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3096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左、右座板均包括座板主体,座板主体上设有供各下辊轴装配的一排下辊轴装配孔座,座板主体位于下辊轴装配孔座上方设有顶部开口的方形装配槽,方形装配槽口部固定有限位盖板,方形装配槽内装配有可升降的上辊轴装配板,上辊轴装配板上设有一排上辊轴装配孔座,上辊轴装配板底壁与方形装配槽底部之间设有将上辊轴装配板上顶的一排支撑弹簧,上辊轴装配板顶部与限位盖板之间设有将上辊轴装配板下压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左座板上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与右座板上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之间联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调节方便,上辊轴轴向两端调节同步,调节精度高的优点。
【专利说明】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确切的说是一种将用于制造轴套的铜带整平的压平机,更确切的说是轴套用铜带压平机上辊轴和下辊轴间距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初加工形成的铜带往往是不平整,为便于后续加工制作轴套,则需要将铜带进行压平。其主要是使铜带通过交错式布置的上、下辊轴之间形成碾压通道,实现铜带的压平,为方便进料,通常还在进料口端设置一对上下对正的进料辊轴,如中国专利号为201320162676.1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铜带压平装置》,但其上下辊轴间的间距调节,通过调节螺栓对各上辊轴单独调节,存在调节不便,以及调节精度差的缺陷,同时上辊轴的轴向两端单独调节,存在上辊轴轴向两端高度调节不一致,导致上下辊轴的轴向两端间距不一致,影响铜带压平效果。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辊轴间距调节方便,上辊轴轴向两端的调节同步,调节精度高的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的辊轴调节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包括有辊轴装配座、上辊轴组和下辊轴组,辊轴装配座包括有相对布置的左、右座板,各上辊轴和各下辊轴轴向两端分别转动装配在左、右座板上,上辊轴与下辊轴之间形成供铜带通过的碾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座板均包括有座板主体,座板主体上设有供各下辊轴装配的一排下辊轴装配孔座,座板主体位于下辊轴装配孔座上方设有顶部开口的方形装配槽,方形装配槽口部固定有限位盖板,方形装配槽内装配有可沿着方形装配槽升降的上辊轴装配板,上辊轴装配板上设有供各上辊轴装配的一排上辊轴装配孔座,上辊轴装配板底壁与方形装配槽底部之间设有将上辊轴装配板上顶的一排支撑弹簧,上辊轴装配板顶部与限位盖板之间设有将上辊轴装配板下压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所述左座板上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与右座板上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之间联动连接。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辊轴组和下辊轴组分开装配在座板主体和上辊轴装配板上,方便上下辊轴的装配和维修更换,并通过辊轴间距调节机构和支撑弹簧的配合,实现上辊轴装配板的升降高度调节,从而调节装配在上辊轴装配板上的上辊轴组升降,实现对上辊轴和下辊轴之间间距调节,调节方便,且左座板上的辊轴间距调节组件与右座板上的辊轴间距调节组件之间联动连接,实现上辊轴组两端同步调节,调节更为方便准确。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辊轴装配板顶面为由前后布置的斜坡面构成的下凹V型坡面,上辊轴装配板顶面与限位盖板之间形成两个镜面对称的楔形腔,所述辊轴间距调节机构包括有分别与上辊轴装配板上两斜坡面配合的前、后调节单元,所述前、后调节单元均包括有楔形推压块,所述楔形推压块装配在楔形腔内可滑移,楔形推压块的倾斜底面与斜坡面抵压配合,楔形推压块的顶面抵压在限位盖板上,所述楔形推压块连接有驱动楔形推压块在楔形腔内滑移的操作组件,所述左座板上前调节单元中的操作组件与右座板上前调节单元中的操作组件联动连接,所述左座板上后调节单元中的操作组件与右座板上后调节单元中的操作组件联动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座板和右座板上辊轴装配板分成前后调节单元,通过楔形推压块实现顶压上辊轴装配板上,采用面配合,配合可靠,调节可靠。