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制作方法及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311310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制作方法及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制作方法及施工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其包括连接座和连接体;连接体一端设有齿槽,连接体另一端设有外螺纹;连接座一端设有凹于表面的凹槽,凹槽两侧为与连接体上齿槽相配合的齿槽面,连接座另一端设有螺纹孔。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采用铸造的方式加工连接座和连接体;安装连接体;焊接后限位板。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施工方法,将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连接到钢筋混凝土构件,并拧紧;运到施工现场,吊装到位;调整第一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对偏移位置及之间距离;将连接体固定;连接位置处浇筑混凝土。
【专利说明】 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制作方法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用钢筋机械连接,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制作方法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内由于钢筋不能转动,钢筋机械连接难度较大。目前钢筋的连接多采用搭接连接、焊接连接、挤压套筒连接或套筒机械连接等方法,其中钢筋的搭接连接最为简单,但搭接钢筋长,钢筋浪费严重,作为预制构件的连接现浇量大;焊接连接或挤压套筒机械连接的施工较为复杂,且存在定位不准确,施工不方便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定位准确、施工方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
[0004]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上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0005]本发明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施工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其包括连接座和连接体;连接体一端设有齿槽,连接体另一端设有外螺纹;连接座一端设有凹于表面的凹槽,凹槽两侧为与连接体上齿槽相配合的齿槽面,连接座另一端设有螺纹孔。
[0007]上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连接体包括一个带有外螺纹的连接部和一个与凹槽配合的滑动部,凹槽纵截面为矩形,相应的滑动部纵截面为矩形。
[0008]上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齿槽为三角形、矩形或梯形,齿槽的形状为间隔或连续设置。
[0009]上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连接座上表面沿凹槽两端分别设有凸台和可拆卸连接或焊接的后限位板。
[0010]一种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钢板,按设计的尺寸要求进行水切割使形成连接座要求的形状;
2)在水切割的钢板上形成螺纹孔位置处钻孔并攻丝形成螺纹孔;
3)加工连接座上凹槽两侧与连接体上齿槽相配合的齿槽面;
4)将连接体安装到连接座上;
5)在连接座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处焊接后限位板即可。
[0011]一种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铸造的方式加工连接座和连接体;
2)安装连接体;
3)在连接座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处焊接后限位板即可。
[0012]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连接到钢筋混凝土构件上端或右端的钢筋端部,并拧紧;
(2)将钢筋混凝土构件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吊装到位;
(3)通过连接体的滑动部沿凹槽移动调整第一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对偏移位置;利用套筒调整第一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之间距离;
(4)在凹槽中连接体两端塞入钢板将连接体固定或灌浆;
(5)连接位置处浇筑混凝土。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该连接件能够将两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不需要焊接,仅需要人工实施即可,且定位准确、施工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1主视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1的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实施例1的连接座主视示意图。
[0017]图4为实施例1的的连接座侧视示意图。
[0018]图5为实施例1的连接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实施例1的连接体主视示意图。
[0020]图7为实施例1的连接体侧视示意图。
[0021]图8为实施例2的连接体侧视示意图。
[0022]图9为实施例3的连接体侧视示意图。
[0023]图10为实施例4凹槽的齿槽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实施例5的连接体侧视示意图。
[0025]图12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施工示意图。
[0026]图中1、连接部,2、滑动部,3、定位槽,4、螺纹孔,5、连接座,6、后限位板,7、凸台,
8、第一钢筋混凝土构件,9、连接钢筋,10、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11、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本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8]实施例1
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其包括连接座5和连接体;连接体一端圆周面上设有齿槽,连接体另一端设有外螺纹;连接座5 —端设有凹于表面的凹槽3,凹槽3两侧为与连接体上齿槽相配合的齿槽面,连接座5另一端设有螺纹孔。
[0029]参考附图3、附图4,凹槽上齿槽为梯形,齿槽的形状为间隔设置;参考附图1、附图5、附图6、附图7连接体为T形,包括一个带有外螺纹的连接部I和一个与凹槽配合的滑动部2,凹槽3纵截面为矩形,相应的滑动部2纵截面为矩形。
[0030]参考附图1、2、4,连接座5上表面沿凹槽两端分别设有凸台7和可拆卸连接或焊接的后限位板6,可以防止连接体从凹槽中脱落。
[0031]一种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选取钢板,按设计的尺寸要求进行水切割使形成连接座5要求的形状; 2)在水切割的钢板上形成螺纹孔位置处钻孔并攻丝形成螺纹孔;
3)加工连接座上凹槽两侧与连接体上齿槽相配合的齿槽面;
4)将连接体安装到连接座上;
5)在连接座5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处焊接后限位板6。
[0032]一种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铸造的方式加工连接座5和连接体;
2)安装连接体;
3)在连接座5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处焊接后限位板6。
[0033]参考附图12,一种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连接到钢筋混凝土构件上端或右端的钢筋端部,并拧
紧;
(2)将钢筋混凝土构件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吊装到位;
(3)通过连接体的滑动部沿凹槽移动调整第一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对偏移位置;利用套筒调整第一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之间距离;
(4)在凹槽中连接体两端塞入钢板将连接体固定或灌浆;
(5)连接位置处浇筑混凝土。
[0034]实施例2
参考附图8,滑动部2前后端面之间距离与连接部I直径一致,其他同实施例1。
[0035]实施例3
参考附图9,连接体为L形,其他同实施例1。
[0036]实施例4
参考附图10,齿槽为三角形,齿槽的形状为连续设置,其他同实施例1。
[0037]实施例5
齿槽为矩形,齿槽的形状为间隔设置,其他同实施例1。
[0038]以上仅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作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座和连接体;连接体一端设有齿槽,连接体另一端设有外螺纹;连接座一端设有凹于表面的凹槽,凹槽两侧为与连接体上齿槽相配合的齿槽面,连接座另一端设有螺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体包括一个带有外螺纹的连接部和一个与凹槽配合的滑动部,凹槽纵截面为矩形,相应的滑动部纵截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齿槽为三角形、矩形或梯形,齿槽的形状为间隔或连续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座上表面沿凹槽两端分别设有凸台和可拆卸连接或焊接的后限位板。
5.一种权利要求2或3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钢板,按设计的尺寸要求进行水切割使形成连接座要求的形状; 2)在水切割的钢板上形成螺纹孔位置处钻孔并攻丝形成螺纹孔; 3)加工连接座上凹槽两侧与连接体上齿槽相配合的齿槽面; 4)将连接体安装到连接座上; 5)在连接座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处焊接后限位板即可。
6.一种权利要求2或3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铸造的方式加工连接座和连接体; 2)安装连接体; 3)在连接座上表面凹槽端部位置处焊接后限位板即可。
7.—种权利要求2或3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连接到钢筋混凝土构件上端或右端的钢筋端部,并拧紧; (2)将钢筋混凝土构件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吊装到位; (3)通过连接体的滑动部沿凹槽移动调整第一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对偏移位置;利用套筒调整第一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之间距离; (4)在凹槽中连接体两端塞入钢板将连接体固定或灌浆; (5)连接位置处浇筑混凝土。
【文档编号】B23P15/00GK103821230SQ201410068465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7日
【发明者】王睿敏 申请人:王睿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