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5392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机,属于机械领域。该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内设置有驱动装置,穿过驱动装置的转轴由驱动装置驱动,转轴两边的末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架体上,所述的转轴位于驱动装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驱动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架,行走架上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螺孔,行走架通螺孔配合在转轴上,行走架上连接有模具,工作台上方设置有拉杆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由上下两部分构成。本装置应用在轨距拉杆制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专利说明】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缩径机,特别涉及一种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机,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轨距拉杆大量应用于铁路基础建设中,是保证轨距和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部件之一,在轨距拉杆的制造中,一般采用圆钢作为原材料,在具体制作时,需要首先对圆钢的两端减径,减径后再在减径长度上制作所要求的螺纹,在传统的轨距螺杆制作中,完成这些工艺采用的是车床,即在车床上通过对圆钢两端的车削完成两端部位的减径,然后再制作螺纹,这种加工方式有如下缺陷:一是采用车床效率较低,加工一根拉杆需要5分钟以上的时间,二是拉杆两个端部被车削后变细,强度与中间部分不一致,会带来强度问题,在轨距拉杆制造过程中需要一种效率高、质量好的装置设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机。
[000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机,包括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内设置有驱动装置,穿过驱动装置的转轴由驱动装置驱动,转轴两边的末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架体上,所述的转轴位于驱动装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驱动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架,行走架上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螺孔,行走架通螺孔配合在转轴上,行走架上连接有模具,工作台上方设置有拉杆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下部分中间对应设置有半圆槽,所述的半圆槽的半径与拉杆半径相同,深度为拉杆直径的0.9-0.95倍,所述压紧装置的长度为所加工拉杆长度的0.2-0.25倍,压紧装置的下半部分固定,液压缸连接上半部分并驱动其上下移动,进一步的,在工作台上设置有拉杆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放置拉杆时,转动定位板至压紧装置的一侧,将拉杆的一端接触定位板后置放入压紧装置下半部分的槽内,再转动移开定位板,进一步的,在模具端部上方设置有油液管,油液管联通油路,油路上设置有油泵,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输出上连接减速机,工作台内设置有液压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缩径方式,工作效率高,配合相关的上料和下料设备,单根加工时间在30秒之内,采用两边均设模具,不用再完成一端缩径后再调换端部,两边的模具采用一套驱动系统,能够保证两侧工作时受力平衡,进程同步,缩径后的材料密度高,强度不会降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应用在轨距拉杆制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该装置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08]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机,包括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内设置有驱动装置,穿过驱动装置的转轴由驱动装置驱动,转轴两边的末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架体上,所述的转轴位于驱动装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驱动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架,行走架上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螺孔,行走架通螺孔配合在转轴上,行走架上连接有模具,工作台上方设置有拉杆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下部分中间对应设置有半圆槽,所述的半圆槽的半径与拉杆半径相同,深度为拉杆直径的0.9-0.95倍,所述压紧装置的长度为所加工拉杆长度的0.2-0.25倍,压紧装置的下半部分固定,液压缸连接上半部分并驱动其上下移动,进一步的,在工作台上设置有拉杆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放置拉杆时,转动定位板至压紧装置的一侧,将拉杆的一端接触定位板后置放入压紧装置下半部分的槽内,再转动移开定位板,进一步的,在模具端部上方设置有油液管,油液管联通油路,油路上设置有油泵,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输出上连接减速机,工作台内设置有液压系统。
[0009]更为详细的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附图中各标记为:1-1:模具a ;1_2:行走架a ;1-3:油液管a,1-4:架体a ;:2 -1:模具b ;2_2:行走架b ;2_3:油液管b,2-4:架体b ;3:工作台;4:转轴;5:液压马达;6:液压系统;7:液压缸;8-1:压紧装置上半部分;8-2:压紧装置下半部分;如附图所示,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机,包括工作台3,工作台3内设置液压系统6,工作台3内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5,液压马达5的输出上可连接减速机,转轴4穿过液压马达,转轴4两边的末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架体上,图中1-4所示为架体a,1-5所示为架体b,转轴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这两个架体上,转轴4位于驱动装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驱动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架,图中1-2为行走架a '2-2为行走架b,两个行走架上设置有与转轴4两侧配合的螺孔,两个行走架通螺孔配合在转轴4上,行走架上连接有模具,图中模具al-2固定连接在行走架al-2上,模具b2-l固定连接在行走架b2-2上,工作台3上方设置有拉杆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下部分中间对应设置有半圆槽,图中8-1所示为压紧装置上半部分,8-2所示为压紧装置下半部分,半圆槽的半径与拉杆半径相同,深度为拉杆直径的0.9-0.95倍,压紧装置的长度为所加工拉杆长度的0.2-0.25倍,压紧装置的下半部分8-2固定,液压缸7连接压紧装置上半部分8-1并驱动其上下移动,在工作台3上设置有拉杆定位板9,定位板9转动连接在工作台3上,放置拉杆时,转动定位板9至压紧装置的一侧,将拉杆的一端接触定位板后置放入压紧装置下半部分的槽内,再转动移开定位板,两侧的在模具端部上方设置有油液管,1-3所示为模具al-Ι上设置的油液管a,2-3所示为模具b2_l上设置的油液管b,两个油液管联通油路,油路上设置有油泵。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主动挡板至定位处,将拉杆定位置入压紧装置的下半部分,转动挡板不影响模具运动,启动压紧装置压紧拉杆,在启动液压马达,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下,转轴转动,在两侧旋向相反的螺纹驱动下,行走架带动模具同时向压杆两端运动完成缩径,完成缩径后,液压马达翻转实现模具退出。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缩径方式,工作效率高,配合相关的上料和下料设备,单根加工时间在30秒之内,采用两边均设模具,不用再完成一端缩径后再调换端部,两边的模具采用一套驱动系统,能够保证两侧工作时受力平衡,进程同步,缩径后的材料密度高,强度不会降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应用在轨距拉杆制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0010]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机,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内设置有驱动装置,穿过驱动装置的转轴由驱动装置驱动,转轴两边的末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架体上,所述的转轴位于驱动装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驱动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架,行走架上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螺孔,行走架通螺孔配合在转轴上,行走架上连接有模具,工作台上方设置有拉杆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下部分中间对应设置有半圆槽,所述的半圆槽的半径与拉杆半径相同,深度为拉杆直径的0.9-0.95倍,所述压紧装置的长度为所加工拉杆长度的0.2-0.25倍,压紧装置的下半部分固定,液压缸连接上半部分并驱动其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机,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台上设置有拉杆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放置拉杆时,转动定位板至压紧装置的一侧,将拉杆的一端接触定位板后置放入压紧装置下半部分的槽内,再转动移开定位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机,其特征在于:在模具端部上方设置有油液管,油液管联通油路,油路上设置有油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距拉杆制作用双头缩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输出上连接减速机,工作台内设置有液压系统。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4052663SQ201420525969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5日
【发明者】王增玉, 袁宏章, 元保玉 申请人:林州市工务铁路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