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342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折弯压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弯压模,包括下模座、及设于下模座上表面的下凹模、及与下凹模相对的上凹模、T形凸模、滑动槽、挡板和弹簧,上凹模和下凹模配合形成成形腔,滑动槽贯通下模座和下凹模、并连通成形腔,T形凸模设有水平折弯件、及与水平折弯件连接形成T形结构的推杆,推杆与滑动槽滑动配合、并与挡板固定连接,水平折弯件外周与成形腔形状配合,挡板的相对面分别抵靠下模座的下表面和弹簧。该折弯压模不仅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且保证产品质量。
【专利说明】折弯压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折弯压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钢夹大量运用于工业和生活中,特别是两端都具有180°弯头的钢夹。传统的加工方法是通过2-3道工序才能将其加工成形,而且每个工序都需配套一个模具,因此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也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而经过多道加工工序后,产品的尺寸精度会降低,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容易产生废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压模,能达到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000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折弯压模,包括下模座、及设于下模座上表面的下凹模、及与下凹模相对设置的上凹模、T形凸模、滑动槽、挡板和弹簧,上凹模和下凹模配合形成成形腔,滑动槽贯通下模座和下凹模、并连通成形腔,T形凸模设有水平折弯件、及与水平折弯件连接形成T形结构的推杆,推杆与滑动槽滑动配合、并与挡板固定连接,水平折弯件外周与成形腔的形状相匹配,挡板的相对面分别抵靠下模座的下表面和弹簧。
[0006]工作前,在弹簧的作用下,挡板抵靠于下模座的下表面,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将工件放在水平折弯件上。工作时,上凹模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当下移至与产品接触时,产品在上凹模与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工件的两端向下折弯;上凹模推动工件继续向下移动,当上凹模和下凹模配合形成成形腔后,水平折弯件和工件均容设于成形腔内,工件在上凹模、T形凸模、下凹模的作用下,工件的两端向内折弯180°,完成工件的折弯。利用折弯压模对工件进行折弯,不仅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而且仅通过一道工序即可完成工件的折弯,产品尺寸精度高,保证产品的质量。
[0007]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08]进一步的是,水平折弯件包括第一成形部和第二成形部,第一成形部包括第一成形面、及设于第一成形面相对两侧的一对第一弯曲面,第二成形部包括与第一成形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成形面、及与第一弯曲面对称设置的第二弯曲面,第一弯曲面和第二弯曲面形成折弯部,折弯部的截面呈半圆形,推杆与第二成形面固定连接。上凹模与产品接触时,产品在上凹模与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工件的两端沿着第一弯曲面向下折弯90° ;在上凹模和下凹模配合形成成形腔的过程中,工件被折弯的两端沿着第二弯曲面向内折弯,并最终向内折弯成180°,通过水平折弯件可使工件一次成型,提高工作效率。
[0009]进一步的是,第二成形面为斜面,第二成形面由第二弯曲面向推杆方向逐渐靠近第一成形面。由于材料本身存在弹性变形,产品通过模具进行冲压折弯取出后,弯头会存在一定的回弹,第二成形面由第二弯曲面向推杆方向逐渐靠近第一成形面,在第二成形面上形成预留回弹角,使产品冲压折弯取出后,即使存在回弹,依然能使产品满足尺寸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
[0010]进一步的是,上凹模设有第一凹腔,下凹模设有第二凹腔,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配合形成成形腔。
[0011]进一步的是,第一凹腔与第一成形部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第二凹腔与第二成形部的外周形状相匹配。通过第一凹腔与第一成形部、第二凹腔与第二成形部的相互挤压,使工件实现折弯。
[0012]进一步的是,滑动槽与下凹模之间设有一对相对镶块,镶块上表面与第二成形面的形状相匹配,下凹模设有一对凹槽,凹槽与第二弯曲面的形状相匹配。镶块上表面和第二成形面配合使工件在冲压完成后,两端形成预留回弹角,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模具的回弹角进行修正,通过在滑动槽相对的两侧与下凹模之间设置一对镶块,对镶块的上表面进行修正,即可实现模具预留回弹角的修正,操作简单。
