架缓冲挡块使入定位更准确并提高安全性。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料架举升机构包括一端侧边与挡栏的一端连接的底梁、中梁、至少两个两端分别与底梁和中梁连接的立杆、至少两个下端分别与中梁的上端连接的导套、位于导套上方的上梁、与底梁连接且缸杆与上梁连接的气缸、个数与导套的个数相同且上端与上梁连接的导柱、与上梁连接的横架、上端与横架内侧端连接的竖架、至少两个外端与竖架下端内侧连接且设有举升定位孔的举升块;底座的下端设有与举升定位孔匹配的若干个举升定位销;导柱的下端穿过导套和中梁伸入中梁下方。料架举升机构结构简单实用。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运车的下端和底座的下端各设有两个固定脚轮和两个万向脚轮;转运车的后端设有把手。方便运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身顶盖上料装置焊接前车身顶盖定位方便,定位调整辅助时间较短。转运车和料架结构简单实用;装载和抓取车身顶盖不需要人工转动载物横杆或支承斜杆。转运车入定位组件和料架举升机构结构简单实用。转运车缓冲挡块和料架缓冲挡块使入定位更准确并提高安全性。转运车的下端和底座的下端各设有两个固定脚轮和两个万向脚轮,转运车的后端设有把手,方便运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0013]图中:上料工业机器人-1、转运车-2、料架支承块-21、料架定位孔-22、把手-23、转运车入定位组件-3、挡栏-31、导向滑轨-32、侧挡板-33、导向挡板-34、导向轮-35、导向限位开关-36、转运车缓冲挡块-37、料架缓冲挡块-38、导向环槽-39、料架举升机构-4、底梁-41、中梁-42、立杆-43、导套-44、上梁-45、气缸-46、导柱-47、横架-48、竖架-49、举升定位孔-410、举升块-411、料架-5、底座-51、支承立杆-52、立围杆-53、杆体_54、载物横杆-55、支承斜杆-56、挡销-57、载物定位缺口 -58、料架定位销_59、举升定位销-510、固定脚轮_6、万向脚轮_7、车身顶盖-8。
【具体实施方式】[0014]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0015]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一种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包括转运车2、转运车入定位组件3、两个分别设置于转运车入定位组件3两侧的料架举升机构4、料架5和上料工业机器人I。
[0016]所述的转运车2的上端设有料架支承块21 ;所述的料架5包括底座51、四个分别位于底座51相对两侧且下端分别与底座51上端焊接的支承立杆52、十二个下端分别与底座51上端焊接的立围杆53 ;底座51的下端设有两个料架定位销59 ;料架支承块21的上端设有个数与料架定位销59的个数相等且与料架定位销59间隙配合的料架定位孔22。四个支承立杆52每两个位于底座51相对两侧的一侧。
[0017]所述的转运车2的下端和底座51的下端各设有两个固定脚轮6和两个万向脚轮7 ;转运车2的后端设有把手23。
[0018]所述的支承立杆52包括杆体54和十五个沿上下排列的载物支承组件;载物支承组件包括与杆体54的一侧边通过销轴枢接的载物横杆55、下端与载物横杆55的外端连接的支承斜杆56和位于支承斜杆56内侧并与杆体54的一侧边连接的挡销57 ;载物横杆55的内端丄侧设有载物定位缺口 58 ;载物时,下一个载物支承组件的支承斜杆56的上部位于上一个载物支承组件的载物横杆55的后侧,挡销57挡住支承斜杆56的内侧边。本实施例中,载物横杆55和支承斜杆56 —体构成。
[0019]所述的转运车入定位组件3包括挡栏31、一端与挡栏31的一侧边焊接的导向滑轨32和两个各位于导向滑轨32 —侧且一端与挡栏31的一侧边焊接的侧挡板33、两个导向挡板34、两个沿前后排列并与转运车2下端通过轴承枢接的导向轮35、位于导向滑轨32后侧并与挡栏31螺钉连接的导向限位开关36、与挡栏31连接的转运车缓冲挡块37和料架缓冲挡块38 ;每个导向挡板34的一端与一个侧挡板33的另一端连接;两个导向挡板34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大;导向轮35的厚度与两个侧挡板33相对面之间的距离间隙配合;导向轮35的外侧围设有宽度与导向滑轨32的宽度间隙配合的导向环槽39。本实施例中,导向挡板34和侧挡板33 —体构成。
[0020]所述的料架举升机构4包括一端侧边与挡栏31的一端焊接的底梁41、中梁42、四个两端分别与底梁41和中梁42焊接的立杆43、两个下端分别与中梁42的上端螺钉连接的导套44、位于导套44上方的上梁45、与底梁41螺钉连接且缸杆与上梁45螺纹连接的气缸46、个数与导套44的个数相同且上端与上梁45连接的两个导柱47、与上梁45焊接的横架48、上端与横架48内侧端焊接的竖架49、两个外端与竖架49下端内侧螺钉连接且设有举升定位孔410的举升块411 ;底座51的下端设有与举升定位孔410间隙配合的四个举升定位销510 ;导柱47的下端穿过导套44和中梁42伸入中梁42下方。
