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盖板及其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371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车身盖板及其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盖板及其自行车,车身盖板为两块,分别覆盖于自行车架体的两侧,车身盖板的前端设有左右盖板结合部,其中一个结合部具有多个突台、多个凹槽以及多个压片,另一个结合部具有与突台相对应的孔,与凹槽相对应的螺丝垫片以及螺丝孔,当左右车身盖板扣合后,突台与孔相卡合,压片会压住右车身盖板的边缘,使得两块车身盖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专利说明】车身盖板及其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车身盖板。
【背景技术】
[0002]传统自行车的主架体多为金属结构,一般为三根金属管形成三角形结构,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三角形的结构比较稳定,但由于自行车在现代社会的用途已不单单是一种交通工具,人们常常会需要在自行车上展现个性,比如进行一些如喷绘,贴纸等的活动,因此如果自行车车身上具有一些大面积的空间,就可以允许人们更方便的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自行车的车身多为金属材料,当空气的相对温度大于85%,温度大于25°C时,钢材零件容易氧化生锈,另外,有些地区的空气污染较严重,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腐蚀气体,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这些气体对金属材质也具有腐蚀性,因此造成传统自行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锈等状况,影响了自行车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结构:
[0004]〈结构一〉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覆盖于主架体的左右表面的两块车身盖板,其中,一块车身盖板的前端设有第一盖板结合部,该第一盖板结合部包括多个凹槽,多个凹槽之间设有多个突台结构,第一盖板结合部还具有多个压片,另一块车身盖板的前端设有第二盖板结合部,第二盖板结合部包括多个与凹槽的位置相对应的螺丝固定台,以及多个与突台相对应的孔。
[000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盖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螺丝固定台为一向内突起的垫片结构,螺丝固定台上具有螺丝固定孔。
[000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盖板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车身盖板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
[0008]〈结构二〉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有:两块车身盖板,其中,一块车身盖板的前端设有第一盖板结合部,该第一盖板结合部包括多个凹槽,多个凹槽之间具有突台结构,车身盖板还具有多个压片,另一块车身盖板的前端设有第二盖板结合部,第二块盖板结合部包括多个与凹槽的位置相对应的螺丝固定台,以及与突台相对应的孔。
[001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螺丝固定台为一向内突起的垫片结构,螺丝固定台上具有螺丝固定孔。
[001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车身盖板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
[001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自行车是脚踏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中的任意一种。[0013]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0014]根据本实施例的左右车身盖板,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一块车身盖板米用了压片压住另一块车身盖板的边缘,并采用突台与方孔相互扣合,因此可进一步增加左右车身盖板结合的稳定度,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两块车身盖板的结合部不会由于结合不牢而分开。另夕卜,由于本实施例中左右车身盖板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因此,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生锈。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一块车身盖板采用凹槽结构,用于挡住另一块身盖板上的螺丝,不仅可以防止螺丝与雨雪接触而生锈,而且能够使得此位置平整光滑,车身更加美观。另外,由于使用车身盖板遮盖了自行车主架体的表面,因此车身盖板面积大,可用于喷涂或贴纸等活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行车;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右车身盖板的后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右车身盖板扣合后的后视局部放大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U形凹槽与螺丝垫片结合位置的横截面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突起与方孔结合位置的横截面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片与右车身盖板结合位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行车,自行车11包括左主架体12、右主架体13、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左主架体12与右主架体13结合后成为自行车的主架体。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右车身盖板的后视图;