[0013]进一步的是,第二凹腔设有与折弯部相对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由第二凹腔向远离第二凹腔的一侧倾斜、并逐渐靠近上凹模,上凹模设有与所述第二斜面配合的第一斜面。如果工件在上凹模和弹簧的作用下,工件的两端向下折弯的角度小于90°时,工件在下移过程中,向下折弯的两端将抵触到第二斜面,由于第二斜面靠近第二凹腔的一侧低于工件抵触的位置,工件靠近第二凹腔的一侧对工件的阻力小于工件远离第二凹腔的一侧对工件的阻力,则工件顺着第二斜面往第二凹腔的方向折弯,随着工件继续下移,工件折弯的一端逐渐移动至第二凹腔内,最终在第二凹腔、水平折弯件和第一凹腔的作用下,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紧贴配合,使工件的两端向内折弯180°。进一步的是,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水平倾斜角度均为25-50°。
[0014]进一步的是,下凹模设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对称设置于水平折弯件的两侧,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相对面分别凸设有第一基准块和第二基准块,第一基准块和第二基准块对称设置、并均与水平折弯件垂直。工作前,安装工件至水平折弯件时,工件位于第一定位块、第一基准件、第二定位块和第二基准件之间,使工件和水平折弯件实现对中,并通过将工件抵靠在第一基准件和第二基准件的侧壁上,使工件将被折弯的两端与水平折弯件的折弯部平行,实现了工件折弯前的准确安装,提高工件折弯后的尺寸精度,保证产品的质量。
[0015]进一步的是,折弯压模包括固定杆,固定杆两端分别与推杆和拉杆固定连接。通过调整固定杆的长度,调整工作前水平折弯件和定位块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保证不同厚度的工件安装在水平折弯件后,工件和定位块平齐,使工件折弯前安装得更准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工作前,根据工件的厚度调整固定杆的长度,使工件安装在水平折弯件上时,工件和定位块平齐,通过定位块和基准块的限位,实现工件折弯前的准确安装。工作时,上凹模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当下移至与产品接触时,产品在上凹模与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工件的两端向下折弯。如果工件两端向下折弯的角度小于90°,上凹模推动工件继续向下移动,工件被折弯的两端将抵触到第二斜面后,工件沿着第二斜面向第二凹腔方向移动,当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配合形成成形腔后,水平折弯件和工件均容设于成形腔内,工件在上凹模、T形凸模、下凹模的作用下,工件的两端向内折弯180°,完成工件的折弯;如果工件的两端向下折弯的角度为90°,工件在下移过程中,工件被折弯的两端将与第二凹腔直接抵触,当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配合形成成形腔后,水平折弯件和工件均容设于成形腔内,工件在上凹模、T形凸模、下凹模的作用下,工件的两端向内折弯180°,完成工件的折弯。利用折弯压模对工件进行折弯,不仅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而且仅通过一道工序即可完成工件的折弯,产品尺寸精度高,保证产品的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弯压模工作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弯压模钢夹向下折弯90°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弯压模钢夹向下折弯小于90°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施新型实施例折弯压模钢夹完成折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T形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夹折弯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夹折弯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上模座,110.上凹模,111.第一凹腔,112.第一斜面,120.模柄,200.下模座,201.滑动槽,210.下凹模,211.第二凹腔,212.凹槽,213.第二斜面,220.镶块,300.T形凸模,310.水平折弯件,311.第一成形面,312.第一弯曲面,313.第二成形面,314.第二弯曲面,315.折弯部,320.推杆,400.挡板,500.弹簧,600.第一定位块,610.第一基准块,700.第二定位块,710.第二基准块,800.固定杆,900.钢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8]如图1、图4所示,一种折弯压模,包括下模座200、及设于下模座上表面的下凹模
210、及与下凹模相对设置的上凹模110和滑动槽201,上凹模110设有第一凹腔111,下凹模210设有第二凹腔211,第一凹腔111和第二凹腔211配合形成成形腔,滑动槽201贯通下模座200和下凹模210、并连通成形腔,滑动槽201与下凹模210之间设有一对相对的镶块220,下凹模210设有一对凹槽212,一对凹槽212和一对镶块220上表面形成第二凹腔
211。