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组件包括有调节手轮、蜗杆、涡轮以及丝杆,所述蜗杆转动装配在座板主体上,蜗杆与上辊轴轴向方向相同,所述调节手轮固定在蜗杆上,座板主体上设有沿碾压通道方向布置的丝杆装配孔座,丝杆装配孔座中部设有涡轮限位腔,所述丝杆动配在丝杆装配孔座内可轴向移动,所述丝杆一端穿过涡轮限位腔并伸入方形装配槽内与楔形推压块固定连接,所述涡轮内孔中设有内螺纹,涡轮螺纹配合在丝杆上,涡轮限位装配在涡轮限位腔,所述涡轮与蜗杆啮合传动,所述左座板上前调节单元中的蜗杆与右座板上前调节单元中的蜗杆连接一体形成联动连接,所述左座板上后调节单元中的蜗杆与右座板上后调节单元中的蜗杆连接一体形成联动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手轮,蜗杆转动,驱动蜗轮转动,由于蜗轮被限位在蜗轮限位腔内,蜗轮与丝杆螺纹配合,蜗轮的转动实现驱动丝杆轴向移动,从而驱动楔形推压块在楔形腔内滑移,实现调节上辊轴装配板的升降,采用涡轮蜗杆传动,具有调节省力和自锁功能,操作更为省力方便、稳定,同时实现调节方向的侧面上布置操作用的调节手轮,操作位置位于侧边,便于调节操作,采用前、后调节单元实现前后两端顶压上辊轴装配板,上辊轴装配板装配更为稳定。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楔形推压块侧面上设有减重凹槽。
[0011 ]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楔形推压块的重量减轻,避免楔形推压块重力过大,在重力作用下推压上辊轴装配板,而在楔形推压块于限位盖板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得上辊轴装配板出现上升和下降的活动间隙,而影响上、下辊轴的间距调节精度。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盖板朝向楔形腔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滑轨,楔形推压块的顶面设有与限位盖板上滑轨适配的导向槽。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楔形推压块滑移更为可靠,调节操作更为稳定。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A部分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包括有辊轴装配座1,辊轴装配座I上装配有上辊轴组2和下辊轴组3。辊轴装配座I包括有相对布置的左、右座板11、12,所述上辊轴组2中的各上辊轴21和下辊轴组3的各下辊轴31轴向两端分别转动装配在左、右座板11、12上。上辊轴组2中的各上辊轴21与下辊轴组3中的各下辊轴31间相互交错布置,两根相邻下辊轴31之间设有一根上辊轴21,上辊轴21与下辊轴31之间形成供铜带通过的碾压通道,在碾压通道的前端进料口设置有一对上下对正的进料辊轴,通常沿碾压通道方向为前后方向,前端进料口为前端,水平面上垂直碾压通道方向的为左右方向。
[0018]所述左、右座板11、12均包括座板主体111,座板主体111固定在机架I上,座板主体111上设有供下辊轴组3中各下辊轴31装配的一排下辊轴装配孔座,下辊轴31装配在座板主体111上的下辊轴装配孔座内;在座板主体111位于下辊轴装配孔座上方设有顶部开口的方形装配槽112,这样在座板主体111上形成对应方形装配槽112两侧的限位柱1111,方形装配槽112 口部固定有限位盖板113,限位盖板113经螺钉固定在座板主体111的限位柱1111上,左、右座板11、12上的限位盖板113前后两端经连接轴115连接,方形装配槽112内装配有可沿着方形装配槽112升降的上辊轴装配板114,在限位柱1111位于方形装配槽112内的一侧设有外凸轨道,在上辊轴装配板114侧壁上设有轨道槽配合;上辊轴装配板114上设有一排供上辊轴组2中各上辊轴21装配的上辊轴装配孔座,上辊轴装配板114底壁与方形装配槽112底部之间设有将上辊轴装配板114上顶的一排支撑弹簧,支撑弹簧一端支撑并定位在座体本体111上,另一端抵压在上辊轴装配板114 (图中未示出);上辊轴装配板114经支撑弹簧浮动支撑在座体主体111的方形装配槽内112上辊轴装配板经支撑弹簧浮动支撑在座体主体上,在上辊轴装配板顶部与限位盖板之间设有将上辊轴装配板114下压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所述左座板11上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与右座板12上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之间联动连接。
