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容器活动式内撑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54243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容器活动式内撑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压力容器活动式内撑圆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园形,上方开口,连接板内侧径向连接若干个外筒体内贴板,外筒体内贴板两侧连接铰链垫板,铰链垫板内侧为园形空腔,下端园形铰链垫板上设有筋板,筋板连接大铰链,连接板上方开口两端设有垫板,开口下端设有限位连接板,限位连接板上开孔经螺栓连接限位贴板。解决了在完成外筒壳制作过程中的外筒壳失稳的问题,具有制作、安装方便的特点,且可多次使用,当外筒壳焊接加强圈时,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防止外筒壳因焊接而发生变形,影响外筒壳的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压力容器活动式内撑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容器活动式内撑圆装置,特别是一种低温液体运输车外筒壳焊接外置加强圈的活动式内撑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保证低温液体运输车外部的强度,因此需要在外筒体上焊接加强圈共同组成强度较高的外筒壳,目前加强圈与外筒体采用焊接方式,一般情况下,加强圈都是与外筒体内壁焊接(即内置加强圈)。通过采用国内领先水平的分拱外压计算技术和抗外压加强圈外置技术,将加强圈焊接在外筒体的外壁(即外置加强圈),使得低温容器的真空夹层减薄,相应地内筒壳的直径增大,即低温液体装载容积可以达到法规标准规定下的最大值。在焊接过程中,因为需要对加强圈整圈焊接,焊缝长度偏长且焊接时间较长,容易造成外筒体变形,无法保证外筒壳的椭圆度,使得内筒壳在套入外筒壳时带来诸多不稳定的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容器活动式内撑圆装置,解决了在完成外筒壳制作过程中的外筒壳失稳的问题,具有制作、安装方便的特点,且可多次使用,当外筒壳焊接加强圈时,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防止外筒壳因焊接而发生变形,影响外筒壳的质量。
[0004]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园形,上方开口,连接板内侧径向连接若干个外筒体内贴板,外筒体内贴板两侧连接铰链垫板,铰链垫板内侧为园形空腔,下端园形铰链垫板上设有筋板,筋板连接大铰链,连接板上方开口两端设有垫板,开口下端设有限位连接板,限位连接板上开孔经螺栓连接限位贴板。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06]I)使用这种新型工装在完成外筒壳的制作过程中解决了外筒壳失稳的问题,在制作外筒壳的时候,将数个(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该内撑圆装置均布放置在外筒体内,当外筒壳焊接加强圈时,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防止外筒壳因焊接而中发生变形,影响外筒壳的质量;
[0007]2)该装置可多次使用,制作和安装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09]图1为本装置结构示意主视图;
[0010]图2为本装置结构示意俯视图;
[0011]图3为图1中I向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图1中II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装置包括连接板I,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连接板I为园形,上方开口,连接板I内侧径向连接若干个外筒体内贴板2,外筒体内贴板2两侧连接铰链垫板3,铰链垫板3内侧为园形空腔,下端园形铰链垫板3上设有筋板5,筋板5连接大铰链4,连接板I上方开口两端设有垫板6,开口下端设有限位连接板7,限位连接板7上开孔经螺栓连接限位贴板8。
[0014]本装置包括连接板1、外筒体内贴板2、铰链垫板3、大铰链4、筋板5、垫板6、限位连接板7、限位贴板8,各个零部件采用焊接连接。先将外筒体内贴板2折成圆形,限位贴板8待切割完成后再与连接板I装焊,大铰链4安装后保证工装到所需装配尺寸后不在转动,且线切割时保证不损伤大铰链4。垫板6、限位连接板7上螺栓连接孔现场配装,采用双螺母连接。
[0015]在制作外筒壳时,先将本装置放置在外筒体的内壁上,根据外筒体来调节本装置的直径,直至该装置与外筒体内壁很好的配合,本装置放置的位置与外置加强圈的位置相对应,当外置加强圈与外筒体组焊时,本装置可起到固定和支撑外筒体的作用,防止外筒壳因焊接而发生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压力容器活动式内撑圆装置,包括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为园形,上方开口,连接板(1)内侧径向连接若干个外筒体内贴板(2),外筒体内贴板(2)两侧连接铰链垫板(3 ),铰链垫板(3 )内侧为园形空腔,下端园形铰链垫板(3 )上设有筋板(5 ),筋板(5 )连接大铰链(4 ),连接板(1)上方开口两端设有垫板(6 ),开口下端设有限位连接板(7),限位连接板(7)上开孔经螺栓连接限位贴板(8)。
【文档编号】B23K37/053GK204094350SQ201420530517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刘彦凤, 刘延杰, 吴江 申请人:江西制氧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