[0029]如图1所示,折弯压模还包括T形凸模300、挡板400和弹簧500,T形凸模300设有水平折弯件310、及与水平折弯件310连接形成T形结构的推杆320,推杆320与滑动槽201滑动配合、并与挡板400固定连接,水平折弯件310外周与成形腔形状配合,挡板400的相对面分别抵靠下模座200的下表面和弹簧500。
[0030]如图4、图5所示,水平折弯件310包括与第一凹腔111形状配合第一成形部和与第二凹腔211形状配合的第二成形部,第一成形部包括第一成形面311、及设于第一成形面311相对两侧的一对第一弯曲面312,第二成形部包括与第一成形面311相对设置的第二成形面313、及与第一弯曲面312对称设置的第二弯曲面314,第一弯曲面312和第二弯曲314形成折弯部315,折弯部315的截面呈半圆形。如图4所示,推杆320与第二成形面313固定连接,第二成形面313由第二弯曲面314向推杆320方向逐渐靠近第一成形面311。水平折弯件310根据钢夹900的尺寸进行设置,如图4所示,水平折弯件310的外周尺寸与钢夹900的内侧尺寸配合。
[0031]如图4所示,镶块220上表面与第二成形面313的形状相匹配,凹槽212与第二弯曲面314的形状相匹配。
[0032]工作前,如图1和图6所示,T形凸模300在弹簧500的作用下,水平折弯件310伸出第二凹腔211,挡板400抵靠于下模座200的下表面,弹簧500处于被压缩状态,将钢夹900放在水平折弯件310上。工作时,上凹模110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当下移至与钢夹900接触时,钢夹900在上凹模110与压缩弹簧500的作用下,如图2所示,钢夹900的两端向下折弯成90° ;上凹模110推动钢夹900继续向下移动,当第一凹腔111和第二凹腔211配合形成成形腔后,水平折弯件310和钢夹900均容设于成形腔内,钢夹900在上凹模110、T形凸模300、下凹模210的作用下,如图4所示,钢夹900的两端向内折弯180°,完成钢夹900的折弯,折弯后的钢夹900如图7所示。利用折弯压模对钢夹900进行折弯,不仅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而且仅通过一道工序即可完成钢夹900的折弯,钢夹900尺寸精度高,保证钢夹900的质量。
[0033]如图1所示,下凹模210在第二凹腔211相对的两侧设有一对第二斜面213,水平折弯件310的折弯部315位于第二斜面213之间,第二斜面213由第二凹腔211向上倾斜,并逐渐远离折弯部315。如果钢夹900在上凹模110和弹簧500的作用下,钢夹900的两端向下折弯的角度小于90°时,如图3所示,钢夹900在下移过程中,抵触到第二斜面213时,由于第二斜面213近第二凹腔211的一侧低于钢夹900抵触的位置,钢夹900靠近第二凹腔211的一侧对钢夹900的阻力小于钢夹900远离第二凹腔211的一侧对钢夹900的阻力,钢夹900顺着第二斜面213往第二凹腔211的方向折弯,钢夹900继续下移,钢夹900折弯的两端逐渐移动至第二凹腔211内,如图4所示,最终在第二凹腔211、水平折弯件310和第一凹腔111的作用下,实现钢夹900两端180°的折弯。
[0034]如图4所示,上凹模110设有与第二斜面213配合的第一斜面112。通过第一斜面112和第二斜面213的配合,防止钢夹900在折弯过程中,上凹模110和下凹模210产生碰撞。
[00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112和第二斜面213的水平倾斜角度均为30°,第一斜面112和第二斜面213的水平倾斜角度还可设为25-50°。
[0036]如图1所示,下凹模210设有第一定位块600和第二定位块700,第一定位块600和第二定位块700对称设置于水平折弯件310的两侧,第一定位块600和第二定位块700的相对面分别凸设有第一基准块610和第二基准块710,第一基准块610和第二基准块710对称设置、并均与水平折弯件310垂直。工作前,安装钢夹900至水平折弯件310时,钢夹900位于第一定位块600、第一基准件610、第二定位块700和第二基准件710之间,使钢夹900和水平折弯件310实现对中,并通过将钢夹900抵靠在第一基准件610和第二基准件710的侧壁上,使钢夹900将被折弯的两端与水平折弯件310的折弯部315平行,使钢夹900折弯前的安装更准确,提高钢夹900折弯后的尺寸精度,保证钢夹900的质量。
[0037]如图1所示,推杆320和挡板400之间还设有固定杆800,通过调整固定杆800的长度,调整工作前水平折弯件310和第一定位块600及第二定位块700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保证不同厚度的钢夹900安装在水平折弯件310后,钢夹900和第一定位块600及第二定位块700平齐,使钢夹900折弯前安装准确。
[0038]如图1所示,折弯凸模还包括上模座100和模柄120,上模座100的相对面分别设有上凹模110和模柄120。
[0039]工作前,如图1和图6所示,根据钢夹900的厚度调整固定杆800的长度,使钢夹900安装在第一成形面311上时,钢夹900和第一定位块600及第二定位块700平齐,通过定位块和基准块的限位,实现钢夹900折弯前的准确安装。工作时,模柄120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上凹模110随着模柄120向下移动,当下移至与钢夹900接触时,钢夹900在上凹模110与弹簧500的作用下,钢夹900的两端向下折弯;如图2所示,钢夹900的两端向下折弯的角度为90°,钢夹900在下移过程中,钢夹900被折弯的两端将与第二凹腔211直接抵触,当第一凹腔111和第二凹腔211配合形成成形腔后,水平折弯件310和钢夹900均容设于成形腔内,钢夹900在上凹模110、T形凸模300、下凹模210的作用下,如图4所示,钢夹900的两端向内折弯180°,完成钢夹900的折弯。如图3所示,如果钢夹900两端向下折弯的角度小于90°,上凹模110推动钢夹900继续向下移动,钢夹900抵触到第二斜面213后,钢夹900沿着第二斜面213向第二凹腔211方向移动,上凹模110推动钢夹900继续向下移动,钢夹900被折弯的两端将抵触到第二斜面213后,钢夹900沿着第二斜面213向第二凹腔211方向移动,当第一凹腔111和第二凹腔211配合形成成形腔后,水平折弯件310和钢夹900均容设于成形腔内,钢夹900在上凹模110、Τ形凸模300、下凹模210的作用下,钢夹900的两端向内折弯180°,完成钢夹900的折弯;利用折弯压模对钢夹900进行折弯,如图4所示,不仅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而且仅通过一道工序即可完成钢夹900的折弯,钢夹900尺寸精度高,保证钢夹900的质量。