[002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车身盖板20包括左车身盖板21和右车身盖板22,其中,左车身盖板21具有:左盖板结合部23,其包括U形凹槽231、突台232和压片233。右车身盖板22具有:右盖板结合部24,其包括:螺丝垫片241、方孔242以及螺丝孔243。
[0025]左右两车身盖板通过左盖板结合部23与右盖板结合部24相扣合,左右盖板扣合后,左盖板结合部23位于右盖板结合部24的外侧。其中,U形凹槽231与螺丝垫片241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且左右盖板结合部相扣合后,U形凹槽231刚好盖住螺丝垫片241。突台232与方孔242数量相等,当左右盖板结合部相扣合后,突台232会卡在方孔242中。压片233下方有一扁平的空隙,当左右盖板结合部相扣合后,右盖板结合部24的边缘会卡在压片233的空隙中,从而被其固定。同时由于压片233会给右盖板结合部的边缘一个压力,同时由于右车身盖板已固定于自行车的架体上,不能随意移动,两者共同作用,使得左右盖板结合部只能沿平行方向卡合,因此压片后方的突台232会卡在方孔242中。
[0026]图3是左右车身盖板结合后的后视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U形凹槽与螺丝垫片结合位置的横截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突台与方孔结合位置的横截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压片与右车身盖板结合位置的横截面图。
[0027]如图3、4所示,螺丝垫片241与U形凹槽231位置相对应,U形凹槽231位于左盖板结合部23的边缘,凹槽的整体形状为U形,凹槽的深度略大于螺丝帽的厚度,当左右车身盖板扣合时,刚好将右盖板22上的螺丝41的螺丝帽挡住,使得自行车车身外部的此结合位平整,看不到内部的螺丝41。
[0028]如图3、6所示,左右车身盖板扣合后,左盖板结合部23位于右盖板结合部24的外部,本实施例中压片233设置为两个垂直于左盖板结合部的塑料片,如图6所示,压片233与左盖板结合部23的边缘之间有一个小空隙,空隙的大小刚好可以压住右盖板结合部24的边缘。
[0029]如果3、5所示,左右车身盖板扣合后,左盖板结合部23上的突台232与右盖板结合部24上的方孔242结合,由于压片233已经压住右盖板结合部24的边缘,同时由于压片233会给右盖板结合部的边缘一个压力,同时由于右车身盖板已固定于自行车的架体上,不能随意移动,两者共同作用,使得左右盖板结合部只能沿平行方向卡合,因此压片后方的突台232会卡在方孔242中。
[0030]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0031]根据本实施例的左右车身盖板,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了压片压住右车身盖板的边缘,并采用突台与方孔相互扣合,因此可进一步增加左右车身盖板结合的稳定度,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左右车身盖板的结合部不会由于结合不牢而分开。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左右车身盖板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因此,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生锈。另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了 U形凹槽,用于挡住右车身盖板上的螺丝,不仅可以防止螺丝与雨雪接触而生锈,而且能够使得此位置平整光滑,车身更加美观。
[0032]另外,由于左右车身盖板的面积较大,因此可用于喷绘或贴纸等个性化活动。
[0033]当然,本实用新型中两块盖板的结合部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设置方式,左盖板结合部与右盖板结合部的位置也可以相互交换,并不影响盖板的使用效果。
[0034]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凹槽的形状不一定为U型,其形状亦可以是方形或者V形,均可实现覆盖住相应位置的螺丝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盖板,用于覆盖自行车的主架体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覆盖于所述主架体的左右表面的两块车身盖板,其中,一块车身盖板的前端设有第一盖板结合部,该第一盖板结合部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之间设有多个突台结构,所述第一盖板结合部还具有多个压片,另一块车身盖板的前端设有第二盖板结合部,所述第二盖板结合部包括多个与所述凹槽的位置相对应的螺丝固定台,以及多个与所述突台相对应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盖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螺丝固定台为一向内突起的垫片结构,所述螺丝固定台上具有螺丝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盖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车身盖板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
4.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有:两块车身盖板,其中,一块车身盖板的前端设有第一盖板结合部,该第一盖板结合部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之间具有突台结构,所述车身盖板还具有多个压片,另一块车身盖板的前端设有第二盖板结合部,所述第二盖板结合部包括多个与所述凹槽的位置相对应的螺丝固定台,以及与所述突台相对应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螺丝固定台为一向内突起的垫片结构,所述螺丝固定台上具有螺丝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两块车身盖板均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自行车是脚踏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中的任意一种。
【文档编号】B62J13/04GK203473085SQ20132031312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1日
【发明者】倪海威 申请人:上海黄燕模塑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