[0019]所述上辊轴装配板114顶面为由前后布置的斜坡面1141构成的下凹V型坡面,上辊轴装配板114顶面与限位盖板113之间形成两个镜面对称的楔形腔1121,所述辊轴间距调节机构包括有分别与上辊轴装配板上两斜坡面1141配合的前、后调节单元4、5。所述前、后调节单元4、5均包括有楔形推压块45。所述楔形推压块45装配在楔形腔1121内可滑移,楔形推压块45的倾斜底面与斜坡面1141抵压配合,楔形推压块45的顶面抵压在限位盖板113上,在限位盖板113上朝向方形装配槽112内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滑轨1131,楔形推压块45的顶面设有与限位盖板113上滑轨1131适配的导向槽;所述楔形推压块45连接有驱动楔形推压块45在楔形腔1121内滑移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括有调节手轮41、蜗杆42、涡轮43以及丝杆44。所述蜗杆42转动装配在座板主体111上,蜗杆42与上辊轴21轴向方向相同;所述调节手轮41固定在蜗杆42上,座板主体111的限位柱1111上设有沿碾压通道方向布置的丝杆装配孔座,丝杆装配孔座中部设有涡轮限位腔431 ;所述丝杆44动配在丝杆装配孔座内可轴向移动,所述丝杆44 一端穿过涡轮限位腔431并伸入方形装配槽112内与楔形推压块45固定连接;所述涡轮43内孔中设有内螺纹,涡轮43螺纹配合在丝杆44上,涡轮43限位装配在涡轮限位腔431内;所述涡轮43与蜗杆42啮合传动;所述左座板11上前调节单元中的蜗杆与右座板12上前调节单元中的蜗杆连接一体形成联动连接(本具体实施例中为一根轴上设置两段螺旋齿),所述左座板11上后调节单元中的蜗杆与右座板12上后调节单元中的蜗杆连接一体形成联动连接(本具体实施例中为一根轴上设置两段螺旋齿);这样只需在左座板11上前、后调节单元中的蜗杆上装配调节手轮即可实现左、右座板11、12上同时调节上辊轴装配板,实现上辊轴轴向两端同步调节。
[0020]为进一步提高调节精度,所述楔形推压块45侧面上设有减重凹槽451。使得楔形推压块的重量减轻,避免楔形推压块重力过大,在重力作用下推压上辊轴装配板,而在楔形推压块于限位盖板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得上辊轴装配板出现上升和下降的活动间隙,而影响上、下辊轴的间距调节精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包括有辊轴装配座、上辊轴组和下辊轴组,辊轴装配座包括有相对布置的左、右座板,各上辊轴和各下辊轴轴向两端分别转动装配在左、右座板上,上辊轴与下辊轴之间形成供铜带通过的碾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座板均包括有座板主体,座板主体上设有供各下辊轴装配的一排下辊轴装配孔座,座板主体位于下辊轴装配孔座上方设有顶部开口的方形装配槽,方形装配槽口部固定有限位盖板,方形装配槽内装配有可沿着方形装配槽升降的上辊轴装配板,上辊轴装配板上设有供各上辊轴装配的一排上辊轴装配孔座,上辊轴装配板底壁与方形装配槽底部之间设有将上辊轴装配板上顶的一排支撑弹簧,上辊轴装配板顶部与限位盖板之间设有将上辊轴装配板下压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所述左座板上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与右座板上的辊轴间距调节机构之间联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轴装配板顶面为由前后布置的斜坡面构成的下凹V型坡面,上辊轴装配板顶面与限位盖板之间形成两个镜面对称的楔形腔,所述辊轴间距调节机构包括有分别与上辊轴装配板上两斜坡面配合的前、后调节单元,所述前、后调节单元均包括有楔形推压块,所述楔形推压块装配在楔形腔内可滑移,楔形推压块的倾斜底面与斜坡面抵压配合,楔形推压块的顶面抵压在限位盖板上,所述楔形推压块连接有驱动楔形推压块在楔形腔内滑移的操作组件,所述左座板上前调节单元中的操作组件与右座板上前调节单元中的操作组件联动连接,所述左座板上后调节单元中的操作组件与右座板上后调节单元中的操作组件联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组件包括有调节手轮、蜗杆、涡轮以及丝杆,所述蜗杆转动装配在座板主体上,蜗杆与上辊轴轴向方向相同,所述调节手轮固定在蜗杆上,座板主体上设有沿碾压通道方向布置的丝杆装配孔座,丝杆装配孔座中部设有涡轮限位腔,所述丝杆动配在丝杆装配孔座内可轴向移动,所述丝杆一端穿过涡轮限位腔并伸入方形装配槽内与楔形推压块固定连接,所述涡轮内孔中设有内螺纹,涡轮螺纹配合在丝杆上,涡轮限位装配在涡轮限位腔,所述涡轮与蜗杆啮合传动,所述左座板上前调节单元中的蜗杆与右座板上前调节单元中的蜗杆连接一体形成联动连接,所述左座板上后调节单元中的蜗杆与右座板上后调节单元中的蜗杆连接一体形成联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推压块侧面上设有减重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轴套用铜带压平机的辊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盖板朝向楔形腔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滑轨,楔形推压块的顶面设有与限位盖板上滑轨适配的导向槽。
【文档编号】B21D1/02GK203664404SQ201420009541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7日
【发明者】林晓光, 吴永品, 林书展, 吴一师, 林书帆, 吴一亿 申请人:浙江一铭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