[0021]所述的上料工业机器人I设有抓料装置或真空吸料装置。
[0022]该车身顶盖上料装置使用时,将载物支承组件的载物横杆55上装有车身顶盖8的料架5吊装到转运车2上,料架定位销59插入料架定位孔22位孔;转运车2的导向轮35受到导向挡板34和侧挡板33的导向限制,导向环槽39对准导向滑轨32运动,转运车2和料架5分别受到转运车缓冲挡块37和料架缓冲挡块38阻挡入位;上料工业机器人I逐个抓取车身顶盖8放到车身本体上后由焊接工业机器人进行焊接;当料架5上的车身顶盖8剩下一半左右时,两个料架举升机构4的气缸46的缸杆伸出经上梁45、横架48、竖架49带动举升块411上升且举升定位销510插入举升定位孔410定位,举升块411举升料架5到要求高度后,上料工业机器人I继续从料架5上逐个抓取车身顶盖8放到车身本体上后由焊接工业机器人进行焊接;当上一个车身顶盖8被上料机器人I抓取后,装有该车身顶盖8的载物横杆55和支承斜杆56在支承斜杆56的作用下转动,支承斜杆56被下一个装有车身顶盖8的载物支承组件的支承斜杆56挡住;当下一个车身顶盖8被上料机器人I抓取,载物支承组件的载物横杆55和支承斜杆56在支承斜杆56的作用下转动后,上一个载物支承组件的载物横杆55和支承斜杆56继续转动;装载和抓取车身顶盖8不需要人工转动载物横杆55或支承斜杆56。
[00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身顶盖上料装置焊接前车身顶盖定位方便,定位调整辅助时间较短。转运车和料架结构简单实用;装载和抓取车身顶盖不需要人工转动载物横杆或支承斜杆。转运车入定位组件和料架举升机构结构简单实用。转运车缓冲挡块和料架缓冲挡块使入定位更准确并提高安全性。转运车的下端和底座的下端各设有两个固定脚轮和两个万向脚轮,转运车的后端设有把手,方便运动。
[0024]本发明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转运车、转运车入定位组件、两个分别设置于转运车入定位组件两侧的料架举升机构、料架和上料工业机器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转运车的上端设有料架支承块;所述的料架包括底座、若干个分别位于底座相对两侧且下端分别与底座上端连接的支承立杆、若干个下端分别与底座上端连接的立围杆;底座的下端设有至少两个料架定位销;料架支承块的上端设有个数与料架定位销的个数相等且与料架定位销匹配的料架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承立杆包括杆体和若干个沿上下排列的载物支承组件;载物支承组件包括与杆体的一侧边枢接的载物横杆、下端与载物横杆的外端连接的支承斜杆和位于支承斜杆内侧并与杆体的一侧边连接的挡销;载物横杆的内端丄侧设有载物定位缺口 ;载物时,下一个载物支承组件的支承斜杆的上部位于上一个载物支承组件的载物横杆的后侧,挡销挡住支承斜杆的内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转运车入定位组件包括挡栏、一端与挡栏的一侧边连接的导向滑轨和两个各位于导向滑轨一侧且一端与挡栏的一侧边连接的侧挡板、两个导向挡板、至少一个与转运车下端枢接的导向轮;每个导向挡板的一端与一个侧挡板的另一端连接;两个导向挡板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大;导向轮的厚度与两个侧挡板相对面之间的距离匹配;导向轮的外侧围设有宽度与导向滑轨的宽度匹配的导向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转运车入定位组件还包括位于导向滑轨后侧并与挡栏连接的导向限位开关、与挡栏连接的转运车缓冲挡块和料架缓冲挡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料架举升机构包括一端侧边与挡栏的一端连接的底梁、中梁、至少两个两端分别与底梁和中梁连接的立杆、至少两个下端分别与中梁的上端连接的导套、位于导套上方的上梁、与底梁连接且缸杆与上梁连接的气缸、个数与导套的个数相同且上端与上梁连接的导柱、与上梁连接的横架、上端与横架内侧端连接的竖架、至少两个外端与竖架下端内侧连接且设有举升定位孔的举升块;底座的下端设有与举升定位孔匹配的若干个举升定位销;导柱的下端穿过导套和中梁伸入中梁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身顶盖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转运车的下端和底座的下端各设有两个固定脚轮和两个万向脚轮;转运车的后端设有把手。
【文档编号】B23Q7/04GK103909364SQ201410025015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0日
【发明者】王德胜, 陈伟锋, 王纪, 田象滔, 王良, 程文安, 郑伟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