[00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弯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及设于所述下模座上表面的下凹模、及与所述下凹模相对设置的上凹模、滑动槽、T形凸模、挡板和弹簧,所述上凹模和所述下凹模配合形成成形腔,所述滑动槽贯通所述下模座和所述下凹模、并连通所述成形腔,所述T形凸模设有水平折弯件、及与所述水平折弯件连接形成T形结构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滑动槽滑动配合,、并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折弯件外周与所述成形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挡板的相对面分别抵靠所述下模座的下表面和所述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折弯件包括第一成形部和第二成形部,第一成形部包括第一成形面、及设于第一成形面相对两侧的一对第一弯曲面,第二成形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成形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成形面、及与所述第一弯曲面对称设置的第二弯曲面,所述第一弯曲面和所述第二弯曲面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成形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形面为斜面,所述第二成形面由所述第二弯曲面向所述推杆方向逐渐靠近所述第一成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模设有第一凹腔,所述下凹模设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和所述第二凹腔配合形成所述成形腔。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折弯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腔与所述第一成形部的外周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凹腔与所述第二成形部的外周形状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弯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与所述下凹模之间设有一对相对的镶块,所述镶块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成形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下凹模设有一对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弯曲面的形状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折弯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腔设有与所述折弯部相对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由第二凹腔向远离所述第二凹腔的一侧倾斜、并逐渐靠近所述上凹模,所述上凹模设有与所述第二斜面配合的第一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弯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水平倾斜角度均为25-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模设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定位块对称设置于所述水平折弯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定位块的相对面分别凸设有第一基准块和第二基准块,所述第一基准块和所述第二基准块对称设置、并均与所述水平折弯件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杆和所述挡板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4135179SQ201420515627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9日
【发明者】邓汝荣 申请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